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方案_第1页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方案_第2页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方案_第3页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方案_第4页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方案 第一章 绪论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 设计技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通过设计,使学生获得机械系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二) 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 1 课程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 题目: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技术参数: 5r/50r/Z=11 级;公比为 动机功率 P=机转速 n=710/1420r/ 技术要求 1. 利用电动机完成换向和制动。 2. 各滑移齿轮块采用单独操纵机构。 3. 进给传动系统采用单独电动机驱动。 2 第二章 运动设计 1 运动参数及转速图的确定 ( 1) 转速范围。 Rn=750/75=10 ( 2) 转速数列。查机械系统设计表 2准数列表,首先找到75r/后每隔 3 个数取一个值,得出主轴的转速数列为 75 r/95 r/118r/150 r/190 r/236 r/300 r/375 r/75r/600r/750r/ 11 级。 ( 3) 定传动组数,选出结构式。对于 Z=11 可按 z=12 写出结构式,并且有一级速度重复。即: Z=11=31 23 25。 ( 4)根据传动结构式 ,画结构图。 根据“前多后少” ,“ 前密后疏”,“升 2降 4” ,“前满后快”的原 则 ,选取传动方案 Z=31 23 25,可知第二扩大组的变速范围 22( 1 ) 52 m i 2 6 3 . 1 8 8px 满足 “升 2降 4” 要求, 其结构网如图 2 图 2构网 Z=11=31 23 25 ( 5) 画转速图。转速图如下图 2 3 图 2统转速图 ( 6)画主传动系统图。根据系统转速图及已知的技术参数,画主传动系统图如图 2 4 710/1420r/主传动系统图 ( 7) 齿轮齿数的确定。根据齿数和不宜过大原则一般推荐齿数和在 100120之间,和 据设计要求 17,原则。并且 变速组内取模数相等 , 变速组内 由机械系统设计表 3据各变速组公比,可得各传动比和齿轮齿数, 各齿轮齿数如表 2 表 2 齿轮齿数 传动比 基本组 第一扩大组 1:2 1:1 1:2 代号 Z1 Z2 Z3 4 5 齿数 46 74 40 80 34 86 74 46 40 80 2 主轴 5 算转速 ( 1) 本设计所选的是中型普通车床,所以由 机械系统设计表 3 75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11( 1)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150 r/2). 传动轴的计算转速 在转速图上,轴 在最低转速 150r/4:46传动副,得到主轴转速为 236r/个转速高于主轴计算转速,在恒功率区间内,因此轴 2的最低转速为该轴的计算转速即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150/理可求得轴 1的计算转速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375r/ 3)确定各齿轮计算转速 由机械设计知识可知,一对啮合齿轮只需要校核危险的小齿轮,因此只需求出危险小齿轮的计算转速。在传动组 46在轴 上具有的转分别为236r/00r/75r/75/00r/50r/六种转速都在恒功率区间内,即都要求传递最大功率所以齿轮 36r/理可求得其余两对啮合齿轮中危险齿轮的计算转速即 , 3475r/ 4000r/ 验算主轴转速误差 实际传动比所造成的主轴转速误差,一般不应超过 10( ,即 |实际转速 nn| 10( 标准转速 n 对 于 标 准 转 速 n=75r/ , 其 实 际 转 速 n=375 34/86 40/80= 7 4 7 575 10( =因此满足要求。 同理可得各级转速误差如表 各级转速误差 6 n 75 95 118 150 190 236 300 475 600 950 n 00 475 600 950 误差 0 0 0 0 各级转速都满足要求 ,因此不需要修改齿数。 7 第三章 动力计算 1 主轴 ( 1)主轴轴径的确定 在设计初期,由于主轴的结构尚未确定,所以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初步确定主轴直径。由 表 42d 后 轴 颈 的 轴 径 为 前 轴 径 , 所 以21( 0 . 7 0 . 8 5 ) 5 5d d m m。 ( 2)传动轴直径初定 传动轴直径按文献 5公式( 6)进行概算 式中 N* T=9550000; = 01 。 取 = 00算 1 1 0 0 . 9 6 3 . 3 6N P P K w 2 2 1 0 . 9 9 5 0 . 9 7 3 . 2 4N P P K w 3 3 2 0 . 9 9 5 0 . 9 9 3 . 1 9N P P K w 轴 : 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955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85568(d= 取 36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955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06280( 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误 ! 未找到引用源。 8 = 取 42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955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03096( 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误 ! 未找到引用源。 = 取 422 齿轮参数确定、齿轮应力计算 ( 1) 齿轮模数的初步计算 一般同一组变速组中的齿轮取同一模数,选择负荷最小的齿轮,按简化的接触疲劳强度由文献 5公式( 8)进行计算: 式中: 为了不产生根切现象,并且考虑到轴的直径,防止在装配时干涉,对齿轮的模数作如下计算和选择: 轴 以最小齿轮齿数 34为准 m=16338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取 m=3 轴 以最小齿轮齿数 40为准 m=16338 32280( 1 ) 3 . 540808 4 0 5 5 1 1 5 040 =取 m=3 9 ( 2) 齿轮参数的确定 计算公式如下: 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齿宽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6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取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8 由已选定的齿数和计算确定的模数,将各个齿轮的参数计算如下表 ( 2) 基本组齿轮计算 。 