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论文-亚木沟小流域坝系建设及其成效.doc_第1页
水利工程论文-亚木沟小流域坝系建设及其成效.doc_第2页
水利工程论文-亚木沟小流域坝系建设及其成效.doc_第3页
水利工程论文-亚木沟小流域坝系建设及其成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论文-亚木沟小流域坝系建设及其成效摘要:地处内陆河流域的盐池县亚木沟小流域在总结过去失败的经验后,通过坝系建设成功的解决了淤积与灌溉的矛盾,并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为推动当地经济,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关键词:小流域坝系建设运行宁夏盐池县亚木沟小流域坝系自1999年开始建设,2001年初步建成,共完成骨干工程4座,中型淤地坝5座,小型淤地坝8座,小塘坝6座,坝系建成后,三年来,为推动当地经济,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在建设与运行管理中的模式,对正在实施的淤地坝坝系建设有很好借鉴作用。1亚木沟小流域基本情况亚木沟流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中部的青山乡,属盐池县内陆河流域,总面积31.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8.6km2,占总面积的91%。辖方山、营盘台两个行政村的5个自然村,158户,804人,1999年建设初期,人均纯收入560元,属我县的较贫困地区之一。该流域属典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春迟秋早、冬冷夏热、干旱少雨、风多沙大、蒸发强烈、日照充足,是本流域的基本特性。多年平均降水量250mm,沟壑密度为1.17km/km2,其中:级支沟18条,长度为19.45km,级支沟5条,长度为11.85km,级沟道2条,长度为5.7km,主沟道深25m左右,宽6080m。支沟道深810m,宽15m-30m,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沟道均为细泉长流,春季化冰时,水较量大,且水质好,可供人畜饮用。草场以沙生干旱荒漠植物为主,植物群落结构单一,草层低矮,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2亚木沟小流域坝系建设过程2.1沉重的历史教训早在1958年当地政府为了开发利用水资源就动用附近几个村的群众,在流域中、下游的营盘台村修建塘坝,因标准低,仅两年就水毁。水毁后,县政府邀请区、地、县水利专家进行论证,建议在原址上修建小水库,组织上千人在此会战,历时二年,水库建成后效益发挥的较好,能发展灌溉20hm2,后来发现淤积太快,便在水库左岸修建了非常溢洪道,但也无济于事,终因淤满于1985年而水毁。包产到户后,流域内其他村庄群众受营盘台水库发展灌溉的影响,纷纷效仿,在沟内筑坝拦水,发展灌溉,共修建小塘坝7处,但因标准底,缺乏统一规划,每次来洪水都无一例外的水毁,最多一年建三次,水地发挥的效益都浪费在修坝上,到九十年代中期,建坝的条件越来越差,费用越来越高,群众已经没有能力再次修坝,强烈要求县水利局来建坝,保证灌溉的需求。县水利局邀请区水保局的专家多次考察论证,总结过去单坝控制面积过大,淤积严重,小坝标准低的失败经验,提出修建坝系来解决淤积与灌溉的矛盾,并彻底控制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提出在上游及主沟道修建控制性工程,拦泥淤地,下游及支、毛沟建设小型淤地坝,塘坝发展灌溉,发展养殖业。2.2坝系建设管理模式2.2.1骨干工程骨干工程实行国家投资占主体,群众出工筹资为辅的建设模式。从1999年开始修建坝系,我们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先后争取中游局资金29万元,国债资金120万元,生态建设项目资金85万元,修建了亚木沟号、号,营盘台、吴家油房4座骨干工程,在修建该工程时,受益群众每人出资金100元,出义务工10个,群众共筹资2.9万元,出义务工6500个。2.2.2中型淤地坝中型淤地坝工程实行国家投资为辅,群众出工筹资为主的建设模式。该坝系共建设中型淤地坝5座,处西台淤地坝争取到国债资金外,其余都没有单独立项,我们采取从其它项目中挤出部分资金作为燃料补足费,群众动用机械,人工的办法建设。2.2.3小型淤地坝及塘坝小型淤地坝及塘坝的建设,县水务局负责规划及施工技术指导,由受益的群众自筹资金建设,受益的群众根据灌溉面积分摊或单独筹资,仅村民吴长峰一人就建设小塘坝3处,发展养渔业。2.3运行管理模式“以工程安全为宗旨,以效益为导向,以工程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围绕调动政府、集体和个人管理工程的积极性,使流域内资金、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这是亚木沟小流域坝系运营的原则,为了使坝系能够正常运行,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业务部门定期检查指导有关坝系的管护维修事宜,定期观测蓄水变化情况,向承包户及有关人员宣传工程管护技术要领、操作规程等,审查工程防汛预案,搞好技术指导。乡政府统一明确责任,安排具体管护人员,筹备防汛物资,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坝系安全度汛,主要运行模式如下:2.3.1“以水养坝”,走自我维护、自我发展之路工程建成后,由县水务局与青山乡政府签订管护合同,由乡政府统一管理,乡政府与工程所在村民小组具体落实管理措施。一是采取以水养坝的策略,根据坝蓄水满足灌溉需要的程度,以灌溉水量收取一定的取水费用,用于坝系的管护维修。收取的水费由乡政府统一管理使用。二是根据坝系单坝的具体情况,采取单坝承包管护模式,将一些具备条件的单坝承包给单户或联组,由乡政府与农户签订管护合同,由承包者管护和使用。2.3.2合伙经营,实行股份合作制2000年建成的亚木沟号治沟骨干工程,使亚木沟村大片闲置的土地有了灌溉水源。工程建成后,县水务局和亚木沟村组成股份公司,亚木沟村拿出16.67hm2的土地,使用年限为20年,与县水务局共同开发。水务局职工作为股民,全局共有33人参与入股,每股1000元。开发的土地种植优质牧草,收益除股民分红外,剩余部分连同当地群众灌溉用水收缴的水费均作为管理维修等。2.3.3推行“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亚木沟小流域坝系共建设小型淤地坝及塘坝14座(处),因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把经营权、产权一次性转让给农户,由受益农户自行管理、维修,推行“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3.建设成效3.1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坝系建成后,发展灌溉面积160hm2,人均达到0.02hm2,并全部配套了低压管灌系统,通过坝系建设调整了农业产品结构,增加饲草料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养殖业,2003年在该流域建设养殖温棚115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建设前的560元提高到现在186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500元,坝系建成后,实现了沟沟有坝,坝坝有水,群众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方便。3.2巩固了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改善生态环境由于坝系建设,群众将精力转移到了水地上,将多余的坡耕地全部退下来,人均退耕面积达到0.04hm2。我们积极宣传延长坝系寿命的主要因素就是减少淤积,群众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加大了坡面的治理步伐,从2001年起三年累计造林1882hm2,种草320hm2,并积极配合全县的封山禁牧工作,使流域的林草覆盖度由建设前35%提高到现在8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3.3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我县始建于清代著名的道教圣地灵应寺就在该流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