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留份制度若干问题探究_第1页
特留份制度若干问题探究_第2页
特留份制度若干问题探究_第3页
特留份制度若干问题探究_第4页
特留份制度若干问题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特留份制度若干问题探究 【摘 要】特留份制度是限制遗 嘱自由、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一项重要 的继承法制度,但是我国对于特留份制 度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意在通 过对特留份制度价值上的分析,探究特 留份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同时意在于遗 嘱自由与特留份制度之间找寻遗嘱人权 利与义务的结合点。 中国论文网 /5/view-5388616.htm 【关键词】特留份;遗嘱自由; 立法建议;扣减权 一、特留份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在特留份概念界定这一问题上,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本质上没有太多 分歧,基本上是从限制遗嘱自由这一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面去定义的。故笔者认为,所谓特留份 制度是指必须为一定范围之内的法定继 承人保留的一定数量的遗产份额,该部 分遗产不能由遗嘱人通过自己的意志进 行支配,除非继承人有严重违反相关法 律制度的行为,否则不得剥夺法定继承 人取得该遗产份额的权利的法律制度。 特留份制度的法律特征有以下几 点: 1.继承人于继承开始后才享有取 得特留份的权利,继承前原则上不存在 特留份。有些学者认为诸如日本民法等 大陆法系民法中有在继承开始前取得特 留份权利,理由为日本国民法中规定: “对于被继承人一年内所为的赠与,为 扣减权的对象,而且若双方都知道该赠 与行为将有害于特留份权利人利益,则 一年前所为亦同。 ”1笔者个人认为,与 其将其生前一年内或一年前赠与的限制 定义为特留份权利,不如将其归入扣减 权的行使的范畴。日本国民法的规定中 亦体现了这层含义。这样规定的原因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特留份制度本质上是对于遗产划分上的 限制制度,所以被继承人生前所为的财 产分配行为不应归入该制度调整的范围 之中。所以从本质上说在继承开始前是 不存在特留份权的。 2.特留份为法律制度所规定的保 留给一定范围内法定继承人的遗产份额。 具体包括被继承人的储蓄、房屋,以及 如债权、著作权等非专属性的财产权利。 该遗产为被继承人死亡时留下的合法财 产,并且应当为清偿其所欠债务之后所 遗留的积极财产。i 3.特留份制度为法律的强制性规 定并且其份额比例也由法律明文规定。 特留份制度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 当遗嘱人订立的遗嘱违反该制度时,该 遗嘱部分无效。享有特留份权利的法定 继承人得通过行使扣减权向继承人追回 其应取得的部分。即在此时遗嘱自由要 受到该法律制度的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不但如此,在绝大多数国家,特留份制 度的比例也由法律所规定。如法国民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典中规定:“ 不问生前赠与或是遗赠, 如果被继承人死亡时仅有一子女时,其 赠与或遗赠的比例不得超过其遗产的 1/2;如果其有两个子女,则赠与或遗赠 不得超过 1/3,如果子女为三人以上, 不得超过 1/4(法国民法典 913 条) 。 二、我国建立特留份制度的必要 性 (一)建立特留份制度的理论原 因遗嘱自由与其他权益的冲突 遗嘱自由是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 在继承法中确立的法律制度,其目 的是为了维护个人的意思自治,体现私 法中个人的意志。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 发展,人们手中的财富的急剧增加,继 承逐渐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的资 产再分配制度。在这种情形下,由遗嘱 自由所导致的负面问题日益凸显,与社 会、法律内部的冲突也越来越不可被忽 视。2 1.遗嘱自由与法定继承权的冲突 我国当前的继承法中规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法定继承权非由法定事由不得被剥夺” 同时继承法中又规定:“公民可以 立遗嘱将其个人的财产赠与国家、集体 或者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 ”则如果公民 通过遗嘱自由将其遗产赠与继承人之外 的第三人,即通过订立遗嘱剥夺了法定 继承权到底效力如何?对此我国继承 法没有配套的规定,这显然是法律内 部存在的矛盾。 2.遗嘱自由与公序良俗的冲突 在此笔者着重探讨了杭州“小保 姆”遗赠案以及四川泸州 “二奶”遗赠案。 