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学年度高三查漏补缺题--正式稿2016.5.20_第1页
15-16学年度高三查漏补缺题--正式稿2016.5.20_第2页
15-16学年度高三查漏补缺题--正式稿2016.5.20_第3页
15-16学年度高三查漏补缺题--正式稿2016.5.20_第4页
15-16学年度高三查漏补缺题--正式稿2016.5.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题 生 物 2016.5.20 第一部分 新命制试题 1.真核细胞中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场所对应正确的是 A.磷脂的合成内质网 B.乳酸的生成线粒体 C.C3 的生成类囊体 D.RNA 的合成细胞溶胶 【简析】考查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引导复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教材基础知识。 【答案】A 2.下列生命活动调节中,与垂体分泌的激素无关的是 A.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C.侏儒症患者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 D.女性多毛症患者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 【简析】考查机体稳态调节中下丘脑-垂体的调节作用,希望题目能够引导复习神经、 体液、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 【答案】B 3.落地生根(一种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关闭、夜晚开放。为研究其光 合作用特点,将落地生根的叶片进行离体培养,在光、暗交替条件下分别测 定叶片内的淀粉、pH 和苹果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据此作出的推测, 不合理的是 A.黑暗中叶片从外界吸收 CO2 生成苹果酸 B.光照下叶片储存的苹果酸分解释放 CO2 C.黑暗中 pH 降低与叶片储存苹果酸有关 D.光照下苹果酸被运至茎、芽等其他器官 【简析】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落地生根是景天酸代谢植物,这类代谢 途径的植物一般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羧化反应形成苹果酸存于植物细胞内 的大液泡中。白天,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腾,再把夜间储于细胞大液泡里的酸性物质(主 要是苹果酸)作脱羧反应,释放的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进行光合作用。题目给出了光、 暗条件下的检测结果,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对淀粉-苹果酸、苹果酸-pH 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 推测。题目信息中“将落地生根的叶片进行离体培养”是排除 D 选项的重要支撑。 【答案】D 4.食蚊鱼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为研究食蚊鱼对本地物种唐鱼的捕食作用,研究者分 别观察雌、雄食蚊鱼对不同日龄唐鱼的仔鱼(8d、20d)和幼鱼(55d)的捕食作用,结果 见下图。据此无法判断出 A.唐鱼的日龄和食蚊鱼性别是本研究的自变量 B.食蚊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 C.食蚊鱼雌鱼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都强于雄鱼 D.食蚊鱼入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 【简析】以外来入侵物种的生态学实验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 究能力。 【答案】C 5.用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难以完成实验目标的是 A.观察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 B.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C.观察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 【简析】以常见实验材料洋葱为切入点,考查教材基础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实验 材料在生物学实验中的作用,希望引导考前的复习再回归到基础实验的基本原理、材料选 择、操作步骤、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内容上来。 【答案】C 29.为研究 K+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条件下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人员 进行了实验: (1)有研究发现,脑细胞代谢非常旺盛,耗氧量大,因此缺血、缺氧时脑细胞主要依 赖于_过程产生 ATP,不仅 ATP 生成量少,也会造成_在脑 细胞中积累。缺血、缺氧还会诱发脑细胞表达出某些_分子,在这些分子的 调控下,细胞出现一系列变化,最终凋亡。 (2)科研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神经元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乙组的处理是培养液中不加入_,并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丙、 丁组除加入图中所示物质外,其它培养条件与_(填“甲”或“乙” )组相 3 同。 由实验结果可知,正常培养条件下,细胞凋亡率 _。乙组结果与甲组结果比较,说明缺血、缺氧能够 _。由实验结果判断,K +通道开放剂能 _缺血、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 (3)A 蛋白是细胞凋亡调控过程中一个重要蛋白。科研人员提取上述各组细胞的 _,用逆转录酶合成 cDNA,以 cDNA 为模板扩增各组细胞的 A 基因。由 于不同细胞的微管蛋白基因表达量基本相同,在结果分析时,以各组细胞 A 基因扩增产物 量和微管蛋白基因扩增产物量的比值反映各组细胞中 A 基因的_水平,这 样可以校准和消除_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组比值高于乙组, 推测 K+通道开放剂可以_。 (4)有人推测,K +通道开放剂会通过 A 基因影响 B 基因表达,B 蛋白与 X 蛋白竞争, 从 C-X 蛋白复合体上夺取 C 蛋白,释放游离的 X 蛋白,引起细胞凋亡。为了验证上述推 测,实验组可选择的实验材料及检测指标是_。 a.正常的神经元细胞 b.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神经元细胞 c.K+通道开放剂 d.K+通道阻断剂 e.A 蛋白水平 f.B-C 蛋白复合体水平 g.C-X 蛋白复合体水平 【简析】以 K+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条件下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为情境, 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细胞呼吸、动物细胞培养、基因表达等知识。试题覆 盖面较宽,对知识和能力均有较高要求,有一定难度,选用时可以考虑进行适当修改,降 低难度。 【答案】29.(1)无氧呼吸(糖酵解) 乳酸 信号 (2)血清 乙 很低且无明显增长 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培养 时间增加而提高 部分缓解 (3)mRNA 转录 细胞取样量 通过促进 A 基因转录来抑制缺血、缺氧条 件下的细胞凋亡 (4)b、c、f、g 30.脆性 X 染色体综合征是人类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智力低下。该病是由于 患者 X 染色体上的 F 基因表达异常,导致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形成一个极易断裂的脆 性部位。科研人员对该病的致病机理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调查得到脆性 X 染色体综合征的家系图,如下图 1 所示。 (1)据图判断,该病是_性遗传病,_(填“符合”或 “不符合” )伴 X 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2)研究发现,F 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CGG) n三核苷酸片段重复,正常基因 (F) 、前突变基因(F)和全突变基因(f )的差异如图 2 所示。 据图分析,F 基因启动子区域中发生了_,导致 F 基因成为不能 _的 f 基因。若以 F 基因(CGG) n重复序列两端的核苷酸 序列设计引物进行扩增时,只能成功扩增重复数小于 80 次的序列,则 PCR 方法难以区分 的女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个体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F基因的(CGG) n重复次数 会显著增加,而男性个体形成精子过程中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据此分析,图 1 的家系中 -3 生育时,会有_%的风险将 f 基因传给子代,其_患病 概率极高。 (4)F 基因编码的 F 蛋白是一种 RNA 结合蛋白。科研人员给正常小鼠神经细胞中敲 入_序列,获得 F 基因失活的模型小鼠。检测发现模型小鼠大脑皮层 神经元的树突分支减少,树突的总长度降低。据此推测 F 蛋白_,从而引 发智力低下。 【简析】以脆性 X 染色体综合征遗传特征及分子机理的研究为背景,考查经典遗传学 分析方法、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的过程等。 脆性 X 染色体综合征是 1990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后拿到的第一个成果,给预 防和治疗这一常见的大脑疾病带来了希望。 题目从系谱分析入手,首先要依据伴 X 隐性遗传特点判断这种病致病基因虽然在 X 染 色体上,但不符合伴 X 隐性遗传特点,产生一个认知冲突。其次,以示意图的形式给 F 基 因及异常基因的差异,以 PCR 扩增为情境,考查对这些基因差异的学习理解。之后给出 这种突变的特点动态突变,女性形成配子时,前突变基因不稳定导致重复片段增加, 可能形成全突变,至此可以对系谱分析时认知冲突作出分析。最后从基因对蛋白质影响的 角度阐明 F 基因的全突变造成智障的原因。 题目难度相对较大,可考虑简化使用。例如不能区分的基因型,可以选择考查能够准 确区分的基因型;“敲入200 次的(CGG) n 重复”可以考查200 次。但最后一空不建议 修改,由题干中“RNA 结合蛋白” 、 “树突分支减少,树突的总长度降低”等信息进行思考、 分析是题目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答案】30.(1)隐 不符合 (2) (CGG) n三核苷酸片段重复次数超过 200 次及 DNA 甲基化 表达 F 蛋白 5 XFXF 与 XFXF 、 XFXF 与 XFXF 、 XFXF与 XFXf(写出一对即可,其他合理给分) (3)50 儿子 (4)200 次的(CGG ) n重复 调节与树突形成相关 mRNA 的翻译 31.人们常用人工拔除方法控制侵入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互花米草,保护红树林生态系 统。科研人员调查了人工拔除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物种数(种) 密度最大的物种 拔除前 拔除后 拔除前后均能检测 到的物种数(种) 拔除前 拔除后 区域 1 14 13 3 台湾泥蟹 扁平拟闭口蟹 区域 2 12 23 2 红树蚬 扁平拟闭口蟹 区域 3 10 23 1 台湾泥蟹 扁平拟闭口蟹 (1)大型底栖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_,在生态系统的 _功能实现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表中拔除前后的数据不是在同一年采集的,因此必须要保持前后两次调查的 _相同。除此以外,在每一区域调查时还要_选取多个样方, 以使调查结果更准确。 (3)对比拔除互花米草前后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 _、_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人工拔除互花米草会 在较短时间内剧烈改变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和_,导致群落发生快速的 _。 【简析】以外来入侵生物的人工防治对群落影响的调查为背景,考查生态学基础知识。 题目信息相对简单,但可能铺垫不充分,影响作答,可以适当修改使用。 【答案】31.