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五82)西峡县教研室关于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制度与要求(名校课模讲座五之82)_第1页
(19五82)西峡县教研室关于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制度与要求(名校课模讲座五之82)_第2页
(19五82)西峡县教研室关于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制度与要求(名校课模讲座五之82)_第3页
(19五82)西峡县教研室关于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制度与要求(名校课模讲座五之82)_第4页
(19五82)西峡县教研室关于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制度与要求(名校课模讲座五之8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峡县教研室关于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制度与要求(名校课模讲座五之 82)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 时间:2015 年 5月 20日 (编号:zhongwei196207blog190582) 编者按:本人对“名校课模讲座”分为十个系列:一河北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二山 东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三山西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四江苏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五河南名 校课堂教学模式;六是辽宁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七是江西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八是安徽 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九是广东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十是湖北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对每个 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 (注:“名校课模讲座”是“课堂改革 讲座”的续讲座) 河南省名校优秀课堂教学模式例示:(1)沁阳市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模式;(2)濮阳市四中“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3)南 阳市南召县现代中学“五步三查七遍学”课堂教学模式;( 4)郑州市 102中学“网络 环境下的自主课堂”高效教学模式;(5)洛阳市孟津县平乐一中 “433”课堂教学模式; (6)南阳市西峡县区域推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7)鹤壁市推行“三勤四环 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8)安阳市殷都区“主体多元,双向五环 ”高效课堂教学 基本模式;(9) (商丘市)永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四环节节循环 ”课堂教学模式; (10)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小学“成长为本,问题导引 ”课堂教学模式;。 南阳市西峡县课堂教学模式编写(阅读)导引:(1)西峡县区域推进“三疑三探” 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 52至 56);(2)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 模式(讲座五之 57至 59);(3)西峡县城区第一小学“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 五之 60至 65) ;(4)西峡县五里桥中学“三疑三探” 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 66至 67) ;(5)西峡县城区第二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 68至 78) ;(6) 西峡县教研室助推引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 79至 82) ;(7)西峡县 部分中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8)全国各地对西峡县 “三疑三探”课堂教 学模式的借鉴推广;(9)西峡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本文(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教研室关于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 制度与要求(名校课模讲座系列五之专题 82分为三个版块:一是 西峡县中小学教学 教研常规管理制度(讨论稿);二是西峡县中小学校教学教研常规管理要求 ;三是 2014年秋期西峡县常规教学检查总结。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西峡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讨论稿) 作者:西峡县教研室 来源:百度文库 日期:2012 年 3月 7日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规范化、 科学化,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深化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提高教学 质量。 二、制订依据与原则 依据教育法 、 教师法 、 未成年人保护法 、 九年义务教育法等有关规定制 订,使我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更具合法性、科学性、导向性、全面性、发展 性。 三、贯彻要求 制度是一种刚性约束力,必须成为人人遵守的学校的“铁律” ,必须予以全面的贯彻 落实。要常抓不懈,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在贯彻制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五个结合”: 1、贯彻制度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内心情感,发 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2、贯彻制度与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责任意识。 3、贯彻制度与检查评价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问题,把握真实情况,加强和改进工作。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 要搞一刀切、绝对化。 5、全面落实与重点贯彻相结合,以全面促整体优化,以重点强化中心工作。 自新的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发布之日起,原有的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同时停止 使用;各校据此修订本校的各项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 四、具体内容 (一)听课制度 1、学校领导要经常性地带头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学工作,教师也要积极听课,取 长补短。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 25节,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 35节,其他 教学人员听课不少于 20节。 (说明:非成建制小学相关人员每学期听课分别不少于 15节、 25节、12 节。 ) 2、学校领导听课要力求全面,覆盖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力求每 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 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1)项目要填写齐全。包括:学校、班级、科目、授课教师姓名、听课时间、节次、 课题,并标明听课节数。 (2)教学过程记录要完整,体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 (3)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对所发现的闪光点或问题的思考, 做好即时评价;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 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坚决杜绝只听不评或评价中只有优点而无不足及改进建议的现 象。总评还要注意体现本次听课研讨的重点。 4、学校要经常举行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等研讨活动。听课后人人参与评课, 从教学思想、课标要求、教学方法、教材把握与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态度、教学素养 等方面与执课教师及时认真交流,研讨优点、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切实发挥听课对改 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5、教研室每学期对乡校领导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抽查教师的听课情况。各中 心学校要做好对所辖中小学领导、教师听课情况的检查评价。各中小学校也要及时做好 对本校教学人员听课情况的检查评价。检查时既要关注听课数量还要关注听课质量,表 扬先进,对应付、造假者给予处理。 (二)专题讲座制度 1、学校校长: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改的大背景和本校教学现状,每学期亲自为 教师做教学形势报告分析不少于 1次,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指明教改方向。