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报告.doc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报告.doc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报告.doc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报告.doc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从昆曲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导语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主要通过对昆曲历史及其现今状况的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认识,了解昆曲这一文化绝唱的演变发展和文化底蕴,借由报告的形式与大家交流沟通,更深层次的体会到昆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沉淀。二关键词:昆曲 传承与发展 软实力 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三背景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中国戏剧之母”。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1世纪以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程度成日益上升趋势,相反,而对西方文化的热衷追随程度却呈现着相反的态势。为积极响应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号召,本次对昆曲历史发展进行研究,以加深大众对其了解并继承发扬。四.以下是通过走访苏州昆曲博物馆及平江路“兰芽昆曲会馆”加之网络搜索所得出的调查结论:(1)昆曲起源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经魏良辅改革,形成委婉、细腻的曲调,人称“水磨腔”。当时的剧作家梁辰鱼的创作为昆曲奠定了牢固的文学基础。在伴奏方面,除了弦索之外,又加上了笙、萧、管、笛等乐器,形成管弦并举,这比当时流行的其他声腔有很大的进步,令人耳目一新,于是很快流传开来。至明万历年初,昆曲扩展到江、浙各地,成为压倒其他南戏声腔的剧种。随之由士大夫带入北京,与戈阳腔并为宫中大戏,当时称为“官腔”,从此成为剧坛盟主。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相传是元末明初昆山人顾坚始创,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邑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委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青和滋养。中国戏曲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式、伴奏乐队的编制等等,都是在昆曲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成熟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即有深厚的昆曲功底。可以说一部昆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戏剧的发展史。 据统计,历史遗留下来的剧目就有18000多部,在此便不详细记述。(2)昆曲的兴衰演变 在昆曲初步形成的过程中,民间艺术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昆曲获得较为完整的戏剧形态后,开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这时许多一流的作家、学者参加进来,用精美的诗句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撰写了大量剧本。早期剧作主要围绕政治主题展开,而后一些剧作则主要围绕爱情主题展开。从此以后,政治和爱情成为昆曲剧作的两大主题,两者有时各自独立,有时又紧密结合在一起。汤显祖这样的戏剧大师和牡丹亭等杰作的出现,标志着昆曲创作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明代昆曲创作日新月异,硕果累累,先后产生了一大批著名剧作。连元代的一些剧作也被吸收改造为昆曲剧本,用昆曲形式演出了。 伴随着剧作的层出,是昆曲演出的异常兴盛。昆曲演出最集中的地区是江苏、安徽、浙江一带。为满足社会的需要,万历年间,这些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演出昆曲的民间职业戏班。 进入清代以后,昆曲仍然保持着持续兴盛的势头。明末清初,苏州地区又出现了一个昆曲作家群,后人称之为苏州派。他们超越了昆曲过分重视优美的美学传统,显示出宏大的叙事风格。赢得了当时及后世大批观众的喜爱,在明末清初的昆曲舞台上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从清代初年到清代中叶,昆曲演出继续保持了较为旺盛的势头 将昆曲演出完全纳入了宫廷文化的范畴。到近现代以后,随着主流音乐娱乐的发展,昆曲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影响度已远不如前。仅有少数昆曲爱好者及历史研究者对昆曲有多方的研究欣赏,但在发展层面上仍没有过大的改变和进步。(3)昆曲的特征和风格昆曲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这些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状态、渲染戏剧性和增强感染力方面,形成了昆曲完整而独特的表演体系。 “歌”,是指昆剧的音乐唱腔部分。昆剧属于曲牌体戏曲,由若干支曲牌组合成套数为一出,由数十个套数联合成完整的故事为一剧。每支曲牌有自己相对固定的主腔和结音,歌唱时歌者必须运用昆曲特有的腔格如罕腔、嚯腔、豁腔和顿腔等,用以准确表达平、上、去、入各类字声,达到字正腔圆。“舞”,一般指的是身段;“表演”,指的是叙事或代言过程中的唱、念、做、打,用以塑造人物性格。 基本功一旦运用于表演,便赋予了艺术生命。“故事”,指情节,以传奇文本为载体,融诗词赋赞于一炉,唱词必须按照曲牌固定的声韵格律填写 。而在表现上强调写意,即强调“意、趣、神、色”。 它通过写意广泛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的表现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表现体系。昆曲的音乐、表演技巧对现代全国大部分声腔剧种都有深刻的影响。如:京剧、越剧的表演就受到昆曲的很大影响。京剧的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也是在昆曲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五.继承并发扬昆曲等中国传统文化年月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个国家之一。中国昆曲当选的原因:1.昆曲有极高的技巧2.昆曲是“活化石” 3.昆曲属“濒危物种” 自此,中国昆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以说,中国昆曲迎来了一个春天。此外,当选原因中第三点是最应引起我们重视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昆曲的历史积淀更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为自己的民族拥有这样的灿烂文化所感动,当这种民族自豪感从心底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同时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对于我们这些80,90后这些文化的传承者,我们何以为继?