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ppt_第1页
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ppt_第2页
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ppt_第3页
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ppt_第4页
高中语文1班学习简报第一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1班 学习简报(第一期),主编:1班辅导员 2014年10月9日,卷首寄语,教育是一条智慧的长河,它承载着知识、文明, 它既是智慧的产物,又是智慧的载体与推进器。 教育从来就是一个智慧的职业,教育需要智慧。 智慧需要教育的传承,教育离不开智慧的滋养。,班级之星,张宏、黄桂平、虞玲玲、金挺,黄桂平、吴素芳、张宏,金挺、虞玲玲、黄桂平,从下表中老师们可以看出,经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班的学习率有所上升,表中的几位同学学习很有成效!祝贺大家!加油哦!,请关注,精彩案例,谈谈逍遥游的内涵( 金挺 ) 逍遥游一文被放到必修五中,这样的安排说明了这篇课文的难教和难学。在给这篇课文确定难点时,人们常常笼统地说是主旨的理解,也正是因为如此,教者的解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所以,要使学生不“混沌”,首先教者要做到不“混沌”。 课文逍遥游的主旨在末句“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上,其实逍遥游全篇都在探讨认知的问题,而最后一句明确地表达了庄子对于认知所界定的三种境界,并且其中有高下之分,而区分高下的标准是“逍遥”,即自由度。,精彩案例,谈谈逍遥游的内涵( 金挺 ) “圣人无名”是庄子认为的最初境界,这里的“名”相当于战国时期“名家”的“名”,具体可以参阅公孙龙子及论六家要旨,其实相近于现在的概念、逻辑方面的内容,“无名”其实是超越了这一层次,达到了探究万事万物原理的层面,也就是物理层面去认知世界,就像课文开头提到的大鹏鸟利用浮力原理升空,芥之利用浮力原理为舟,这其实是非常高的境界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转换,逻辑的推导层面了,而人世的绝大部分知识或学问也就是这个层面的东西,如数学、化学、医学等(其实理科除理论物理以外,都是这个层次的东西),概括讲,就是知其然的层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与宗教也没什么两样,譬如说,神父说上帝创造了金子,有科学常识的人们觉得荒谬,我们从科学家那儿知道,金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你仔细想想,我们并没有推翻神父的论断啊,这金原子是怎么来的,我们还是无法解释,如此说来,最终还是归结为上帝创造的,区别只是在于神父说上帝创造了金子,而科学家证明的是上帝创造了金原子,后者,精彩案例,谈谈逍遥游的内涵( 金挺 ) 比前者只是更精细了一点而已,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而科学与宗教已经是世界上的两极了,而其实也就是五十步百步的距离,更不用说别的了。 所以说,整个物质世界的学科、知识,绝大部分就是量变关系,而没有质的不同。唯一不同的是物理,它不但要知其然,更力求知其所以然,而这就达到了庄子“圣人无名”的境界,逍遥游里,大鹏鸟就是这一境界的代表,它不但能飞起来,更知道为什么能飞起来。但是,庄子从自由的角度出发,并不觉得达到这种境界,就很完美了,因为你知道了为什么以后,你只能顺应它,并不能超越它,也就是不得不然,那么,你越是了解世界的本原,你会越觉人生的无奈,冥冥之中,都受这些自然法则摆布,正如逍遥游中大鹏鸟翱翔九万里高空,看似很自在,其实它也必须飞到这个高度才行,不这样的话,空气的浮力就托不住它,其实在如此高空飞翔,也将失去很多乐趣,譬如说文中提到“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也就是高空中鸟瞰地面,只能看到苍苍茫茫的一片,欣赏不到沿途的风光,这显然不是大鹏鸟的初衷,但也没办法,这也就是西方从物理学而推导出的一种人生观机械论,人生就像一台机器,各个部件的运转都是不由自主(当然是老式的齿轮制动机器),有何自由可谈?而造成这一不自由的关键是事功,也就是事物的功效,如果大鹏鸟不是非要徙于南冥,也就不需高飞,不高飞,自然不会受到浮力原理,精彩案例,谈谈逍遥游的内涵( 金挺 ) 的制约,那么,我翱翔九万里高空的感觉岂非也将失去,不用担心,这可以用想象代替,我想象正翱翔在九万里高空,我获得同样的感受。当然,它其实还在北冥,这样的话,更高层次的逍遥出现了,我安于现状,受最少自然法则的支配,而精神高度自由,天马行空,心骛八极,这就是庄子所谓的“神人无功”的境界。这里的“功”显然是事功、功效、功利的意思,而“无功”就是超越功利,概括的讲,就是知其然而不然,不然而知其然的境界。但是,这还不是最完美的逍遥境界,因为你仍有一个“知”存在,也就说,再你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胡思乱想,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那么,你仍受到外物的制约,仍不是真逍遥,也就是说,如果能去除“知”,那就能达到真逍遥,而之所以有个“知”,关键是有个“我”存在啊,如果能忘我,也就能无知,能无知,也就能真逍遥了,这也就是庄子向往的“至人无己”的境界,概括的讲,也就只剩下一个“然”了,或者可以表达为“其然而然”,这也是逍遥游下一篇,精彩案例,齐物论重点探讨的问题,什么是“齐物论”?譬如,问你这东西为什么这样啊,你回答道:因为这样,所以这样;又问你那东西为什么那样啊,你回答道:因为那样,所以那样。这样的话,世界万物你都可以解释了,一种方式解释万物,这就是“齐物论”,其实“齐物论”本身就是“其然而然”。 总结一下:“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三种人生境界,由高到低,精确的解释一下(按照由低到高),分别是:知其所以然;知其然而不然,不然而知其然;其然而然。课文中相应的例子是:大鹏鸟、大椿、冥灵和宋荣子(宋荣子因为知其所以然,当然也知道不得不然,所以称赞他的人也好,诽谤他的人也罢,其实都不清楚他是只能这样,所以他显然不为所动的);列子(列子的非功利性体现在“旬有五日而后反”,御风而行当然要到达目的地,但他费了十五天时间还回到原地,从功利角度讲,等于没行,也就是“不然”,但他追求的是“泠然善也”的感觉,他得到了,也就是“知其然”);游无穷者。当然,在这三种人生认知境界之下,还有一种人生认知态度,那就是但“知其然”,课文中对应的例子是小鸟、小虫们及彭祖等。,精彩案例,另外,个人觉得庄子的思想,说他消极则可,当然,这里的消极只是同积极的人生追求方向不同,一个向内,一个向外,其他,没有什么不同了,如果说无为就大谬不然了,庄子三种境界的高下分别,本身就可以看出庄子的人生追求了,而且他的理想是极高的,这怎能说是无为呢?相反,这是大大的有为啊!当然,还有人说庄子的思想不够进步,这其实还是积极和消极的问题,这使我想起宋朝一个和尚的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也向前”,原来退步其实也是进步啊。 因此,抓住、理清课文的内涵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只有教者不“混沌”,才能让学生不“混沌”。,改变心智模式从网络学习开始( 黄桂平) 才听李特言,又来网络学。 李校长说,要改变心智模式才能跟上新的教育形势。 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新的形势,岂能丝毫不改原有的那些模式? 顺应时代形势,改变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