此外,要参与主管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的专题讲座,提出指导性意见 或建议。 2、业务副校长或教务主任或骨干教师: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本校教 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校本教研情况,从优点(成绩) 、问题、下一阶段主要 目标任务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来安排专题结构。 3、每学期各类全校性专题讲座总计不少于 3次。 (说明:非成建制小学不少于 1次。 ) 4、专题讲座要形成书面材料,并下发到教研组或各位教师。 (三)业务学习制度 1、集体学习 3 (1)学校每月组织 1次,确定时间、主题、主讲人等。 (2)要注重与当前的教改动向相结合,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突出学习的实效性。 每学期都要拟定包括。 (3)要有学习安排表、原始学习材料或讲稿及教师的学习记录。 2、自主学习 (1)每学期笔记不少于 4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 2篇。 (2)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适合。提倡每学年读 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 (3)每次摘记要注明出处(报刊名、出版日期、作者等) 、摘记日期。摘记要有所 取舍,提倡写学习后的感悟。 3、外出学习。学校要尽可能安排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外出人员返回后要在全 体教师会议上汇报学习内容和体会,必要时上一节汇报课。 (四)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 1、课题研究:校长及其他校级业务领导均要主持或参与一个校级以上课题的研究, 课题的选定要注意与本校实际相结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2、教研:学校领导要参加教研组会议,校长每学期 4次以上,副校长、教导主任 每学期 6次以上,参与研讨、进行辅导讲座活动等(教研组活动记录中要有详细记录) (五)指导青年教师制度 1、每位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要确定自己的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2、对青年教师要因材帮教、精雕细琢。师傅要把好青年教师备课关,要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擅长学科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在听课记录上端注明“师徒”字 样) 。有评课指导记录。 (六)教学会议制度 1、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先进, 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2、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教研组长会、学科教研会等,研讨教学工作。 3、每项活动都要有过程活动记录,归档备查。 (七)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1、次数要求 每学期于学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师教学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 听课记录、教学反思、辅导等教学工作普查 3次,对上课至少普查 1次;乡镇中心校每 学期对所辖学校领导在教学分析引领、听课记录、业务学习、常规检查、教师评价材料 等方面普查 2次,对各校教师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等抽查 2次。 2、职责要求。 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 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业务副校长每次检查后的全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每次检查都要有分数或等级评定,作为教师、教研组、学校工作质 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期末对学校、教研组、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 价。 (3)有总结:每次检查结束,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教 师通报。 (八)教师及学校工作质量评价要求 4 1、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工作 (1)各中小学要制定以师德、能力、效能为重点的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评价方案 。乡镇中心校要进行有效监控。 (2)每次常规检查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材料。 (3)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每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各中小学要将本 校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成绩进行统计后上交乡镇中心校一份存档。教师终结性评价结果作 为奖励晋级的依据。 2、各乡镇中心校开展对所属学校的工作质量评价 (1)各中心校要制定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方案 。 (2)每学期通过定期检查或抽查对各校进行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 材料专档保存 (九)教研活动要求 1、学校要建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严谨、 务实的研究氛围。 2、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 3次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目的的大型教研活动(每次活 动要有方案、过程记录及总结) 。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对课堂教 学改革中的优秀教师予以表彰。 3、教研组设置和管理 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学科或年级教研组,每组选派一名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 任组长,并落实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 每学期每个教研组活动不少于 8次(提倡按周进行) ,每次活动要有主题,活动时 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但必须扎实有效。 4、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各校依据本校的工作计划、各乡镇教研工作计划,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 可行的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各教研组依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 5、活动形式、内容 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听评课、说课等,让每 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研组活动可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学习研讨课程 标准,研究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说课,教学案例研究分析等。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如:这个教学内容我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个难点我采取什么方式、方法突破; 谈谈我的一次教学得与失;这个内容我怎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道 题的多种解法;后进生的成绩是如何提高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 每个教师每次要有准备地谈好一个问题,力求短小、精悍,内容新颖,有实用价值。 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研讨,共同提高。 6、做好记录及材料收集 活动记录要规范,提倡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表格式,内容包括考勤记录、活动安排 (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步骤等) 、过程记录。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 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及改进意见等。 (对于听课, 可略记听课过程,详记评课内容,活动记录本要留足记录活动过程的篇幅) 7、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基本结 构为总结成绩、指明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学校、乡镇可适时总结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5 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切实让教研组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提高教师素 质的渠道,开展专题研究的途径。 8、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几个有重要价值、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 提高的课题进行教改实验,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每学年学校要有县级以上 立项课题,30%以上的教学人员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并根据实验方案扎实做好过程记录、 阶段总结等工作。