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课件_第1页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课件_第2页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课件_第3页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课件_第4页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王建明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概述 l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Large Vestibular Aquduct Syndrome , 简称LVAS )是前庭导水 管扩大伴有感音神经性聋为特征的临床独立病症 。 l 1978年由Valvassori首先描述并被正式命名,是 一种先天性内耳畸形,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 ,有家族发病倾向。 l 70年代末随着CT问世而发现,主要表现为幼儿波 动性感音神经性聋和眩晕。除前庭导水管扩大外 ,不合并其它内耳畸形。患者多3-4岁发病,感冒 和外伤常常是发病的诱因,即使轻微外伤也可引 起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 l前庭导水管(VA)是沟通前庭和后颅窝的 骨性小管,它位于颞骨岩部内,起始于前 庭的内侧壁,平行于总脚向后下延伸,于 乙状窦前开口于后颅窝。内淋巴管经此连 接内淋巴囊和前庭迷路,再经联合管与蜗 管相通,其内小的静脉引流来自半规管、 椭圆囊代谢物质到乙状窦,对维持内耳膜 迷路内环境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l Valvassori等报告正常的前庭导水管(VA)约 10mm长,呈倒转的“J”字型。主要分为近段(即 峡部)和远段,分别相当于“J”字型的短肢和长肢 ,连接处最狭窄,相当于“J”字型的屈曲部。 l 有学者通过图像重建技术发现前庭水管个体形态 变异较大,根据其形态和周围区域的发育情况分 为三组:发育不全型(面积8mm2)、正常型( 8-18 mm2 )、增生型(18 mm2 ),内淋巴管 和内淋巴囊是膜迷路的非感觉部分,其主要功能 是吸收和降解感觉迷路(耳蜗和前庭终器)的产 物,有贮存内淋巴液和调节内淋巴压的功能。 l 解剖上,前庭导水管是连接骨迷路与的后颅脑脊 液的骨性通道,使得骨迷路内的外淋巴液直接流 向脑脊液,因此,外淋巴液与脑脊液是直接相交 通的,而外淋巴液的成分属于细胞外液。 l 显而已见,迷路内的外淋巴液的压力直接受后颅 窝内的脑脊液压力的影响,尤其该管径过于宽大 时,运动或屏气等促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 都可以直接挤压膜迷路的前庭平衡感受器出现眩 晕症状。其次,前庭导水管的管腔内容纳着膜性 的管道,也就是我们通常称谓的内淋巴管。 l 内外淋巴液的循环示意图 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是膜迷路的非感觉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和降解感觉迷路 (耳蜗和前庭终器)的产物,有贮存内淋巴液和调节内淋巴压的功能。 前庭导水管的开口 l实际上,可把内淋巴管视为膜迷路向大脑 延伸的部分,但是,该管与前庭导水管不 同的是伸向脑侧的终未是盲端,与脑脊液 不直接相通,其内容物为内淋巴液,属于 细胞内液。通过内淋巴管的内淋巴液是从 膜迷路依次通过内淋巴管到达后颅窝的囊 端,通过硬脑膜内侧面渗透到脑脊液内的 。 颞骨岩部的前庭导水管走向 颞骨岩部的前庭导水管走向 颞骨岩部的前庭导水管走向 颞骨岩部的前庭导水管走向 l 但是,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将这种流动看成是直接的流动与 渗透,因为从迷路向内淋巴囊的流动过程中,内淋巴液的 钾钠含量发生了逐渐的变化,即由细胞内液逐渐变成接近 于脑脊液的细胞外液。这种液体成分的转变可能与内淋巴 管内的吸收上皮结构和钾钠离子泵的存在有关。 l 从这个意义上面讲,前庭导水管内的外淋巴与脑脊液直接 交通,成分相同,因此,无论是朝向脑脊液方向的流动还 是朝向迷路方向的流动,成分并不发生变化;相反,内淋 巴管的内淋巴液的流动是单向的,即仅能够朝向脑脊液的 方向流动,而且,成分也有细胞内液变成了细胞外液;简 而言之,前庭导水管的外淋巴液的流动过程中,没有成分 的改变,而内淋巴管的内淋巴液流动则发生了变化,即由 内淋巴液转变成了外淋巴液,即细胞外液。 病 因 l 在胚胎第4周中淋巴管系统开始作为始基的耳囊的膨囊部 分,胚胎期前庭导水管(VA)较短直 ,较成熟期宽大, 以后逐变窄长呈J型 ,若在早期发生影响内耳的胚胎发育 ,则可使 VA停留在胚胎期的宽大状态。由此推测 ,凡能 造成胎儿发育障碍的孕期危险因素均可阻碍 VA的发育。 l 影响胎儿发育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学和环境两大类 ,这两大范畴中的许多因素可能重叠和相加在一起发挥作 用。