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医师训练计画_第1页
小儿科医师训练计画_第2页
小儿科医师训练计画_第3页
小儿科医师训练计画_第4页
小儿科医师训练计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兒科醫師訓練計畫 一、 簡介: (一)前言 本科訓練第一階段為一般兒科住院醫師(pediatric resident),期間定為三年,接受一 般兒科(general pediatrics)訓練;第二階段為小兒次專科住院醫師 (pediatric subspecialty fellow),期間為二年。設總住院醫師一至二人,由第四年次專科住院醫師兼任,參與醫 務行政及教學工作,以培養其領導統御能力。 本院自八十六年七月起與台大醫院建教合作,與台大醫院研擬整個住院醫師訓練過 程,其目的在使每位住院醫師擁有較完整的臨床訓練。 1.住院醫師訓練模式: 本院住院醫師:接受臨床訓練三 四年間,選擇三個月派訓至台大小兒部見習。 台大/本院輪訓住院醫師:臨床訓練台大、本院各六個月,輪替排程委託台大總醫師 協調安排。 台大融合課程住院醫師:與台大住院醫師共同接受相同的臨床訓練,主要訓練場所 為台大醫院,並接受台大總醫師安排外放院所(包括本院)。 註:目前本院兒科住院醫師皆屬於第三類訓練模式。 2. 次專科醫師訓練模式: 與台大醫院研擬整個次專科醫師訓練過程,訓練期間為二年,其目的在強化次專科 之能力與提昇醫療素質。 (二 )教學師資 姓 名 證書字號 學經歷 林明弘 醫字第33241號 兒專醫字第3258號 新生兒專醫字388號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 台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學術總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新生兒高級救命術(NRP)指導員 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班進修中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主任/主治醫師 陳美惠 醫字第32346號 兒專醫字第3110號 新生兒專醫字第389號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台大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博士班進修中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主治醫師 2 姓 名 證書字號 學經歷 周彥廷 醫字第34581號 兒專醫字第3396號 兒神專醫字第145號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 台大醫院小兒神經科研究員 台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學術總醫師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會員 長庚大學傳統中國醫學所碩士班進修中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主治醫師 林泳秀 醫字第35867號兒專醫字第3519號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士 台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學術總醫師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主治醫師 高佩琪 醫字第38741號兒專醫字第3762號 慈濟大學醫學士 台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學術總醫師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主治醫師 