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专业毕业论文—新加坡贸易结构升级探析_第1页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新加坡贸易结构升级探析_第2页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新加坡贸易结构升级探析_第3页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新加坡贸易结构升级探析_第4页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新加坡贸易结构升级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东亚区域分工背景下新加坡贸易结构升级探析学生姓名学号2009103063指导教师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2009级教务处制成绩2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特此声明。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3年6月1日3摘要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1990S初期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日本推行的“雁行模式”塑造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雏形,这一阶段有两个特点一是日本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二是东亚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以产业内分工为主。1990S之后,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分工主要沿着价值链展开。分工从产品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产业间产业内产品内”的分工路径反映了分工效率的提高,这种分工的深化是贸易自由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新的分工关系下,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根据区域内经济体比较优势的不同被分割成若干个生产阶段,形成东亚经济体之间专业化的生产阶段分工,这种生产关系奠定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分工基础。作为亚洲“四小龙”,贸易立国的城市经济体新加坡,70年代承接日本产业转移,迅速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不断求变和创新,在东亚各国中位于领先地位。本文在东亚区域分工背景下利用新加坡与东亚9对外贸易实证数据及其新加坡服务贸易情况对新加坡贸易结构升级情况进行浅析,探寻其迅速发展原因,并指出对与新加坡贸易联系密切的中国的启示。关键词东亚区域分工新加坡贸易结构4ABSTRACTTHEPROCESSOF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REGIONALPRODUCTIONNETWORKSINEASTASIATHEEARLY1990SFORTHESECTORISDIVIDEDINTOTWOSTAGESTHEPREVIOUSSTAGEOFTHE“FLYINGGEESEMODEL“IMPLEMENTEDBYJAPANSHAPEDPROTOTYPEOFTHEEASTASIANREGIONALPRODUCTIONNETWORKS,THISSTAGEHASTWOCHARACTERISTICSFIRST,JAPANOCCUPIEDTHEABSOLUTEDOMINANTPOSITION;SECOND,THEEASTASIANREGIONISGIVENPRIORITYTOINTRAINDUSTRYDIVISIONOFLABORBETWEENDIFFERENTCOUNTRIESAFTER1990S,THEEASTASIANREGIONALPRODUCTIONNETWORKSHAVEBEENFURTHERDEVELOPEDANDTHEDIVISIONOFLABORHASEXPANDEDALONGTHEVALUECHAINTHEDEPTHOFTHEDIVISIONOFLABORFROMTHEPRODUCTLEVELTOTHEPROCESSLEVEL,“INTERINDUSTRYINTRAINDUSTRYINTRAPRODUCT“DIVISIONOFLABORREFLECTSTHEIMPROVEMENTOFDIVISIONOFLABOREFFICIENCYTHEDEEPLYDIVISIONISTHEEFFECTSOFTRADELIBERALIZATIONANDTECHNOLOGICALPROGRESSCOMBINEDWITHOTHERFACTORSINTHENEWDIVISIONOFLABORRELATIONS,THESAMEPRODUCTIONPROCESSISDIVIDEDINTODIFFERENTSTAGESOFPRODUCTIONACCORDINGTOTHECOMPARATIVEADVANTAGESOFTHEECONOMIESINTHEREGION,FORMEDAPROFESSIONALPRODUCTIONSTAGEDIVISIONOFLABORBETWEENTHEEASTASIANECONOMIES,THERELATIONSOFPRODUCTIONLAIDTHEEASTASIADIVISIONOFLABORBASISOFREGIONALPRODUCTIONNETWORKSASONEOFTHEASIAS“FOURLITTLEDRAGONS“,THECITYECONOMY,TRADENATIONSINGAPORE,UNDERTOOKJAPANSINDUSTRIALTRANSFERIN1970SANDRAPIDLYINTEGRATEDINTOTHEWORLDTIDEOFECONOMICDEVELOPMENT,CONTINUEDTOCHANGEANDINNOVATEINTHELEADINGPOSITIONINTHEEASTASIANCOUNTRIESINTHECONTEXTOFREGIONALDIVISIONOFLABORINEASTASIA,THISARTICLEUSESINGAPOREANDEASTASIAFOREIGNTRADEEMPIRICALDATAANDITSSINGAPORETRADEINSERVICESTOANALYSISTHESINGAPORETRADESTRUCTUREUPGRADING,TOEXPLORETHEREASONOFITSRAPIDDEVELOPMENT,ANDTOPOINTOUTTHEINSPIRATIONTOCHINAWHICHHAVECLOSETRADELINKSWITHSINGAPOREKEYWORDSDIVISIONOFEASTASIANREGIONALSINGAPORETRADESTRUCTURE5目录1引言1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12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121概念界定1122研究方法1123研究思路213主要创新点和不足3131主要创新点3132不足32新加坡经济发展历程及相应产业结构变迁421第一阶段(19591967)进口替代阶段422第二阶段(19671973)出口导向阶段523第三阶段(19731984)技术导向产业结构重组阶段524第四阶段(19851997)经济多元化发展阶段625第五阶段(1998至今)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阶段63新加坡对外贸易总体格局变化731新加坡对外贸易总体格局7311贸易总量增量较大7312地区分化7333两大经济衰退时期的表现732新加坡对东亚9贸易量9321东亚各国融入世界经济总体格局9322“新柔寥成长三角”依然发挥巨大作用9323日本地位被中国取代104新加坡商品出口结构升级11412003、2011年新加坡对东亚9出口商品结构1142以半成品和零部件贸易联结东亚并实现贸易结构升级12421转向石油和化学品生产及机械设备中转贸易基地13422加大对周边国家半成品自主贸易和中国零部件中转贸易14423东亚区域内贸易分工加深155新加坡服务贸易演进165120002011年新加坡服务贸易结构16511服务贸易竞争力显著增强并趋稳17512金融服务成为最大亮点,其他商业服务次之17513特许使用费和许可费竞争力弱176514政府服务、运输转为较具优势、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劣势改善1852生产性服务、流通性服务、消费性服务贸易的对比186新加坡贸易结构升级原因探析1961客观地理历史原因1962政府角色19621政府制定高度自由的对外贸易政策19622大量吸引外资19623设立国际金融机构2063亚洲价值观的影响20631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社会道德、思想建设的影响21632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经济制度的影响21633儒家文化对新加坡行政制度的影响217新加坡贸易结构升级对中国的启示2171提高政府执政能力2172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273中国政策调整的主要着力点23参考文献2511引言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东亚地区自20世界下半叶以来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举世注目。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生产网络,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分工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外贸依存度高的东亚也深受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东亚区域内贸易成为必然选择。探究东亚地域狭小、资源匮乏,但却集世界旅游、金融、贸易、石油提炼中心为一体的城市经济体新加坡的发展路径,明确新加坡在东亚分工中的地位,找寻其迅猛发展原因,对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开展,以及转型时期中国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12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21概念界定对外贸易结构(STRUCTUREOFFOREIGNTRADE)是指构成对外贸易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外贸易活动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MODITYCOMPOSITIONOFFOREIGNTRADE)、对外贸易方式结构(MODESTRUCTUREOFFOREIGNTRADE)、对外贸易模式结构(MODELSTRUCTUREOFFOREIGNTRADE和对外贸易区域结构(REGIONSTRUCTUREOFFOREIGNTRADE)等。本文主要从狭义的定义,外贸结构的主要方面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入手,对新家坡对外贸易结构进行分析。既而从货物贸易商品结构和服务贸易商品结构两方面展开。122研究方法(1)对货物贸易商品结构划分的界定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提供的相对系统完整的数据资料,对新加坡与世界、东亚9国和地区(简称东亚9)、北美3国、欧洲16国1分地区进行贸易额对比,按照BEC广义商品分类(如表11)五阶段分类方法,对东亚区域中经济与贸易1东亚9国和地区指后文分析到的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泰国。北美3国指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洲16国指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士、瑞典、波兰、奥地利、匈牙利、捷克、丹麦、爱尔兰、挪威。2规模占主要比重的9国和地区分别与新加坡贸易与分工关系展开统计研究。(2)对服务贸易结构的界定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UNCTAD)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特许使用费和许可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政府服务11大类,从2000至2011年分别对其TC指数进行测算,再将各项归入生产性服务、流通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三大类,其中,生产性服务包括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流通性服务包括运输、特许使用费和许可证、其他商业服务;消费性服务包括旅游、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政府服务。