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地理期中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七下地理期中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七下地理期中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七下地理期中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七下地理期中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下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导语: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七下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7 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拉丁美洲 1、印第安人的故乡 (1)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南美洲,北部包 括 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 (2)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林太平 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 (3)居民: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最早的居民,古代曾 经创造了玛雅文化。 (4)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南北美洲 的分界线。 2、地形与人类活动 (1)西部:拉丁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世界最 长的山脉) (2)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覆盖着世界最大的 原始热带雨林。 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铁矿资源丰富。 3、多姿多彩的文化 (1)人种、语言:以混血人为主,大多数国家通用西 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2)文化: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 成了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文化。 7 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两极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位置: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范围:以北冰洋为中心,周围被亚、欧、北美三洲的 陆 地和岛屿所环绕(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南极 大陆及其周边的海洋。 地表特征:以海洋为主 冰雪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 最高的大陆。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 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象、海豹、鲸等。 淡水资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矿产资源:铁矿、煤炭; 生物资源:企鹅。 气候寒冷,但不如南极冷 酷寒、烈风和干燥。 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有“白色荒漠”之称 我国科考站 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 长城站、中山 站、昆仑站 7 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日本 1、位置组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西 临日本海,东临太平洋,和中国、韩国、俄罗斯等隔海相 望。由北海道、本州(日本最大的岛屿)、四国、九州四个 大岛及琉球群岛等组成。 2、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1)著名海港:本州岛的神户、横滨。 (2)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有利于进口原料;有利于 出口产品;有利于海洋捕捞;有利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有利于造船业的发展。 3、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森林国”;河流短小, 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北海道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日 本年捕鱼量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贫乏。 4、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 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5、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平原面积较小 ,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是最高峰,也是著名 活火山。 6、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气候的海洋性明显,太平洋沿岸夏秋季多台风。 7、人口:地狭人稠,土地紧张,措施:填海造陆; 向空中、地下发展。 8、经济与贸易: (1)经济现状: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 强国。 (2)工业:是世界上的强国; 优势工业产品:电子、汽车、船舶、精密机械等工 业产品; 分布: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主要工业区: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等大城 市及其附件地区。 (3)贸易 现状:是世界上的贸易大国,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变化:近年来,日本把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 销售基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原则:靠近原材料、燃料 产地和消费市场; 分布:海外投资基地:美国、西欧、中 国、东南亚等。 9、首都:东京位于本州岛,全国政治、经济、文化 和交通中心,人口密集,世界特大城市。 10、东西兼容的文化:大和民族,通用日语,传统服 饰为和服。 7 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俄罗斯 1、位置范围: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临里海、 黑海;俄罗斯地跨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陆地面积 1700 多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传统的 欧洲国家。 2、人口、民族、语言: 俄罗斯人口约有 亿(XX 年), 有 130 多个民族,俄罗斯通用语言是俄语。 3、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自 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 高原、 东西伯利亚山地。 4、河湖:伏尔加河注入里海,鄂毕河、叶尼塞河、 勒拿河北流注入北冰洋。 5、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特征: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为凉爽。 北极 圈内属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 6、丰富的自然资源: (1)特点: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自 然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2)分布:资源总储量的 80%在亚洲部分。库尔斯克 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田。 7、发达的重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地位重要。分 布:主要分布在其欧洲部分,有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 工业区; 亚洲部分有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8、交通:交通部门齐全,以铁路运输为主:欧洲部 分铁路稠密、亚洲部分铁路稀疏,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 内河 航运以伏尔加河为主。输油、输气管道运输发达。 9、城市: (1)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全国最大城市和政 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圣彼得堡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海港,全国第二大 城市。 (3)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重要海港,终年不冻。 (4)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重要海港, 远东地区重要城市。 七下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亿平方 千米,地球最大周长约 4万千米。 3、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环球航行: 西班牙大西洋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的卫星照片。观察月食的阴影区,其边缘呈 圆弧 (圆 弧、直线),由此可推知地球的形状可能为 圆形。 二、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 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作用: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颜色、符号和文字 来表示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 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 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表示地理事物的颜色、符号和文字等)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 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地球仪比地球大大缩小了。 5、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 地轴。 6、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球、地轴。 三、经纬线 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 周的圆圈。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 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 个半球。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 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 向。 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 3、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与经纬线一样,在地球表 面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 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经 纬线标明了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 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 惯上用“S“表示。(相同纬度的纬线用南 S、北 N来区分)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 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以东的 180属于东经, 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 天文台旧址。(国际日期变更线) 经、纬度在地球上的分布: 纬度:以赤道为中心,往南北两极逐渐增大,最大值 90度,在南北极。 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 的是西经。最大值 180度。 5、国际上习惯把 20W和 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 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 半球。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 度;30-60 度;60-90 度。 四、经纬网 1、定义: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 网。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 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 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小 时,即一天。 3、产生的现象:时差(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 差异); 昼夜更替 4、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 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 15,再四舍五入。(东早 西迟,东加西减)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 1个时区,时刻增大 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 地方时)为标准时间。世界 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 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 逆时针旋转。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 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6、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太阳照射地 球;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 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 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叫夜半球。 二、地球的公转及四季变化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 东。 3、时间:一年。 4、产生现象:昼夜长短;四季变化 5、公转轨道面:椭圆的 6、公转示意图: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7、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地轴始终是 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度的夹角;地轴的倾斜方 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8、15、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 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 节 相反。