(1)消费者和分解者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时间和地点 随机 (3)物种丰富度 优势种 栖息环境 演替 第二部分 部分练习摘编 A 组:建议练一练的题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 没有细胞结构,但 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 仅有一种核酸,DNA 或 RNA 可以作为基因 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 B. C. D. 2.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ATP 分子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B.细胞缺氧时细胞质基质中不能合成 ATP C.细胞代谢加快时 ATP 与 ADP 间的转化加快 D.线粒体、叶绿体合成的 ATP 均可用于物质跨膜运输 3.在真核细胞中,合成下列物质都需要以 RNA 作为模板的是 ( ) A.性激素和淋巴因子 B.胰岛素和细胞骨架 C.胰蛋白酶和 tRNA D.神经递质和磷脂分子 4.下列人体内的生理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 A.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 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5.关于下列 a、b、c 、d 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 和 d 不具有核膜包被细胞核 B.a 和 b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a、b、c、 d 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 D. a、 b、c、d 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6.用 32P 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 20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 不含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则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 ( ) A.染色体数目为 20 条,每个 DNA 都带有 32P 标记 B.染色体数目为 20 条,仅 10 个 DNA 带有 32P 标记 C.染色体数目为 40 条,每个 DNA 都带有 32P 标记 D.染色体数目为 40 条,仅 20 个 DNA 带有 32P 标记 7.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 都需要用固体培养基 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都可以用菌落数来计数活菌 A. B. C. D. 8.下图所示动物精原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同源染色体发 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 精母细胞的是 ( ) A.与 B.与 C.与 D.与 9.细胞增殖过程中 DNA 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 数量细胞的 DNA 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 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 细胞数如下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 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 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 a.蓝藻 b.水绵 c.酵母菌 d.噬菌体 7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 DNA 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10.右图示 A、B 两细胞间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A.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B.作用于必然导致细胞 B 膜电位出现反转 C.释放入内环境中的不应持续作用于细胞 B D.信号仅能从 A 向 B 方向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 11.森林被砍伐殆尽后,经历较长时间仍可恢复成森林。关于这一演 替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初期,群落生产大于群落呼吸,有机物质不断积累,种类增加 B.中期,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逐渐趋向复杂,抗干扰能力加强 C.后期,群落的有机物收支接近平衡,这是群落达到顶极的重要特征 D.这一演替过程中无机物循环更加开放,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加快 12.右图为某囊性纤维化病的系谱图。请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囊性纤维化病的遗传方式为 _,-1 和-2 后代的再发风险率为_ _, 所以生育前应该通过遗传咨询和_等手段,对遗传病 进行监控和预防。 (2)囊性纤维化病是 CFTR 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遗传病,迄 今为止,已经发现超过 1000 种可以导致囊性纤维化的 CFTR 基因 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其中的一些患者是由于 CFTR 基因缺失 了三个碱基对,导致其编码的 CFTR 蛋白缺失了一个苯丙氨酸,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 UUU 或 UUC,据此可推知基因缺失的序列为_。 (3)在正常肺部组织细胞中,细胞膜上的 CFTR 蛋白帮助氯离子转运出细胞。突变导 致合成的 CFTR 蛋白_ 改变,使其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外水分_(填 “增多”或“减少” ) ,患者的肺部黏液堆积增多,易被细菌反复感染。 (4)以上事实说明,基因通过控制_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5)科研人员利用经过修饰的病毒作为_,将正常的 CFTR 基因导入患者 的肺部组织细胞中,这种治疗方法称为_。 12.(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4 基因诊断(或“产前诊断” ) (2)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 或 (3)空间结构 减少 (4)蛋白质的结构 13.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自然界中一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 产生酒精但对酒精的耐受能力较差。下面是利用木糖发酵产生酒精的酿酒酵母培育的过程,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自然界中采集到的葡萄带回实验室,用_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 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瓶中液体经适当稀释后,用_方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适 宜条件下培养,获得各种菌落。 ? 1 2 1 2 3 4 A A A T T T A A G T T C (2)将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株转接到以木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无氧条件下培 养一周后,有些酵母菌死亡,说明这些酵母菌 _。 从存活的酵母菌提取 DNA,并用 PCR 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3)将目的基因连接到一种穿梭质粒(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在酿酒酵母中表达的 质粒)上。该质粒具有两种标记基因,即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尿嘧啶合成酶基因。大肠 杆菌被该质粒转化后,应接种于含 _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将质粒导入 酵母菌时,由于氨苄青霉素不能抑制酵母菌繁殖,应选择缺乏 _能力的 酿酒酵母作为受体菌。从细胞结构看,酵母菌不同于大肠杆菌的主要特点是 _。 (4)对转基因酿酒酵母发酵能力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将转基因酿酒酵母接种在_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 发酵能力测试,最初培养基中的_糖被快速消耗,随着发酵继续进行,酿酒 酵母能够_,说明所需菌株培育成功。 13.(1)无菌水 涂布 (2)不能利用木糖发酵(或缺乏木糖发酵途径) (3)氨苄青霉素 尿嘧啶合成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4)葡萄糖和木糖 葡萄 利用木糖产生酒精,并且酒精浓度升高对木糖发酵无 明显影响 14.(2013天津卷)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 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 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 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所需的酶是_。 (2)过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_存在,这一特 9 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 _。原生质体经过_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_植株的 根尖,通过_、_、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 DNA 进行 PCR 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 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 14 进行 PCR 扩 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 14 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_。 (6)对杂种植株进行_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14.(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叶绿体 (3)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 细胞壁 (4)双亲(或花椰菜和黑芥) 解离 漂洗 (5)1、2、4 (6)黑腐病菌 15.为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研究人员尝试将酶 D 基因与位于叶绿体膜上的转运肽基 因相连,导入油菜细胞并获得了转基因油菜品种。 (1)研究人员依据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_法从陆地棉基因文库中 获取酶 D 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在上述引物设计时,分别在引物中 加入下图所示酶的识别序列,这样可以用_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得到 _端(填图中字母)相连的融合基因。 (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右图所示 Ti 质粒的 T-DNA 中,构建 _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 _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_培养 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 (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 _,进一步筛选后获得转基因油菜。 (4)提取上述转基因油菜的mRNA,在_酶的作用下 获得cDNA,再依据_的DNA片段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检测,可 判断融合基因是否完成_。 15.(1)PCR Cla(限制酶)和 DNA 连接 A、 D (2)表达载体(或“重组质粒”) 四环素 液体 (3)利用农杆菌将融合基因导入油菜细胞 (4)逆转录 融合基因 转录 16.线粒体是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研究蛋白 B 对家蚕细胞凋亡的影响,科 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细胞色素 c 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重要电子传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_阶段 的生化反应。细胞受到凋亡信号的作用后,线粒体膜上的非特异性通道打开,引起线粒体 膜的_性发生改变,线粒体膜两侧_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 下降或消失,使得细胞色素 c 释放出来,引发细胞凋亡。 (2)用生物碱 H 处理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处理不同时间后,用凝胶电泳方法测定 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色素 c 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于细胞中微管蛋白的表达量_,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物质,以校准和消 除由于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和细胞色素 c 的_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据图分析,正常细胞的细胞溶胶中_检测到细胞色素 c,由_判断, 随着生物碱 H 处理时间延长,细胞色素 c 逐渐释放到细胞溶胶中。 (3)为研究蛋白 B 的功能,科研人员构建蛋白 B 基因过量表达载体和蛋白 B 基因表 达干扰载体,导入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中,用_处理转基因家蚕细胞,检测到过量 表达蛋白 B 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 c 的释放量减少,抑制蛋白 B 基因表达的细胞溶胶中细 胞色素 c 的释放量显著增加,推测蛋白 B_。 16.(1)三 (离子)通透 离子(和质子) (2)相对稳定(且丰富) 检测方法 没有(或“未能” ) 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 c 含量增加,分离的线粒体中细 胞色素 c 含量下降 (3)生物碱 H 抑制细胞色素 c 的释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17.叶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伞花山羊草的染色体上携带抗性基因能抗叶锈病。伞花山 羊草不能和普通小麦进行杂交,只能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二粒小麦杂交。这三种植物的染 色体组成如下表所示: 植物种类 伞花山羊草 二粒小麦 普通小麦 染色体组成 2x=14,CC 4x=28,AABB 6x=42,AABBDD 注:x 表示染色体组,每个字母表示一个(含有 7 条染色体的)染色体组 为了将伞花山羊草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转入小麦,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杂种 P 由于 _,不能产生正常的生 殖细胞,因而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使 _,形成异源多倍体。 (2)杂种 Q 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_ _, 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有_个染色体组的 染色体因无法配对而随机地趋向某一极,这样形成的 配子中,有的配子除了含有 ABD 组全部染色体以外, 还可能含有_。当这样的配子与普通 小麦的配子融合后,能够产生多种类型的后代,选择其中具有抗性的后代杂种 R,必 伞 花 山 羊 草 二 粒 小 麦杂 种 P异 源 多 倍 体秋 水 仙 素 处 理普 通 小 麦杂 种 Q普 通 小 麦杂 种 R射 线 照 射授 粉 、 人 工 选 择 11 然含有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 (3)研究人员采用射线照射杂种 R 的花粉,目的使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能 _到小麦的染色体上。经照射诱变的花粉再授粉到经过_处理的普通 小麦花上,选择抗叶锈病的子代普通小麦,经_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抗叶锈病 普通小麦。 17.(1)减数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联会 染色体加倍 (2)6x=42,AABBCD 2 (几条)C 组染色体 (3)易位(或移接) 去雄(及套袋) 多代自交(或连续自交) 18.科研人员研究 6-BA(一种植物激素)对拟南芥根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如 下实验。 (1)将拟南芥种植在含有不同浓度 6-BA 的培养 基中,一段时间后测量植株主根、侧根长度,结果如右 图。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浓度范围的 6-BA 对根生长的 作用是_。 (2)科研人员利用两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进一 步研究 6-BA 对主根作用的机制。株系 和中转入的 表达载体上,GUS 基因分别与拟南芥的 M 或 N 基因的启动子(启动基因表达的 DNA 序列) 连接在一起,基因及相关描述见下表。 株系 转入的表达载体 相关基因的描述 株系 GUS 基因与 M 基因的启动子连接 株系 GUS 基因与 N 基因的启动子连接 GUS 基因表达产物经染色后形成蓝色; M 基因仅在细胞从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时表达; 生长素可引起 N 基因的表达。 