进而对比新加坡三大类服务比重,对其服务贸易作出基本分析。表11广义商品分类三阶段五阶段BEC代码BEC商品种类初级产品111工业用的初级食品和饮料21初级工业供给品31初级燃料和润滑油中间产品半成品121主要为工业用的加工过的食品和饮料22加工过的工业供给品32加工过的燃料和润滑油零部件42除了运输设备外的资本品的零附件53运输设备零部件最终产品资本品41除了运输设备外的资本品521其他工业用运输设备消费品112主要为家庭消费用的初级食品和饮料122主要为家庭消费用的加工过的食品和饮料51运输设备客车522其他非工业用的运输设备61耐用消费品62半耐用消费品63非耐用消费品注包括BECCODE7(其他商品)外的所有贸易商品。123研究思路3以梳理新加坡产业结构变迁为起点,宏观把握新加坡成立自治邦以来发展状况,为贸易结构升级探析奠定基调。再对1998年(第五阶段)以来的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了解新加坡总体贸易情况,明确新加坡贸易地区结构变迁及在东亚分工体系中所扮演角色的变化,再透过新加坡与东亚各国的商品贸易及服务贸易结构演进,明确中国在新加坡以至东亚分工体系中重要地位的确立,最终为中国在东亚进行战略选择提出借鉴和启示。13主要创新点和不足131主要创新点(1)对新加坡单个城市国家贸易结构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多见其与香港、上海对比或其某一突出方面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本文以新加坡贸易结构为重点,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以产业结构为研究起点,较为全面、深刻剖析新加坡贸易升级原因及对中国启示。(2)伴随东亚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点,把新加坡置于东亚网络分工背景下,打破以往只研究新加坡或只研究东亚区域分工格局,从而对明确新加坡在东亚的地位和东亚贸易及其国家间合作具有重要意义。132不足(1)由于前期对统计方法的考虑不周,本文对新加坡货物贸易结构剖析不够细化,有待后续进一步深入。(2)由于统计国别及贸易商品类别较多,数据庞大,因此个别数据统计可新加坡与世界、东亚9、北美3国、欧洲16国贸易对比新加坡对东亚9分国别贸易对比新加坡对东亚9货物贸易结构(19982011)新加坡服务贸易结构(20002011)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贸易结构升级原因分析新加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新加坡产业结构梳理4能存在误差;从庞大的数据中可能还有未得出的结论或结论解释受知识累积限制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理性分析。2新加坡经济发展历程及相应产业结构变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加坡经济奇迹建立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基础上。121第一阶段(19591967)进口替代阶段19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成立之前,受历史地理原因,以转口贸易为主、产业结构单一。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临近的其他东南亚国家纷纷展开直接的进出口贸易,使以转口贸易为生的新加坡经济迅速陷入萧条,失业人口急剧增加,失业率达到1322。加之居住条件恶劣,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威胁社会安定和政权稳固。在不得已情况下,新加坡政府积极推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和政策,利用劳动力资源发展满足国内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此解决当务之急的失业问题,满足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并借此转变严重依赖转口贸易的单一经济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完整布局,为工业化起步埋下伏笔。1959年11月,经济开发委员会颁布和实施新兴工业(豁免所得税)法和工业扩展(豁免所得税)法,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投资商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建立劳动密集型新兴工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积累资金和经验。1960年,裕廊工业区首先建立,工业区分为轻、重工业两类,前者包括纺织、塑胶、印刷、食品、药品等;后者包括炼油、制铁炼钢、造船、修船等。31961年8月,将原工业促进局改制为经济发展局(EDB),作为新加坡在国际商业及投资领域负责策划和执行的领导机构,承担着维持新加坡作为环球商业及投资中心的任务,与从事制造及服务的各行各业的本地和外国公司紧密合作,统筹实施计划事项,包括协助办厂、技术研究、人员培训等。1965年,制造业企业已由1959年的531家增加的1000多家,工人人数则从25199人增加到46126人,失业率降到89。1赵超新加坡产业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开发研究201004)2田兴利、龙祖坤新加坡的产业结构调整浅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06)3罗佩恒、罗佩菁新加坡简史M新加坡新育出版社1984,第157、158页5至此,新加坡第一个五年计划(19611965)完成,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显著上升,战后经济的“助跑”阶段结束,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开始扭转。22第二阶段(19671973)出口导向阶段1965年8月,新加坡独立,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所需的马来西亚腹地相对分离。1966年英国宣布提前撤军,使得GDP减少20,就业人数减少总人数的1/6,原本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然而,此时也正值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调整,新的国际分工模式形成的大好时机。