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现场干预研究课件_第1页
流行病学现场干预研究课件_第2页
流行病学现场干预研究课件_第3页
流行病学现场干预研究课件_第4页
流行病学现场干预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行病学现场干预研究,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 聂绍发 2017.3,2,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现场试验的资料分析 第四节 现场干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内容,3,第一节 概述,一、发展简史 二、概念 三、特点 四、类型,4,一、发展简史,现场干预研究最早起源于对实验室内动物群的感染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英国Topley 20世纪早期的动物感染模型 英国的Wilson和Greenwood 德国的Neufeld 美国的Webster,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5,18世纪 经典的人群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James Lind VitC与坏血病 George Baker 铅与腹绞痛 Goldberger VitB与糙皮病,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6,1955年 Francis进行的疫苗现场试验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人群实验 1979年前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在东北某地区开展向人群投硒制剂以预防克山病的现场实验 苏德隆等在启东进行的水源与肝癌发生关系的类实验(quasi-experiment),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7,Topley的动物实验,原理:某些因素保持不变,变动其他因素,观察所发生的情况。 他们用纯种小鼠做实验动物,并用小鼠自然易患的三种疾病作研究,即巴斯德氏菌病,一种细菌性呼吸道疾病,鼠伤寒,一种细菌性肠道病和鼠痘,一种病毒病。他们可经直接接触在鼠间传播。,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8,感染小鼠25只和正常小鼠100只放入笼中,每笼一鼠 每周一、三、五将这些小鼠聚集在一个大笼中 每次聚集四小时 聚集之日,加进正常小鼠两只,观察从间断接触改为连续接触的影响,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9,将感染的鼠群分散为数量不等的小组 对该鼠群发病的影响,鼠群分散后不加进 新鼠。,观察分散对一个感染鼠群的影响,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10,开始流行时: 将100只的鼠群分为4组,对流行的影响不大; 将鼠群分为10小组,后者的死亡率要比前者对照小 鼠的死亡率低得多。 流行已传开: 将鼠群分组,即使所分的鼠群较多,对流行的影响也不大 感染持续传播时: 将每鼠置于单个鼠笼中,这些鼠的平均死亡率要比留在鼠群中其他同龄鼠的死亡率低。,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11,上述实验得出 动物群分散为数量相当小的组,可影响流行过程(传播速度) 分散为数量较大的组,对流行过程影响不大 分散时在不同流行阶段也有一定的作用。,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12,一组已感染的小鼠与另一组正常小鼠接触一段时间 把正常组小鼠移开并与另一组正常鼠接触 感染从前一组传到另一组,接触过程就会持续下去 实验的结果 鼠伤寒或巴斯德氏菌病未能持续传播三组以上。,观察“组队组”的感染,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13,当时未用鼠痘病毒唑这个实验,他们认为各组鼠的数量大一些,或组间接触的时间长一些也许能够观察到感染可持续传播超过三个组。 实验说明有效接触感染因素在感染传播中所起的作用,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14,Goldberger 关于糙皮病的研究,Goldberger的人群实验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用限制性膳食(低蛋白质)引起人体糙皮病 用改良膳食(增加动物蛋白质)治愈和预防人体糙皮病,诱发试验,防治实验,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15,Goldberger的结论: 糙皮病可以通过适当的膳食来预防,而无需其他因素(如卫生状况)干预。 根据富裕人家膳食特征(富人很少患糙皮病)以及流行病学观察结果,提示食物因素为新鲜动物蛋白。 该实验研究中可能是鲜肉和牛奶起了保护作用,即它们提供了糙皮病预防因子,第一节 概述-发展简史,16,一、发展简史 二、概念 三、特点 四、类型,第一节 概述,17,二、概念,现场干预研究就是通过在不同人群中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比较不同人群发病率的差异,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现场干预研究有时也称为干预研究、现场试验或干预试验。干预措施包括疾病防治的药物、疫苗、健康教育等。,第一节 概述-概念,18,一、发展简史 二、概念 三、特点 四、类型,第一节 概述,19,现场干预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多以健康人群或高危人群为主,与临床试验相比,现场干预研究涉及的受试对象多,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因此,现场干预研究多适用于那些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病因未明的疾病。,第一节 概述-特点,三、特点,20,现场干预措施分为两大类,2.治疗性干预措施 指用于控制已经发生疾病的进程的措施。