将两个株系分别培养在基本培养基和含 6-BA 的基本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主根根尖 的染色结果如下图。 株系的根尖细胞中,GUS 基因功能是作为_的报告基因。据图分析,株 系根尖上着色较深的部分为主根根尖的_区,B 与 A 相比,说明 6-BA 对主根的 作用为_。 株系的 GUS 基因表达反映出根尖对_信号的响应状况, C、D 的结果表 明 6-BA_。 (3)为验证“6-BA 对侧根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者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及实验结 果是_(填字母) 。 a. 株系 b. 株系 c. 基本培养基 d. 含 6-BA 的基本培养基 e. 着色浅于对照组 f. 着色深于对照组 g. 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4)由以上实验结果还可以对拟南芥组织培养时,_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 例,有利于愈伤组织生根这一事实作出解释。 18.(1)抑制主根和侧根生长(对侧根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2)细胞分裂 分生 抑制分生区细胞分裂 生长素 对抗生长素的作用(或“与生长素相互拮抗” ) (3)a、c、d、e (4)提高 19.(2013 福建卷)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 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 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 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 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 4 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 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 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 AchE 活性检测原理: AchE 可将乙酰胆碱(Ach )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 活性。 组别 醋酸铅溶液浓度 /gL-1 脑组织铅含量 /ggprot-1 AchE 活性 /Umgprot-1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s 0 0.18 1.56 22.7 0.05 0.29 1.37 23.1 1 0.57 1.08 26.9 2 1.05 0.76 36.4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通过该指标可 知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 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与突 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变化。ACh 发挥效应后在_酶的催化 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 水解速度越_。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以此强化神 经元之间的联系。 19.(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2)突触间隙 电位 乙酰胆碱酯 胆碱 (3)慢 (4)重复训练 20.黑腹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 b)是显性,长翅(D)对残翅(d)是显性。科研 人员用灰体长翅(BBDD)和黑体残翅(bbdd)果蝇杂交,F 1 个体均为灰体长翅。 (1)科研人员用 F1 果蝇进行下列两种方式杂交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子代组别 杂交组合 雄蝇 雌蝇 实验一 F1 雄蝇黑体残翅雌蝇 灰体长翅占 50%黑体残翅占 50% 灰体长翅占 50%黑体残翅占 50% 实验二 F1 雌蝇黑体残翅雄蝇 灰体长翅占 42%黑体残翅占 42% 灰体长翅占 42%黑体残翅占 42% 13 灰体残翅占 8% 黑体长翅占 8% 灰体残翅占 8% 黑体长翅占 8% 由实验结果可推断, B/b 和 D/d 基因在_(填“常”或“性” )染色体上, 且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 两组实验杂交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F 1_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 色体的_发生了片段交换,发生这种交换的原始生殖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_。 (2)科研人员得到了隐性纯系小翅果蝇,用这种果蝇与纯系残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 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 F1 F2组别 杂交组合 雄蝇 雌蝇 雄蝇 雌蝇 实验三 残翅雌蝇 小翅雄蝇 长翅 128 长翅 117 长翅 301 小翅 302 残翅 201 长翅 598 残翅 199 实验四 小翅雌蝇 残翅雄蝇 小翅 156 长翅 164 长翅 303 小翅 299 残翅 202 长翅 297 小翅 301 残翅 201 根据实验_的 F1 结果可知,控制小翅的等位基因 M/m 位于_染色 体上。实验三中 F2 代果蝇长翅: 小翅: 残翅的比例为_ ,说明果蝇翅形的遗传符合 _定律。 实验三中纯系亲本的基因型是分别为_;实验四中 F2 长翅、小翅和残翅的 基因型分别有_种。 20.(1)常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雌 非姐妹染色单体 32% (2)四 X 9:3:4 基因的自由组合 ddX MXM、DDX mY 4、4、4 B 组:可以选用的题 21.胰岛 B 细胞和浆细胞的共同特征是 A.细胞内储存着大量的 ATP B.具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mRNA 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D.分泌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相同 22.