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教育工作汇报_第1页
xx教育工作汇报_第2页
xx教育工作汇报_第3页
xx教育工作汇报_第4页
xx教育工作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XX 县人民政府 (2011 年 8 月 19 日) 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团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近年来教育事 业发展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发展概况 全县现有注册幼儿园 38 所;中小学共 74 所,其中完全小 学 42 所,初级中学 20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6 所,普通高中 4 所, 职业学校 1 所,特殊教育学校 1 所;社区教育中心校 15 所。全 县中小学在校生 102,855 人,其中小学 53,593 人、初中 28,211 人、高中 12,551 人、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 8,500 人,在园幼儿 23,065 人、全县教职工 7,144 人,其中专任教师 6,171 人。共有校 舍 83.7 万平方米,其中小学 46.2 万平方米,中学 37.5 万平方米; 2010 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 93.6%,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 10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 100%;初中入学率 100%,巩固率 99.72%;高中段教育入学率 95.19%。近几年,在快速增长的县域 经济的强力支撑下,XX 教育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办学条件 日益改善,教育结构日趋合理,教育改革纵深推进,发展水平不 断提升。2010 年荣获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被列为 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 - 2 - 二、主要措施及成绩 近几年,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 悉心指导下,我县教育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紧紧围绕教育发展目标,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坚持求真务实,奋 力创先争优,快速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化,全县教育 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加强领导,履行职责,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 落实 教育优先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县委、 县政府始终将教育发展摆在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位 置上。 1.战略定位高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积极 实施“ 科教 兴县” 战略,明确提出了 “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 就是抓小康” 的口号, 坚持做到教育发 展优先安排、教育经费优 先考虑、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为推进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县政府 将各类教育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8 年 5 月,我县制定XX 县 教育现代化建设实 施方案、 XX 县教育现 代化建设三年规划,并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决心用三年时间实 现教育现代化目标;2010 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XX 县 20112020 年教育 改革和发展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实施“ 五大战略” ,同创教育强 县,共享幸福教育。2010 年,出台XX 县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意 - 3 - 见,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中小学战略性布局调整和标准 化建设,全面提升中小学的办学效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同时,积极营造有利于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 围,每逢教师节,县、乡党委政府都要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表 彰发展教育的有功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党以重 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 风尚。 2.领导力量高强度。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 任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在 全县干部大会上,县委书记要求各部门把发展教育当作自己的 事,优先教育决策,优先教育规划,优先教育投入,办人民满意 的教育。县长左军强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注重教育均衡 发展,注重教育的普惠性,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 政府的阳光雨露惠及所有学生,从而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 ”县四套班 领导始终把教育工作放在心头,经常深入联 系学校走访慰问、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县政府 还将省优质园、星级高中和教育现代化创建等工作列入县重点 工程加以推进。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心系教育、情牵学子,多次 就教育重点工作进行专题视察调研,帮助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实 际困难。县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认真落实政府提供公 共服务的责任,在新建住宅小区学校规划、土地出让经费划拨、 校舍工程建设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积极为教育发展 营造良好环境。 3.工作要求高标准。我县建立健全教育事业发展四项制度, - 4 - 形成全县上下大办教育的良好格局。一是领导责任追究制。县 委、县政府将教育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求 各乡镇、各部门在教育经费筹措、控辍保学、校园安全、办学条 件改善等方面履行好职责,对因工作失职或失误影响教育发展 的将追究“一把手” 的 责任。二是定期议 教制。县委、县政府定期 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同时,对教育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明确由县长办公会不定期 研究解决。三是教育工作考核制。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 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 府将教育工作指标纳入全县工作目标管理范畴,按季督查,年 终组织统一考核。县教育局对学校进行学期考评,并将考核结果 与绩效工资、职称评审、教师聘用等挂钩。四是领导联系学校制。 县四套班领导每人都有一个学校联系点,把教育工作与经济工 作同等看待、同步指导,优先解决教育问题。城区学校、教育局 机关科室对口扶助农村薄弱学校,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发展中的 一些实际问题,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加大投入,科学配置, “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1.加大投入保运转。我县坚持教育经费优先预算,优先拨付, 达到“ 三增 长一优先 ”要求。