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普通高中新课程技术教科书编写探索.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普通高中新课程技术教科书编写探索.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普通高中新课程技术教科书编写探索.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普通高中新课程技术教科书编写探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普通高中新课程技术教科书编写探索摘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教科书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把握技术课程的实质,采用适宜的编写策略,以新型的知识观、教材观和技术观,带领学生走进技术领域的广阔天地。关键词:技术课程;教科书;编写策略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同时,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如何将技术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等落实到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以实现新课程的教育目标?无疑,教科书的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笔者在参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教科书(经教育部审查立项)的编写过程中,对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编写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以通用技术部分为例,对技术课程教科书的编写策略谈以下一些体会。正文前设置导言,为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做准备技术学习中,学生对技术对象的感知是学生获得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前提。1为了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事物与相对陌生的新知识之间联系起来,在教科书中的每一章或每一单元正文前,我们都设置了100200字左右的导言,由学生熟悉的技术对象、技术现象或技术问题出发预告将要呈现给学生的内容框架。导言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先行组织者”,这既可以唤起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关注,又为技术的实际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技术与设计2”中讲“结构”这一新内容之前,通过孩子们喜爱的游乐设施的坚固而巧妙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结构,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预备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合理创设悬念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各种各样的技术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获得技术知识与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但如何打破技术的神秘感,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内在的逻辑规律和设计方法,需要编写者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切入点,既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在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进入技术的精彩世界中来。例如,“建筑及其设计”教材的开篇以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著为引,提出“假如你是鲁滨逊,你将如何在孤岛荒野中生存”的问题,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发了学生对建筑的起源及作用的思考。让学生成为教材文本中的“第一人称”,增强教材的亲近感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秉承教科书是师生对话平台的理念,始终将学生作为教材使用、技术学习的主角,通过设立虚拟的学生形象和学生活动拉近书本与学生、课程与学生、技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中讲到“设计的一般过程”时,我们设计了高中生陈晨这样一个形象化的人物,以他设计一个便携式小凳为背景,从他发现问题开始,历经收集信息、设计分析、产品构思、方案优化、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编制等一系列过程,教科书中没有对“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呆板的讲解,而是通过这样一个人物使学生一起面对技术问题,共同经历“发现问题技术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走进设计领域中。以虚拟的同龄人的一系列活动代替以往教科书中一板一眼的讲解,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技术世界里的烦恼与乐趣,提高他们学习技术的兴趣。以典型的实际案例组织内容,将书本与生活实际有机融合技术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每个学生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各种各样的技术。这就利于编者设计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经验接近的具体实际案例组织知识点和技术点。例如“电子控制技术”中用门锁的历史演变说明了控制技术的发展;“技术与设计1”中用电话的发明、纺纱机的诞生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发现技术方面的问题。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让学生在案例构建出的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猜想、讨论、欣赏等活动感悟、获得、理解和加深技术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大量技术试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充分挖掘技术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技术试验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正如高中技术类课程改革研究进展(一)中所言:把技术问题呈现给学生,他们就能用一种感兴趣的方式去探索、设计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试验,学生可以充分领略技术的神奇和魅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失败的惋惜中,在成功的喜悦中,学生将体验到探索的乐趣,磨练出百折不挠的个性品质。为此,我们在教科书中安排了大量的技术试验。例如,学生一般对纸的承载力预测值比较低,“结构”一章中,特意安排了一个用纸做成的各种结构类型的承载力试验。通过这个试验,学生会意外地发现,由于结构类型的变化,纸做的结构承载能力将大大超过他们的预料,从而激发他们探索和学习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试验的设计上,要同时兼顾城市与农村学校,尽量做到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如此一来,不必太多的投资,这对于占大多数的农村普通高中来说是很重要的。