科学家将含人体 -抗胰蛋白酶基因的表达载体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 的雌羊乳汁中含有 -抗胰蛋白酶。下列有关转基因羊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乳腺细胞的高尔基体参与-抗胰蛋白酶的分泌 B.胚胎干细胞内-抗胰蛋白酶基因能进行复制 C.卵细胞中都含有 -抗胰蛋白酶基因 D.浆细胞内不表达 -抗胰蛋白酶基因 23.(2013 上海卷)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 7 个儿子中,3 个患有血友病(Hh) ,3 个 患有红绿色盲(Ee ) ,1 个正常。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 是( B ) 24.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 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 DNA 分子 中发生碱基对的_,导致基因突变,获 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 )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 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该结 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所致。 (3 )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 1 均为 野生型,F 1 自交,测定 F2 水稻的_,统 计得到野生型 122 株,窄叶突变体 39 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_控制。 (4 )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 2 号染色体上已知 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 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 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 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序列,该基因突变 _(填 “会”或“不会” )导致窄叶性状。基因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 这是由于基因的突变导致_。 (5 )随机选择若干株 F2 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的 36 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 的碱基 35 次为 T,基因的 21 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 TT 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 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发生了突变。 (6 ) F2 群体野生型 122 株,窄叶突变体 39 株,仍符合 3:1 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 能是_ 。 24.(1)增添、缺失、替换(或填“替换、缺失”) (2)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单个细胞宽度变窄 (3) (单株)叶片宽窄 一对隐性基因 (4)密码子对应(或“编码”) 不会(1 分) 翻译提前终止 (5)、(同时) (6)基因、之间未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中的一个突变对性状无影响”) (3 分) 25.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的家系(设相关基 因为 A、a ,系谱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5 (1 )据系谱图分析,该病为_ 染色体上的_性基因控制的遗 传 病 , 推 测 -3 的 基 因 型 是 _。 ( 2) 该 病 患 者 由 于 垂 体 产 生 的 _不 足 , 引 起 侏 儒 症 。 (3 )研究人员采集了 10 位家系成员(系谱图中有编号的个体)的血样,提取了这些 成员的 DNA,采用 技术对该病相关基因GHRHR 基因片段(260bp,bp 代表 碱基对)进行大量扩增,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stU对其切割,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 泳分析,电泳图谱如下图所示。 据系谱图和电泳图谱分析可知: 该病患者的 GHRHR 基因片段有_个 BstU I 酶切点。 在提取 DNA 的部分家系成员中,_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若-10 与-11 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 25.( 1) 常 ( 1 分 ) 隐 ( 1 分 ) AA 或 Aa ( 2) 生 长 激 素 (3)PCR(或聚合酶链式反应) 0 -1 、 -2、-6 0 26.胰岛素是人体血糖调节中的重要激素,其释放受到机体的精确调控。 (1)人体内胰岛素释放通路是:餐后血糖升高,葡萄糖由细胞膜上的_蛋白转 运到胰岛 B 细胞内,经过_ 过程产生大量 ATP,阻断 ATP 敏感型钾离子通道, 进而抑制了钾离子的外流,使细胞膜内的电位_,打开电压依赖性的 Ca2+通道, 升高了胞内的 Ca2+浓度,促进胰岛素分子以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2)研究发现,高浓度葡萄糖可引起胰岛 A 细胞合 成并分泌谷氨酸,为研究谷氨酸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 将三组数目相等的小鼠离体胰岛进行培养,培养条件及 结果如图 1 所示(CQNX 为谷氨酸受体阻断剂) 。实验结 果表明,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_。由此 推测,谷氨酸与胰岛 B 细胞表面的 _结合发挥作 用。 (3)科研人员进一步用谷氨酸溶液处理正常小鼠和 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