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复习--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彭兆光.ppt_第1页
2010年高考复习--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彭兆光.ppt_第2页
2010年高考复习--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彭兆光.ppt_第3页
2010年高考复习--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彭兆光.ppt_第4页
2010年高考复习--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彭兆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谈2010年高考复习,2009年8月13日,苏州市第一中学校 彭兆光,一、高考的功能性,1、高考的功能: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高考试题必然要体现国家对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改方针,促进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对高中教育的要求和教改指导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有关指导性文件之中.而教材(课本)又是高考选拔的效度目标的重要内容,是高考命题的资源依据。,选拔性功能:要求高考题要具有适当的难度、必要的区分度和较高的效度、信度,将那些具有进一步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选拔到高校。,导向功能:亦即所谓的“指挥棒”,要求高考命题要对中学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江苏省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原则的组织实施。,2、说明与课标、要求的关系,说明中的知识内容比课标更加具体,掌握程度比要求更加明确。 要求只是应用“了解”、“知道”、“理解”、“掌握”等措辞,而说明统一为“I级要求”与“II级要求”。I级为基本要求,只是“了解”、“知道”、将知识直接应用(I级要求不等于没有计算);II级为较高要求,要“理解”、“掌握”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认真分析说明,感觉到其指导思想与课标一致,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其目的在于检查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注重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并以生产、生活与科学技术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其目的与新课程要求相一致,进一步促进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说明考查内容与课标、要求基本吻合,结合江苏在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在内容的难易程度上做了适当调整,重点考查课标中的必修与必选模块(选修3-2、3-2 ),作为重点考查内容。必修1、必修2、3-1、3-2共占80%左右,而3-3模块、3-4模块与3-5模块由于学生选择不同,为体现考试的公平原则,因此考查比例不大,约20%左右,要求也不太高。,课标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说明不仅提高了实验能力的要求,同时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要求。如说明在“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这就是科学探究能力的一部分。,“课标、教材和考纲说明之间必然有内在的联系,揭示他们之间的联系并结合高考的功能与特点,我们就可以了解高考的命题规律、趋势。对新的高考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高考备考,使备考更具有针对性。,09年的高考试题 ,既保持稳定 ,又不断创新 ;既重视基础,又考查分析综合能力 ; 既关注教材 , 又联系实际。,考到的知识点67个,占57.3;必选知识点44个,占67.7;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占87.9。,3、高考考查能力与知识的关系,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知识的支撑,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测试能力是通过测试知识及其应用来实现的。,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思维是核心。,高考中主要考查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要“明”明确三维目标 教学程序要“清”过程清晰明快 教学活动要“活”课堂气氛活跃(指思维活跃,而不是形式活跃) 教学效果要“好”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手段要“新”评价过程创新,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策略是很多的,但最基本的东西是相同的。,二、略谈高考复习,(一)复习课的教学要求,在新授课时,一般是就事论事,解决了某一个问题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在复习课时,尤其是高三总复习就不能就事论事,应以点带面,可以是跨知识点,用归类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复习“力与物体的平衡”这部分内容时,传统的复习方法,往往是斜面、质点、小球等一些纯力学问题。这样复习,知识体系不够完整,不利于学生联想、发散、综合、应用等能力的培养。为此可计设如下的问题来组讨论复习: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平衡时,受力如图所示,问:(1)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过类似这样的三力共点平衡吗?并举例(越多越好)。(2)这类问题如何来求解?,这样组织教学打破了知识块的界限,营造了一个开放式的思维环境。学生的讨论从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有一个力竖直向下,有两个力互相垂直)开始,进行联想、发散、搜索、涉及到力学、电场、磁场、电磁复合场等知识点,找出类似的三力共点平衡(下面仅举几例),在这基础上,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得出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作出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求解。,类似地,在复习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复习平抛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复习圆周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等等。