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我国城镇妇女就业问题研究 .doc_第1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我国城镇妇女就业问题研究 .doc_第2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我国城镇妇女就业问题研究 .doc_第3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我国城镇妇女就业问题研究 .doc_第4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我国城镇妇女就业问题研究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我国城镇妇女就业问题研究内容提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妇女就业的变化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妇女就业的几个认识问题,就如何解决当前城镇妇女就业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和主张:一是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应把增加就业作为重点。二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消除就业上的性别歧视;三是要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城镇妇女就业的服务工作;四是女性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关键词就业;妇女;劳动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妇女的就业状况的积极变化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镇妇女的就业状况发生了历史无前例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积极变化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就业领域拓宽改革开放以前,城镇妇女的就业领域主要局限于国有和集体单位。改革开放以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大大地拓宽了城镇妇女就业的门路,使城镇妇女就业绝对人数增加,就业比例稳中有升。据广东的统计,2000年末,城镇妇女从业人员达121248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454,比1995年上升48个百分点。(二)就业结构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用工制度上双向选择的改革,女性就业逐步从传统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转向更加适合妇女劳动的岗位,如广东城镇在岗女职工在三次产业的分布,1995年分别为29、569、402,2000年变为21、513、466。部分女性就业层次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和全国妇联联合开展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显示:2000年城镇在业女性中,各类负责人占61,比1990年增加了32个百分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228,比1990年增加了54个百分点。近10年来,女企业家群体发展快速,被调查的女企业高层管理者中,有95是改革开放后走上企业管理岗位的,其中1990年以后担任高层管理职务的占57。(三)就业自主性增强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城镇女性在业者由劳动人事组织部门安排的比例为433,比1990年降低了151个百分点;通过求职、应聘被录取的比例为143,比男性还高出3个百分点;由自己创业的比例比1990年提高了171个百分点,达到214,与男性217的水平非常接近。这说明城镇妇女在就业方面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实力在不断增强。城镇妇女就业动机变化也很明显。“为了维持家庭和自己生活”的有738,比1990年高了201个百分点,“因为大家都工作”而就业的比例为47,比1990年降低了61个百分点,这表明城镇妇女就业的从众性减少,就业动机更加实际和体现自我。城镇妇女就业形式的选择也表现得更加灵活多样。二、社会变革中城镇妇女就业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镇妇女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城镇妇女失业人数增多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一批因无法继续滞留在传统产业,又没有能力走进新技术产业的女工,在市场的“挤压”下首当其冲地成为结构性的失业者。据调查,2000年末,18至64岁的城镇妇女在业率从19如年的763下降到637,其中18岁至49岁的中青年女性在业率为720,比1990年降低了历、2个百分点,可见城镇妇女失业问题已相当突出。就是就业情况比较好的广东,也出现失业女工数量增多、行业分布广泛、失业周期增长的情况。1999年广东城镇妇女登记失业人数为1444万人,2000年增加到1596万人。主要分布于纺织、机械、轻工、财贸、冶金、建筑、交通、电力、煤炭、化工等行业。从整体上看,“失业女性”是一个流动的群业观念陈旧,竞争力不强,在改革中成为甩掉的包袱理所当然,无可非议。对这种观点,笔者认为,女工下岗既是经济社会问题,也与性别歧视有关联。在下岗失业人群中,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受到的挑战更加严峻,性别歧视几乎存在于女性就业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性别差异是职业性别歧视产生的根源,包括性别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两个方面。性别的生理差异最主要的是,女性要担负生儿育女的职能,生育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正常的职业工作,这是用人单位排斥女性的首要原因。而性别的社会差异则来源于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沉,形成男女价值认同的差异,男人的价值在社会、地位、工作,女人的价值在家庭、丈夫、孩子,这种传统的观念使一般女性在竞争意识、上进心上弱于男性,这也是用人单位聘用女性时存在的深层顾虑。公开、公平、公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但市场主体总是希望通过对自身的成本收益分析,追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市场主体对其经济活动能产生的外部影响并不关注,它只对那些进入市场并可以进行交换的劳动给予认可,其他劳动,无论是生儿育女,还是从事一般家务劳动,尽管它们对社会和家庭意义重大,但它们不具有市场价值,不可能带来市场意义上的收益,市场主体就不会承认,任何市场主体都不会愿意为非市场的劳动支付成本,职业的性别歧视深层原因就在于此。不以性别的意识进行客观实在分析,笼统说女工素质低,缺乏竞争力,把下岗责任全部推给女工,只会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公平。(二)关于“妇女阶段性就业”和“妇女回家”问题有入主张实行“妇女阶段性就业”和“妇女回家”,其主要理由是:(1)妇女就业要与我国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妇女“阶段性就业”和“妇女回家”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平抑失业率,是劳动力最佳分配方案。(2)从生理特点和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看,男外女内是优化组合。(3)“妇女阶段就业”和“妇女回家”可以减轻妇女的双重角色的负担,有利于妇女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照顾家庭和子女。(4)家务劳动也是社会劳动的一种,会创造家庭幸福,同样是对社会的贡献。上述观点似是而非,笔者并不苟同。(1)期望通过实行“妇女阶段就业”和让“妇女回家”来缓解就业压力,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与现有法律相冲突,与妇女解放运动相背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妇女解放运动的核心是男女平等。无论是人的全面发展,还是追求男女平等,都不是一句空话,它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女双方的经济地位。正因为如此,我国解放以来,不断通过立法的、行政的、政策的一系列措施,保障妇女参与经济的平等权利。妇女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在中国已经深人人心,被广大妇女看作是自立和自我发展的前提,并得到社会和大多数男人的理解和支持。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妇女没有经济地位就没有政治地位,也就没有平等可言。经济上依附男人的妇女,也不可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妇女解放走了大半个世纪的路,现在还要妇女往回走,这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妇女的意愿。(2)推行“妇女阶段性就业”和“妇女回家”的就业政策,有悖于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则。计划经济时期按计划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模式,其弊端已显而易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是优胜劣汰,而不是简单的男胜女汰,显然,提出“妇女阶段性就业”和“妇女回家”的主张,其思维模式还是没有冲破计划经济的框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不适应。它依然认可对劳动力的行政配置,希望依靠行政手段而不是依靠市场调节机制解决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保证男女劳动力在市场机制面前公平竞争,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生育保障制度等等一些改革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而不是妇女该不该回家的问题。(3)主张“妇女阶段性就业”和“妇女回家”是对妇女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经过五十年平等就业的发展,中国妇女的能力和作用越来越得到女性自我的认知和全社会的认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男女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趋于均等。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已大大提高,她们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