基本组齿轮几何尺寸见下表 齿轮 1 2 3 齿数 46 74 34 86 40 80 分度圆直径 138 222 102 258 120 240 齿顶圆直径 144 1228 108 264 126 246 齿根圆直径 宽 25 25 25 25 25 25 按 基本组最小齿轮计算 。 小齿轮用 40质处理,硬度 24186均 取 260齿轮用 45 钢,调质处理,硬度 229286均取 240算如下: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接触应力验算公式为 P n )()1(102088 3218弯曲应力验算公式为: P )(101 9 12 3215 10 式中 这里取 N=r/. 50( r/; , m=3( ; ;B=25( ; z=40; u=2; K 里取 T=15000h.; 1n r/, 1n =150( r/ 0触载荷取0C= 710 ,弯曲载荷取0C= 6102 触载荷取 m=3;弯曲载荷取 m=6; 取取 3K=K 取 2K =1 1K 1K =1 Y= j ,查 表,取 j =650 w 查 表 4 w =275 11 根据上述公式,可求得及查取值可求得: j=635 jw=78 w( 3) 扩大组齿轮计算 。 扩大组齿轮几何尺寸见下表 齿轮 4 5 齿数 74 46 40 80 分度圆直径 222 138 120 240 齿顶圆直径 1228 144 126 246 齿根圆直径 宽 25 25 25 25 按 扩大组最小齿轮计算 。 小齿轮用 40质处理,硬度 24186均取 260 齿轮用 45 钢,调质处理,硬度 229286均取 240 同理根据基本组的计算, 查文献 , 可得 K= 2K =1, 1K =1, m=355; 可求得: j=619 jw=135 w3 带传动设计 12 定 (1) (2) (3). (4) (5) (6) 验算带速 计算带长 (1) (2). 计算带 (3). 计算实际中心距 (4)确定中心距调整范围 由机械设计表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P 未找到引用源。 据参考图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1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1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2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100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198表 1 3 . 1 4 1 0 0 7 1 06 0 1 0 0 0 6 0 1 0 0 0 =s 1 2 1 20 . 7 ( ) 2 ( ) 2 1 0 6 0 0D D a D D a 2210 1 2()2 ( )24a D D a =表 00 2 =m a xm i 0 3 4 5 2 . 50 . 0 1 5 3 9 6 . 2 5d da a La a L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误 !未找到引用源。 型 取1D 100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00足要求 0a 400mm 250mm a=41513 (13)小轮包角 . 求带根数 (1)误 !未找到引用源。 (2) 确定各修正系数 ( 3)确定 求轴上载荷 (1) 确定单根 (2) 计算压轴力 ( 3) 带轮结构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100/415)误 !未找到引用源。 由 误 !未找到引用源。 =机械设计表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机械设计表 误 !未找到引用源。 =机械设计表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机械设计表 ) = 1 6 6 . 22 6 1 4 0 s i =1660N 略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合格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误 !未找到引用源。 =误 !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z=6 0F=140N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1660N 14 4 主轴合理跨距的计算 设机床最大加工回转直径为 400动机功率P=,主轴计算转速为 150r/ 已 选 定 的 前 后 轴 径 为 :1 62d 21( 0 . 7 0 . 8 5 ) 5 5d d m m, 定悬伸量 a=120轴孔径为 30 轴承刚度,主轴最大输出转矩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955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203096( 该车床的最大加工直径为 300床身上最常用的最大加工直径,即经济加工直径约为最大回转直径的 50%,这里取 60%,即 180 切削力(沿 y 轴) 256N 背向力(沿 x 轴) c=1128N 总作用力 F= 22F =力作用于工件上,主轴端受力为 F= 先假设 l/a=2, l=3a=240后 支承反力 B 分别为 40240120 =B=F40120=据 机械系统设计 得: iz 前 支承的刚度: ; N/ m ;轴的当量外径 80+60)/2=70惯性矩为 15 I=64 )4 =10 =38 9 = 机械系统设计 图 得 原假设接近,所以最佳跨距0l=12040理跨距为( l,取合理跨距 l=360 根据结构的需要,主轴的实际跨距大于合理跨距,因此需要采取措施 增加主轴的刚度,增大轴径:前轴径 D=62轴径 d=55后支承采用背对背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 16 第 四 章 主要零部件的选择 择电动机 ,轴承,键和操纵机构 转速 n 710/1420r/率 P 用 承的选择:(轴承代号均采用新轴承代号) 带轮靠近段安装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代号 7007C 另一安装端角接触球轴承代号 7008C 称布置角接触球轴承代号 7008C 中间布置角接触球轴承代号 7010C 端安装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代号 7015C 另一安装端角接触球轴承代号 7010C 中间布置角接触球轴承代号 7012C 位(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8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安装齿轮处选择花键规格: 未找到引用源 。 未找到引用源。 8 3 6 4 2 7 未找到引用源。 未找到引用源。 8 4 2 4 8 8 未找到 引用源。 未找到引用源。 8 6 2 7 2 1 2 用左右摆动的操纵杆使其通过杆的推力来控制 17 第五章 校核 一 轴刚度校核 ( 1) 轴挠度校核 单一载荷下,轴中心处的挠度采用文献 【 5】中的公式计算: : nD 433 1 X=; 校核合成挠度 c o )(2 ; =144 啮合角 =20 ,齿面摩擦角 =。 代入数据计算得:2 5 合成挠度 c =文献 【 6】,带齿轮轴的许用挠度 y =5/10000*L 即 y = 因合成挠度小于许用挠度,故轴的挠度满足要求。 ( 2) 轴 扭转角的校核 传动轴在支承点 A, B 处的倾角 , 可按下式近似计算: r a 将上式计算的结果代入得: r 0 0 5 由文献 【 6】,查得支承处的 = 轴的转角也满足要求。 18 二 轴承寿命校核。 由 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