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三年计划行动2003-2005年_第1页
徐汇区三年计划行动2003-2005年_第2页
徐汇区三年计划行动2003-2005年_第3页
徐汇区三年计划行动2003-2005年_第4页
徐汇区三年计划行动2003-2005年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 年)的通知 徐府发200410 号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镇: 为切实贯彻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建设区域公共卫生 体系,提高居民公共卫生质量和水平,经区政府研究决定,现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 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 年) 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 二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徐汇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03-2005 年)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落 实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 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徐汇区的实际情 况,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 背景情况 在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发展。1999 年我区成立了徐汇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和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9 年开始 8 家 地段医院转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逐步创建成功 1 家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7 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年对原地段医院的卫生监督科实行了一体化管理,目 前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下建成 3 个卫生监督分所。我区已经逐步建立起了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框架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徐汇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在 2003 年上半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经受了考验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与当前徐汇区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还存在一定的 差距和薄弱环节:(1)卫生总投入不足,人均经费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 2/3,公共卫生经 费偏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相当程度上还依靠自身收入维持发展,制约了公共卫 生事业的发展;(2)公共卫生管理体制不顺,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和利用;(3)公 共卫生人员数量和整体素质尚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严 重缺乏,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存在重大缺陷;(4)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制落 后;(5)公共卫生应急突发机制不健全;(6) 医护人员预防意识薄弱,市民对疾病预防重 视程度不够等。 2003 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给了我们重大警示:公共卫生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卫 生问题,而是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没有足够强大的公共卫 生体系的城市,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安全设防不严密的城市,难以抵御各种严重 传染性疾病等生物因素的侵袭。徐汇区在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不断 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构建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城市安全的屏 障。 二、 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规划 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 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变能力,切实保障广大 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确 保和逐步增加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坚持常态运行机制和应急运行机制相结合,硬 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依托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三大支柱,形成 自上而下的、健全的徐汇区公共卫生体系。 (二) 、主要原则 根据防治“非典”的经验,加强公共卫生体制的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 1、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公共卫生因其具有的“公共性”和“非排他性” 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同时由于公共卫生的涉及面广,需要全 社会的共同参与。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防治“非典”的经验,公共卫生机构的主 要目的是疾病预防,要未雨绸缪,做好政府的参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要 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共同应对公共卫生问题。 3、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要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 城市管理体制框架,推进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各街道办事处、镇政 府和社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平战结合,应急优先的原则。公共卫生体系要着眼于长远建设,加强素质建 设、基础建设,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 能力,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坚持防患于 未然。 (三) 、规划目标 远景目标:到 2010 年,在徐汇区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高效, 具备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水平,与徐汇区的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政府 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保障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 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使公共卫生体系为徐汇区的现代化建设切实起到保驾护航的作 用。 阶段性目标:到 2005 年,完成徐汇区公共卫生体系主体框架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初步建成应急控制系统、信息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医疗救治系统、人才培养和科学 研究系统、卫生监督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必 要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与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公共卫 生服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参与公共卫生事务的程度和能力,努力保障 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 三、 主要任务 (一)建设应急控制系统 制定区政府、区卫生局和相关单位做好应急控制预案,着重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预案和公共突发事件救治预案,做好平时演练和定期检查,对上与市卫生局的 应急控制体系、区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预案相衔接,对下与相关医疗卫生单位相结合, 横向与多重社会支持保障体系相衔接。 (二)建设信息系统 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原则,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突出建设徐汇区 疫情信息网络,建立起具有一流水平,功能完善,网络畅通,反应灵敏的区级公共卫 生管理系统,覆盖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系统,向上与市级公共卫生信 3 息系统相衔接,向下延伸到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时为徐汇区的公共卫生管理 和医疗服务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保障;紧急状态时,便捷地转变为突发卫生事件应急 处置支持系统。同时以完善的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反应灵敏的预警快速反应系统。 (三)建设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徐汇区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主体包括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 13 家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实施危险因素监测、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培 训和指导。1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要坚持“以块 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注重依靠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网络作用,发挥社会 中介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建设医疗救治系统 徐汇区的医疗救治系统是为各种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及时、可靠的医疗救助保障。 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徐汇区的医疗救治系统可分为三级:市级医疗机构救治网 络、区级医疗机构救治网络和社区医疗救治网络,其中中山医院作为心脏急救中心、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急性创伤急救中心、儿科医院作为儿科传染病和其它儿童疾 病急救中心、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作为传染病流行爆发时的应急医疗机构,徐汇区中 心医院作为职业病应急处置医疗机构,所有的综合性医疗机构都要建成相对独立的传 染病门诊。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应急队伍,应急队伍人员素质要高、技术要过硬。 各级网络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技术水平,要能应对职责范围内的公共 卫生突发事件。 (五)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系统 人才培养系统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加强包括学科带头人、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全科医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等五 支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三级医院的资源优势,大力加强公共卫 生高级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强区域内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使用。同时在科研投入上要 重点推进应用型科学研究,适当开展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 方面的科研工作。 (六)卫生监督系统 卫生监督系统是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得以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徐汇区 的卫生监督系统由卫生监督员队伍和社区监管员队伍组成。按照上海市区县卫生监督 机构装备配置标准和能力建设标准完成徐汇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配置和能力建设, 同时积极配合市卫生局开展卫生监督体系垂直化管理的探索。要努力建设一支装备齐 全、人员精干、反应迅速、执法有力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卫 生监督员队伍培训,各街道、镇成立一支 1015 人的卫生监管员队伍,由卫生监督所 统一培训,并在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七)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是依靠区政府统筹协调和社会各方参与配合,按照平战结合的 要求,调动各种资源,确保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运转。要综合利用经济、政治、法律 等手段,建立健全调动全社会人力、物力、财力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在应对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会支持系统在市、区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做好社会各 项相关工作。 四、 重点建设项目 4 徐汇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在未来 3 年时间里要建设好三个重点项目、三个网络、三 个工程。 (一)三个重点项目 1、 徐汇区公共卫生中心与应急中心建设 到 2004 年底建成徐汇区公共卫生中心,该中心包括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 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区爱卫办、区红十字会、区献血办等医疗卫生单位,其中区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要按照上海市区县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所资源配置及 能力建设标准的要求进行配置。同时在应急状态下作为徐汇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控 制中心。 2、 传染科和职业病防治科建设 徐汇区医疗中心将建设标准化传染科和职业病防治科,作为区收治传染病人的定 点医院和区职业病防治专业科室。建立标准化传染科在传染病流行和爆发时作为专用 隔离病房。进一步加强传染科隔离留观室的建设,使之能满足在徐汇区内传染病流行 或小爆发时救治病人的实际需要。职业病防治科要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开展职业 病体检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同时作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临床基地,与疾控中心 实行资源共享。 (二)三个网络 1、 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徐汇区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网络 构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该二级网络的枢纽和中心,必须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 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干部竞争上岗机制,使之真正成为与其功能定位相符合的区级 疾病预防、疾病控制业务指导中心。根据市卫生局要求不断增加业务用房,2004 年第 一季度完成必要的设备添置。2003 年底完成 5 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补盲” 工作,建成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 。 依靠“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在各街道、镇和小区,组织一支比较完 善的有一定数量的疾病预防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 力。 2、 卫生监督网络 进一步完善徐汇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街道执法队伍的二级网络,按照“上海市 区县卫生监督所资源配置及能力建设标准”落实卫生监督所的人员编制和人员经费, 同时积极配合市卫生局开展垂直管理的探索和试点工作。2004 年底完成各街道、镇卫 生监管员队伍的组建工作。 3、 医疗急救网络 重点建设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科和徐汇区中心医院职业病防治科建设,在推 进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20032004 年完成区属所有综合性医院传染 病专用门诊建设,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肝炎门诊。 (三)三大工程 1、 卫生信息工程 按照上海市建设卫生信息网络的要求,建成区卫生信息网络,连接区卫生局、区 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三级医疗机构, 上与市里的卫生信息网络连接,横向与区政府的网络连接。 2、 人才建设工程 建立徐汇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平时在各自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 作,定期进行应急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能够按统 5 一指挥,迅速组织开赴现场,及时开展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不断提高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大力增加 志愿者数量,壮大公共卫生人员规模。到 2005 年,全区公共卫生人员达到每万人口 4.73 人,其中卫生监督人员达到每万人口 1.6 人。 加快全科医师培养,强化预防医学知识的培训,发挥全科医师在公共卫生工作中 的作用。到 2005 年,全区社区全科医师数量不低于总医师数的四分之一。2004 年底前, 完成全区医院医务工作者的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 能力。 通过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签订兼职协议,由公共卫生学院委派中级及中级以 上职称的公共卫生教师在我区相关的公共卫生机构担任主任助理或科长助理,同时公 共卫生学院的实验室向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放,通过互相合作的形式,发挥公 共卫生学院的智力和技术优势,逐步提高我区公共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 3、 科技科研工程 充分利用我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和科研力量,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 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加强合作,重点放在对应用性课题的研究、利用上,同时要适 当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课题,对好的课题要重点加以资助,力 争到 2005 年涌现一批在社区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科研课题和学科带头人。 五、 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