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稳态与环境专题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稳态与环境专题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稳态与环境专题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稳态与环境专题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稳态与环境专题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生物高考复习 稳态与环境专题 系列课件,02生命活动 的调节,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例1生物体内的所有水分构成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内,占2/3),细胞外液(内环境) (细胞外,占1/3),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注意特殊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及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分别处于( )( )环境中。,C组织液 淋巴,例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例3.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 B C D,B,例4.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C,例5.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组织液,血浆,淋巴,水肿:人体组织间隙内有过量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淋巴管堵塞 长期饥饿 皮肤过敏 肾小球炎 粘液性水肿,3.水肿的成因,2.内环境成分: 含有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各种离子、O2)、代谢废物(尿素、CO2 )、乳酸、 抗体、淋巴因子、激素、血浆蛋白等。不含蔗糖、纤维素、血红蛋白、消化酶(蛋白酶等)、胞内酶等 原尿、血浆、组织液、淋巴成分的主要区别:蛋白质的含量。,(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决定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酸碱度:7.357.45,PH值稳定主要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2)温度:37左右,(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外界环境中的物质,体 内 细 胞,内环境,例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 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 人体内的内环境即指体液,B,(四)内环境稳态概念及调节机制,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维持稳态的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解回答:,(1)C和D液体分别为 。 (2)A和B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构完成。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 。 消化道中的氨基酸进入液体的方式是_。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要通过 和 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细胞内液,淋巴,毛细血管,渗透(或自由扩散),肾、汗腺、肺,主动运输,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环境,保证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同时内环境也可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稳态破坏,(五)维持稳态的意义,例如当血液中Ca、P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成年人表现为骨软化病,儿童表现为骨质生长障碍,骨化不全的佝偻病。血钙过高引起肌无力等疾病。,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神经系统,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二、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一),神经元,细胞体,突起,(内具细胞核),轴突,树突,(长而少),(短而多),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末梢,(长的突起),(突起末端的细小分枝),(外包结缔组织膜的神经纤维束),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运动)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及所支持的肌肉或腺体等),(二)兴奋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扩展:I.若改刺激b点右 、.ab点之间时指针将如何变化? II. 理论上若电极改为膜内,以上各刺激什么如何变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体内单向,体外可以双向。膜内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注意C图中5个箭头意义及描述。,2、神经冲动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特异受体,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递质,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兴奋、抑制,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神经元间:,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元内:,(树突)细胞体轴突,传递特点:,兴奋的传递方向,可以双向传导,局部电流,只能单向传递,化学信号,快,慢,单向性,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有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血糖平衡调节以及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特点: (1)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2)代表范围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人脑的高级功能,W区(视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写),(说),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读),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听),外界信息输入,瞬时记忆,(视、听、触觉),遗忘,短期记忆,注意,重复,长期记忆,不重复,遗忘,永久记忆,多次重复,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的蛋白质的合成。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建立有关。,右图为不同记忆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分别表示: 。 (2)外界信息的输入是通过 、 和 等感觉进行的。 (3)背书时,只看不读的效果不如既看又读,原因是 。 (4)学习一个新知识后不及时巩固就会很快遗忘,可能的原因是: (5)有人听课效率高,而有人听课效率低,是因为: (6)上课时集中精力听讲,有利于 过程的进行;课后复习有利于 过程的进行。,后者有两条信息输入途径,瞬时和短时记忆不重复巩固会遗忘,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注意力不集中瞬时记忆就会遗忘,集中注意力可形成短时记忆,例某人要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A B C D,D,例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B,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C,例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代表传出神经 B、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中单向传导,A,C,(3)在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 。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处,肌肉 ;刺激处,肌肉 。 (5)在离肌肉5毫米的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 毫米/毫秒。,神经递质,收缩,无反应,30,例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1)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电位。 (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 的 性发生变化, 离子大量流向膜 ,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 段。,A,静息,C,动作,通透,钠,内,B,(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 ),D,例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分别电刺激背根与腹 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已知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与腹根合并成脊神经。 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1)传入功能 电刺激背根 向中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 表明神经兴奋进脊髓中枢并通过 传出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因此是 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 发生反应,表明背根无传出功能。 (2)传出功能 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而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沿传 出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因此是传出功能。,1、几种主要激素的相关知识,(1)甲状腺激素 分泌腺体:甲状腺 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失常引起的病症:甲亢、呆小症、甲状腺机能低下、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三、体液调节,(2)生长激素 分泌腺体:垂体 功能: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失常引起的病症:幼年缺少:侏儒症 ;幼年过多:巨人症;成人过多:趾端肥大症,(3)胰岛素 分泌腺体:胰岛B细胞 功能:调节糖类代谢,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降低血糖含量。 失常引起的病症:糖尿病,例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 ) A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 B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 C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 D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D,(4)其它激素,2、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体激素,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3、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几个协同作用实例,植物生长方面: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人的生长发育方面: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升血糖方面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体温调节中产热过程中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4、其它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CO2和H+ CO2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体内的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关系及比较,四、(一)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饮水过多, 盐分丢失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尿量,增加饮水,产生渴觉,大脑皮层,+,+,+,+,+,-,-,-,-,-,+,盐平衡的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肾上腺皮质,醛固酮,血钠降低,血钾升高,血钠升高,血钾降低,+,+,+,+,-,例:下面为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途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胃肠道的水分通过_方式进入内环境。 内环境的水分通过_的形式进入胃肠道内。 内环境的水分通过_作用成为_的主要成分,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又通过_作用进入内环境。 内环境的水分通过皮肤的_结构排出体外。 如内环境的浓度升高,会导致细胞_。,自由扩散,消化液,滤 过,原尿,重吸收,汗腺,失水,骨骼肌、内脏,大脑,下丘脑,产热,散热,动态平衡,皮肤汗腺及血管活动,(二)体温调节,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刺激,传入神经,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皮肤立毛肌收缩, 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炎热,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刺激,传入神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 散热量增加,例: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食物未被消化 C、体温超过37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 D、大肠内积存着食物残渣,C,例:中暑的根本原因是 ( ) A、在炎热环境中偶尔着凉 B、环境温度过高,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 C、由于气温过高,人体出汗过多 D、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温的突然升高,B,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 )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C,B细胞,A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血糖的调节,1、血糖的平衡,来源:,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去路:,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某些氨基酸,血糖含量升高,血糖含量降低,2、血糖平衡的调节,血 糖 升 高,血 糖 降 低,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3、血糖平衡的意义:,当血糖浓度5060mg/dL时:,当血糖浓度45mg/dL时:,当空腹血糖浓度130 mg/dL时:,当血糖浓度160180 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低血糖晚期症状,高血糖,糖尿病,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判断题,1、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而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供能。 ( ),2、只有糖尿病病人才会出现糖尿。 ( ),3、正常人在吃甜食过多引起高血糖时,就会出现糖尿。 ( ),100,190,1,2,3,0,摄取葡萄糖溶液,1,2,分析说明题 右图分别是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