邱舜南 醫字第28268號 兒專醫字第2856號 (93)中心專醫字第 054號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台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研究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兼任主治醫師 俞欣慧 醫字第32542號 兒專醫字第3228號 免專醫字第206號 中免專醫字第403號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肄業 台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研修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台灣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兼任主治醫師 葉勝雄 醫字第34299號 兒專醫字第3456號 臺兒消專字第175號 長庚大學醫學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馬偕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胃腸肝膽科臨床研究醫師 耕莘醫院醫院永和分院兼任主治醫師 4-1-3 二、 教學對象 (一) 實習醫學生:指在教學醫院接受臨床實習訓練 Interns 及 Clerks。 (二) 住院醫師:醫學院畢業,領有中華民國醫師證書者。 三、 教學期間 (一) 實習醫學生:四週。 (二) 住院醫師:訓練期限三年。 (三) 次專科訓練:訓練期限二年,取得專科證書後送訓台大。 四、 教學內容 (一) 實習醫學生 1.訓練目的: 藉由親自接觸病患,獲得小兒科疾病之實際經驗,將在校所學之知識與臨床結合。 使實習醫學生熟習病房作業、病歷書寫、病人狀況處理。 學習作為醫師所應具備之基本品格儀態及做人處世態度。 藉由臨床實習,培養對於小兒科的興趣。 2.訓練內容:包含臨床診療,教學討論會與醫德陶冶等 兒科病房:訓練內容如下: A.主治醫師指導下,每人負責一至三床病人,學習病人之診斷及治療,並對病患之 檢查及病況與指導醫師進行分析與討論。 B.新病人住院時,實習醫學生應隨上級醫師立即予以診視,並學習如何完成入院病 歷及各項常規檢查。 C.每日上午八時前跟隨兒科住院醫師探視病房患者,患者有病情變化時於晨報會提 出報告。 D.實習醫學生應伴隨上級醫師施行病房巡診,舉凡病況之變化、各類檢查結果之分 析研判、上級醫師之指示與醫囑,均應詳予記載。 E.實習醫學生得在上級醫師之指導下,見實習各種診療與急救措施,包括靜脈點滴 注射,動脈穿刺,腰椎穿刺,胃管、肛管與導尿管之留置,各種培養樣本之取得 等工作。 F.對特殊檢查或特殊藥品之使用,須徵求主治醫師之同意。依病史、理學檢查之結 果,決定是否安排進一步之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G.學習判讀各項檢查結果,並適切回答家屬問題。 4 H.學習並熟記常見兒科疾病之鑑別診斷。 嬰兒室及新生兒中心:嬰兒室主要為本院產房出生之正常嬰兒,新生兒中心為院 內和院外入住需要特別照護的病嬰及早產兒。訓練內容如下: A. 嬰兒室: (a)見實習新生兒的身體檢查,並學習新生兒照顧及母乳哺育等相關知識。 (b)熟習辨認先天性異常之新生兒與常見之產傷表現。 (c)新生兒抵達嬰兒室之四小時內,應詳閱產科紀錄,瞭解初生時狀況,並學習 施行首次身體檢查,作成記錄,若有異常立即報告上級醫師。 (d)伴隨上級醫師巡視嬰兒室,於晨報時報告新收新生兒情況。 (e)必要時伴隨上級醫師赴產房協助嬰兒出生時之照顧及學習新生兒急救甦醒術。 (f)學習辨認新生兒生理性與病理性黃疸,鑑別正常嬰兒之生理特徵及異常嬰兒 之病理症狀。 (g)嬰兒出院時,學習作出院前的全身健康檢查紀錄。 B. 