义务教育全面 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 围,实行预算单列;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普通高 中教育、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成立了“XX 县教育经 费结算中心” ,设立了 “中小学公用经费 ”专户,确保专项经费专 项使用。2008 年、2009 年、2010 年县财政教育拨款分别为 25,013 万元、30,804 万元、41,977 万元,较前一年增长了 17.97 - 5 - %、23.15 %、36.27%,分别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 0.6、3.8 和 0.9 个百分点;2008 年、2009 年、2010 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 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10.76%、11.49 %、12.52%;生均 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 2008 年为 1,837 元,2009 年为 2,308 元, 2010 年为 3,188 元,分别较前一年度增长 16.78%、36.53 %和 27.11 %。20082010 年共安排学前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 经费 14,017 万元。全县生均公用经费快速提高,其中小学 2008 年 319 元、2009 年 366 元、2010 年 465 元,初中 2008 年 522 元、 2009 年 590 元、2010 年 654 元。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管理机 制,确保当年新增危房当年消除,按生均小学 75 元、初中 100 元标准划拨校舍维修经费,2008 年2010 年共划拨校舍维修经 费 2,148 万元。2011 年财政预算按小学 120 元、初中 160 元标 准安排校舍维修经费 1,094 万元,其中省补 656 万元。多方筹集 教育经费,支持教育事业发展,2008 年至 2010 年间,征收教育 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基金共计 8,862 万元,全部用 于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其中用于安排公用经费 567 万元,校舍 建设、维修 3,108 万元,职业教育 2,659 万元,教育现代化创建 2,528 万元。努力化解学校债务,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制定了公 办学校基本建设债务消赤减债整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三年 共化解公办学校基本建设债务 2,339 万元。2010 年,县政府还 根据上级要求,从国有土地出让经费中提取了 2,050 万元,专 项用于教育现代化建设。 2.改善条件保均衡。结合校舍安全工程和教育现代化创建, 全面推进校舍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装备的换代升级,着 - 6 - 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促进县内教育均衡。2010 年,县、 乡政府投入资金 2.6 亿元用于校舍安全工程和教育现代化创建, 新建校舍 4 万平方米、拆除校舍 2.7 万平方米、加固校舍 0.3 万 平方米,完成小学新建、搬迁任务。新建运动场 10.2 万平方米、 铺设塑胶跑道 10.86 万平方米;新增图书 125.6 万册、电脑 7109 台(学生机 4718 台、教师机 2391 台)、多媒体设备 1259 台套; 完善信息中心 44 个;新增专用教室 231 口,并按省教育装备二 类标准配齐相关仪器设备。 3.完善机制保入学。大力实施“育才助困” 工程,统筹协调 好教育发展和保障教育公平的关系,切实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 题。一是落实财政扶持政策。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家庭贫困 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政策,20082010 年,县财政共安排 681 万元用于家庭经济贫困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人均补助小学 500 元,初中 750 元,平均补助面达 20%,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 贫困而失学或辍学。二是健全扶困助学体系。建立和完善扶困 助学长效机制,设立扶贫助学基金,兴办“ 育才学校” ,将全县的 孤儿学生集中就读,实施全免费教育,有效解决孤儿的受教育 问题。建立教育系统“ 爱心基金” ,20082010 年,共募集爱心基 金 49.5 万元,发放爱心基金 43.4 万元,资助患重病的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 189 名。同时,实行财政供养人员结对帮扶特困生制 度,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考入高等院校的学生 不因贫、因灾而失学、辍学。三是严格落实资助政策。根据我县 的实际情况,我县在减免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学生有关费用的同 时,建立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制度,对普通高中按在 - 7 - 校生总数的 15%左右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根据学 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由学校在 1,000-3,000 元之间分 2-3 档确 定,20082010 年,县财政共发放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 669 万 元,同时要求学校在学杂费收入总额中提取不少于 5%的资金, 三年受助学生达 5493 人。全面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助学金及 免学费政策,按每生每年 1500 元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 级全部在校生发放助学金,20082010 年共计发放 1838 万元, 受助学生达 12256 人次。对高等学校毕业后到县内乡镇企事业 单位就业,服务期在 3 年以上(含 3 年)的高校毕业生,其就读期 间的学费由政府财政补偿,三年共为 292 名高校毕业生补偿学 费 165 万元。成立 XX 县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中心,积极为大 学生办理助学贷款,三年共受理并发放助学贷款 4073 人次, 计 2,039 万元,做到了应贷尽贷,保证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 时,我县对当年被公办高校录取的符合资助条件的本科生,按 家庭贫困情况分别给予 3,000 元、2,000 元的一次性资助。 (三)统 筹 全 局 ,协 调 发 展 ,各 类 教 育 发 展 水 平 进 一 步 提 升 1.学前教育发展加快。完善学前教育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 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优化幼教队伍,努力提高保教水 平。制定了合格幼儿园建设和省、市优质园创建实施方案,通过 召开专题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强力推进学前教育工作。2008 年 以来,县乡政府投入幼儿园建设经费 2,308 万元,新建幼教楼 14 幢 21507 平方米、改扩建园舍 3535 平方米。目前,全县 38 所规划幼儿园全部建成省合格幼儿园,达标率 100%。14 个乡镇 有 18 所幼儿园通过省优质园验收,另有 8 所幼儿园将于今年上 - 8 - 半年接受省优质园验收。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管理新机制,出 台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学前教 育工作经验在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2.义务教育水平提高。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和省义务教育优 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全面提升 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教学装备和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改善办 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20082010 年, 全县农村教育投入累计达 22,111 万元。