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五章_第1页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五章_第2页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五章_第3页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五章_第4页
2010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五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自考文学类写作简答题总结第五章 1.消息正题的形式和作用。 答:消息的正题标在中间,字形最大,作用在于揭示消息的主要事实或主要意义。 2.消息引题的形式和作用。 答:引题,标在正题之上,又称“眉题”或“ 肩题”,作用主要在于渲染消息的精神实质 、现实意义,揭示消息的内容要点、新闻来源、行为主体或是该条消息之可以能够产生的 条年、背景等等,对于正题的拟定仿佛起着铺垫、导引作用似的。 3.消息辅题的形式和作用。 答:消息的辅题,排印在正题之下,又称:“副题”或“子题”,作用主要在于披露消息 中的某些重要、具体细节,仿佛是正题的补充。 4.消息标题的几种组合形式。 答:一条消息,最多的可以是引题、正题、辅题三类标题齐备,也可以只有其中的两 项(正题加引题或正题加辅题) 或一项(只有正题) 。 5.新闻背景材料的含义和分类。 答: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产生的历史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它和其他相关材料的各 种联系。背景材料按其性质可分为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三种。 6.通讯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通讯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表现在: 相同点:都必须遵循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的新闻原则。 不同点:形式上,消息写作的程式性较强,一般都是由多行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 几个部分组成;通讯则比较灵活,不太拘泥于上述固定格式。内容上,消息通常只要求准确 、概括地叙述一件事,通讯可以详尽地叙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或写比较多的人和事。表 现手法上,消息一般只采用概括叙述加举例的方法介绍所要报道的内容;通讯则可采用多种 方法,在叙述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描写,兼及抒情、议论,并可适当运用比喻、拟人、 象征等修辞手法,渲染气氛,刻划细节,描绘场面,摹写人物对话,以增强报道效果。在 时效上,通讯不像消息那样严格,常常是同一新闻事件,消息先见报,然后发通讯。 7.简述通讯的特点。 答:通讯有如下三个特点: (1)新闻性。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具有新闻意义的近期出现的真人真事,而且要有针对 性,有时代感。 (2)评论性。通讯可以对报道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直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用自己 的情感或见解加强对读者的影响。通讯中评和论,要紧扣人物事件进行;要善于即事生情, 缘情见理,以“点睛” 之笔,突出主题。 (3)文学性。通讯虽不是文学作品,却是可以也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形象化表述手法。 通讯的语言和表达手法所要求的文学性,主要是指通讯在叙述真人真事的过程中,善于形 象化地刻划人物的思想活动,描写生动的场景,渲染环境气氛。 真实性是通讯的生命,评论性是通讯的精神,文学性是通讯的风彩,三者熔为一炉, 才算是一篇好通讯。 8.通讯如何选好典型,开拓主题? 答:通讯的报道内容,不仅要绝对真实,而且要有意义,有价值,也即是能够比较集 中地反映出某些社会现象的本质,体现时代精神,或是引起人们的思考,回答广大读者普 遍关心的问题。新闻写作者的选择典型,开拓主题既要靠调查研究,深入采访,又要靠敏 锐的眼光和敢于把自己的笔触及时伸向生活斗争的“漩涡”的勇气。 9.通讯写作中如何写活人物? 答:通讯刻划人物形象,必须注意展示人物的思想面貌。人物的思想面貌揭示得越是 清晰、深刻,人物的所言所行就越有真实可信的依据,越能显示其独特社会意义。 刻划人物形象,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通过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2)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10.“评”出深意,情理相生这一写作要求对通讯的意义何在? 答:“评”出深意,情理相生这一写作要求对通讯的意义体现在: 通讯的写作,以叙述为主。但是一篇好的通讯,不仅要叙述得法,还应有恰到好处的 评议和恰如其分的抒情。精辟的评、议,真挚的抒情,可以使人物、事件增添光彩,可以 生动有力地揭示和深化原材料的意义。 11.报告文学与小说的异同。 答:报告文学与小说的异同表现在: 相同点:都是以人物、情节、环境为题材要素的叙事艺术。不同点:小说的题材主要 依靠虚构,而报告文学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12.报告文学与散文的异同。 答:报告文学与散文的异同表现在: 相同点:结构技巧、表达方式,艺术手法都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不同点:散文的品种 多样,有叙事、记人、抒情、议论多种门类,报告文学则偏重于记人叙事,不能专用于抒 情或议论。