主要效应是减轻疾病或预防其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或死亡,从而改变疾病的自然史。,1.预防性干预措施 指用于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如疫苗的预防接种。其主要效应是减少新病例的发生。,第一节 概述-类型,四、类型,21,预防感染或发病的治疗性措施 预防性疫苗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治疗疾病的药物 改变环境的措施,干预实施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个体、家庭、社区等。取决于干预措施的性质及其应用措略。,第一节 概述-类型,22,A 治疗疾病的药物 应用治疗性药物进行疾病预防控制,首先要在人群中进行疾病筛检,然后有计划的群体治疗而减少发病和死亡。如果病例是主要的病原体储存宿主,则药物治疗可根治储存宿主,达到阻断病原体传播的目的。 B 预防感染或发病的治疗性措施 应用药物预防一般先进行社区诊断或群体诊断,以确定应接受预防措施的群体,其目的是防止或限制感染某些疾病,特别是对那些在一定时间内有高度危险性的人群(如在某病流行季节的人群或者新到流行地区的人群)。 C 疫苗预防 疫苗接种是传染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对易感者进行疫苗接种,可诱导一系列免疫机制保护处于有感染危险的个体,即易感者。,第一节 概述-类型,23,D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为有效地控制疾病,几乎所有的现场干预研究都有一个相关的健康教育部分,但对教育的需求程度有所不同,可以从提供简单的信息到尽量增加对干预试验的了解,甚至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 E 改变环境的措施 改变环境也是疾病防治中的有效干预措施之一。改变环境可以直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及人们接触危险因素的机会,如清除临时积水可以控制蚊虫等。,第一节 概述-类型,24,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现场试验的资料分析 第四节 现场干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内容,25,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一 设计的基本问题 二 样本含量与分组 三 结果报道与使用,第二节 设计和实施,26,一、设计的基本问题,(一)制定研究计划 (二)研究目标的确定 (三)干预措施的选择 (四)干预研究的分组 (五)结局测量 (六)研究人群 (七)实施 (八)资料处理 (九)质量控制 (十)分析和报告,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27,(一)制定研究计划,在开始现场干预活动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应包含从研究目标到所有现场活动的准备,从资料数据的收集和结果分析到其在疾病控制中的应用等。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既能将其提供给有关部门以及给予资助或支持的机构进行审阅,又可对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保障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研究计划还应包括所需经费的预算和分配,项目实施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任何涉及到人的干预研究计划都应当经过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批。,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28,(二)研究目标的确定,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1.研究目的 指研究中要阐明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即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验证病因,或是为了考核某防治措施的效果?如考核预防措施效果,是控制个体的发病还是控制疾病流行,这些在设计时均应明确。 2.主要目标 需详细叙述将要获得的干预措施效应的大小和测定的方法及研究样本等。此处对干预措施性质的叙述应比在目的中的叙述更详细(如剂量、给予的频率等),并要明确叙述研究结局和终点,研究样本大小及实施干预的人群等。确定合适的主要目标是研究成功的关键,目标确定得越具体,越有利于研究的设计。 3.次要目标 由于一项现场干预研究往往投入很大,通常会包含次要目标等附属研究,这些目标与主要目标没有联系。,29,(三)干预措施的选择,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1.特征 一项较大规模现场干预研究的干预措施,应具备以下特征:1)干预措施可被列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疾病控制计划;2)剂量应当是最适宜的;3)具有从短期研究中获得的证据表明干预措施相对安全,并可产生确切的中间结局反应。 2.被比较的干预措施数目 在一项现场干预研究中比较的干预措施数目不仅仅决定于可供选择的干预措施数目,也决定于结局发生的频率、样本大小。例如,在某地区进行肝炎疫苗的现场干预研究,为具有统计学上期望的把握度来判定效果,研究计划中每个处理组应当包含大约65000人。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决定加入别的群组将会造成巨大的费用和后勤压力。但需要指出的是:样本大小确定以后,在没有进行计算的情况下,又区分为多个组或在组中进行多个比较,这样做是不妥当的。,30,3.联合干预试验 现场干预试验可能是几种不同干预措施合并的综合策略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可能是一般情况下的常规措施。其优点是如果没有观察到作用,则可以得出结论:这些干预措施中没有一项是有效的。