新生兒中心(包括新生兒加護病房及中重度病房): (a)針對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呼吸窘迫、新生兒感染、早產兒照護等常見的新生 兒問題,熟習其處理原則。 (b)在主治醫師指導下,見實習新生兒中心的疾病診療與特殊技術之操作,如氣 管內管放置、人工呼吸器使用及調整、氣體分析及酸鹼度的判讀分析、臍動 靜脈導管放置、胃管胸管放置、中心靜脈導管放置、膽紅素測定、照光治療、 換血、高危險嬰兒餵食等治療技術,並協助病危病嬰急救甦醒術之執行。 (c)針對早產或極低體重之嬰兒,應練習逐日計算所攝取的熱量、水份的給予及 體液之流失,注意體溫變化,學習報告之判讀;如有異常應報告主治醫師予 以適當之處理。 (d)遇危險性生產,接獲產科通知後,應即伴隨上級醫師赴產房,學習並協助嬰 兒出生時之照顧及學習新生兒急救甦醒術。 (e)可依興趣,在主治醫師指導下,見實習新生兒轉送過程:支援大台北地區各 大婦產科診所或醫院,協助重症新生兒及早產兒緊急處理及轉送加護單位接 受進一步治療。 兒科門診:訓練內容如下: A.一般門診:在兒科見實習期間至少一次一般兒科門診教學,在主治醫師督導下, 學習門診病患之處理包括問診、檢查、診斷、處置及相關衛教,並撰寫紀錄。 B.健兒門診:在兒科見實習期間至少一次健兒門診教學,在主治醫師指導下,觀 察及評估健康嬰兒的生長發育、餵食狀況與神經發展情形,施行身體檢查,並 做成紀錄。安排預防接種及熟知可能之副作用。接受家長的衛教諮詢,並提供 建議。 兒科急診:實習醫學生必須在主治醫師或資深住院醫師指導下,見實習並協助急 4-1-5 診病患的醫療工作,包括病歷記載、緊急檢查、藥物處方等,並安排進一步之檢查、 治療、追蹤等事宜,如有疑難,應隨時請示上級醫師協助處理。主要訓練內容如下: A.熟悉小兒急診常見疾患之內容與診療技術。 B.隨時注意病童病情變化,細心判斷,鎮靜處理,原則上急救處理優先。 C.熟悉各種急救治療技術:如甦醒器之使用,洗胃,高熱痙攣之處理等。 D.在資深住院醫師指導下,參與各種急診作業,發掘問題及解決問題,並處理突 發事件。包括:發燒、抽搐、休克、中毒、意識障礙、急性腹症及其他急症之 鑑別診斷及治療。 E.次日晨報時,提出新收病人及病重者之情況及突發事件處理之情形做討論。 學術及臨床討論會:實習醫學生應在上級醫師之指導下,參與各項教學研討會, 準備病歷報告、文獻選讀、或是相關臨床問題之整理分析。 A.晨報會:每天早上八時舉行,由科內主治醫師輪流主持,討論前一天出入院病 人之鑑別診斷、臨床處置及注意事項等。 B.文獻討論會:每月至少兩次,由住院醫師及見實習醫學生輪流報告。每次報告 一篇文獻或特定主題,內容由主治醫師指導,自行收集文獻或由主治醫師指定 書籍,詳讀後提出口頭報告,藉以訓練如何綜合所學所知,相互討論,以充實 學識。 C.病例討論 /住診教學:每週一次,就單一病患進行綜合討論。由負責照顧之住院 醫師或見實習醫師報告病患相關資料並分析後,由主治醫師加以評論補充,並 做教學及綜合討論。 D.死亡及併發症討論會:每月一次,由科內主治醫師輪流主持,整理討論近期內 遇到之病例,常見疾病或特殊罕見疾病均可提出討論,亦可針對醫學倫理、實 證醫學或醫學法律議題深入探討。 E.光討論會:每月一次,由放射科指派主治醫師蒞會與本科主治醫師共同討論; 可由住院醫師或見實習醫師提出疑問,就近期住院及門診病患之影像學結果進 行判讀講解、分析及討論。 醫德陶冶:醫術僅為醫療技術之表現,但醫德卻為醫療技術之根本。見實習期 間,教導醫學生應培養高尚品德,無論對上級、同儕或病患,為人以誠實為本, 處事以負責任為首要;與病房護理人員及其他有關部門人員,應保持良好的合作 關係。 值班:實習期間,需在資深兒科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指導下參與值班工作,在 夜間病房及急診學習兒科常見疾病處置及醫療工作。以不超過三天一班為原則。 (二) 住院醫師 一般兒科醫師訓練: 1.訓練目的: 本訓練的目的主要在使住院醫師熟習一般兒科疾病之診斷與治療,養成具有獨立 6 作業能力的一般兒科醫師。 培養對病人及家屬應具備的應對技巧。 使具備臨床醫學研究所需之學識能力與經驗,作為專科醫師之初步養成訓練。 