实验成果要及时用于改进实际教学。 (说明:非成建制小学不一定要有 县级以上立项课题。 ) (十)制订学科教学计划要求 1、学校领导应当在开学预备周前安排制定方向明确、前后衔接、改革创新、切实 可行的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开学预备周内交全体教职工讨论、修订。教导处等部 门和教师要依据学校计划制订部门、学科教学工作实施计划。教学计划要完整、具体, 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学校要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及时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览全册 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 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 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 和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以及培优补差计划。 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熟悉教材:应首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 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 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 (2)确定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做到明确、具体,分条列项写清教 学重难点。 (3)教学改革实施设想: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 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 、 “实” 、 “活” ,体 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4)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这是教学计划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 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深 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双基”教 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 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做到: 贯彻、践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某些具体的 途径、方式、手段等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体现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注意多种策略的优 化和有机结合。 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应充分考虑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措 施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体现施教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个性, 还要建立在学生的可发展性的基础之上。惟有“以人为本” ,措施才行之有效。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制定教学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 理、生理特征、个性需要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应注重 实效性。要从“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 应体现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制定的措施应力求具体、明确、易行。 6 (5)培优补差: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优生、后进生进行 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提高、转化措施。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效性,使学 生确实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切实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让学生享受学习 成功的愉悦。 3、计划的管理 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签署指导意见;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 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 定详写和简写。 (十一)备课要求 1、学期教学设计应包括:(1)课程标准对本期教学的要求;(2)本学期教学计 划;(3)单元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课时划分等) ;(4)课时教学设计。 2、课时备课要素 (1)备教学目标。要研读领会课程标准 ,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 内涵与外延,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 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 生实际辩证地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目标是具体的可检测的,在达 标导学时必须做到: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 (2)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 达到: 掌握教材的深度、广度与难度; 注意教材前后的联系; 对教材进行再加工,1 2 3 恰当选择、合理取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课标规定的能力要求,选择适当的教4 学活动予以渗透。 (3)备学生。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要做到: 摸1 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学习方法和习惯、思想状况; 注意学生的年龄特2 点和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预计可能出现的3 问题,做好处理预案; 比较、选择怎样教学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备解题的思4 5 路,即“怎样想到这样做” 。 (4)备重难点。从确立的教学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 确定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 (5)备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 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 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 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使用先进教 学模式。 (6)备教学准备。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优选教具, 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 机整合,加强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结合,充分利用好小黑板、模型、挂图、 幻灯、录音、自制教具等传统媒体,并增加多媒体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多媒体便教利 学的动感性、趣味性、快捷性。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 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7)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 出以下几个方面: 导入环节。教师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通过巧妙创设情境,用适当内容或 简短语言,让学生尽快地、全身心地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7 导入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学设计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 问题。 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 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 。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 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引导 的方法。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 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 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 和学法。 练习设计。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 要有针对性、开放性、体验性和适当的梯度,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习题 的精选与精编,反映在时段和质量两个方面。