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 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 多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 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 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 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 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 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3、7 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 月份有是小 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12、1、2 月;夏季:3、4、5 月;秋季: 6、7、8 月;冬季:12、1、2 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 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5、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 同,冷热会有差别。 6、极圈:度; 回归线:度。 7、春分(3 月 21日前后)、夏至(6 月 22日前后)、秋 分(9 月 23日前后)、冬至(12 月 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 分别位于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8、北半球一年之中,夏季 太阳高度 最高,白昼时 间最长;冬季 太阳高度最低,黑夜时间最长。 9、热带 终年炎热,温带 四季分明,寒带 终年寒冷。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 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 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 度。 3、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 二、地图上的方向:经纬网定方向;指向标定方 向;一般定向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 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读图: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三、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叫 图例,说 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学符号叫 注记。 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规定。 四、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 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3、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 做等深线。 4、从等高线或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 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高原、山地、丘陵、 盆地、平原 五、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种类很多,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 得有用的信息。 2、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也 不一样。 其他知识点: 1、 “世界屋脊”指的是 青藏高原。 2、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从 B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山顶用 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特征:世界上海陆分布很不 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 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2、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表面 71%是 海洋,陆地面积为 29%。 71% + 29% = 亿平方千米 3、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 大小小的陆地。 4、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5、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原苏联)。 七大洲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 大洋洲。 2、 大洲: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 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棱兰岛、台湾岛、海南岛)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突出的部分(山东半岛、印度半 岛) 3、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最大的岛屿:格棱兰岛(丹麦) 4、七大洲的形状都是三角形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 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 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 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 四周被大洋环绕。 5、观察地图可知,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的面积 大。 四大洋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海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 相连的四个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边缘临近大陆的部分。 (黄海、东海、阿拉伯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马六甲海 峡、渤海海峡) 其他问题: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 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 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 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 原因。(沧海桑田) 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海洋,后来受到 强大的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成为今天的雄伟 山脉。 这就是地壳运动。 东海海域海底:地壳下沉,人类活动遗迹被淹没。 2、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 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 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 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 是由大陆漂移学说发展而来的。板块运动引起了 大陆的漂移。 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 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 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 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 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 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两大 火山、地震带名称: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4、板块相对运动,发生碰撞挤压,撞击成山脉(喜马 拉雅山)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海洋。 5、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 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 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 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 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 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6、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 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 习和发扬的。 7、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板块 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 块一块的区域。 8、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板块运动 引 起的。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 缩 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 在 不断扩张。 七下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亚洲的地理位置:P2 图亚洲的范围,地处东半球、 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 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 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 大洋洲相望.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它 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亚洲地形 P4图,能在图中找出下列主要地形区及 河流: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大山脉)、珠穆朗玛峰(最高峰, 米)、青藏高原(最高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平 原)、里海(最大的湖)、贝加尔湖(最深蓄水量最大湖泊)、 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阿拉伯半岛(最大半岛)、中南半 岛、印度半岛、马来群岛(最大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 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主要河流有:长 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亚洲地形的特点:1)地面起伏大 2)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 向四周. 3、P7 图,亚洲气候的特点:1)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 显著 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共计 9种主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及 其分布范围,如分布最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和 湿润,冬季严寒而干燥.) 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 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4、P9 图,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由赤道为中心,南北 对称分布,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 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南北对称的原因是(1)以赤道为中心,南 北纬度对称(2)地形分布差异较小.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超过 1亿的国家 共计 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印度尼西亚. 2、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3、P12 图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 下游地区(中国); 印度河流域(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古巴比伦),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 肥沃的土壤. 4、理解 P13页图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等不同 人文差异.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1、 P18页图,能在图中找到四大岛、日本濒临的海洋 和邻国,东京、横滨、神户、大阪、名古屋、长崎、北九州 等城市,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最高峰富士山 2、 日本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大 岛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横滨、神户是日本最大的两 个对外贸易港口. 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气候:温 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日本的河流短而水流急促,水能 资源丰富. 4、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 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P20 图) 5、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 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P22 图 7 . 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较高 的科学技术水平; 岛国多优良港口; 海上航运便利 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6、P23 图(要求能在图上找到五个工业区),主要有京 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 州工业区.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P23 的图表):1、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 的消费地;2、原料和燃料主要依靠进口;3、港口条件优越, 巨型船舶可以停靠;4、产品主要出口.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 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1、 P27页图,请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马 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印度洋,南海,太平洋,中国落实到 图上. 2、 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地处亚洲与大 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 马六甲海峡被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位置:位 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重要性:它是连接了太平洋 与印度洋,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 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2、气候: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 等)和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中南半岛等) 3、P29 图,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