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_第1页
历史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_第2页
历史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_第3页
历史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_第4页
历史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最新考古已证实,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内的石刻祝文刻写的是鲜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证明该地区是拓跋部的发源地。,早期鲜卑族拓跋部的游牧生活,一、改革的背景,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基础)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3、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人民起义不断,目的:p27 4、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冯太后(公元441-490年),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文成帝死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尊冯皇后为皇太后,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 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公元471年,十八岁的献文帝被迫禅位于五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这就使冯太后感到威胁,而且他还杀了太后的男宠李奕,于是冯太后于公元476年,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毒死。,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冯太后,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再次临朝听政。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进行一系列改革。 冯太后的生活也比较俭朴,不好华饰。 不论如何,冯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魏孝文帝5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经济:均田制 政治:三长制、 整顿吏治(俸禄制、任期考核制) 风俗习惯: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 改汉姓、通婚姻、 改籍贯,二、改革内容,桑田,露田,麻田,国家所有,农民所有,思考: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禁,禁,限,均田制得以推行的原因,1、借鉴历史上的井田制且北魏初年实行“计口授田”。 2、地广人稀,战争使大量土地抛荒。 3、皇权的巩固使改革能不断排除阻力。 4、均田制规定奴婢和耕牛都可授田,贵族和大族收益最多。,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化,洛阳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生产条件差,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迁都洛阳 -推动改革的深化,原因,胡人与汉人 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为代表的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民族间的混战造成白骨蔽野、村丘邑墟的惨景。诸胡同汉人一样,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逐渐抛弃旧有的传统,转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族的新成员。与此同时,一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文化影响。他们不仅在穿着打扮、日常习俗上模仿胡人,而且也改取胡名,改说胡语。到后来,他们的子孙干脆以胡人自居。,三、改革的影响,1、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3、加快了民族交流与融合,1、忽视了北部边境,2、忽略了军事上的改革,4、后继乏人,3、全盘吸收汉文化,不足之处,认识:先进必然战胜落后;,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考古断定,牧马(魏晋墓壁砖画),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感悟历史,改革影响,生产方式农耕化,鲜卑人乐俑,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艺术鉴定,鲜卑人乐俑,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社会制度封建化,你当专家,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生活方式汉族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高考直通车:08年江苏,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深度分析,(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3)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了中华文明;,探究原因,把握规律,其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其二:改革学到了汉人的繁琐腐朽,而丢掉了勇武质朴。,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内容、改革的历史意义!,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各抒己见,链接高考,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开始。”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鸿宾,长城,农耕文明的防卫线?,两种文明的分隔线?,升华探究,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经过数千年的交流融合,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衣食起居、风俗习惯等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汉族文明尽管在历史上的多数时期和多数方面领先于其他民族,但在彼此交往过程中,汉族也向其他民族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东西。 华夏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我们的身边入手进行小调查,看一看我们汉族的生活习俗上都有哪些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服饰 、饮食 、艺术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北魏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