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招 生制度,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小升初实行无缝对接。实施 “农 村关 爱 工程” ,不断改善留守儿童食宿条件,使全县 2.5 万名 留守儿童得到社会关爱;对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享受本 地学生同等待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公办学校接纳率达 99.22%。目前,全县小学入学率 100,巩固 率 100;初中入学率 100,初中巩固率 99.72,初中毕业生 升学率达 95.19%。 3.普高教育扩容提质。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 源的需求,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加快优质高中建设进程, 不断扩大优质高中群体。2007 年 XX 高 级中学创成省四星高中。 2011 年县政府计划再投入 8,000 万,征地 200 亩,以四星级高 中标准异地新建县第二中学。同时,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和 特色建设,XX 高级 中学的科技教育、 县第二中学艺术教育等特 色逐步彰显。 4.特殊教育稳步提升。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不断提升特教发 展水平。2008 年、2009 年、2010 年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入学 - 9 - 率分别为 100%、100 %、95.4 %;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残障学生 素质。为适应特殊教育发展形势,今年将逸夫特校和县残疾人 康复中心进行资源整合,以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聋哑及智障儿 童少年提供优质服务。 5.职社教育势头强劲。按照“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培训就 是抓富民” 的理念, 县委、县政府着力做 强职业教育。2008 年, 县政府实施县教育中心迁建工程,新校区占地 460 亩,建筑面 积 18 万平方米,可容纳 1 万名学生就读;2009 年 9 月,县教育中 心新校区建成使用并成功晋升为省四星级职业学校和省高水平 示范性职业学校,更名为江苏省 XX 中等 专业学校。坚持“立足 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 的原则,加强社区教育中 心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全县建有社区教育中心 15 所,其中省级社区教育中心 3 所、省 级社区教育学院 1 所、省级社区示范乡镇 1 个、省级农科教示 范基地 2 个。2009 年,我县被评为全市唯一的省级社区教育实 验区。 (四)优化结构,注重内涵,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 1.加强师德建设。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 意见,从严规范教师行为,大力开展“ 树师表形象、展教师风采” 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以“比学习,创 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队伍;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效能, 创一流业绩;比奉献,创一流形象”为内容的“ 五比五创”主题活 动,通过校长教师公开承诺、 “百校千师访 万家” 、师德大讲坛等 活动,引领教师爱岗敬业,奉献教育。建立师德建设考核机制, - 10 - 并将考核结果与学校评先、教师职评挂钩。每年教师节,县政府 都隆重召开庆祝表彰大会,对优秀教师等进行表彰奖励,以先 进典型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2.加大培训力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教师队伍 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着力打造一支 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的适应教育现代化需求的教育队伍。通 过举办“校 长论坛” 、“高校研修”、 “挂职学 习” 等方式,强化校长岗 位培训,提升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2008 年、2009 年暑期,强 化“ 五 训” 机制,促 进 教师素质提高。通 过“ 读书活动”、优质课评 比展示等形式,实施 5000 名教师全员培训,加快全县教师专业 成长;建立考核机制,每年举行一次全员考试,促进教师在职研 修;出台XX 县教师 梯队培养实施意见 ,积极实施市“333”培养 工程,加快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进程。目前,全县 小学教师大专以上比例为 73.4%、初中教师本科以上比例为 60.3%、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为 6.2%、职业学校 “双师 型” 教 师比例 为 71.5%。全县拥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1 名、 特级教师 5 名、市名师名校长 10 名、市骨干教师 300 多名。 3.优化师资配置。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全县事业编制 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人社部门优先安排新教师招聘计划,县 教育部门深入师范院校宣传,吸引优秀毕业生加盟 XX 教育,严 格新教师招录聘用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通过笔试、说课等 方式将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教师队伍。20082010 年,全县招 聘优秀毕业生 595 名,涵盖幼教、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紧 缺学科,有效缓解了学科结构性矛盾。新聘毕业生全部安排至 - 11 - 农村学校任教,以优化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二是加大校际交流 力度。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校长轮岗和教师交流制度, 均衡配置城乡学校教师资源,通过结队帮扶、组建共同体、教师 互派等方式,实施城乡教师有序合理流动。20082010 年,全县 共有 41 名中小学校长(园长)进行了交流,1126 名教师在城乡 校际间流动。 4.加大政策支持。一是足额安排预算,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 放。积极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依法保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对在农村偏远地区工作教师 每月补助 100 至 140 元。二是安排社会保障支出,解决农村教 师后顾之忧。积极实施教师社会保障制度,为教师办理了医疗 保险和住房公积金。20082010 年,全县共投入 7232 万元用 于支出教师社会保障资金,其中医保金 2479 万元、养老金 3,071 万元、住房公积金 1,682 万元,并为所有民办学校教师办 理了养老保险。三是安排培训经费,保障师训正常开展。县政府 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证专款专用。2008 年、2009 年、2010 年,县财政安排并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分别为 146 万元、 178 万元、289 万元。 (五)强 化 措 施 ,完 善 制 度 ,教 育 发 展 整 体 环 境 进 一 步 优 化 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县 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环境的优化工作。 1.积极推进依法治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教育质量观,不 断提升依法治教水平,努力维护学校、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 严格执行省“ 五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