发达国家把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提供大量资金、机器设备和必要的销售市场。面对国内与国际局势,1967年,新加坡调整发展战略,颁布经济扩展奖励法案,对出口商提供减免所得税的优惠,在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培育本地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确立出口导向战略,逐步形成三大主导产业,即炼油、交通设备与石油钻井设备设施生产、电子产品与电脑组装,这三项产业产值在1971年就占全部制造业产值的4361。为应付发展上的需求,1968年6月,新加坡政府进一步加设几个机构,包括裕廊镇管理局JTC、新加坡发展银行、机械工业发展局和国家贸易局,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这一阶段,相应的软饮料、砖土陶器、服装和纺织、玩具、玻璃等劳动密集型工业也在发展并初步形成。23第三阶段(19731984)技术导向产业结构重组阶段经过前两次产业结构调整,新加坡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中,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亦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影响。1973年的石油危机不可避免地使新加坡受到冲击。由于各国纷纷建立本国的石油部门或石油代用材料工业,新加坡作为石油生产者的中介作用日渐削弱。新加坡意识到本国经济又进入了关键的转折阶段,1979年开始实施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经济重组计划,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借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从而使新加坡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项计划的重点在于,优先发展加工业中使用现代化先进技术1郭建军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全球化进程(1965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第189页6和能源消耗少、污染少的部门,如电子计算机、航空仪器、通讯设备、医疗器械及船艇修造等行业,同时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公害严重的工厂逐步转向周边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转移。1为此,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第一大幅提高工资,刺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第二加大科技研发与投资。1979年,设立肯特岗科技工业园区,并放宽了对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入境控制,同时实施一系列投资、税收、财政的优惠政策,直接促进科研开发;第三鼓励对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工业的投资,并利用外国政府和外商举办专业学校和培训中心。但改革的步伐步履维艰。由于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影响,加之政府政策急于求成,经济结构重组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由于航运业、修造船业等制造业遭受沉重打击,新加坡经济在1980S中期首次呈现负增长。24第四阶段(19851997)经济多元化发展阶段1985年,新加坡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由此证明提高工资等简单的行政手段不能使产业结构实现升级。经济的下滑使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措施。1985年4月,新加坡成立经济委员会,该委员会分别于1985年8月和1986年2月发表了中期经济报告书和经济报告书,分析经济衰退原因,提出在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工业的同时,着重转向优先发展有增长潜力的服务业,把新加坡定位于东亚区域服务中心的新发展方向。90年代初,新加坡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要在21世纪初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为此,新家坡在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把咨询业和金融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鼓励本地企业海外投资和产业转移。为今后“全商务中心”奠定基调。25第五阶段(1998至今)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2001年全球经济型衰退后,面对中国和印度崛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加坡建设成为“知识型产业枢纽”,通过提升制造业价值链,把制造业从下游的产品生产环节提升到研发和设计等上游环节,成为新产1王道南新加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投资决策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1982(01)7品的开发者。同时提出进一步发展以知识为主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促进科技发展,加强对生物医学、信息产业等世界级科学工程的基础研究,把发展生化科学、水和环境资源及数字媒体和创新产业作为主要方向。新加坡政府将国家科技局更名为科技研究局,设立全国科学奖学金,并投巨资建设唯壹科技城。2000年,政府开始实施“21世纪信息通信计划”,将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实施培养具备高度专业知识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在电子商务方面,拟在世界上率先建立相关法制,并计划在5年内使商业交易额有一半以上采用电子商务计划。