散文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但不一定必须写真人真事,报告文学则必须真实。 13.报告文学与通讯的异同。 答:报告文学与通讯的关系相当密切,事实上,有不少文学性较强的优秀通讯同时也 被人看做是报告文学,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从理论上讲, 通讯的新闻特点更突出,而报告文学的艺术特点更突出,在艺术手法的运用、形象的感染 力和作品的审美价值方面,都有比通讯更高的要求。 14.如何理解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答:任何新闻文体,都应该讲究真实、时效和针对性(指导性) 。这三者,也就是报告 文学所要求的新闻性的具体内容。 新闻写作讲真实,文学创作也讲真实。但一个是严格地追求、突出生活真实,一个是 按照一定的生活逻辑和性格逻辑进行虚构的艺术真实,报告文学所要求的真实性应该严格 地界定在前者的范围之内。 注重时效,是报告文学所以成为“文学轻骑兵”的重要条件。只有注重时效,它才能得 风气之先,成为时代和人民的“感应神经”和“ 攻守手足”。 报告文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主要决定于作者能否准确、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重大问 题或斗争焦点,并能深刻、有力地表现出来。 15.如何认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答: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既体现了一般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也包含着与新闻性相结 合的特殊要求。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应该做到形象化和典型化的统一。这也是报告文学的取材、构思 和艺术表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那种“嘴在浙江,脸在北京”,杂取众人,合成一个 的艺术概括手法,则是和新闻性的“真实”要求相抵触的。因此,报告文学作者笔下的艺术 形象,不能是虚构与真实的统一,而只应是生活原型与艺术典型的统一。 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是报告文学的又一特征。举凡诗歌的联想,散文的意境,戏剧和 情节波澜,小说的细节描写,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等等,报告文学都可以自由借鉴,或是 兼收并蓄。 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还应该在作者、作品的语言的功力和语言风格上体现出来。与一 般的消息、通讯相比,报告文学的语言不仅需要追求更多样化的修辞效果,还应更加鲜明 地打上作者自己的艺术个性的烙印。 16.如何把握报告文学的政论性? 答:报告文学的本质是“报道”。任务就是通过对于人们眼前、身边真实事实的描述, 直接地评价和干预生活。因此,即使光从报告文学选材、立意的本身来说,也是始终带有 鲜明的倾向性和针对性的。 除了运用事实说话,报告文学作者还可以以“报告员”或“评论员”的身份,直接站出来 阐述自己的见解。 报告文学的政论性应和作品的形象性和抒情性紧密结合,做到深刻、醒目与生动、隽 永的统一。 17.简论报告文学写作要“发现典型,捕捉形象”的问题。 答:报告文学作者要善于抓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题材,反映时代精神,并能从中精 心选择典型的情节、细节,构成富有概括力的形象。 阅读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透过它所描述的那个具体的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往 往能同时感受到某处更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或时代精神。 18.如何正确理解报告文学的合理想象? 答:报告文学写作要求作者在坚持写真人真事的前提下,正确发挥想象力的形象类比 和细节还原作用,实现生活与艺术的统一。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它反对一切虚构手段。然而,必须把虚构和想象区别开来 。报告文学反对虚构,但是不能没有想象。这是因为,生活无比错综复杂,采访、调查一 个对象,要想对它整个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能获得确切、具体的第一手材料 ,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我们通常的采访、调查工作,一般总是在事情发生过以 后才进行的,很多事例,早已无法实际接触,只能凭借第二手的材料进行间接了解。写作 报告文学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让作者所要描述、显示的生活长链不至于因为叙述性的缺 损而变得形象模糊不清。对于那些抽象分析或概括叙述性的文字材料,或是一般读者不容 易理解的专业技术、知识性问题,更加无法如“实”照般,而必须调动作者自己的生活积累 ,将它们转化为显豁易感的生活图画。这些,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除了逼真的再现生活中确实出现过的情景或事物,凭借想象力的作用,报告文学作者 还可以生动地描述实际上并不存在然而又能映现于人们的内心体验中的东西。 19.报告文学所能使用的文学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答:和其他文学作品相比,报告文学所能使用的表现手段,只是多了一层不能用虚构 的手段进行艺术概括的限制;却有着可以熔小说、戏剧、电影、散文、诗歌等体栽的艺术特 长于一炉或是不拘一格、各取所需的极大自由。 