前者遗嘱人叶某将其近百万遗产遗赠给 了照顾老人起居十年的小保姆,而没有 留下任何遗产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后一 个案例中蒋某之夫在遗嘱中将自己的全 部遗产留给了与其有非法同居关系的张 某。从本质上看,以上两个案例的案情 是如出一辙的,都是遗嘱人通过遗嘱将 其遗产留给了法定继承人之外的第三人。 但是两个案件的最后判决却截然相反, 前者尊重了死者的意志,由小保姆继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了全部遗产。对此,很多人表示无法接 受自己赡养送终的亲人最终一纸书函将 全部遗产赠与了家庭之外的第三人。后 者更是对婚姻制度的直接挑战,对婚姻 制度造成极大的冲击,严重破坏家庭的 稳定,更会助长“ 小三”“二奶”等不良社 会风气。3 (二)建立特留份制度的现实原 因我国继承法在实践中存在的 问题 1.主体范围过窄。必留份制度的 权利主体只包括既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 生活来源的“ 两缺人” 和胎儿。而绝大多 数的遗嘱问题都超过了其调整的范围, 因而必留份制度从范围上并不足以调整 遗嘱问题。 2.没有确定的数额。必留份制度 中对于数额问题只规定“ 必要的份额 ”, 但究竟多少是“ 必要” ,以及如何计算等 问题我国立法均没有规定。目前我国的 处理办法是将其交由法官自由裁量,但 是这种做法又将不可避免的导致法官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 3.没有建立体系化制度。我国关 于必留份制度的法条仅有三条规定,其 中仅有一条规定在继承法中,其余 两条都是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 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没有建立相应 的体系,并且存在法条效力等级过低, 权利难以得到救济,规定没有太强的操 作性等问题。反观外国的特留份制度均 是以专章的形式加以规定,其系统性也 更强。 三、关于建立我国继承法上 特留份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特留份份额的确定问题 对于特留份份额的计算问题,目 前各国立法中存在两种计算模式。一种 为全体特留主义,即计算特留份的份额 以被继承人的总遗产为基数,划分一定 比例为特留份的份额。例如假设张某有 遗产 10 万元,特留份的比例为其总遗 产的 1/2,则特留份的数额为 5 万元。 另一种为个别特留主义,即以各继承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的应继承份额为基数,在此基础上再进 行划分。又如张某有遗产 10 万元,而 第一顺位有两个继承人,即每人五万元, 而假设该特留份的份额为应继份的 1/2,则每人的特留份额为 2.5 万元。比 较两种计算模式,笔者认为我国采取个 别特留主义更为合理。首先,通过计算 不难发现,通过个别特留主义计算出的 特留份数额往往少于通过全体特留主义 计算出的数额,换而言之,个别特留主 义在保证其法定继承人取得一定特留份 的同时能给予遗嘱人更为自由的处分自 己财产的权利。4这在事实上既符合我 国私法中意思自治的立法原则,同时又 符合了国外在特留份数额问题上的立法 趋势。 (二)扣减权制度 扣减权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中特 有的一项制度,英美法系国家中并不存 在扣减权,只有个别国家中存在类似的 法律制度。所谓扣减权,是指当被继承 人通过生前赠与或遗嘱的形式处分财产 侵犯特留份权利人时,该权利人可以请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求法院予以恢复其特留份的救济性权利。 1.扣减权的性质。根据民事权利 是原生的还是派生的,可以分为原权利 与救济权。原权利是民事法律关系上固 有的权利。救济权则是在原权利受到侵 害或是有受到侵害现实危险的情形下产 生的权利。其目的在于救济被侵害的原 权利。如上所述可知,扣减权就是在特 留份权利受到损害时产生的救济权。当 遗嘱人通过遗嘱或生前赠与的形式侵犯 特留份权利人时,权利人则可以通过扣 减权来救济其被侵害的权利。5 2.扣减权的行使主体。目前大多 数国家规定扣减权的主体为两类:一类 为特留份的权利人,在这一点上规定特 留份制度的国家都统一地赋予了特留份 权利人享有该权利。另一类是特留份权 利人的继承人。这一类人是否具有扣减 权则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继承法的相 关规定来判断。如果该国继承法中 承认特留份份额为可以继承,则相应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也会给予特留份权利人的继承人以扣减 权。反之,则不承认这一类人享有扣减 权。 3.生前赠与的扣减问题。对于这 一问题日本民法的规定可以为我国所借 鉴,该国法律规定:“ 被继承人生前一 年内所为赠与,为扣减权的对象,而如 赠与双方都知道赠与行为将有害于特留 份权利人而为赠与行为的,一年前所为 亦同。 ”为了保证该制度的正常运行,该 法还规定:“ 对于不相当对价的有偿行 为,双方都明知其行为将有害于特留份 权利人而为的,该行为视为赠与。 ” 6 笔者认为我国可以比照日本民法订立我 国生前赠与的扣减制度。鉴于我国诉讼 时效多为两年,故将我国扣减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