其中政策措施包括(1)政府服务工作的电脑化;(2)建立商业贸易裁决制度和电子商务制度;(3)鼓励外资投资电子商务;(4)电子商务普及。现在的新加坡已成为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和通讯业五大类产业综合发展的国家。短短的50多年,它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炼制和销售中心之一,以及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更拥有良好的市政和资讯科技基础设施。3新加坡对外贸易总体格局变化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互动关系,进出口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反之,产业结构升级也可以促进贸易结构升级。鉴于此,本文为探析贸易结构升级,以产业结构梳理为基础,下文对贸易结构展开分析。31新加坡对外贸易总体格局新加坡对外贸易自19982011年分地区呈现以下变化311贸易总量增量较大新加坡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就进出口比较而言,进口在量上和增长速度上均略逊于出口,且这种顺差逐步扩大。312地区分化东亚成为新加坡贸易的主要地区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点,新加坡在东亚扮演重要角色。从1998年上文陈述的第五次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到2011年,出口从48014亿美元增加到245511亿美元,增长近5倍。进口由1998年51197亿美元增加到166776亿美元,增长3倍多。一个很明显的情况为新加坡对东亚9贸易从贸易逆差转变为贸易顺差,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增长放8慢外,其余年份顺差逐年上升,差额较大。而欧洲与北美开始时均为顺差,2006年后逐步转向逆差,目前虽逆差额较小,但有进一步扩大趋势。333两大经济衰退时期的表现自1985年以来,全球经济有4次出现衰退,19901993年、1998年、20012002年、20082009年。经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2000年新家坡对世界进出口增长均较为缓慢,而2001年,新加坡对全球进出口出现负增长。1998年主要是发展中的亚洲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衰退。而2001年全球经济衰退主要来自美国,相反除日本外的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后续呈增长趋势。如表31、表32所示,继2001年全球衰退后的2002年,新加坡对北美3国、欧洲16国的进出口依然处于下降趋势,而对东亚9的进出口均出现增长。美国经济的衰退来源于美国储蓄下降,对IT、房地产等行业的过度投资,由此为资产泡沫埋下伏笔。2001年911后,世界经济体出现较多问题,其上半年全球工业生产下降6,美国及与美国联系紧密的日本、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台湾地区,GDP均趋下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中所作的预测显示,2001年全球经济的增速仅为24,而联合国10月10日发表的一份报告则认为,200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只有14。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发展,经济的统一性不断增强,当美国和日本的投资崩溃时,依赖出口的东亚产品制造者受到强烈冲击,东亚不得不减少对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至此,东亚区域贸易地位已经凸显,欧美经济增长放慢已初见端倪。新加坡在全球整体贸易中处于顺差,且顺差几乎都来自东亚地区,东亚成为新加坡最为重要的贸易区。表31新加坡对三大地区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国别年份东亚9北美3国欧洲16国世界19984801422944179921099051999531432319117577114682200067898252441856013780620016177219879167711217542002651052020816259125177200390654217101977415996320041130832469025148198633920051323582533623099229652200615960929463297242718092007178283297533128329929720082009102757233228338176200916152521549250532698322010210637255433341035186720112455112623137552409504资料来源UNCOMTRADEDATABASE表32新加坡对三大地区进口情况单位亿美元国别年份东亚9北美3国欧洲16国世界199851197198351448710173219995753820021159571110612000714042113617541134546200158556199191573511600320026063917507156921164412003737421882517735136264200492980217992695117358120051043182470624526200050200612368131715279972387112007135671342793364426315520081555103972840706319780200911978330781360082457852010153307379454219831079120111667764248148091365770资料来源UNCOMTRADEDATABASE32新加坡对东亚9贸易量东亚10各具不同特点,分国别进一步细化研究新加坡对外贸易情况,有助于明确新加坡在东亚区域内的地位,初探东亚内部网络分工格局。321东亚各国融入世界经济总体格局分国别分析与总量分析在出口数量增减趋势上具有一致性,2001年与2009年贸易额依然呈现负增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亚各国均融入世界经济格局。10322“新柔寥成长三角”依然发挥巨大作用1965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分离,但经济联系与生俱来。