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一代》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1页
《迷惘的一代》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2页
《迷惘的一代》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3页
《迷惘的一代》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4页
《迷惘的一代》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所在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所在班级指导教师学生学号专业方向英语开题时间2013-3-4导师职称讲师论文题目The Embodiment of “the Lost Generation” in American Literature文献综述: “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迷惘的一代”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潮流,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确定了的。“迷惘的一代”的作家主要包括:海明威、福克纳、菲茨杰拉德以及斯坦贝克等。而中外学者也对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2010年李晓娜在黑龙江科技信息上发表的“简析美国迷惘的一代形成的历史原因对美国精神的执着和战后的美国梦的破灭”分析了美国“迷惘的一代”形成的历史原因。“迷惘的一代”的形成与战争和战后的精神危机直接相关,他们感到了时代的悲剧感,表达出了对未来的迷惘感,在作品中体现了反战和“美国梦”的破灭两大主题。 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当时在广大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1996年崔万胜,张蓊荟在许昌师专学报上发表了“繁荣、战争、迷惘、逃避太阳照常升起论析”,他们从繁荣、战争、迷惘、逃避这四个角度解析了太阳照常升起。而2003 年顾玲则在“他们何以成了飘零的灵魂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迷惘的一代透视”中具体的描述了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迷惘一代人”的“厌战、悲观消极、逃避现实”的特点。无独有偶,2005年彭雅英也在长春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海明威及其作品的悲剧主题”中进一步分析了其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人在自然界、在命运前面始终是无能为力的悲观思想。另外,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不论在思想还是文学艺术方面都是他最优秀的作品。小说描写了美国西部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青年盖茨比,梦想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真正的幸福和爱情,但最终却被自己所爱的富家小姐抛弃的悲剧故事。国外研究作品大都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美国梦”主题、悲剧风格、象征意义等有关 。如1990年 Lehan Richard在The Great Gatsby The Limits of Wonder中通过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追求“美国梦”幻灭的原因,从而揭示“盖茨比的梦幻也就是一个时代的梦幻”。 中国作家曾爱琼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幻灭的写照”中通过盖茨比的悲剧来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空虚的现实。除了分析“美国梦”的破灭原因外,2012年陈芳则在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结局”中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产生的时代背景,盖茨比“美国梦”包含的局限性、虚伪性,以及盖茨比最终结局的必然性。同为“迷惘的一代”的巨作愤怒的葡萄则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它是以经济危机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写的是贫苦农民从风沙迷漫的俄克拉何马州平原流落到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谷地的悲惨故事。综观国内外对斯坦贝克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代表作愤怒的葡萄象征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研究上。2009年姜珊在“美国梦的幻灭与现实评愤怒的葡萄”中对这部作品的主题“美国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斯坦贝克通过愤怒的葡萄既表达了美国梦物质上的幻灭,又充分肯定了美国梦在精神上的实现。而2010年杨大亮则在“试论斯坦贝克的现实主义说愤怒的葡萄”主要分析了文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以及悲观思想。开题报告(正文)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选题背景 二十世纪的美国年轻人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从而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而“迷惘”并不是历史中的特例,其实每个时期的青年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正如我们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广大的青年一代,而当今时代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改革开放、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少年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年轻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各种新观念、新思想都随之而来,这些新观念、新思想对青少年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文学作品的阅读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具有教育意义,文学研究的活跃能体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而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二十世纪“迷惘的一代”这个流派的研究来引导青少年,使他们领会书中迷惆的一代所体现的对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二、研究目标与任务研究目标 前人已从各自的角度,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提出了自己对这个流派的看法。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仔细研读原作的基础上,广泛搜罗前人对这个流派的研究与分析,保证认识科学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对它的理解,分析这个流派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并将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任务本文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内容:精读原著,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著作作出深刻、科学的认识;选择论文切入点;即从对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所体现的“迷惘的一代”这一特征进行分析;搜集阅读前人对这一流派的分析、研究,得出一般的看法,结合自己的认识得出自己的结论;“迷惘的一代”的评价从未间断,本文将全面探究该文学流派的写作背景、起源以及作家作品特点,从而得出“迷惘的一代”的实质与意义。三、分析或调研报告 中外学者早已对这些巨著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解析,如从作品的语言和结构特色,从作品章节,从生态批评角度以及文中各种象征意义进行了阐述,这使得我们对这三部作品能获得更深层次的了解,然而分析角度比较单一,始终贯穿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永恒主题“厌战”“悲剧主题”以及“美国梦”只是被少数学者稍作带过,没有得到充分的分析,本文将对以上三部作品所体现的“迷惘的一代”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四、拟定的方案或路线广泛查阅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确定具体的题目方向;对所阅读的资料进行筛选,选择那些相关性强的资料进行精读,同时搜集和翻阅更多与主体内容有关的中外材料,对选题内容进行框架;确定框架并根据框架继续缩小或扩大对资料文献的阅读。部分资料可以泛读,并仔细做好阅读笔记;对笔记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确定提纲;论文初稿写作;反复修改、完善,最后定稿;论文答辩。五、提纲1 .Introduction2. The Lost Generation 2.1 The Definition of the “Lost Generation” 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st Generation” 2.3 The Influence of the “lost generation”3. The Embodiment of the Lost Generation 3.1 The Anti-war Emotion 3.2 The Tragic Theme 3.3 The Disillu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4. Conclusion5. Bibliography六、实施计划1. 2012-925至2012-11-25 资料搜集阶段 阅读中外文献,搜集资料。2. 2012-11-26至2013-2-21 确定选题 整理搜集好的材料,做大量的读书笔记之后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3. 2013-2-22至2013-3-23 论文构思阶段,开题阶段初步完成构思,撰写了论文提纲并交给指导老师审阅修改,并完成开题报告4. 2013-3-24至2012-4-20 论文撰写阶段在导师指导下,充分利用搜集的材料,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5. 2013-4-21至2012-4-30 论文修改阶段查阅相关资料,对初稿进行修改与完善6. 2013-5-1至2012-5-11 论文定稿阶段 在导师的指导下,再次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7. 2013-5-12至2012-5-16 论文答辩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指导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