适当留白,为学生的自主想象和探究留出空间高中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已有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进入成熟期,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初步发展,已具有充分的假设验证和预计能力。因此,教材应适当地“留白”,即不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索、探究和试验,自己找出答案。如“电子控制技术还可以应用在什么地方?”“你还知道其他建筑结构类型吗?”“你认为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还有哪些?”等等。凭借“留白”,既能突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技术学习心理,也能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需要注意的是,“留白”不意味着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建构基础,而是依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考虑学生是否有接受的基础以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从而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注重技术思想与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掌握技术的真谛杜威曾说过:教育应该给学生基础的方法技术,使他们心思耳目都极灵敏,随时可以进步,这比狭义的训练好得多。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前言中也提到要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这是因为技术原理知识和技能在本质上是不断更新或扩展的过程,怎样获取和怎样选择、处理技术原理知识和技能,远比拥有这些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2因此技术课程教科书中主要呈现的不是现成的知识点,而着重体现的是思考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技术与设计2”中的“控制”部分,将干预理论、反馈原理、功能模拟和黑箱方法还原为生活中的一般现象,使学生能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领会其思想方法的精髓,并将之迁移和应用于日常的社会和组织生活中。3突破单一学习方式,为多样化学习评价提供依据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为了引导学生转变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模式和习题形态(包括作图题、作文题、连线题、填空题、分析题、比较题、分类题、计算题、统计题、制作题、改错题、补充题、归纳题、调研题、材料分析题、选择题、问答题、填表题、思考题等)。例如“技术与设计1”中的“马上行动”,通过对水壶各部分的功能分析,让学生体会和掌握产品外形设计中的实用原则;通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解决问题还是会带来新的灾难”的辩论,启发学生对技术未来发展的思考。同时,课文中结合各章节内容以“链接”形式向学生提供有关的互联网站,为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容易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些活动还为师生开展“对话”、学生的“合作学习”、“个性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等开拓了实施空间,4也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状况的合理评价提供了依据。尽可能减少专业术语,降低学生技术学习的难度通用技术的学科理论原理比较深奥,稍不注意很容易脱离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为了将原理浅显地表达出来,经过反复摸索,我们发现尽可能避开晦涩的专业术语,使用简单易懂的语句和直观生动的比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谈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时,考虑到地震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且带有一点神秘色彩,因此,我们先用刹车时的公共汽车与地震时的建筑物做类比,从受力讲起(这在必修课“技术与设计2”中已有所涉及),逐渐深入到建筑物如何防震上。使用简单易懂的句子或直观鲜明的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在不降低知识难度的情况下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提供了帮助。以图释文,重视缄默知识的潜在作用研究表明,文字叙述和视觉化呈现是两种不同的符号模式。当传达较复杂的知识时,视觉化的呈现方式往往比较占优势。在认知方面,视觉化的呈现方式能够改善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促使学习者了解书中所教授的内容。5因此我们设计了很多别致、精美的图表,作为语言文字以外的一种重要辅助说明手段。除了少量装饰性图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教科书的吸引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图形、图像包含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照片和各种形式的表格,为了使想要表达的内涵更丰富,我们还设计使用了夸张有趣的漫画、漂亮精致的手绘图、别致新颖的结构图、流程图、鱼刺图等穿插在教科书的合适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这些图形、图像的标注或说明应规范和正确,不能随意和马虎,否则将误导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另外,图表的数量不宜过多,要视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而定,以免喧宾夺主。章(单元)末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技术知识的整合和物化教育学研究已经表明,当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获得利用,并作为后来学习的基础时,他们更容易对这些过程有更加连贯和透彻的理解,这比把这些过程当做孤立的抽象概念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6考虑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融合多种人文知识、技术知识,在每章(单元)的结尾我们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运用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深化在各章节内容学习过程中对自然、社会、技术的思考和感悟。例如学习完“建筑及其设计”的第一单元“镌刻人类文明足迹的建筑”之后,让学生写一份关于“保护古城市、古街区传统建筑风貌”活动的建议书;学习完“电子控制技术”的第五章“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辆红外遥控小车。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技术视野,加深对技术的理解,领略技术的魅力。参考文献:1技术课程标准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