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十年航天路_第1页
中国六十年航天路_第2页
中国六十年航天路_第3页
中国六十年航天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六十年航天路 六十载创造辉煌成就,中国航天腾飞之路 中国航天事业与共和国的强大发展同行,如今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 们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国经过艰苦奋斗, 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开辟了一条腾飞和崛起之路。我国航天事业 在科学技术落后和工业基础薄弱的困难情况下,从研制导弹和探空火箭起步, 到实现发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此,我们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在庆祝新中国诞生 60 周年之际,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一些 经验教训,不仅是自己的一份责任,而且也觉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航天技术成果丰硕,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我国从 1970 年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遨游,到 2 009 年 4 月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遥感 6 号卫星成功。特别是 1996 年 10 月 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 75 次发射成功,共有 80 多颗国产卫星入轨运行 。火箭运载能力大为提高。1992 年正式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从 1999 年到 2008 年圆满完成神舟飞船 4 次不载人试验飞行和 3 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从 1 人 1 天 试验飞行到多人多天开展空间实验活动,从载人舱内活动到进行太空行走的重 大技术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和掌握航天员出舱 技术的国家。2004 年启动嫦娥月球探测工程,三年后的 2007 年即实现嫦娥一 号月球探测卫星的绕月飞行,对月球进行了初步探测并拍摄发回地球表面照片 ,迈出了深空探测技术的第一步。 这些航天技术的成就和进步,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航天应用效果显著,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成功的各类人造卫星已有 80 多颗,各类应用卫星广泛应 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气象预报、国土普查、海洋观测、导航定位、防灾减灾 、远程教育、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航天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巨大成绩。通信卫星的通讯能力大幅提高,气象卫 星实行多星并行观测,陆地资源和海洋监测卫星稳定运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建成,卫星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平台化发展。我国包括人造卫星的空间技 术的发展、带动了微电子、计算机、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以及诸 多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我国 航天技术转移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领域,促进并牵引了众多产业的成 长和发展,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航天精神孕育形成,拥有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广大航天 工作者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以发展航天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 神圣职责,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勇于战胜困难,勤于刻苦创新,展现出一种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航天 精神。 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航天事业已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广 大航天工作者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时代文明风采,孕育和形成了“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199 9 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 献的科技专家大会,总结提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2003 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在召开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又总结提出了“特别 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航天“ 三大”精神是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这 集中反映了航天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体现了时代的文明风采。在航 天事业发展中孕育的航天“三大”精神,又转化为推动和成就中国航天崛起的 伟大力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继续发展的灵魂。 腾飞之路的动力之源 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发展,已经建成具有相当规模、专业 齐全、技术配套的科研生产试验基地,形成了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生产 的完整体系,建成了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和航天发射场系统,走出了一条适合国 情、富有自身特点的航天腾飞之路。我们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功,原因在哪里呢 ?我深切地感到值得总结一些重要的经验。 党和国家统一领导,正确决策引领 航天高科技工程大多是国家行为。党中央历来把航天事业作为一项强国兴 邦的决策,统一领导和部署。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 远瞩、运筹帷幄,作出了发展“两弹”尖端技术的决策,领导制定和实施“八 年四弹(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四种导弹)”规划,提出完成发射人造卫 星的任务,奠定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 的党中央决定实施“三抓”(洲际导弹、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通信卫星)任务, 提出航天科技工作要把力量集中到发展实用、急用的应用卫星上来,实行军民 结合,转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战场。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应用卫星和卫星应 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运载火 箭技术不断提高,成功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以 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瞄准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 活动的新目标。我国新一代航天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十年磨一剑,突破了 载人航天技术,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关心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先后作出了月球探测工程、载 人航天二期工程等重大决策,广大航天职工刻苦攻关,战胜困难,在短短的 4 年时间内,就实现了“嫦娥奔月”,探测并拍摄发回了月球图像,同时神舟七 号飞船载人飞行并实现了太空行走,攀登上航天技术的新高峰。 坚持自力更生,立足自主创新 我国航天创业初始,就确定了“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 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上世纪 50 年代末,即使争取到了苏联的有限援 助,也不依赖别人,而是作为增强自力更生的手段,从仿制中学习本领,发挥 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走上自行设计、独立研制的道路。尖端技术是买不来的 。因此,在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长期技术封锁的环境下,航天战线的广大职工 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完成了第一代航天型号的研制,奠 定了完全独立研制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经过一 些失败的教训,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仍然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攻克和掌握核心技术和先进技术,把航天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但使我国航天技术打入了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打开了卫星整星出口的 大门,而且实现了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的突破,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航天事业立足自主创新,在体制机制上实现从研究院到工业部再到大型企 业集团的转变,建立了型号集总体、总装、总测试、总试验为一体的结构模式 ,形成了总体为主体、专业为基础,军民融合,协调发展的创新格局;在组织 管理上,从实行以型号为纲和技术责任制为重点的科研管理,到形成科学严密 的组织管理体系;在技术上起点高,不走别人的老路,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取得创新发展. 广揽聚集优秀人才,发挥团队作用 航天技术的发展,要靠人才,靠队伍,靠发挥科技队伍的作用。国家选调 了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领导干部和政工、后勤保障管理干部,一批归国和本土 的高级技术专家,一批国家培养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一批经验丰富的工人,千方 百计广揽聚集人才,组成了一支能功善战的航天科技队伍,打开了航天技术独 立研制和跨越发展的局面。国家有聂荣臻、张爱萍等这样杰出、卓越的领导人 ,他们为创建和发展航天事业、组织和培育航天科技队伍,建立了不可磨灭的 功勋。从军队和地方选派到航天部门的一批党政领导干部,发挥组织指挥才能 ,带来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和组织管理经验,真正为科研工作和科技人员 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还有一批专家型的党政领导干部接班,加 强到行政调度指挥线,结合他们熟悉的专业知识,领导组织科研生产,保证航 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航天部门最初广揽了一批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 事业心的高水平科技专家,聚集了一批具有第一流专业知识的科学技术带头人 ,而且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组成一支包括党政干部、科技人员、技术工人、政 工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在内的浩浩荡荡的航天团队,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不断 取得新的胜利,攀登新的高峰。 航天事业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我国航天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我国已经进入航天大国的行列, 但还不是一个航天强国,不仅在航天技术发展的时间上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 而且在发展水平上也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个人认为今后要根据本国的国情 和发展战略,加强航天基础实力,提升航天前沿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继续 推进航天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在航天的核心技术和重要领域,赶上和达到世 界先进水平。 首先,担负起强军壮国的使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导弹装备的技术水平,实现高新武 器装备的新跨越,加快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提高扩大进入空间的能力,抢 占世界航天技术的制高点,突破航天前沿技术,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其次,不断扩大航天技术的应用规模,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适 应国家的需要,大力发展先进的通信、导航、对地观测卫星,大力推进卫星信 息应用系统建设,促进和深化卫星应用的商业化、产业化发展,扩大和提高卫 星应用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做出贡献。 再次,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继续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是航天事 业继续发展的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