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创新研究.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创新研究.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创新研究.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创新研究.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创新研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创新研究论文摘要: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院校数量增多,学校规模扩大,办学特点鲜明,高职教育德育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德育研究亟待加强,应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德育经验,树立德育新理念、创建德育新模式、建设德育新课程、构建一种德育新机制。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创新;研究德育,作为一种特殊性的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都已经超过了普通本科院校,高职教育不论是培养目标、教学组织方式,还是生源质量、学校基础条件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都存在较大区别。探索和研究高职德育的特殊性、德育规律性,为高职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是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现状还不太令人满意,存在一些问题,与邓小平同志1983年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调整思路,敢于创新,开拓高职教育德育的新思路。一、树立德育新理念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邓小平同志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于1983年10月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说教育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把最先进的思想、事物、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识引进教学内容。“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向别的国家学习,吸收别的国家的先进教育技术和经验,从而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以长远的、历史的战略眼光办好当前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复杂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才的周期比科技开发和经济活动的周期都要长,教育的效益往往在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才逐步显示出来。要使我国高职教育走到世界前列,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任何国家,都毫无例外地通过学校教育进行德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即便西方国家教育的方式具有渗透性和隐蔽性,但对于德育同样重视。各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包含了人权、民主生活、国家政体、爱国主义、伦理道德等塑造具有民族性、国家性、阶级性的公民的所有要素。各国教育体制中的公民教育、法律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民族振兴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历史地理教育等内容,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体现了德育教育的内在要求,以显性课程或者隐性教育的方式成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二战后,西方国家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高职教育同样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品质的培养,以期塑造出人格完善、具有清醒的政治理性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借鉴国外高职教育中具有普世价值的德育理念,结合中国的国情,树立一种新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德育理念很有必要,也是中国高职教育与国际高职教育接轨的基础。二、创建德育新模式通过专门课程的开设来进行显性的德育教育,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高等职业教育通常采取的一种办法。美国社区学院由于双重的教育培养目标,普遍开设了带有德育意义的“普通教育课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和人文学科,除此而外,有些社区学院还设置有关当代问题的课程作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日本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最低学分为177学分,其中一般基础课程学分为85学分。而一般教养课(相当于德育课)包含文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思想史等科目的必修学分要达到75个。日本采取讲授演习相互结合、即讲座制方式进行教学,值得借鉴。讲座制教学模式在教师讲授一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传统研究方法和采取小论文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在开设专门的德育、人文素质、社会历史课程外,通过专业课程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某种专业技能之外,美国大学教育十分注意通过专业教育塑造学生与专业相关的价值观。在专业课教育中,任何一门充实的专业课程学习,都要对三个问题做出回答: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面对那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而言,这种做法尤其值得学习,将德育课程渗透于专业课程之中,虽然不是系统的德育,但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效结合,极有成效的提高了德育的绩效。我国高职教育的困境,在于主观上难以舍弃的“精英教育”情结,有意或无意地淡化“大众化”的办学定位、“职业性”的本质特征,在德育教育模式上,从课程设置、授课模式、教材编写,与普通高等教育毫无区别。三、建设德育新课程德育课程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是高职德育目标、内容的体现,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德育目标的保证。近几年,我国开始使用“德育课程”这一术语。而以往的德育论著和有关文献中,讨论的更多的是“德育途径”、“德育组织形式”等。随着我国德育改革的发展和德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始重视对德育课程的研究。所谓德育课程,是具有育德性质和功能因而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完整的德育课程,在空间上,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育因素;在时间上,包括系统连贯的教育因素和非系统的、随机的教育影响因素;在存在方式和影响方式上,包括外显的教育因素和潜隐的教育因素。我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但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德育课程主要由三类课程组成:即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德育课程主要是以下三类:一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构成的认知性、显性课程,这类课程有其预定的计划、目的、内容和作用,我们可称之为“知识性德育程”;二是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如党团专职干部、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等)组织实施的德育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活动性德育课程”;三是由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因素形成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我们称之为隐性德育课程。这种模式可称之为“知行统一模式”。高职教育德育工作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防止空洞说教,克服形式主义倾向,特别是要尝试把一部分活动性德育课程列入正规德育课程计划之中;再次,要改革教学内容,德育内容应随着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要注意内容设计的相对稳定性,内在逻辑性和内容的科学性。四、构建德育新机制领导体制问题,是开展好德育工作的根本所在。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规定,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校长和行政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领导体制,有利于党政齐抓共管,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形成合力,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取得良好效果;有利于落实管理、检查、监督,使德育工作由软变硬、由虚到实;有利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地开展德育,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在育人上取得最终的整体效果。德育管理,是保证德育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和保证。在德育管理上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明确职责,落实分工。德育工作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优良品质的工作,是内在思想品质的培养和转化工作。保障机制,主要指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硬件建设以及人力、经费和物质保证等。首先,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德育队伍包括学生专职政工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众多的兼职做德育工作的业务课教师和党政干部等。其次,要加大德育的经费投入并提供物质保证。德育经费应确立科目,列入预算,尽量保证德育教学、管理、活动、科研以及队伍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效果的提高,有赖于两个德育主体的积极工作和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