訓練教學能力,以作為臨床教員的儲備人才。 2.訓練內容: 訓練方式:在病房、嬰兒室、觀察室、新生兒及兒科加護病房、門診、急診部及 與本科有建教關係之教學醫院,藉實際工作的機會,寓學習於服務;藉指導資淺 與畢業後一般醫學之醫師的機會,培養教學的能力;並藉各種討論會,包括臨床 病例討論會、文獻討論會以及各科間討論會來灌輸醫學知識與臨床經驗,並鼓勵 參與臨床研究及撰寫臨床報告、論文,以培養日後從事研究的能力。訓練時間分 配如下: A.第一年住院醫師: 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50) 、病房(30) 、嬰兒室及健兒門診(10) 、加護 病房見習及觀察室(10) 。 註: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課程內容委託台大醫院教學部統籌辦理。 B.第二年住院醫師: 病房(40) 、門診及急診部(35) 、觀察室及加護病房(25) 。 C.第三年住院醫師: 加護病房(20) 、急診部(20) 、次專科訓練(40) 、嬰兒室、門診及病房 指導(20) 。 註:加護病房訓練(除 NICU 外)、次專科訓練委託台大醫院協助辦理。 訓練細節: A.病房:在第三年以上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指導下,負責病人之診斷及治療,每日 上午八點前抵達病房診視患者,並與值班醫師及護士交待病情變化,即時研商與 處理。日間進行各病患之檢查、分析與討論,由主治醫師迴診指導。另有其他次 專科主治醫師迴診及不定期照會,使各級醫師得充分學習新知,也使病人得到最 完善而適當之處置。 B.急診部:在第二年以上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督導下,從事急診病患的醫療工作, 包括病歷記載、緊急檢查、藥物處方等。並安排進一步之檢查、治療、追蹤等事 宜,如有疑難,得隨時照會各次專科醫師協助處理。 C.嬰兒室及觀察室:嬰兒室主要為本院產房出生之正常嬰兒,觀察室為院內和院外 需要特別照護的病嬰及早產兒。住院醫師得學習新生兒之生理學檢查、先天性異 常及早產兒之醫護新知和相關處置。對生理性與異常黃疸之判別加以熟習。每日 有主治醫師迴診,做示範並指導如何鑑別正常嬰兒之生理特徵及異常嬰兒之病理 症狀。 D.新生兒加護病房:主要為本院出生之新生兒或基層醫療院所出生外接至本院,需 特別加護者,包括早產兒之呼吸治療,以及其他生命徵象復甦或維持。學習各種 新生兒及早產兒操作技術項目。 4-1-7 E.小兒加護病房(受訓地點-臺大醫院) :日間由主治醫師迴診,夜間由總值班醫師迴 診,指導病情之診斷與處理。住院醫師在此期間,除上述病患臨床訓練外,還需 完成呼吸治療、心肺監視、腹膜透析及中央靜脈壓測定等其他操作技術項目的訓 練。 F.門診部: (a) 一般門診:每月一次教學門診,在主治醫師督導下,學習門診病患之處理包括 問診、檢查、診斷、處置及相關衛教。 (b) 健兒門診:在主治醫師指導下,觀察及評估健康嬰兒的生長與發育、 餵食狀況。 安排預防接種及熟知可能之併發症。接受家長的衛教諮詢,並提供建議。 (c) 特別門診:住院醫師依其興趣及科內需要,在各次專科醫師的指導下,學習各特 殊疾病之專門處置及長期追蹤與治療。 G.學術及臨床討論會: (a)文獻討論會:每月兩次,由住院醫師輪流報告。每次報告一篇文獻或特定主題, 內容由主治醫師指導,自行收集文獻或由主治醫師指定書籍,詳讀後撰寫其摘要 後口頭報告,藉以訓練如何綜合所學所知,相互討論,以充實學識。 (b)光討論會:每月一次,由放射科指派主治醫師蒞會與本科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 共同討論;由住院醫師提出疑問,就光片進行講解、分析及討論。 (c)病例討論/住診教學:每週一次,就單一病患進行綜合討論。由住院醫師報告並分 析後,由主治醫師加以補充評論,再由主治醫師做綜合討論、教學並做結論。 (e)死亡及併發症討論會:每月一次,由科內主治醫師輪流主持,整理討論近期內遇 到之病例,常見疾病或特殊罕見疾病均可提出討論,亦可針對醫學倫理、實證醫 學或醫學法律議題深入探討。 (f)臨床病例聯合討論會( 於台大景福館):每二週有一次,由台北市九所公私立醫院 小兒科醫師參加,分別討論報告。就各院之特殊病例提出報告及討論。 (g)新生兒科討論會:由台大新生兒科醫師不定期到院,針對臨床個案進行床邊教學 以及相關分析討論。 (h)專題演講會:邀請國內外專家或本院資深醫師及學者講授,使本科醫師得以對某 一專題獲得更深了解。 (i)用空餘及下班後時間撰寫病例報告以及從事臨床醫學研究,由主治醫師指導。其 具體步驟與內容應由主治醫師級以上人員審核與督導。 H.工作日曆: 每日早晨八點前抵院,診視所負責病患,並與值班人員研討病患病情之變化,並即 時處置。八時參加晨會,報告及討論前一日出入院病患之病情摘要。九時起,病房 主治醫師率住院醫師進行迴診。其餘時間為醫務工作執行、檢討與實務指導,並由 主治醫師定期進行教學演講或做病例討論。五時起,當日值班主治醫師針對特殊重 大病患作病情交代,各病房由值班醫師負責。學術及臨床討論會訂為每週三上午九 時起,包括文獻討論會和病例討論會,光討論會為每月第四週週三下午一時,新 生兒科討論會和專題演講會則另行規劃。(詳如教學活動表) 8 I.教學活動表: 時 間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8:00- 8:30 晨報會及交班 晨報會及交班 晨報會及交班 晨報會及交班 晨報會及交班 交班 8:30- 9:30 主治醫師查房 及 床邊教學 主治醫師查房 及 床邊教學 *文獻討論會 (每月一二次) *死亡及併發症討論會 /個案討論會 (每月一次) 主治醫師查房 及 床邊教學 主治醫師查房 及 床邊教學 9:30- 10:30 主治醫師查房 及 床邊教學 主治醫師教學 或 住院病例討論 主治醫師教學 或 住院病例討論 11:00- 12:00 主治醫師住診 教學 (每週一次) 12:00- 12:30 午休時間 午休時間 午休時間 午休時間 午休時間 12:30- 13:30 X-ray 討論會 (每月第四週) 14:00- 15:00 住院醫師 教學門診 採隔週約診 (13:0015:00) 台大周弘傑講師 病房迴診 (不定期迴診) 台大呂俊毅講師 病房迴診 (不定期迴診) 15:30- 16:30 主治醫師查房 主治醫師查房 主治醫師查房 主治醫師查房 主治醫師查房 16:30- 17:00 小兒科交班 小兒科交班 小兒科交班 小兒科交班 小兒科交班 J.值班:各級住院醫師在主治醫師或資深住院醫師督導下,需每三至四日輪值一次夜班 工作,學習處理夜間兒科病房及急診常見問題。 K.小兒科常用操作及技術之熟習: (a)診斷性操作: 靜脈穿刺(venopuncture) 股部穿刺(femoral puncture) 動脈穿刺(包括橈動脈、臂動脈及表層顳動脈)arterial puncture (radial, brachial, or superficial temporal) 頸靜脈穿刺(jugular vein puncture) 胸膜穿刺(chest tapping) 腹部穿刺(abdominal tapping) 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 恥骨上膀胱穿刺(suprapubic bladder puncture) 4-1-9 尿道插管(urinary catheterization) 顱骨透照法(transillumination of skull) 耳鏡檢(otoscopic examination) 眼底鏡檢(fundoscopic examination) 血清膽紅素值測定(微量法) 骨髓吸取法(bone marrow aspiration) 超音波檢查法(ultrasonography) 心電圖檢查(electrocardiography) (b)治療性操作: 靜脈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 靜脈導管術(intravenous catheterization) 動脈導管術(arterial catheterization) 中央靜脈導管術 (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經皮周邊中央靜脈導管術(percutaneous