习题的时段性要做到五有:有前提测评, 有典型例题,有随堂练习,有矫正练习,有拓展练习。质量要求的原则是:正确定位, 精益求精。 (8)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 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 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9)课后反思。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 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 3、备课管理要求 (1)备课要超前。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 杜绝无教案上课。学校要组 织好学前周的备课。除讲评课外,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都要根据其内容和 特点做到提前备课,一般以一周课时的提前量为宜。 (2)教学设计格式要规范。完整的教学设计应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三维) 、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和学具准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习题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等。 (3)每学期教学设计的数量为:本期周数(不满一周的按一周计算)5课 程实施方案规定的周节数。 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末)考试等大型考试,在有试卷和讲评教案的情况下,每 次按 3个课时计算备课量;只有试卷,不计入备课量。 (4)允许借鉴他人的优秀教案,但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修 改和添加。完全照搬而无个性修改和添加,视为没有备课。 (5)有条件的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制度。进行集体备课 时,学科组要提前对下周的课进行全方位研讨,提出建设性的备课要求,分工协作,按 时完成,并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教师在使用集体教案前,要结合个人对 课标、教材的钻研和个人的经验积累及所教班级实际学情进行适当的修改、添加,以便 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更符合教学实际。修改不能 只是增减习题。 (6)备课要讲究质量。教学目标要符合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设计要紧扣教材,突 出主干问题的预设、阐释与拓展,突出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和学生如何学习,突出各类练 习题的设计。杜绝知识点、习题罗列式备课。 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要备考试基本情况(与数据统计相结合) 、典型答题情况、错 因分析、变式或巩固练习等。 8 作文要有“指导”和“讲评”教学设计。指导备课要结合训练点,写清习作要求和 习作重点,有指导过程和方法,要给学生以充分构思与交流的时间,提倡教师写下水文; 讲评备课应包括:整体情况分析、教师精批的内容、集体评议、进行修改几个部分。 (7)因人而异,分层要求。为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备课的质量,可根据学 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对备课分层要求,有所区别。 青年教师备课要规范、详细,达到备课规定要求。 教学素养高的教师备课时,可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 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在教学设计编写时可以精心 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教学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有 侧重点的选择某些学科和年级备详案,其它可备简案,但备简案的年级或学科中要求有 一定数量的详案。 (8)加强备课的督导检查。学校对教师教学设计要周签月检,确保备课数量达到 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数。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两次以上大型备课检查,对全体教师的教学 设计进行检阅,不只是写日期盖章,还要有简明具体的批语,对教学设计的质量进行评 定,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通报。 (十二)课堂教学要求 1、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 迟到早退,不提前下课,中途不离课堂,下课不拖堂。严禁在教室内抽烟、酒后上课、 上课时接打手机。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2、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要复读一遍教学设计,以进一步熟悉甚至修改。 了解学情。教师在上课铃响前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 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教导处。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 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和谐, 师生关系融洽。 4、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 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 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5、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 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脉 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对比分析疑点,着力引导学 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6、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 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 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 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信息技术、挂图、实验仪器等手段,提高课堂效益,教学辅 助手段的应用要科学、简便、实用、有效,不搞形式主义。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教学结构严谨有序,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课堂练习鼓 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编习题,教师也要设计 典型精当的习题,增强学生对主干知识 的运用掌握,真正做到练习充分、巩固及时;教师、学生活动均要适度,合理使用教 学时间,坚持“三讲三不讲”。 7、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 9 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 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 高效学习。 8、高度关注上课的“三个度”自主度、参与度和达成度。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 时间与质量;确保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与质量;展示交流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形成 “兵教兵” “兵练兵” “兵强兵” ,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成;通过反馈,对学习内容进行 总结巩固,查漏补缺,检测提高,实现每一个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 9、讲评课是与新授、复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相并列的四大基本课型,要在统计分析 的基础上,突出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要让学生充分参 与讲评过程,暴露思维障碍,弄清错误的原因。 要执行“五要五不要”的规范要求:要有规律的总结,要有知识的迁移,要有方法 的指导,要有题目的变形,要有错题的再练;未经批改的不要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要讲, 超纲超标的不要讲,通过学生合作互助能够解决的不要讲,即使讲了估计学生还是不懂 的坚决不要讲。 10、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声音响亮;衣着 整洁、得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真 诚关爱,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上课时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 课堂内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在课后处理;注意纠正学生坐、 写姿势;杜绝发生教学事故。体育教师应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11、板书规范、科学、准确、清楚、精当;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要点,揭 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2、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 对策,为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十三)作业要求 1、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杜绝机械训练和体罚性作业;要体 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选题时一定要 深思熟虑,精挑细选,要做到“七个不选”:自己没做过的题不选,不符合课标与考纲 的题不选,难题怪题不选,机械重复或大量抄写的题不选,表达不规范、不严密的题不 选,没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不选,没有启发性的题不选。 