分析他们运动的初始条件,研究他们的运动轨迹,归纳出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学生自己讨论得到的结论,即使是不够全面,也比老师把现成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效果好得多。,(二)全面复习,重视基础,突出主干,1物理考试的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选择题中包括四选一的选择题和四选多的选择题,并明确区分;简答题用于考查实验和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只出现在简答题中)。 模块内容比例: 必考模块:约80% 选考模块:约20% 实验(包含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15%左右 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三个选考模块内容不出现难题,难易程度力求相当。,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力学中的 直线运动、物体相互作用、牛顿定律、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机械能;,(1)高中力学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的联系:,命题倾向:专考本部分内容的试题不多,一般综合在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等的应用题中。 复习对策:不必深钻难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会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质点的运动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共点力平衡,命题倾向:专考本部分的试题不多,考题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均较简单。 复习对策:理解基本知识。不必花时间于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数学讨论。不必花时间于物体受力较复杂的平衡问题。 重点是掌握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掌握列平衡方程的基本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定律;圆周运动中 的向心力。,命题倾向:命题频度高,题型全面,难度较大,特别在江苏新高考中地位提升。 复习对策:重点复习。要求深刻理解牛顿三定律,会 综合运用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解决物体受力运动的问题。,万有引力定律:有引力定律;人造卫星,宇宙速度。,命题倾向:命题频度大,选择题、计算题均易出现。 复习对策:重点复习。要求能分析计算万有引力作为重力和向心力的有关问题。,命题倾向:命题频度大,题型全,概念性强,综合性强,难度大。 复习对策:重点复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规律,能熟练运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机械能:机械能知识,(2)高中电学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的联系:,命题倾向:本部分内容年年考,主要以实验题居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复习对策:计算题不必深钻难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电路知识,重点是学会实验操作分析。,静电场 :静电场力的性质、能的性质。库仑定律、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命题倾向:命题频度大,概念性强,综合性强。 复习对策:重点复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规律,能熟练运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恒定电流 :电路的性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路的测量。,命题倾向:本部分内容年年考,主要以综合计算题居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大。 复习对策:重点应放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磁场 :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磁场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命题倾向:命题频度大,概念性强,综合性强,特别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复习对策:重点复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规律,能熟练运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力的问题、能量问题。,有关高考复习中的能力培养问题,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 能力培养主要靠平时课堂教学 能力培养与物理练习题是辩证的关系,(三)典型探究,注重运用,发展能力,(1)审题能力,审题能力 考试总是从审题开始的. 审题能力是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主要还是理解能力. 审题要求快速、准确、完整. 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三件事:理解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 审题能力的培养途径:在审题实践过程中加以指导.,具体谈谈能力的培养问题,一般地来说审题的过程如下: 第一遍读题(粗读),出现物理图景的轮廓。头脑中的图景与某些物理模型找关系。 第二遍读题(细读),出现较清晰的物理图景。由题设条件,确定图景的变化方向。 第三遍读题(选读),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排除后,对题目有清楚的认识。