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351 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小儿腹泻病351 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小儿腹泻病351 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小儿腹泻病351 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小儿腹泻病351 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腹泻病351例临床分析徐桂池马荆慧(荆门市康复医院荆门市东宝区人民医院儿科湖北荆门448000)【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小儿腹泻病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小儿腹泻病351例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1例中感染性腹泻占83.55%。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为主;男女比为1.42:l;每年11-12月为发病高峰。送检的120例标本中,检出致病菌5例,轮状病毒阳性35例。肠道症状以腹泻和呕吐为主,67.52%的病例有发热,伴有肠道外症状者占40.74%。结论:本地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性腹泻,以轮状病毒或非细菌性因素为主。部分病例早期表现为发热或肠道外症状,在流行季节对发热伴或不伴卡他症状者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键词】小儿腹泻病;临床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特点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在我国儿童中属常见多发病,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居第2位1,被列为儿童疾病防治的重要工作内容。以婴幼儿期多见,多为感染性因素所致,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因素亦可引起。为了解目前本地小儿腹泻病的病原学、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本文对我院儿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51例小儿腹泻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腹泻病病例的住院病历及检验科有关病原学检查的相关记录。1.2病原学检测方法:根据临床特点送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菌株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胶体金法,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1.3统计: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采用X2检验。2结果2.1流行病学特征2.1.1一般资料:2年间本院共收治腹泻病386例,除外资料不全及住院不足24小时的病例,资料完整者共35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2。351例中,男206例,女145例,男女之比为1.42:l。发病年龄1个月-13岁;6个月-24个月的婴幼儿共279例,占79.49。各年龄组的构成比见图1。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11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351例的发病时间分布见图2。351例中感染性腹泻(含细菌性疾病)293例,占8348;图2:351例腹泻病的发病时间分布050100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时间(月)例数其他58例,占1652。急性320例,占91.17;迁延性31例,占8.83。图1:351例腹泻病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情况26291381580501001502001Y3Y7Y7Y年龄例数2.2临床特点2.2.1肠道症状:所有病例均有大便次数与性状改变,其中稀水样便203例,占57.83%;稀便103例,占29.34%;粘液或脓血便38例,占10.83%。呕吐261例,占74.36%。2.2.2肠道外症状:351例中有发热表现者237例,占67.52%。有脱水表现者214例,占60.97%;其中轻度100例占脱水者的46.73%、中度114例,占53.27%。有5例发生惊厥。伴有流清涕、咳嗽者143例,占40.74%。67例进行过X线检查,提示支气管炎和肺炎者44例,占12.54%。2.2.3发热与肠道症状出现的关系:2009年10月发现部分腹泻病患儿在发热3-4天后始出现呕吐、腹泻等肠道症状。为此,我们对所有住院病例发热与肠道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进行了观察。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及2010年10至12月共观察237例,其中有发热表现者171例,占72.15%;发热病例中高热99例,占发热病例的57.89%。与同期未住院观察的门诊病例185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中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观察组(36/185)(X2=3.99,P0.05)。其中先发热者96例,占56.14%;先出现消化道症状者18例,占10.53%;同时出现或关系不明确者62例,占36.26%。237例中伴有流清涕、咳嗽者107例,占45.15%。2.3病原学检查351例中,120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测。49例进行了大便细菌学培养,其中阳性5例,阳性检出率10.20%(4例福氏疾病杆菌、1例类志贺凝单孢菌)。2010年开展轮状病毒检测,送检标本71份,占该年度住院腹泻病患儿的35.86%(71/198)。其中阳性35例,阳性检出率49.30%。2.4治疗与转归入院后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液体疗法、继续饮食、肠粘膜保护及微生态疗法等。163例使用过抗菌素,占46.44%。其中6例具备明确的应用指证;48例为具备经验性应用指证。先出现发热的96例均使用过抗菌素。全部病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3讨论3.1小儿腹泻病与病因腹泻病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住院患儿多为感染性腹泻,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国内资料显示,本病每年有2个发病季节高峰,一个高峰为6、7、8月,称为夏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致泻性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另一高峰为10、11、12月,称为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3。本组资料中,因病原学的送检率较低,较难以确定。本组资料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与国内文献相似4,5,提示本地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因仍为感染性。从送检的结果看,常见病原菌的检出率远较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为低(X2=19.94,P0.01),提示本地的主要病原为病毒性(轮状病毒)或非细菌性。3.2小儿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特点本文资料的人群与时间分布与国内文献一致1,6。主要临床特点也基本相似,但发病较集中的秋冬季腹泻的早期表现与典型的轮状病毒肠炎有所不同。轮状病毒肠炎的典型表现为先有呕吐继而腹泻,呈水样便;伴或不伴发热,大多在37.9-39.5之间。30%-50%早期患儿可出现呼吸道症状7。本文资料中,观察的237例中有56.14%的患儿先出现发热,伴或不伴卡他症状。因与既往的典型表现不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病例早期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从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观察病例的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提示在流行季节对发热伴或不伴卡他症状者应注意轮状病毒感染,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6-12992方鹤松,魏承杭,段恕诚,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2.3马建芳,洪国才.3年2484例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回顾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0):186.4杨立华,傅晓凤,聂微萱,等.986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90-4591.5林泽军.小儿腹泻病616例流行病学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2):161-162.6王菊莉,曹洪涛.小儿腹泻病的流行病学概况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0):7.7姚英民,李宁,欧巧群,等.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