生物学因素包括:早产儿、宫内生长迟滞、生物化学 代谢异常、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畸形、先天性感染、母 体滥用有害物质 、先天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环境 危险因素包括:低社会经济状况、缺乏医疗保健、缺乏产 前护理、社会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都可以从各个方面和 各种不同的途径影响胎儿的发育 ,当同时有环境因素和 生物学因素时其影响倍增。 病 因 l发病率尚不明确, Valvassori的研究结果为 1.5%,国内某专家分析77例儿童感音神经 性耳聋中LVAS发病率占首位为34.9%。 病因和发病机制 l 胚胎发育与LVAS (1)Jackler等(1989)认为:胚胎五周为前庭 导水管(VA)最大时期,以后该管缩窄,若发育障 碍或停止发育,缩窄失败的前庭导水管(VA)停留 在扩大阶段形成EVA。这一学说能解释LVAS患者往 往在出生后或年幼时便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 (2)Pyle等(2000)研究认为在整个妊娠期前庭 导水管(VA)是进行性非线性生长,出生后继续生 长到3-4岁,在胚胎20周时,除前庭导水管(VA)外 膜迷路其他部分已发育完全,EVA系胚胎后期或出 生后儿童早期发育障碍形成的畸形。多数学者与其 观点一致。 病因和发病机制 l遗传性聋与LVAS Griffith(1996),Tong等(1997)研究 认为LVAS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 遗传。 Usami等研究认为LVAS与PDS基因(7 号染色体长臂22号区-31号区)突变有密切 关系。 发病机制 l 目前多数学者同意内淋巴倒流理论是LVAS的发病机 制,该理论认为:内淋巴囊的高渗液经扩大的前庭 导水管并通过连合管返流到蜗管的基底回和前庭, 从而损伤感觉神经上皮细胞,引起毛细胞退行性变 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及眩晕。 l 此外在正常情况下,内耳通过狭窄的前庭和耳蜗导 水管来迅速缓解升高的颅内压,当轻微的头颅外伤 或任何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使颅内压力波动经扩 大的前庭导水管(VA)传至内耳,膜迷路破裂使内 外淋巴液混合产生突聋、耳鸣、眩晕等症状,这种 突聋可自愈或经治疗好转而呈波动性听力下降,但 因反复发作终呈进行性下降至重度耳聋。 迷路液的循环 l 上图可见,膜迷路通过自身的延伸部分 - 内淋巴 管和囊与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进行液体交换,这 种内淋巴液的流动是单向的,即朝向后颅窝;其 中,之所以能够保证内淋巴液的这种朝向脑侧的 单向流动,除了膜迷路内存在的瓣膜外,与内淋 巴管外周存在的骨性结构有关,后者便是前庭导 水管。在内淋巴液朝向内淋巴囊的流动过程中, 膜迷路侧的内淋巴液主要是细胞内液,即低钠高 钾。内淋巴管内的粘膜含有钾-钠泵,与通过其内 的内淋巴液进行钾-钠交换,使得原来富含钾的内 淋巴液逐渐地变成高钠溶液,接近于脑脊液的钠 含量,即成为细胞外液。 l 显然,内淋巴液从膜迷路经过内淋巴管到达内淋巴囊的过 程中,其成分由高钾变成了高钠溶液,换句话说,就是由 细胞内液变成了细胞外液,这种改变更接近内淋巴囊内侧 的脑脊液,便于内淋巴液的吸收。这种内淋巴液的单向流 动和成分改变确保了膜迷路内听觉细胞的代谢与压力环境 的稳定,也就是说确保了脑脊液的压力改变不能够影响膜 迷路的压力稳定;同时,内淋巴液的单向流动也使得内淋 巴囊侧的高钠溶液不能够返流到膜迷路,避免了听觉细胞 的中毒。前庭导水管,存在于内淋巴管周围的颞骨裂隙状 结构,形成了内淋巴管的狭窄部分,起着限制管内溶液流 动和压力传到作用,确保了膜迷路规避脑脊液压力的影响 。 迷路和脑脊液的离子成分 内淋巴管与膜迷路的关系 内淋巴管与膜迷路的关系 l从上面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迷路与后 颅窝的交通途径有二,其一是前庭导水管 ,其二,耳蜗导水管,但两者的不同在于 前者内衬有内淋巴管,具存在的钠-钾泵机 制具有排钠保钾的作用,这就使得膜迷路 内所含的内淋巴液从耳端向脑侧的循环过 程中由细胞外液转换成细胞内液的成分; 而这种狭窄的骨性管道也限制了内淋巴与 脑脊液之间的自由流动。 l 因此,就大前庭导水管综合而言,我们更为关注 的是前庭导水管以及内含的内淋巴管,而耳蜗导 水管与后颅窝的脑脊液直接相同,而且,它们之 间存在着压力的平衡机制。其中,尽管前庭导水 管内含有内淋巴液,但实际上囊部的内淋巴液已 经不同于膜迷路的内淋巴液,更接近于外淋巴液 ,即含有较高的钠离子,而钾水平较低,这种转 变使其更接近于内淋巴囊内侧的脑脊液,可能更 适宜于内淋巴的生理性吸收。 