缺点是如果最终结果表明干预措施有效,却难以确定多种干预措施中哪一种对于所得全部结果中的哪一部分起作用;当没有观察到效果时,也有可能是一种干预措施的有益效果被另外一种干预措施的相反效果所消除。 4.对照组干预措施的选择 一般而言,当前“最好”的干预措施应当用作对照。在已知无有效干预措施的情况下,可以设立空白对照,空白对照也应当给予适当处理以保证“盲法”的有效实施。,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31,(四)干预研究的分组,1.随机化分组 简单随机分组(simple randomization) 分层随机分组(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整群随机分组(cluster randomization),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32,简单随机分组(simple randomization),例如:将1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甲(实验组)、乙(对照组)两组,先将研究对象编号,然后从随机排列表中任选一行数字,取个位数字后,排列如下:,优点:简易可行 不需要专门工具 缺点:研究对象数量大时,工作量大,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33,分层随机分组(stratified randomization),例如:根据实验研究要求, 将年龄分成3层,即04岁、59岁、1014岁; 性别分成2层,即男性、女性; 种族分成3层,即汉族、壮族、其他族。 共计分成18层,每层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 即甲乙乙甲、乙甲乙甲、甲乙甲乙、乙甲甲乙等四组。,优点:增加组间均衡性,提高实验效率 缺点:分组前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名单,这一点上具 有简单随机分组同样的缺点,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34,整群随机分组(cluster randomization),优点:实际工作中易为群众所接受,抽样和调查比较方便, 节约人力、物力,因而多用于大规模调查。 缺点:抽样误差大,分析工作量大。,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按社区或团体分配,即以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医院、一个村庄或居民区等为单位随机分组。这种方法比较方便,但必须保证两组资料的可比性。 例如:天津市“四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基地内外居民食盐摄入量比较研究。以户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方法,在天津市9个“四病”基地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并用相同方法在基地外社区中选择经济水平、居住状况和人群结构相似的人群作为对照。共抽取897户,其中基地内446户,基地外451户。,35,2.实施单位 可以是个体、家庭(户)或社区(环境),就统计学而言,最有效的设计是以个体为实施单位。以人群或组实施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根据干预的性质,干预施必须在一个地理区域或社区实施。2)对于措施实施者来说,干预人群比干预个体更容易一些。3)既往已经证明干预措施在个体中是有效的,但以组或群体为基础进行实施可能更为有效;这种试验可能是对不同的实施系统进行比较,最后进行费用-效果的评价。,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3.阶梯楔形设计 随机化有时会遇到严重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即先前有研究 表明某种干预措施可能是有益的,对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是不能接受的。这时,可采用阶梯楔形设计方法,即将干预措施随机一个组一个组分阶段(即时间前后)给予,直到包括全部的目标人群,这种类型的设计称为“阶梯楔形”设计。,36,4.非随机分组方法 在现场干预研究中,也有一些非随机的设计,如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发病率或患病率的比较,实施干预措施的社区与不进行干预的社区进行比较。但因其不具有随机化设计的严格性,这些研究中得出的任何结论必须谨慎看待。 5.对照组的选择 干预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任何“新”的干预措施应与那些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干预措施进行比较;仅仅为了试验的目的而撤除已经存在的有效干预措施,常常是不符合伦理学要求的。与安慰剂组进行比较仅用于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任何一项干预是否有效的研究。如果预防或干预措施被证实有效,则应当对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组参与者给予“善后”处理,即给予同样有效的预防或干预措施,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验证措施的有效性。,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37,(五)结局测量 在确定主要结局时必须考虑:该结局是否具有公共卫生意义;其作用是否达到满意的程度;这种结局是否可以被准确地评估。 大部分现场试验是为了评价一个或多个干预措施对发病率、患病率或一些特殊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影响,或对一些被认为与某些或所有疾病符合密切相关的中间变量的影响。在实验中为评价干预措施的影响而选择的测量方法叫做结局测量(或称之为现场试验终点)。,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38,结局测量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类: 1)临床诊断。 