,审题能力的提高,这一过程一定不能省略,更不能代替学生做!,要咬文嚼字,理解关键字句:审题时弄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基础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反复推敲,正确理解其表达的物理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解题途径对于那些容易误解的关键词语,例如“变化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5秒末”与“5秒初”、“前5秒内“与“第五秒内”、“是某量的几倍”与“比某量多几倍”,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多”、“至少”等,应特别注意,最好在审题时作上记号,【例1】一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比细管的半径大得多)在圆管中有两个直径与细管内径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球的质量为m1,B球的质量为m2,它们沿环形圆管顺时针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为v0,设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B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求m1、m2、R与v0应满足的关系式?,分析与解答 通过审题,可以找到如下信息: 研究对象是两个小球A、B及细圆管 两小球质量分别为m1、m2,直径与细圆管内径相同,可视为质点 两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非匀速率的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的是小球的重力和管壁的弹力;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两小球的机械能均守恒,两小球经过最低点时速度相同,均为v0 问题的要求:A球运动至最低点、球运动至最高点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即A球、球对圆管的作用力等值反向,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圆管对A、两球的作用:必等值反向) 问题的目标:求满足上述要求时m1、m2、R与v0间关系式,解: 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1 - m1g = m1 因细圆管对A球、B球的作用力等值反向,则B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圆管对其作用力N2方向必向下,B球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对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N2 + m2g = m2 B球由最低点运动至最高点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又 N1 = N2 以上四式联立得的关m1、m2、R与v0系式为 (m1 - m2) + (m1 + 5m2)g = 0,解题模式的建构,弄清解题的思维过程,发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解题的方法-一般程序(基本思路),这个过程可以表述为下图形式:,例题2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 ,汽车的速度是 m/s。,模型清楚:汽车是匀速直线运动;超声波匀速直线运动。,条件不清:运动时间不清楚。,情境模型规律,(1) 根据题设条件及图B可知,时间t p1p2 = 1.0s, 图B中每小格表示1/30 s;,第一次声波往返全程OA时间t 1 = 12 1/30 s0.4s,第二次声波往返全程OB时间t 2 = 91/30 s=0.3s,则声波在A B之间往返时间为tAB=(t1t 2)= 0.1s,A B之间距离为 s = v tAB单 = 3400.05 m/s = 17m。,(2) 汽车第一次在A接收信号, 第二次在B接收信号, 信号传送到B比传送到A少用0.05s, 因此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t =1.0s0.05s = 0.95s。,汽车速度v = s / t = (17/0.95 )m/s = 17.9m/s 。,例题3如图所示,光滑、平行的弧形轨道,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轨道两端分别接有阻值为R1=R2=2R的电阻。现有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杆以一定的速度冲上轨道,若金属杆上滑的最大高度为h,R1上产生的热量为Q0,不计轨道的电阻,求金属杆冲上轨道时的初速度大小。,模型规律决策,情境模型清楚:金属杆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整个电路中有电流; 电阻上产生的热量。,研究对象和关联决策:,可供选择研究对象的有:金属杆;整个电路;电阻。,取金属杆为研究对象的决策过程:,变换研究对象和决策过程:,站在更高的角度选取研究对象和决策过程。,系统全过程用能量关系,【例4】 、 一根质量为m , 长度为l 的均匀的长方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 , 木料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为. 现用水平力F推木料 , 当木料经过图中所示的位置时 , 桌面对它的摩擦力等于_.,l/3伸出桌外 是干扰因素,mg,【例5】在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由n个电动势均为15 V,内电阻相同的电池串联而成,闭合电键S,变阻器的滑键C由A端滑至B端的过程中,电路中的一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U为电压表读数,I为电流表读数,P为电源输出功率,R为外电阻,为电源的效率)求(1)电池的个数和每个电池的内电阻;(2)变阻器的最大阻值;(3)图中a、b、c、d诸点的坐标(图中b点的纵坐标为4.5),隐含条件,分析与解答隐含条件在第一图中的已知是:短路电流等于3 A若分别用E和r表示串联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则E/r = 3A 隐含条件在第二图中的已知是: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等于4.5 W,即 = 4.5W;以上两式联立解得E = 6 V,r = 2因为每个电池的电动势Eo=1.5 V,所以串联电池组的电池个数为4个每个电池的内电阻为.5. 隐含条件在第三图中的已知是:当滑键C滑至B端时,电源的效率等于0.8若用R表示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则:R/(R+r)=0.8 解得 R=8 a点的坐标为: I=E/(R+r)=0.6A U=IR=4.8V b点的坐标为: U=E/2=3V P=4.5W c点的坐标为: U=4.8V PC=IU=2.88W d点的坐标为: R=8 =0.8,注意:1、学生读题要认真,要逐句逐字的分析,找出关键点(题眼)确定隐含条件 2、要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审题方法指导 利用草图进行标注是快速审题的有 效途径,解题过程的思维程序 : 逐字逐句,仔细审题。 想象情景,建立模型。 分析过程,画示意图,找到特征。 寻找规律,列出方程。 推导结果,讨论意义。,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方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并能应用于简单的实际物理问题。 -摘自,(2)理解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注意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强调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 、理解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准确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用文字叙述的物理概念规律 、用公式表示的物理概念规律,、用文字叙述的物理概念规律,例如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的定义中:力一定是恒力;位移是在力作用物体对地的位移,关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下面有两种关于功能关系的说法: 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如某人向水平方向推铅球,对铅球做了50J的功,就表示人有50J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功的正、负号不表示功的大小,只表示能量传递的方向,如甲对乙做了10J的正功,则表示甲给了乙10J能量,反之,甲对乙做了10J负功,则表示乙给了甲10J能量。,(A)、两句话都正确 (B)正确,不正确 (C)不正确,正确 (D)、都不正确,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1)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2)保守力做的功,等于相应势能的减少量。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弹簧弹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 万有引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引力势能的减少量。 分子力所做的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减少量。 静电场力对电荷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3)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其它能与动能的转化量。,f s1=mv2/2 -f s2=Mv2/2-Mv02/2 f (s2 - s1) = Mv02/2-(M+m) v2/2 f滑动s相对= Ek(系统)= Q,摩擦生热 Q=f滑动s相对,(4)摩擦力做功与摩擦生热的不同 摩擦力做功 W=fs对地 摩擦生热 Q=f滑动s相对,例:一个质量M =30kg的小孩在光滑的冰面上推着一个质量m=6kg的冰车以速度v0=5m/s匀速滑行。他把冰车用力推出去,使冰车的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冰车做多少功?他体内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 W人对车=225 J,E=90 J,为什么人消耗的化学能小于他对冰车做的功?,如图所示是大型商场及公共场所中常见的滚动电梯,它以恒定的速度v匀速滚动。某人站在滚梯上,随滚梯从一楼到二楼,滚梯对人的支持力对人做功为W1,该力做功的功率为P1。若在滚梯正常运动的情况下,人自己沿滚梯向上走动,设人沿滚梯的运动是匀速运动,也从一楼到二楼,这过程中滚梯对人的支持力对人做功为W2,该力做功的功率为P2。则,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例题 水平传送带上各点的速度均为v, 并保持不变。现将一小工件放到传送带上,并使它具有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反的初速度,速度大小也是v, 它将在传送带上滑动一段距离后才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设工件质量为m, 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在它们相对滑动的过程中, 滑动摩擦力对工件所做的功及产生的热量各是多少?,W=0, Q=2mv2,另一种解法:,以传送带为参考系,物块的初速度为2v,末速度为0. 摩擦力对传送带不做功,对物块所做的功就等于生的热。 对物块应用动能定理,、用公式表述的物理概念规律,公式是精确的数学语言 对公式中的每个符号 a、要准确理解它的含义 b、要清楚它在公式中的地位,举例 F合=ma,m,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A) l2l1 (B) l4l3 (C) l1l3 (D) l2=l4,光滑,不光滑,例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在轴上分布如图所示,轴上两点B、C点电场强度在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的大小大于的大小 B的方向沿轴正方向 C电荷在点受到的电场力在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负电荷沿轴从移到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例如:,【解析】本题的入手点在于如何判断 和 的大小,由图象可知在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在x方向的分量不相同,如果在x方向上取极小的一段,可以把此段看做是匀强磁场,用匀强磁场的处理方法思考,从而得到结论,此方法为微元法;需要对电场的电势和电场强度的关系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在B点和C点附近分别取很小的一段d,由图象,B点段对应的电势差大于C点段对应的电势差,看做匀强电场有 ,图线的斜率就是E,可见 , A项正确;同理可知O点场强最小,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最小,C项错误;沿电场方向电势降低,在O点左侧,的方向沿x轴负方向,在O点右侧,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所以B项错误,D项正确。,类似问题,U=IR Q=I2Rt I=Ft W=Fscos F=Eq f=qBv W= 1/2mV221/2mV22,如图所示,两图中O点都是固定转动轴,(a)图在轴上系一根细线,在线正中间及另一端点处各固定一个小球,把它们拉至水平位置,从静止释放;(b)图把轻杆一端固定在轴上,在杆正中间及另一端各固定一个小球,也拉至水平位置从静止释放。在两球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线或杆对B球都要做功。关于做功的原因,有下面两种说法:,B球的速度方向总与AB垂直,但B球受到的弹力方向与BA方向成一角度 B球受到的弹力方向总是沿BA方向,而B球的速度方向不与AB垂直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a)图是原因,对(b)图是原因 (B)对(a)图是原因,对(b)图是原因 (C)对(a)图和(b)图都是原因 (D)对(a)图和(b)图都是原因,O,一个变压器,如果次级线圈两端不接负载,称为空载。在空载的情况下,通过与电源相连的初级线圈的电流 (A)对于理想变压器电流为0,对于实际变压器电流不为0 (B)对于理想变压器电流不为0,对于实际变压器电流为0 (C)对于理想变压器和实际变压器,电流都不为0 (D)对于理想变压器和实际变压器,电流都为0,09第六题A开关接通后,氖 泡的发光频率为100Hz,场强、电势、电势差的比较,矢 量,相对量,描述两点的性质,Uab=a-b,Uab=Ed,电动势、电压、电势降落的比较,电动势 - 电源的性质 化学电源,其电动势由化学反应类型决定 发电机 E=NBlv,电压 - 两点间的电势差,电势降落 (与内电压的区别),E=U+Ir,Ir,a、b间电压,a、b导体棒上的电势降落,(3)、推理能力,推理能力:能够从有关物理概念和定律出发,在给定的简化情况下导出物理学中的定理或公式。 