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要解决的十大矛盾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要解决的十大矛盾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要解决的十大矛盾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要解决的十大矛盾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要解决的十大矛盾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要解决的十大矛盾摘要高职院校由于受教学资源不足和教育对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实施学分制较之本科院校存在重重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时下各高职院校的热门课题。本文在有效总结国内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践经验就这些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力求从理论和措施上解决高职教育实行学分制出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分制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学分制再度成为各院校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探索热点。学分制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在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和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方面,比学年制更具优越性。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客观条件制约,学分制在高职院校遇到重重困难。为此,国内不少专家认为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行业针对性强的高职院校不宜实行学分制。但笔者认为问题不能“一刀切”,只要把握好学分制的精神,针对实际需要与客观条件,解决学分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和难点问题,高职院校同样可以有效地实施学分制。依据笔者所在学院和国内相关成功经验,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要解决以下十大矛盾:一、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与学分制人才培养观念之间的矛盾教育观念的落后是阻碍高职院校学分制实施的关键。学分制真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加强引导学习的同时扣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选时间与进度。但这些与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教”和“管”的传统观念相悖,使“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很难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者的教学管理与服务中体现,而让学生选择教师和学习方式的做法更让一些教师与管理者无法接受。观念的滞后成为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首要阻碍因素。为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学校班子的观念应向以熟悉教育规律为内涵、运用市场规律经营学院为手段、突出教学中心和质效中心的方向转变;教学管理者应树立规范、效率、质量、效益服务的中心观念;教师在树立新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同时,要从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教育观念上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落实“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学校要改变“唯成绩论”的落后观,建立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允许学生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发展与进步,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使学分制为学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养育志趣、培养创新精神提供可能条件。二、教育资源紧缺与学分制大量投入需要之间的矛盾学分制的弹性学制和选课的灵活开放制度,使教学资源的使用面进一步拓宽,要求学校要有足够的教师、场所、实验实训设备设施、图书资料、活动场地与校舍。但事实上,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其中不少是由中职教育学校升格而成,基础本来就弱,加上近几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严重不足、教实验实训设备滞后、图书资料缺乏、学习与活动场地拥挤、校舍紧张、管理制度与队伍都跟不上配套需求等现象十分突出。这种现实不足与投入需求的突出矛盾,是致使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步履艰难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除了按需投入外,关键是在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做文章。可以采用如下举措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尤其是缓解师资的不足。(1)改变过去院系两级分界管理而教育资源无法共享的局面,对教学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和统一管理与使用调配,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通。(2)实行流动式全天开课。即实行“全日程排课法”,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这种办法能多开出课程,满足学生选择要求,同时对资源的利用也是充分的。(3)通过加强教师考评机制建设来挖掘教师潜力,鼓励教师通过不断开出新课程来强化业务素质与水平的提高,通过以学生评教的方式促进教师进步,使教师资源得到最大利用。(4)注重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有效提高工效的办法是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这往往被忽略的方面是有效管理学分制的关键。(5)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管理教学业务。学分制使教学管理的业务量增大,特别是选课管理、教师业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业绩管理等,必须借助计算机才能有效进行管理。三、应用能力培养的依赖性与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要求之间的矛盾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实训课程占有较大比重,其教学内容要依靠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足够的实验实训设备和一定的教学经验才能完成,很难通过学生一般的自主学习方式来完成。如果把这部分课程也放给学生选择,必须配备大量的教师和实训设备,这对一般高职院校来说根本无法做到。因此,强调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不是通过学生自学和一般训练所能学到的,若作为选修课开出,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学习的依赖性与自主性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通常有二:一是将之设为必修课,但少数课程可设为选修课,只要将这部分课程安排在后面进行教学,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基础后再开出选修;二是可结合企业生产实习或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或社会实践中去完成这部分技能实训,课程的理论部分或技能的基础部分则可在教师引导下在校内修完。四、教学安排的刚性与学分制学业的弹性及教学灵活性之间的矛盾由于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在分数线下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针对生源的这种现状,教学安排必须体现足够的引导性,课程要有固定的教学计划,通过刚性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来实现引导性教学。这是不少院校实施“学年学分制”或“计划学分制”的主要原因。