“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国家是注定要破灭亡的。”我们必须思考,昆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当然,我们普遍认为昆区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会接纳新的文化,从而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承下去,成为未来的传统文化。然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昆曲不可避免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被不自觉的忽视,即使国家有了足够的重视。毕竟,从整个社会来看,传统戏曲已经吸引不了那些更多关注流行文化的人了,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更倾向于快餐文化,追追明星,而对“枯燥”的戏曲缺乏兴趣,久而久之,戏曲将失去市场。这不得不令人担忧啊!为了使昆曲更好的发展,必须在两方面做好工作。首先,在扩大影响力,吸引观众方面,国家应正确引导,强制性的增加昆曲的演出,对昆曲表演的的资金支持,另外,必须联合高校与剧团,让昆曲走进高校,来增加昆曲的影响力。其次,在年轻演员的培养方便,必须给与更多的关注,让演员真正爱上昆曲表演,而不是以求份工作,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国家保障演员们的生活。此外,必须提高昆曲的表演质量,力求在传承中创新,更贴近百姓们的生活。其实,昆曲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其他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在发展过程中,应整合整个戏曲界的资源,力量,共同推动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共同吸引观众,保留华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笔者认为,对于物质文化,比如昆曲,茶道,民乐等等应尽量保持它原有的风貌,形式上尽量不要做大的改变,因为一经改动,这些物质文化原本拥有的质朴纯正的韵味可能就不复存在了。所以笔者认为昆曲的那种意境营造才是真正能表现昆曲她最本真的魅力的。中国的昆曲文化需要用原生态来表现的,如果附加的东西太过浮华,很有可能会喧宾夺主,让传统文化失掉原有的意蕴。昆曲的历史文化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它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即便他是那样的热闹,他在表现不同情感时的唱词都是不一样的,也包括那些斑斓的脸谱,每一个勾画的细节颜色都有着它独特的内涵,也许外行人不一定能懂,但用心感受还是能体会出一些东西的。虽然昆曲文化可能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却可以用文化自身的魅力来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试想一个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他想看到的一定不是被“改良”的面目全非的中国戏剧,想听到的也绝不可能是夹杂着重金属的中国民乐。我们中国要搞经济建设,要推进技术改革,要提高国防实力,同时也要把中国想昆曲一样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作为一项课题。我们的传承和发展不是站在金融危机的风头浪尖上一味地鼓吹:西方现代经济已经破产,东方文明大势所趋,在笔者看来,这种话纯粹是一种“意淫”,从某种层面上来看也是真正的在诋毁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承认的是,昆曲这样的文化仍然在社会中有强大的影响力,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仍然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如茶余饭后闲暇时的一次精神消遣等。但我们也必须警惕在社会环境变化的现在,文化的许多部分也被“潜移默化”的淡忘了。实际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原本就是兼容并蓄的,它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他并不像一些书上描述的那样完全的“闭关锁国”,只不过传统文化在具有包容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或者确切一点说,他会保留一些原来的东西,会有一种融合再传承的过程,而并非完全否定传统。而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无用武之地的思想可以说是片面的,虽然不能明确知道传统文化的意义体现在哪里,但感觉离不开它。它之于社会是有一定积极影响的,中国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无不奠基于传统文化之上。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因此传统用文化也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影响力可能没有现代西方工业文化来的那么明显和强势,但实际上他作为软竞争力的基础是功不可没的。一个成功的民族企业或品牌绝对不会是外来文化的附庸和“仿制品”,他会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就像中国最为成功的服装设计品牌“例外”一样,他并不十分关注自己的潮流,而是用心在做东方的哲学,她的服装常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那么他很难会忠于自己的职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完善的文化体系,没有真正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制度,就很难构建安定的社会环境。文化本身在进步,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可以普遍认为传统文化之于社会的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给予未来社会的发展以很大的信心。但现在的年轻人会去追求那些所谓美的东西,就是那些形式上很华丽的东西,传统精神层面的追求已经淡化了。出生在改革开放的的背景下,在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成长,受西方文化渗透是很深的,因而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衰弱的理由,来自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等的泛滥以及社会文化教育的忽视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衰弱。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男的社会文化教育做得再不好,没有很好的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长远有事体现出来,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必定是以弱势居于下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