2、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 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 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任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 样性和层次性,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选做题、必做题等形式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 生的需要。 4、凡开设的课程,都要精选或自编习题,适量适度布置课内作业,内容符合课程 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深化理解和掌握。 学科课内作业的次数为:本期周数(不满一周的按一周计算)5课程实施方 案规定的周节数。作文次数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5、科学控制课外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外作 业量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初中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高中控制在二个小时以内。布置 课外作业要有全局观念,注意学科间的协调,考虑学生的总作业量不超过规定时数。不 以多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不得滥用规定以外的教辅作业资料。 6、对学生作业要有规范要求。作业本的封面要写清楚班级、姓名,要保持干净整 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地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书写工整, 10 条理清楚,格式规范。作业经教师批改后,找出错因,主动改正,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7、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在学生作业上书写的所有符号和文字要规范认真,格式 固定。作业评价根据年级和学科情况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还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或 指导性语言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 即时反馈的作业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互批互改。对于学生纠错要及时复批。对非书面作 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8、学生作业马虎潦草或不及时完成的,要加强教育和指导。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 方式来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撕毁学生作业本,不准将学生赶出教室。 9、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 错题,杜绝错题漏纠现象,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10、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 11、对于优秀的学生作业(如整洁、正确率高)或作品(如作文、绘画、电子表格、 幻灯片、网页、电子贺卡等) ,教师可通过适当形式展示给予肯定。 12、学校要检查教师布置、批改作业情况,可随机抽样,常检常促。除此以外,每学 期还要有两次以上大型全面检查,要有比较详细的检查记录,并将检查情况进行总结通报。 (十四)辅导要求 1、辅导要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营造 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 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2、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辅导除着重解决共性 问题外,重在抓好“两头” ,促进学困生“过关” ,鼓励优等生“冒尖” ,真正落实“从最 后一名抓起”的教学理念,以求学生学习水平稳步上升。对各类学生的辅导,都要做到 目的明确,安排合理、及时,讲究实效,防止学生负担过重。 3、辅导的形式要多样。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 导。要有目标,有计划,定时间,定对象,定方法,定要求。 4、辅导要讲究效益,针对性强。集体辅导要侧重解决共性问题,注意学科间的协调 与平衡。个别辅导要有所侧重,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有余力的 学生,可采取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 引导他们探讨一些问题, 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 鼓励他们增强学习信心,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具体困 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因请假、旷课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 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辅导时,要做到热心、耐心并且有信心。辅导要 避免疲劳战。 5、搞好课内自学辅导、自习辅导与研究性学习辅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疑难问题。 6、辅导要及时。各类辅导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以增强辅导效果。 7、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予以辅导,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 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8、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以保证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 务,并养成阅读的习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浏览,养成写日 记、及时摘抄积累和写读后感的习惯。 9、重视学生规范写字的训练与指导。作业书写只是其一,可开辟书法广场,有效 利用学校的墙壁板报、校园操场、废旧书报等进行粉笔、毛笔书法训练。教师要定期更 换临摹内容,对学生进行序列训练,练就扎实的书写功底。 11 10、辅导应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进行。不得占用体音美课程进行其它学科的辅 导,不得在节假日时间辅导。 11、教师要建立培优补差档案。科任教师学期初要根据平时观察、了解和测试情况 及时确定学科培优补差学生名单,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制订合理科学的培优补差计划和措 施。课外辅导要记录辅导目的、对象、时间、内容、相关作业等。要注意信息反馈,及 时掌握辅导对象的学习动态(如能力、态度、习惯、成绩、位次等) ,科学调整培优补差 学生名单及对应的培优补差措施。 12 、学校要对教师的辅导情况跟踪检查,及时总结,适时进行教学辅导经验的交流。 (十五)考试要求 1、考试命题 (1)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2)命题要以课程标准为纲,体现考试性质,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 保证考试信度。命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必须全面检测三 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3)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 (4)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设计适量的 选做题。防止出偏题、怪题,一般按 6:3:1 的比例,即基础题占 60%,中等难度题占 30%,难度较大的题占 10%组织命题。 2、考试组织 (1)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2)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 公正、有效。 (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4)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各学科平时考核,可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负责, 组织小考。一般一个单元、一章内容学习完,要进行一次书面检测。期中、期末考试由 学校统一组织。 (5)要加强平时教学质量监控,每期至少进行一次对某级某科的调研诊断性测试。 3、考试评卷 (1)无论哪种测试,教师要认真评阅试卷,保证阅卷质量。在确保参考答案正确性 的前提下,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客观 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 (2)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评卷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采用流水作业形式,快速 完成阅卷任务。 4、质量分析 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总结教学的得与失,查漏补缺,提出改进教学的有效措施, 及时调整教学方略。