peripherally 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胃插管(gastric intubation) 胸管放置及引流(chest tube insertion and drainage) 經口或經鼻氣管內管之放置(oral-endotracheal and nasotracheal tube intubation) 呼吸治療(包括氧氣頭罩、氧氣帳、呼吸器)respiratory therapy (oxygen hood, oxygen tent, respirator) 臍導管放置(臍動脈與臍靜脈)umbilical catheterization (arterial and venous) 光照療法(phototherapy) 換血治療(blood exchange transfusion)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連續性動靜脈血液滲析(continuous arterio-venous hemofiltration) 兒童高級救命術(PALS) 新生兒高級救命術(NRP) 各次專科訓練要點:(與台大醫院小兒部建教合作) 1.訓練目的:具小兒科的專業技術和學識 2.訓練內容: (1)新生兒科:新生兒疾病之臨床表現與較大嬰兒或孩童疾病之表現迴異,對於其疾病 之辨認與診斷需要高度警覺性。特別著重呼吸窘迫症候群、氣胸、感染、顱內出血、 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黃疸以及代謝方面異常之辨認與處置,對於先天性異常及先天 性心臟病之診斷亦應加以注意。而各種新生兒疾病與高危險性妊娠之間的關係更不 可不知。在早產兒的處置方面則以餵食輸液及營養之妥善訂定及施行,以及熟悉使 用氧氣及呼吸器之適應症與危險性最為重要。 10 (2)感染症:在台灣感染症仍是重要的小兒科疾患之一,佔每年小兒科住院病例相當大 的比例,對於各種感染症的鑑別診斷及治療是一般小兒科訓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對於敗血症與腦膜炎應能作早期臨床及微生物學的診斷並給予適當抗微生物治療, 對發疹性疾病則應作詳細的臨床觀察以吸取實際經驗。對於抗生素的使用應注意適 當劑量、途徑及種類是否正確,有數種抗生素同時使用時,應考慮其是否會產生加 成或抑制效果。而抗生素副作用亦應特別注意。對於藥物使用前適當檢體的採取、 檢驗方法的選擇及判斷,應有正確的認識。基本臨床血清檢驗及細菌與病毒培養結 果之判讀,應有一定的了解與能力。各種疫苗的接種對象、接種方法與時程、副作 用及其處理等,亦為必要知識。 (3)心臟病: 不同年齡兒童心電圖及胸部光片的判讀。 對心導管手術操作過程,血液動力學數據及心臟血管攝影檢查結果之判讀,應 有基本認識。 對先天性心臟病之辨認、鑑別診斷、作心導管檢查治療及先天性心臟病之自然 史、開心手術之合適年齡應有初步認識,對於鬱血性心臟衰竭及缺氧發作之處 置尤應熟習。 心臟手術後之照顧,併發症之判斷及處置。應熟習風濕性心臟病之初級預防 (即利用喉頭拭子培養診斷 A 型溶血性鏈球菌咽炎,並給予適當治療)及次 級預防(即防止已有風濕性心臟病病例再度發生鏈球菌感染) ,以減少甚或杜 絕風濕性心臟病之發生。 (4)血液及腫瘤學: 血液相及骨髓抹片之判讀:利用血液相作為各種疾病診斷或預後之判斷的參考。 各種血液病之診斷與治療方針,如缺鐵性貧血、海洋性貧血、血友病、白血病 之診斷及治療;對於腫瘤病例則應訓練如何迅速完全診斷,並迅速完成常規檢 查,以規範病期作為選擇治療之依據及預後之判斷。應熟習並執行化學療法, 且培養對併發症之警覺性。 對輸血之再認識,養成血液成分治療之觀念。 (5)免疫學及過敏性疾病: 各種免疫學檢查之作法、判讀法及其臨床意義之認識。 對於先天性及繼發性免疫異常之認識。 對氣喘病之診斷及處置。 其他各種過敏性疾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蕁麻疹各種食物及藥 物過敏之診斷及處置。 小兒結締組織疾病之診斷及處置。 