2)疾病定义。“金标准” 当新的诊断试验出现或对疾病的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的时候这些标准可被定期地修改。 3)死亡和死亡后口头验尸确诊。 对研究人群进行多重连续监测,在调查时应询问调查范围内每一个不在现场的人的生命状况。口头验尸首先要求回答者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死亡的情况,阅览症状表并一个个地确定症状是否发生及发生的时间长短。 4)行为改变。可采用问卷或合适的询问方式来评价知识或态度的改变。 5)减少传播。基于控制生物媒介或改变环境的干预措施,其目的是减少或阻断传染性病原因子的传播。,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39,在现场试验中,影响选择结局变量的因素有: 相关性:结局变量应该最大限度地显示干预措施减少疾病或促进健康的程度。因此,应选择与主要结局直接相关的中间变量。 可行性:设计确定的结局变量必须是可以测量的。 可接受性:结局变量测量方法在研究人群中的可接受性是研究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例如:如果有一个人群,母亲在生产的几周内只有十分亲密的亲属才能接近,这样就无法或很难记录产妇和新生儿的体检情况;结局测量的方法对参与者不方便时,就有必要修改或放弃所选择的结局变量。 多终点研究:干预措施的效果常以研究的多个中间结局来评价。,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40,(六)研究人群 1.研究对象的选择 1)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2)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 3)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 4)依从性(compliance)好的人群 2.接纳和排除标准 :一般来说,干预人群应当代表评价的干预措施将要实施的目标群体。广义上说,目标人群应当是干预措施的最大受益者;那些排除在外的人应当是利益最小者或可能是受害者。 3.样本大小:根据干预效果估计的精确度和检测发现差异的把握度计算样本大小。,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41,(七)实施 1.社区接受 2.工作人员招集和培训 3.现场组织 4.试验期限 (八)资料处理 (九)质量控制 (十)分析和报告,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设计的基本问题,42,第二节 设计和实施,一 设计的基本问题 二 样本含量与分组 三 结果报道与使用,43,二、样本含量与分组,1.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2.实验样本大小的计算,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样本含量与分组,44,1.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疾病或死亡)的发生率: 干预前人群发生率越高,所需样本量越小;干预后效果越好,所需样本量小。反之就要大些。这些数据可以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或预试验的结果估计。 2.第I型()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阳性错误的概率: 水平由研究者自行确定,通常将定为0.05有时也可定为0.01.要求的显著性水平越高,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3.第II型()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阴性错误的概率: 水平由研究者自行确定,一般常将定为0.20、0.10或0.05。1-称把握度,把握度要求越高,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4.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 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小。如果实验组的效果不比对照组差时,就用单侧检验;当不能肯定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哪一组效果好,即可能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或对照组优于实验组时,则用双侧检验 5.研究对象分组数量:分组数量越多,则所需样本量越大.,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样本含量与分组,一、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45,二、实验样本量计算:,非连续变量样本量计算:,p1:对照组发生率 p2:试验组发生率,:(p1+p2)/2 Z:为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 Z:为1-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 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样本含量与分组,46,例如:假设对照组的发病率为40%,通过干预措施发病率下降到20%才有推广使用价值,规定水平为0.01,水平为5%,把握度(1-)为95%,本研究为双侧检验,问两组要观察多少人?,p1=40%,p2=20%,Z和Z可从表6-1 查出,双侧检验时Z为2.58,Z为1.64,=(0.4+0.2)/2=0.3 代入公式:,即每组需观察184例,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样本含量与分组,47,不同或水平的Z和Z值的标准正态差简表,*双侧检验时Z与单侧检验时相同,查表法确定样本大小,首先要提供以下数据: 两组中较小率为:20% 两组间率之差为:20% =0.01,=0.05 用查表法(参考有关统计书),每组需样本大小为180例,与公式计算法近似。