早在1989年12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提出“新柔寥成长三角计划”,即建立柔佛(马来西亚)和廖内琼岛(印度尼西亚)经济开发区,这一古老的经济开发区现仍是新加坡核心腹地。19982011年间,无论进出口,马来西亚一直是新加坡在东亚9最为重要的贸易国。印尼在新加坡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马来西亚。323日本地位被中国取代2001年,对中国意义重大。入世之后的十年,新加坡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量增速均为亚洲9中最快,总量也升至前三。2011年时,无论进出口,中国与马来西亚差距已经很小,且有望超过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首要贸易伙伴国。自1998年以来,日本虽始终是新加坡重要的进口国,且新加坡对日本的贸易始终处于逆差,但这种逆差在随着新加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而逐渐缩小。从量上而言,新加坡对日本出口增速远快于进口增速。到2011年,新加坡对日本进出口量已分别于2005、2003年被中国超越。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低靡,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加速技术进步,中国香港转向经济服务化,以及中国大陆在欧美直接投资大量进入背景下竞争力快速上升,原来梯度分布相对稳定的“雁形模式”趋于解体。新加坡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科技投入时,其产品结构便与日本具有一定相似性,从而减缓对日本产品进口量。值得指出的是,新家坡对香港出口虽较多,但十几年来对其进口几乎无过大变化。其出口增加源于香港虽自身市场狭小,但却也是全球著名贸易港口,新加坡对香港的出口,大部分缘于香港的转口贸易,出口至中国内地等其他地区。由此也可表明中国在新加坡贸易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表3319982011年新加坡对东亚9的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国别中国香港中国内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1998922140642566723116746246442091514199988043921355885121898528305038149520001083853804913104002502633835865209211200110819533046869333211213080529821052002114576859520989402180530405710208520031442210128605896902278015781323661502409200417641153717387115612726819021391777403176200521522197578052125323038522103418494024421200627294264918740148573550524881508111302545820073132028925106001438838589294376127123896511200835130310811228416660408843567872811320287102009312342630312570122833091326118504510081697720104121036351143641641041969330567183127017393201145169426821548018394499884278267671403810211资料来源UNCOMTRADEDATABASE表3419982011年新加坡对东亚9的进口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国别中国香港中国内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199828504865304717029157232397486242519993188569641701849117286293652475242000351171164815231542283233575800819200127857205382216082200932554516285320022836886242991457821214250554099372003308911068495915393215488329282555051025200436521618870131909424973973042246705140220054208205168600192332733510447464875141817200640992721110480199323117114758564987291652200738583190812796215473443014666581985052143200834813375517968259433816617608491411293238320092686259271403018727285151425151568214227620102940336661800224425363421684491961028116102011317837995217382623139125192936201113561659资料来源UNCOMTRADEDATABASE4新加坡商品出口结构升级20032011年,新加坡进口在量上增长较快,但进口商品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在探讨贸易结构升级时,笔者主要从出口方面对新加坡贸易结12构升级作一阐释。412003、2011年新加坡对东亚9出口商品结构对比2003年与2011年新加坡对外出口情况,总量变化极大,五大类商品均有增加,半成品增加最为明显。半成品和零部件一直是新加坡联结东亚分工的主要商品。半成品增加缘于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零部件来源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如表41,中国在与新家坡之间以零部件和半成品为主的贸易中地位突出。新加坡对中国香港、中国内地中间产品出口额超印尼,2011年分别达366亿美元和347亿美元。日本、韩国仍是新加坡零部件次出口国。但这种贸易结构的区分不具绝对性,各国之间的半成品和零部件贸易交错进行,要明确新加坡在东亚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及贸易结构升级,还需对商品结构作进一步细化。