试卷分析内容包括:成绩统计、试题特点、答题情况、原因分析及 教学对策等。 5、及时组织二次过关。每次测试结束后要对未过关的学生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补 测,对补测中发现的问题再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6、成绩反馈 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学生考试成绩及按考试成绩排出的名次张榜公布,不得以分数排 座位。可采用适当的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客观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7、建立测试档案。单元、期中、期末测试要建立档案,包括测试试卷、成绩记录、 质量分析等。 (十六)评价要求 12 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学业成绩, 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试、评 议、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1)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2)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互评。 (3)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 价。 (4)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1)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 正错误。 (3)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它材料开始, 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 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义务教育阶段杜绝整班整校考试排名,把考分作为粘贴学生类别 的标签。 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2)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 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 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3)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等项目。 (4)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 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 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5)每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 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6)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 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 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评价等级设置要符合有关规定。 (7)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 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版块二:西峡县中小学校教学教研常规管理要求 作者:西峡县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 日期:2013年11月5日 来源:西峡教研网 日期:2014年5月23日 转载:百度文库 日期:2014年9月24日 一、总体要求 1、认真贯彻落实南阳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要求(试行) 和西峡县中小学教 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 ,有具体的方法措施,效果明显。 2、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政策法规,坚持 以法治教;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3、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身作则,为人师 表,遵循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13 二、教学计划管理 1、学校领导在开学预备周前安排制订方向明确、前后衔接、富有新意、切实可行的 学期教学计划;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教师依据学校计划制订部门、个人 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2、学校每学期要对部门和个人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两次检查,及时总 结,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3、对照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增 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不得占用其他学科教学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各学校要加强对体、 音、美和省情礼仪教学工作的督导。 三、教学组织管理 1、学校要建立健全以校长为首,由业务副校长负责和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 长等人组成的教学指挥系统。根据本校实际对年级、学科、师生实行全面、全程和全员 的质量管理,制订具体的管理措施,方法得当,效果明显,师生评价较好。 2、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两次全校性教研活动。学校要指导教研组认真落实教研工作计 划,组织教研组开展听、评课、基本功训练、教材教法研究、学法研究等活动,每月各 教研组至少组织一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个小时,全校性教研活动和教研组活动均需 做到“四有” (有活动记录,有中心议题,有重点发言材料,有与之相关的过程材料) 。 各教研组活动必须围绕全校性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展开。对教研组工作建立激励约束机 制,并定期对教研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3、校长要坚持以教学领导教学,积极响应县局要求担主课,担毕业班课并取得较好 成绩。学校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每学期校长听评课不少于 20节, 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不少于 25节,教师不少于 15节。 4、学校要采取措施激励、支持和帮助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研水平和科研质量,初中、乡镇所在地中心小学教师总数 20人以下的县以上(含县级) 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每年立项 1个以上,结题 1个以上;教师总数 20人以上的县以上(含 县级)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每年立项 2个以上,结题 1个以上(其它学校自愿参加) 。每年 科研成果(含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研究报告等)获奖或发表数量达到教师总数的 30%以 上。 5、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有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开展切实有效的培养活动; 注重教师参加县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竞赛活动,获奖比例较高。 四、教学过程管理 1、学校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对照西峡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 ,结合本校实际,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更加仔细明确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制度并 加强监控、检查。 2、要组织学前周备课,坚持实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并且至少 有一周课时的提前量。要认真落实周签课制度,做到责任到人,有签课,有记录,有总 结,每周签课发现的好的典型要大力表扬,差的或不足的方面要大胆批评给予纠正。严 禁不备课无教案上课。 3、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小学校要把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做为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抓紧抓好。有完善的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方法措施 和奖惩制度。通过学习研讨,全校大部分教师都能科学运用“三疑三探”模式教学, 并且将这一模式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之中。 4、要对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作业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分 量和难度要适当。家庭作业要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不得布置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 每月学校要组织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