,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样本含量与分组,48,连续变量样本量计算:,:为估计的标准差 d:为两组连续变量均值之差 Z、Z和N所示意义同上述计数资料的计算公式 以上公式适用于N30时,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样本含量与分组,49,第二节 设计和实施,一 设计的基本问题 二 样本含量与分组 三 结果报道与使用,50,三、结果报道与使用,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结果报道与使用,(一)结果报道 (二)从研究到公共卫生行动,51,(一)结果报道,无论现场试验结果如何,准备一份综合性的研究报告详细阐述现场试验过程和全部结果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报告不仅可作为研究人员的永久记录,还能给所有希望了解该研究内容的人提供参考。在有关新产品登记或如果将来由于任何原因对该项研究提出问题时,它可以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除了书写完整的研究报告外: 以恰当的形式向各有关方面通报有价值的研究发现。1、应向那些由于他们的参与才使研究得以实施的人们汇报研究成果、2、对试验结束时所获得的研究发现与在此基础上能够采取的公共卫生活动进行理性的审查与讨论。3、研究结果应当以正式形式报告给当地和国家卫生政策和决定的制定者,结果报告应当完整。4、简短的摘要,许多人往往没有时间或兴趣来研究所有的细节。4、必须为国家或国际上的权威杂志准备论文。,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结果报道与使用,52,(二)从研究到公共卫生行动,1.政策制定人与研究者:建立起各种有助于决策者与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有效机制,这些机制为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卫生行动提供了更快、更有效的途径。 2.引入可操作的控制规划: 即最能显示效果的干预试验必须与正在进行的、以其他干预措施为基础的控制项目相适应,以及干预试验在常规环境中可能无法达到试验条件所获得的效果。 3.执行管理:当某项干预措施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得到认可,必须进一步考虑在具体实施中可能的障碍因素及其应对方法 4.费用:实施一项新的干预试验,其费用必须结合资源的其他用途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结果报道与使用,53,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现场试验的资料分析 第四节 现场干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内容,54,第三节 现场试验的资料分析,一、资料分析方法 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指标,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55,在现场干预研究中,最常见的错误是等到资料收集完成以后才考虑如何分析资料。实际上在设计阶段就应当规定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有助于 1、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目标的形成。 2、明确必须收集的资料,以便安排测量和记录所需的变量。 3、明确亚组分析的重要性。 4、提前计划分析方法可保证对资料处理过程进行安排,包括所需的处理软件、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的时间计划都可做出适当的安排。,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方法,一、资料分析方法,56,(一)统计学推断基础 1.结局测量类型 要依据研究结局测量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2.可信区间 统计推断使观察者可用样本信息估计结局指标的真实值,它是用观察指标对真实值做出的“最好的估计”。通常计算“95%可信区间”。 3.显著性检验 在某些情况下,在计算可信区间以显示有意义结局指标的真实值范围的同时,也对有关结局指标的特定“假设”进行检验。在干预试验中往往是假设不同比较组之间的结局无真正意义上的差别。其目的是评价从研究组中观察到的结局差异是否是由抽样误差所导致的偶然现象。,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方法,一、资料分析方法,57,(二)比例的分析 1.单个比例的可信区间计算。 2.两个比例的比较,进行假设检验。 3.两个比例的比的计算。两个比例的比有时 被称为“相对危险度”(R)。 4.比例的趋势性检验。 (三)均数的分析 1.均数的可信区间计算。 2.两个均数的比较,进行显著性检验。,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方法,一、资料分析方法,58,一、资料分析方法,(四)率的分析 1.危险度、率、暴露人时的计算。 2.单个率的可信区间计算。 3.两个率的比较,进行显著性检验。 4.两个率的比的计算。两个率的比,但更准 确地应叫做相对率。 5.率的趋势性检验。,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方法,59,1.混杂变量的性质:混杂因素一般不会对随机试验中的干预组和对照组产生偏倚。 2.混杂变量的调整:分层分析是控制混杂的有效方法。 3.调整危险度 1)总的显著性检验:按混杂变量分层后,首先在层内进行分析,然后将各层分析结果合并。 2)合并的危险度差值的估计值:如果认为不同层间危险度的差异(不是危险比)在不同层间是恒定的,就要计算合并的危险度差值,可通过各层危险度差值加权求得,权值为各方差的倒数。 3)合并的危险比的估计值计算。 4)可信区间计算。 4.率的调整 调整率的计算和调整危险度的计算很相似。 5.均数的调整 如果结局变量是计量的,不是危险度或率,那么调整混杂变量就需要用分层t检验。,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方法,(五)混杂变量的控制,60,在某些干预性研究中,以社区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随机化分组。