但这种形式依然脱离不了学年制的限制,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素质与能力的差异,学有余力的学生不能提前毕业,也不能依据爱好选择更多的辅修课程或第二专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或能力不足的学生,不能工读交替或延长学习年限,教学计划不能与市场需求,特别是不能适应企业需要进行灵活安排。即使是完全学分制依然存在教学刚性安排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现实情况产生矛盾,不能很好地贯彻学分制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精神。解决问题的做法通常有四:一是设置弹性学年,三年制教育可在25年内完成学业,两年制可在24年内完成学业;二是根据资源条件加大选修课比例,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三是增大教学安排的柔性,选修课可在学业年限内任一学期完成,不作刚性计划限制;四是尽量压缩课时与总学分量,让学生在减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选择自主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或是强化自己的发展竞争力。此外,还可以对“两课”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等。五、学分制自身的弹性形式对知识的整体性与学习过程动机的干扰性矛盾学分制条件下,学生选择的内容是破碎的,学习形式与过程的选择是不连贯的,这对知识或技能的内化迁移不利,亦不符合知识学习和素质与能力的养成规律。这是学分制的深层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共性问题。知识整体割裂问题,可通过科学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与选修课内容及类别来解决。笔者所在学院设置的“五层式”课程结构就能很好解决学分制出现的上述问题。该结构依据职业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后,按照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置体现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然后围绕核心课设置由专业基础或专业过渡课组成的专业支持课程,在此基础上设置纵向或横向拓展的专业拓展课程,最后确定通用技能课和素质基础课。这种结构不仅保持了知识的整体性,还能保证选修课可以依据资源条件开出。其中素质基础选修可以全院开出,专业拓展选修课可跨专业实行同类或全系打通,内容紧扣各专业特点,整体性很强,不会出现破碎现象。六、学生选择专业与招生计划性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伴有市场倾向,但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不加以引导就会严重干扰整个专业发展计划。一些专业因报读学生过多而出现专业资源紧缺现象,而冷门专业因学生少而出现教学资源过剩现象,最终造成学校计划的失调和教学资源被动使用的混乱局面。由此可见,选专业与招生计划存在矛盾。应该说上述问题是没法彻底解决的,但可以将矛盾减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有效的做法通常有三:一是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导,特别是那些带有盲目性选择专业学科的学生;二是设置专业大类平台,学生入学时可不分到具体某个专业,以“某某大类专业学生”、“某某系学生”或“某某二级学院学生”招人,一年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由学生选择专业方向;三是多设置辅修课程或第二专业,以辅修支持主选修课程的开出,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七、考评制度的单性和学分制学习目标灵活性之间的矛盾考核评定是学分制确定学生学习“量”与“质”的重要手段。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师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指导”的现象很普遍。学校和教师热衷或拘泥于对考试与成绩的苛求,这种单一的考评制度不利学生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学分制要求的自由、宽松的创新氛围和灵活的目标管理形成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通常有四:一是要求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方式,既重目标考评,又重过程考评,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二是学校应有统一考评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绩效与期末考试都同时考虑,各占一定比例作为最终成绩评定依据。三是改革考试制度,以考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依据,允许有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开卷考、闭卷考、口试、项目设计、实践操作、总结汇报、论文、研讨答辩等。四是通过设置特色课程引导课程改革,如设置一些过程性课程、企业课程等来引导师生教与学,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绩效的获得。八、生源素质偏低与学分制高要求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高职生整体素质偏低,不少学生对大学学习形式的适应期增长,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偏低。这与学分制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相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与管理,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有针对性,针对社会要求又针对生源现状;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都应该围绕学生因材施教,强调正确引导、有效训练、科学管理是关键。创新培养方法、手段、途径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实践与探索的核心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素质现状设置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是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九、学分制下学生自由学习与学生管理之间的矛盾实行学分制管理后,学生可在规定的范围内按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学业计划,这样学分制就打破了班级制和学年制,模糊了专业之间与年级之间的界限,学生以课程的选择为集合,根据不同的课程组成多样化的动态的集体。这对学生扩大视野、交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补益是有利的,但这会给学生的班级管理、团队活动、集体社会活动的组织带来困难,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淡化,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减退,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政治意识淡薄。针对上述问题,各校都在探索一些新的学生管理方式与方法。如实施导师制或实行班主任与导师管理双轨制、加强社团管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做好对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服务、引入社区式集体管理办法、设置素质教育学分等措施,被许多院校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十、教育的行政集权管理与高校自主办学之间的矛盾学分制的实施脱离不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从招生到学籍管理、专业设置、毕业就业等都有各级行政部门的统筹管理。如教育部门在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规定、人事部门在就业制度、劳动部门在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等方面都有许多统一规定。这些规定都与学分制自由办学的精神相悖,学校在办学自主权方面受缚于政府部门过多的政策环境制约。因此,学分制的推行不是学校孤立能实现的,需要政府营造一个政策上的宽松环境,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首先政府部门应出台学分制实施的许可政策,推动资源共享,强调政府的宏观管理、政策指导和资源共享的协调性;其次是为学校的自主办学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协调解决问题的服务;三是努力构建与市场经济、教育规律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使不同类型、层次的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