一般地说,按照生活原型作叙事报道,是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主干。 以善于吸收小说、戏剧、电影的艺术特长而写得引人入胜的报告文学作品当然也是很 多的。 有的作者,擅长依靠对人物感情世界的把握来结构作品。 20.议论在报告文学写作中的作用。 答:议论在报告文学写作中的作用,说得简括一些,主要有两点:一是深化主题,一 是生动形象。 所谓深化主题,就是用作者的议论对具体人物、事件的本质、意义进行开掘,提高作 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 所谓生动形象的作用,一种情况是:素材本身的具体性或是形象性先天不足,难以进 行直接刻划,作者也无权或无法杜撰,只能借助于抒情、议论的推动作用,铺架想象的桥 梁,引导读者顺利地接近或进入作品。另一种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直抒胸臆有所不便 ,作者便结情于景,由感慨而生联想,由联想而生形象,让那些一吐为快的肺腑之言托寓 其中,对读者起到引而不发的作用。 21.散文如何重视立意,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散文作者对于自己的描述对象,既要有真切的感受和精到的见解,又要有一种可 以与上述思想认识因素互为表里的审美情致。这种真知灼见和审美冲动的捕捉,就是“立意 ”的任务,它们对于题材的处理和表现,好比是发幽烛微的灯光,贯玉联珠的红线,凿石取 宝的斧镐。有了它们,貌似松散的材料可以组成有机的整体,看似平常的事物也可以开掘 出深刻的主题。 作者的真情实感或真知灼见,不仅是作品思想性的源泉,也可以成为艺术创新的激素 。许多文章之所以写得新颖别致,不同凡响,从现象上看,似乎决定于作者对于某些表现 手法的成功使用;但仔细推究下去,那些巧妙构思或生花妙笔的由来,仍然植根于作者自已 对于表现对象的深厚感情或独到理解之中。 散文的立意固然应求“新”或“ 深”;但是,如果它和作者选用的材料或文章中的形象描述 缺乏有机联系,不能生发自然,也会给人以思想模糊、内容空洞或是牵强附会的感受。初 学写作者尤应注意这一点。 22.散文的章法有什么特点? 答:散文的章法特点是: 散文应“散” 。要鼓动起想象的翅膀,给文思的运行增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活力 。不会联想生发,或是事事拘泥于直叙平铺,但求眉目清楚,不知腾挪生变,也容易变得 平淡、板滞。散文应追求一种骋怀放笔的活泼松动感,或是触类旁通,左右逢源的情趣幅 射力。获得这种表达效果的常见途径之一。便是尽量把描述对象放到宽阔,丰富的生活总 体联系中进行审美观照,通过活跃的联想为“情”的迸发和“意”的升华开辟道路。 散文求“散” ,可以使文章笔墨酣畅,气势活泼。但“ 散 ”也不能像荒草滩上跑野马那样 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不管作者取材如何海阔天空,笔触怎样奔放不羁,文章本身总还要 有一定的思想轨迹和有机的内在联系。因此,从章法上说,还要做到疏放与严谨,也就是“ 散”与“不散”的统一。 23.拓展意境的途径有哪些? 答:拓展意境的途径: 从总体上说,意境的生成,并不是客观事物自然的显示,而是作者的胸襟情怀或审美 感受的酿造成果。特别是当这些主观的思想感情因素能以含而不露、溢而不疏的形式自然 、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的时候,就更容易获得耐人咀嚼的情趣,也就是 富有“意境”的表现。 散文的写景状物文字,还常有所谓形神兼备的要求。手法之一,就是通过比拟性的联 想,把人的思想感情或精神气质移注到描述对象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的效果。 这种“摹形”与“ 传神”的结合,是散文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途径。 24.散文语言的锤炼。 答:散文的语言可以说是最自由的。但是,自由不是松散,自然也不是浅陋。它除了 追求使读者获得“宛然如画” 、“ 身临其境”、“眉目清楚”的感受之外,还需要一种便于传 “情” 寓“意”的蕴涵力。此外,优美的散文语言,除了形象的感染力,还得注意内在的节奏和音 调的悦耳性。 1.读后感与书评、剧评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它们都属于议论丈范畴,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或是逻辑论证等议论 手段表述作者的某种思想见解,对某一特定对象进行评论和论说。不同点:读后感着眼于“ 感”,由感而发,所论述问题的范围较书评、剧评更为宽泛,形式也更为多样灵活;书评、 剧评着眼于“评” ,即必须针对和紧密围绕书和剧的内容、形式,评论其思想、艺术成就或 社会、文化意义,范围有所限制,角度较为集中。 2.短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短论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单一性、群众性、论辩性。 3.读后感写作中剖文析理有哪几种方式? 答:常见的剖文析理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以对原文本身的介绍和解读作为着手点,而 用作者自己的思想见解作为审视那些具体材料的新的视角,在唤起读者对于那些材料的原 有印象的同时,又在认识程度上有所深化或提高;二是所读材料的内容比较复杂,所能说明 的问题很多,无法逐一论及,或是材料主要内容的性质特点别人已经谈得很多,因而需要 突出一点,甚至是另辟蹊径;三是作为阅读对象的材料,本身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可以利 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加以充实改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