免疫療法之基本原理及作法。 (6)內分泌系統疾病及代謝異常: 各種內分泌檢查法及兒童各成長期判讀法。 較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例如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呆小症) ,先天性腎上腺 增殖症等之早期診斷及長期追查。 4-1-11 生長遲滯或侏儒症之原因的尋找。 先天性代謝異常之致病機轉、臨床診斷之熟習。 兒童期糖尿病之診斷、長期治療及併發症的預防。 (7)神經學: 加強神經解剖、生理病理和臨床神經學。 熟習腰椎穿刺的適應症和方法。 神經光學、腦波、腦部掃描攝影之適應症及檢查結果的判斷。 對於兒童神經系統之正常發育應有正確認識,以期能辨認不正常的發育遲滯。 新生兒、嬰兒、兒童之神經學檢查。 對於熱性痙攣及癲癇症之診斷、處置及預後之熟習。 對腫瘤、水腦症等應能迅速完成診斷。 抗癲癇症藥物治療、血液濃度之監視(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 Auditory brain stem evoked potential。 肌肉切片的適應症、操作及組織學及生化檢查。 (8)腎臟系: 著重於各種腎臟病的診斷,及病理切片判讀包括腎病症候群、紅斑性狼瘡、腎 炎等,並熟知其長期處置及預後。 電解質及水平衡之研究,並熟悉輸液療法。 酸鹼平衡及腎小管疾病之了解、診斷與治療。 急慢性腎衰竭之診斷及處理。 動靜脈血液濾過、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之適應症及其施行。 泌尿道感染及先天異常之處置。 (9)醫學遺傳學: 學習辨認先天異常。 常見先天遺傳疾病之診斷及治療。 生化遺傳學、臨床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之學習探討。 (10)消化學: 常見胃腸疾病的診斷及處置,例如腹瀉、便秘的鑑別診斷與處理。 兒科腹部急症的基本概念、即時判斷及處置。 台灣常見的肝炎其流行病學、疫苗使用,及如何監視病人之病程與目前常用的 藥物治療。 兒童營養的基本概念,認識各種市面上的一般及治療性嬰兒奶粉配方;母乳的 優越性及哺餵母乳之相關知識。 學習如何處理營養不良及營養評估。 配合及學習各種胃腸科技術後之各項準備工作、肝切片病患術前術後之準備等。 (三)小兒次專科醫師訓練:本科和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合作,執行新生兒科次專科醫師訓 練。其餘次專科訓練皆與台大醫院小兒部合作,委託其全權辦理。 12 (1)訓練目的:本訓練目的,在使資深小兒科住院醫師繼續進修日新月異的各次專科知 識與技術,以求小兒細專科診療、教學及研究之完善。 (2)訓練內容: 小兒科再細分為下列十種次專科,每一細專科得設數名次專科住院醫師: -過敏免疫學 (allergy-immunology) -心臟學 (cardiology) -內分泌學 (endocrinology) -胃腸學 (gastroenterology) -醫學遺傳學 (medical genetics) -血液、腫瘤學 (hematology-oncology) -感染症學 (infectious diseases) -週產期暨新生兒醫學(neonatal-perinatal medicine) -腎臟學 (nephrology) -神經學 (neurology) 過敏免疫學: A.過敏症訓練:星期三下午及每星期四、六上午過敏症特別門診,包括詳細之病 史詢問,身體檢查、特定之過敏學實驗室檢查、減敏療法等,以便實習各種過 敏病之診斷、檢查和治療。 B.免疫學訓練:每星期一早上類風濕和其他免疫學相關疾病之特別門診。診察疾病 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狼瘡性紅斑和免疫不全症等。訓練醫師對該類疾病 之認識,同時在完善之免疫學實驗室,實際操作基本及其他免疫學實驗技術,得 以將來從事更高深之免疫學研究。 C.