表412003、2011年新加坡对东亚9出口商品概况单位亿美元2003年新加坡对东亚9国出口商品情况马来西亚印尼日本中国内地越南泰国中国香港菲律宾韩国分类商品总额初级产品159118077128011027060012020612半成品58064212190534391411173244809548912483零部件12013667649004264376289565141448384042926资本品33153039176815983211027236445291314797消费品127114468385912483887073103276126贸易总额225641549194881002236760691412531765991892912011年新加坡对东亚9出口商品情况初级产品3453051743790530711220210811551半成品25079223383341699861424303109592472314694777零部件16458969988491779615986210256392676916898093资本品444466592243404122914142988862167224912消费品2998310030935109751731244958291319348贸易总额493244210117693420879997137294215766131498238681资料来源UNCOMTRADEDATABASEBEC1342以半成品和零部件贸易联结东亚层级分工并实现贸易结构升级新加坡从产业结构调整第五阶段开始,进入知识型发展阶段。相应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虽仍以零部件和半成品为主,但零部件和半成品内部结构在贸易结构所占比重随经济发展而不同,引起贸易结构升级。421转向石油和化学品生产及机械设备中转贸易基地新加坡作为国内市场狭小的世界著名港口,转口贸易一直在其贸易量中占有很大比重。21世纪初,新加坡主要是非石油产品的生产和中转贸易基地,到2011年已显著加大石油和化学品的加工出口、以及机械和设备的中转贸易。2000年,机械及设备产品构成新加坡最大出口部门,占本地出口的628和中转出口的725。在石油及化学产品本地生产和出口以及石油中转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下,新加坡不断降低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比重,并主要转向石油和化学产品的加工与出口,2011年,矿物燃料和润滑油占本地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17升至369,为第一大出口产品,化学品及化学产品由81升至172;而且,转口中石油所占比重明显加大,由2000年的02攀升至2011年的141,从而使石油贸易中转口方式占比由09升至24;此外,传统优势产品机械与设备占本地出口的比重降至2011年的324,占中转出口的比重降至618,本地出口的不增反减使机械与设备出口更主要通过转口方式进行,2000年,机械和设备出口中转口比重为476,2011年升至613。新加坡渐趋由机械设备生产贸易基地转向石油和化学品生产贸易及机械设备中转贸易基地,从而实现贸易结构升级。表422000、2011年新加坡本地商品出口和中转商品出口概况出口额(亿新元)本地出口中转出口中转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200020112000201120002011矿物燃料和润滑油2501040232809240化学品及化学产品11948569163367252工业制成品35697213267065614机械和设备9229118391443476613杂项制成品104213107149507411合计1431271710892215432449总额1467281311572334441453出口商品所占比重()本地出口中转出口20002011出口商品年均增长率2000201120002011本地出口中转出口矿物燃料和润滑油17036902141138569化学品及化学产品81172607013681工业制成品242562576357机械和设备6283247256180151杂项制成品717693646730合计9759669419496067总额10001000100010006166数据来源YEARBOOKOFSTATISTICSSINGAPORE20062012422加大对周边国家半成品自主贸易和中国零部件中转贸易2011年,在运输设备外的资本品零部件、石油加工品、化学工业品和运输设备外的资本品中,前三类中间产品向东亚9的出口比重合计达774,再加上资本品出口比重的101,四类出口产品占到新加坡区域内总出口的875。在以本地出口为主的半成品出口中,占据首位的石油加工品最主要的出口地分别是马来西亚和印尼,分别占东亚9出口的312和266;另一本地主导出口的化学工业品最主要流向中国,占区域内比重的251,其次分别有198和195流向马来西亚和印尼。在以中转贸易为主的机械设备出口中,资本品零部件出口占到区域内总出口的411,构成最大出口类别,且首要流向香港(273)和中国(185),而后有17流向马来西亚;此外,运输设备外的资本品主要流向印尼(247)和马来西亚(183)。由于香港零部件贸易主要面向内地,因此,新加坡主要通过中转零部件、自主化学工业品出口与中国建立起中间产品分工联系;以及通过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出口与马来西亚和印尼密切联结,参与东亚分工体系。可见,新加坡在加大面向周边国家的半成品自主出口和面向中国的零部件15中转贸易过程中,从联结区域和直接助推中国零部件贸易轴心层面,深刻融入东亚产品内分工网络。表432011年新加坡向东亚各国和地区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数据来源UNCOMTRADEBECDATABASE423东亚区域内贸易分工加深目前分工格局已经不再是“雁形分工”背景下的产业间贸易,更多的表现为产业链中依不同环节附加值的不同而展开的垂直型分工以及同一产品不同工序间的产品内分工。