适宜的分析方法是以单个值为抽样单位汇总资料,然后按个体值来分析这些汇总值 1.标准化效应的计算:在每一个社区内,按混杂变量(如年龄和性别)进行分层,计算每一层的结局指标的平均值(如发病率),将不同层的平均值加权即得该社区的“标准化”结果。权值按“标准”人群计算。所有社区采用同一标准人口。 2.非参数秩和检验。 3.配对资料的检验 在某些研究设计中,社区可能会按相似的混杂因素和相近的基线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进行“配对”。每一对社区,其中之一接受干预措施而另一个做为对照。如果这样做,分析时就要考虑配对因素。,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方法,(六)以社区为单位进行随机化研究的资料分析,61,(七)疾病的预防分值,暴露于干预措施人群的“预防分值”被定义为由干预措施减少的疾病发病率所占的百分比。例如,如果BCG疫苗预防结核的效果是60%,在接种BCG疫苗的人群中应该发病的结核病人60%被疫苗预防了。 预防分值的计算首先用非干预组疾病危险度减去干预组疾病危险度,然后,将其差值表示为比例。 “人群预防分值”是指在“总人群”中由预防措施减少的病例所占的比例,如果相对危险度(R)和人群中接受预防措施的人所占的比例(P)是已知的,那么人群预防分值可按P(1-R)计算。这样,如果所有个体都接受预防措施(P=1),那么总人群疾病率可能的减少程度为(1-R)。,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方法,62,第三节 现场试验的资料分析,一、资料分析方法 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指标,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63,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指标,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点: 第一,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 第二,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三,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 接受。 具体指标如下:,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指标,64,(一)保护率(protective rate, PR),n1、n2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人数; P1、P2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发病率; Q1=1- P1,Q2=1- P2,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指标,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指标,65,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指标,第三节 现场资料的资料分析-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指标,66,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 现场试验的资料分析 第四节 现场干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内容,67,第四节 现场干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医学伦理问题 二、偏倚问题 三、预试验,第四节 现场干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68,第四节 现场干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医学伦理问题 现场干预研究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一份十分严肃谨慎的工作,为确保研究对象的安全,防止在试验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违反医学伦理的行为,必须在试验中遵循医学伦理要求(problems of ethics)。在人群试验之前,应先通过动物实验初步验证干预措施合理、效果良好、无危害性。特别是设置对照组时,必须以不损害受试者身心健康为前提。 一般应注意下列问题: (一)科学原则 (二)公平选择研究对象 (三)获得社区的知情同意 (四)保密性 (五)非强制性,第四节 现场干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医学伦理问题,69,(一)科学原则 一项研究所采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样本大小、研究期限、实施过程等都应符合科学原则,社区实验的预防或干预措施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要有严格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以保证涉及人群的实验能获得有科学价值的结果。社区实验的预防或干预措施的风险一般比临床试验小,然而由于参与受试者众多,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花费巨大,故需谨慎行事。 (二)公平选择研究对象 现场随机对照试验更多的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即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获得尽可能大的人群健康目标。研究中存在的潜在益处及危害在研究社区和个体中的分布应是均衡的,既不论经济上的贫富和社会地位的高低都具有均等参与的机会。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