文獻討論與研究趨勢: 文獻討論會:每週五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二時,就小兒過敏、免疫及類風濕性疾病 之重要臨床文獻,進行報告討論,了解最新之臨床診治及研究趨勢。 心臟學: A.心臟超音波檢查藉由參與門診及病房心臟病兒的超音波檢查,得以熟悉其技巧 與判讀。 B.住院心臟病患照顧:每天須看過病兒並就病患之症候、診斷、治療與主治醫師 相互討論,學習小兒心臟醫療。 C.心導管檢查:心臟病患於每星期一與四下午住院,由次專科住院醫師進行導管前 之理學檢查,並依光、心電圖研判心臟病之臨床診斷,另在主治醫師指導下做 心臟超音波檢查,得以學習其判讀,進一步做診斷。當日下午做心導管前之迴 診和教授討論病患之診斷與病狀,每週二、五心導管手術,得以了解該診斷之 步驟與病症之最後診斷。每週五下午為心臟學之臨床以及心導管攝影之教學,並 安排病患之外科手術以及追蹤檢查。 D.每星期一及四下午有心臟特別門診,由專科住院醫師先行診察,然後由主治醫師 加以指導。 內分泌學: 參加每星一上午、星期六上午特別門診及病房內分泌疾病人之診治,並學習內分 4-1-13 泌檢查之方法及其判讀,藉以訓練其對內分泌病患之整體了解。 腸胃學: 為使熟悉小兒常見之胃腸疾病之診斷及處置,除每日病房迴診病患外;每週一上 午消化特別門診,使熟悉病患之長期追蹤與處置。每週一、五下午為腹部超音波 之檢查及研讀。每週二下午為消化道病理切片研讀,由病理科醫師協助指導。週 三為內 視鏡檢查,及大腸、小腸吸引切片之操作,使受訓練之醫師得以親自操作及學習。 醫學遺傳學: 每天對於各種臨床遺傳疾患,特別是生化遺傳疾患、臨床細胞遺傳學疾患、先天 畸形、及各種遺傳疾患綜合症的臨床診斷、治療的床邊指導及訓練。並參加每星 期二早上之遺傳特別門診,以及不定期病房巡診以熟悉各類遺傳疾病之診治。每 星期六之遺傳諮詢門診亦可提供遺傳諮詢之技術及知識。同時在實驗室學習細胞 培養技術、染色體分析,以及各類代謝疾病之實驗室診斷,並進行常見單基因遺 傳病 DNA 之制限內切片段長度多態現象之探討。 血液腫瘤學: A.直接負起各種血液病患及腫瘤病患之診斷及處置: 各種貧血之鑑別診斷:如血液抹片之判讀,以確定檢查的方向,利用血液室之各 種特殊檢查(例如血清鐵濃度定量、血紅素電泳、osmotic fragility test, sugar water test 等)以迅速達到診斷。 各種白血病之鑑別診斷:如血液抹片之判斷、骨髓抹片之判讀,再藉助 特殊染色及血清室所做免疫學分類來達到診斷。 各種出血性疾病的診斷:了解凝固機轉及各種檢查(如:prothrombin time,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coagulation time, bleeding time 等)所代表之意義,以能迅速 採取處置。 B.直接施行各類血液腫瘤疾患之治療: 學習各類疾患之治療方式,諸如放射線療法、化學療法,或外科治療。 直接給予病患治療,了解各藥物之投與劑量、方式、時間,其所產生之 副作用及併發症及其處置。 學習各種血液成分療法之適應症,輸注量及其併發症。 C.急症病患之緊急處置,如顱內出血、菌血症等。 E.普通門診,每週三上午海洋性貧血特別門診,及每週三下午血液腫瘤特別門診, 較穩定病患之追蹤:藉此住院醫師得以知道各種血液疾患之診斷步驟,觀察其病 程,治療效果,以及各種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感染症學: A.目標:配合三年的一般小兒科訓練,以下列各項為感染症訓練的目標。 瞭解在台灣地區常見的各種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的特徵與變遷,致病原。 臨床經過、治療及預防原則。 訓練如何收集、保存及傳送最理想的檢體,以便做最迅速而有效的微生物 14 學的及血清學的檢查。 瞭解正確的微生物學、免疫學、血清學及分子生物學的檢查報告之判定。 認識院內感染的重要性以及感染後的處置,隔離及消毒的原則。 訓練及熟習各種塗片的顯微鏡檢查,鑑別各種常見的細菌及寄生蟲感染症。 學習最簡單、安全、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