脑脊液与迷路液的流体动力学 l 当前庭导水管过于宽大时,不仅使得内淋巴管外侧的限流 遭到破坏,最终形成两种结果,即脑脊液的压力波动直接 影响到膜迷路内的压力状态;其次,由于内淋巴管周围的 骨结构宽大,形成该管的膨大破坏了内侧的粘膜皱襞以及 钾 - 钠泵机制,脑脊液压力的波动促使内淋巴囊端的内淋 巴液朝向膜迷路返流,而这种高钠的细胞外液进入膜迷路 内,必然改变内淋巴液的高钾环境,破坏听觉和前庭毛细 胞的代谢环境,形成这些感觉细胞的中毒。前者是流体力 学方面的,系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患者起病的主要诱因, 即用力排便或屏气等造成脑脊液压力增高,患者突然出现 听力损失或眩晕症状;而后者则属于化学方面的,构成了 临床症状的基础。 正常前庭导水管时 内淋巴管的组织切片 内淋巴管的组织切片 l 前庭导水管的存在不仅对外淋巴液和脑脊液间的 流动起到限流作用,使得迷路内的外淋巴液压力 很少受到脑脊液压力波动的影响。其中,前庭导 水管的管径大小十分重要,过于宽大则可能失去 这种限流作用,脑脊液压力变化直接造成迷路内 压力改变,形成内淋巴液的流动和前庭感受器的 刺激,最终引发眩晕症状。 l 其次,膜性的内淋巴管的内淋巴液具有单向流动 性,如此,才能够保证内耳听觉毛细胞代谢的内 环境。假如前庭导水管过于宽大造成内淋巴管也 相应宽大时,必然导致内淋巴的回流,最后形成 膜迷路的内外淋巴混合和听觉感受器的中毒,使 得患者出现感音性耳聋的结果。 l前庭导水管宽大综合征的患者存在着两个 问题,首先是前庭导水管的正常限流作用 丧失,使得脑脊液的压力变化很容易引起 迷路内液体的压力波动,特别是刺激前庭 感受器表现出眩晕的症状;其次,内淋巴 管的被动性扩张,使内淋巴液倒流回膜迷 路,造成内外淋巴液的成分混淆和听觉细 胞的中毒,最终造成耳聋的后果。 大前庭导水管的 CT 扫描 临床表现 l儿童期听力损失,81%-94%为双侧患病, 听力损失为接近正常或重度聋。病程可为 稳定性、波动性、突发性或进行性。 Jackler报道伴眩晕者29%,杨伟炎报道95 例其中伴眩晕者29.5%,但患儿不能明确表 达眩晕发作史。 症 状 l 多为双侧听力损伤,少数呈单侧。 l 听力障碍发生时间多数在34岁,少数可在出生时 听力下降。 特点:突发性、反复性和波动性听力下 降,多呈高频听力损伤。 l 听力损伤后可自行恢复或治疗恢复。但不能达到原 来水平,最终发展成重度聋或全聋。平均每年下降 约为4dB。 l 听力损伤恢复:一般同一患者与前庭导水管管径呈 平行关系。 l 言语发育不良,咬字不清。 l 前庭症状发生率约为1/3,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 、平衡功能降低,对儿童眩晕伴感音神经性听力下 降的患者应考虑LVAS的可能。 听力学检查 l纯音测听 :多呈双侧中度或重度听力损 失,以高频下降为主,为感音神经性聋 。 l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可呈轻、中、重度 的听力损失,多为重度听力损失,有的 为全聋。 平衡功能检查 l刘博等报道可配合眼震电图检查的26例患 者,稳定期半规管功能正常,在听力下降 的8例中4例出现前庭功能异常。 影像学检查 前庭水管中点最大径大于 1.5mm 骨质缺损边缘清晰,内端连接前庭或总脚 颞骨岩部后缘有一深且大的三角形骨质缺损影 诊 断 l 高分辨率CT或MRI能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诊 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确定前庭导水管直径 的大小,确定有无前庭导水管扩大。正常的前庭 导水管均表现为位于岩骨后缘 的浅小模糊骨切迹 ,或与后半规管基本平行、边缘模糊的略低密度 细管状影。一般认为,正常人冠状位的前庭导水 管或内淋巴管(内淋巴囊)外口与总脚连线中点的 直径不超过1.5 mm,若超过1.5 mm或在MRI的 T2加权像中发现内淋巴囊扩大,就可诊断为前庭 导水管扩大。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治疗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 疗方法,但是早期确诊并积极防治,对防止听力 进一步下降有一定的意义。 l (1)纯音听力损失在 70dB以内,听脑干诱 发电位 阈值在 9O dB以内者; l (2)因感冒、劳累、头部外伤 、精神刺激引发听力 进一步下降 ,出现眩晕 、耳鸣等症状 ,但在短 期 内(35 d)可以恢复或减轻者 ; l (3)无明确的家族史 ,无智力障碍和其他涉及听力 综合征的疾病者; l (4)病情总体在缓慢变化(加重或减轻)且不固定者; l (5)就诊时年龄多在12个月到14岁之间。 l 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明显诱因下听力障碍加重时, 使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脱水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等药物积极治疗能有一定作用,听力可恢复至原来水平。 l 采用高压氧治疗能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内耳微循环效果 更好。 l 对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