1管窥新加坡对东亚主要国家的贸易,东亚地区的产业内垂1张红霞东亚地区产业分工模式的演进及中国的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6(05)中国香港印尼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越南向东亚各国和地区出口商品金额(亿美元)初级产品413230111半成品1701102233325125314361加工过的工业供给品962575217612233519加工过的燃料和润滑油73841489173138742零部件178256978816527926216除运输设备外的资本品零部件168249788215525825814资本品34306722449171412除运输设备外的资本品34306022449171412消费品3524313130691710合计42142242117749366150137100向东亚各国和地区出口占向东亚9出口总额的比重()半成品1791162363526526334565加工过的工业供给品251661955619830609350加工过的燃料和润滑油1301512661731223141275零部件181261999016827936316除运输设备外的资本品零部件185273869017027906415资本品1371202679017835675749除运输设备外的资本品1411242479218336695851消费品18112716016015530478950合计176177176742072863584216直分工主要是利用各经济体在技术及要素禀赋上的比较优势而进行工序分工,且东亚各国处于“相互赶超”的激烈竞争状态,产业转移的层次由原来单一的梯度转移转向复杂细化的半成品和零部件贸易,许多后发经济体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而且在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较为完整的产业机构,使得东亚各国可以介入东亚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的各个层次,因而加强了东亚区域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的复合式网络化趋势。另外,以建立国际性生产经营网络为主要投资战略的跨国公司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例如随着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集聚效应的增强,日本企业把一些技术密集度较低的机电零部件转移到中国,还有些日本跨国公司把研发后的试产阶段、零部件批量生产和销售活动等更多的增值环节也转移到中国。因此,中国对新加坡贸易增多也不难解释。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趋近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使得不同经济体间以垂直型工序分工为主的产业内分工出现依据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来进行水平分工的产品内分工的新动向。15新加坡服务贸易演进5120002011年新加坡服务贸易结构关于服务贸易的测度,可以采用服务相对劳动生产率、服务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来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分析对象的特性,笔者选择国内外最常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来测定新加坡服务贸易各项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也称贸易专业化系数、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CAI)或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TRADEBALANCE,NBT),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性,因而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通常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贸易竞争力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进出口交叉明显;1薛敬孝当代日本产业结构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6517当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时,说明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越接近1,比较优势越大,行业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行业竞争力小。如果TC1,意味着该国该种商品只有进口,反之,则只有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1表5120002011年新加坡服务贸易分行业TC指数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UNCTADSTATISTICS计算而得511服务贸易竞争力显著增强并趋稳总服务贸易TC指数从2000年0027到2009年的最高值0082,前后五年平均基本稳定在007左右,比较优势较为明显。512金融服务成为最大亮点,其他商业服务次之从2000年始到2011年,金融服务TC指数均在05以上且一路走高,优势明显。其他商业服务比较优势也较为明显,但其优势有稍许减弱。佐证新加坡金融服务业之发达。513特许使用费和许可费竞争力弱1张曙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2P1482注其他商业服务包括货物和其他贸易服务;租赁服务;以及例如广告、咨询、会计、RD等各种商业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服务。年份类别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服务贸易总TC指数00270004000900650063008200760062运输00360020002600190076007200710053旅游00200237019301840173023000840028通讯服务01780227016701560095013301320133建筑服务00390455049604930454035403540355保险服务04670195020402090159005001020232金融服务05010662063306170594064206740688计算机及信息服务00440142015202020184018501850185特许使用费和许可费09670823080207600804079107890794其他商业服务203270331023702910262031802660235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06240216012500920159035703570358政府服务0028001100310046001400110086009418新加坡对特许使用费和许可费出口较少,进口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