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中已知的事实和条件,结合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做出正确判断,并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推理过程可以分为 正向推理 由原因推出结果 反向推理 由结果寻找原因,A、B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TA时间(TA为波A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AvB可能是,A13 B12 C21 D31,关键TA=nTB n为整数,例、如图所示,在虚线所围的圆形区域内有方向垂直圆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从边缘A点处有一束速率各不相同的质子沿半径方向射入磁场,这些质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过程中,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时间越长的,其轨迹也越长 B、运动时间越长的,其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也越大 C、运动时间越长的,射出 磁场时的速率也越大 D、运动时间越长的,射出 磁场时速度方向偏转也 越大,例、右图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该区域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速率v0 ( )从圆周上的A点射入, v0的 方向限定在纸面内。求粒子沿什么方向入射,能有最大偏转角? 最大偏转角是多大?,设入射方向与AO间夹角为,最大偏转角为 2=,R,r,粒子的速度v0值大小一定,垂直进入磁场后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mv0/Bq(rR)。在r值一定的条件下,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越长,则偏转角度越大,因此,只有当粒子从过A点的直径的另一端点C点射出时,偏转角才最大,C,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4)、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与解答物理问题一般步骤 、 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解答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a. 确定研究对象 b. 建立理想模型 c. 分析状态过程 d. 选择适用规律 e. 讨论物理结果,a. 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 动力学问题,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是质量m 电路问题,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是电阻R 电场和磁场问题,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是电荷量q 和质量m,例、直升机质量为M,悬停在空中,已知直升机螺旋桨桨叶每秒钟把质量为m 的空气向下推出。求发动机维持直升机悬停状态所需的最小功率。,以质量为 m 的空气为研究对象。 设它受到向下的力为F,离开桨叶时速度为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v /t 当t = 1s,因此 F = mv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直升机受到空气的作用力也等于F,并且它受力平衡,因此 F = Mg 即 Mg=mv, 得 v = Mg/m 发动机的最小功率 P =,例. 北京的纬度是40, 某学校的旗杆在春分的正午时的影长是9.53m, 该旗杆多长? 例. 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室外的电线在太阳照射下,地面上没有影子,这是光的衍射现象.,b. 建立理想模型,09江苏选做B(3)图丙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安置在游泳池底部的照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竖直向上。照片中,水立方运动馆的景象呈现在半径r11cm的圆型范围内,水面上的运动员手到脚的长度l=10cm,若已知水的折射率为 ,请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身高估算该游泳池的水深,(结果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3)设照片圆形区域的实际半径为,由折射定律,几何关系,取,解得,运动员的实际长为,c. 分析状态过程和选择规律,(1)明确什么是过程和状态 (2)过程和状态都与参考系有关 (3)选择适当的规律,(89年高考题)一个质量为m ,带有电荷-q 的小物体 , 可在水平轨道Ox 上运动 , O端有一个与轨道垂直的固定墙。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 , 场强大小为E , 方向沿x轴正向 , 如图所示。小物体以初速v0 从 x0 点沿Ox 轨道运动 , 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f 作用 , 且 f qE。设小物体与墙壁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 , 且电量保持不变 , 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状态过程的分析 位置 速度 初状态 x0 大小v0 ,方向未知 末状态 0 0 从初状态到末状态经历的过程: 无穷多次的往复运动 凡向右运动,都是匀减速运动 a1=(qE+f)/m 凡向左运动,都是匀加速运动 a2=(qE-f)/m,适用规律的选择 1)、由于每一段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运用牛顿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求解,但需应用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略) 2)、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3)、运用功能关系求解,、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1)按时间分段是常用的把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方法。要注意两段之间的衔接 2)沿空间不同方向进行分解,是研究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工具 3)从受力情况与初条件入手,也是研究复杂运动的方法,把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常用方法,9.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B当A、B加速度相等时,A、B的速度差最大 C当A、B的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达到最大 D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t2,t1,v1,v,A,B,v2,整体:匀加速运动 A:竖直弹簧振子 B:水平弹簧振子,例、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