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_第1页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_第2页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_第3页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_第4页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营养学绪论、第一章一、肥料: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二、植物营养学研究对象:植物、土壤和肥料,及其相互关系。 植物营养学中心任务:研究植物营养和合理施肥的问题。三、使用肥料的积极作用: 1、能促进和改善土壤植物动物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平衡、交换和循环。2、提高土壤肥力,即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农牧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使土壤这一非再生资源获得永续使用,以满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与数量。3、使作物生长茂盛,提高地面覆盖率,减缓或防止土壤侵蚀, 维护了地表水域水体的洁净,不受污染。4、改善农副产品的品质,保护人体健康。四、我国今后施肥发展:(1)建立完

2、善的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体系(2)把增施化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放在同等位置对待大量实验证明:N肥利用率仅为40-60,P肥当季利用率为10-20,K肥利用率40-60(3)强调平衡施肥(4)建立合理施肥生态观五、平衡施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从而获得高产、高效,并维持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六、植物营养学的发展(四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1840年以前)1、尼古拉斯是第一个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他认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某些过程有关。 2、水的营养学说海尔蒙特于1640 年提出 他做了一个试验如下图:他在盆里装土

3、200磅,插上一支5磅重的柳条,只用雨水或蒸馏水浇灌。5年后把树砍下称重,枝干和根169磅(1磅=0.4536公斤),盆里的土只减少了2盎司(约58.7克)。因此他认为:柳树只靠水营养5年就长了160多磅,每年的落叶还没计算在内,这样看来,水是柳树的唯一营养物质。这就是历史上水的营养学说。 3、燃素学说(1750-1800年)化学家Francis Home确定了植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应包括盆栽试验和植物分析,并肯定了6种植物养料为空气、水、土、盐、油和燃素。 4、腐殖质营养学说德国学者泰尔认为除水分只有腐殖质才能供应作物营养,这一学说包括两方面:腐殖质是决定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可

4、作为植物营养的物质。(二)、矿质营养学说确立时期(1840-1920)1、1840年德国学者李比希在“化学在农业和植物生理学上应用”一书中提出 “植物的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学说为植物营养奠立了基础。 (1)植物的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养分归还方式: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

5、, 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最优为配合施用。(3)最小养分律学说在各生长因子中,如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最少,其他生长因子即使丰富,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就是说,作物产量是受最小养分所支配(即木桶学说)。2、法国学者布森高研究指出植物碳素来源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在田间条件下栽培豆科植物能丰富土中氮素,转而供给后作利用,认为豆科植物有固氮的能力。他是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植物营养的创始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农业实验站。 (三)、矿质营养学说发展时期(1920-1960) (四)、综合理论时期(1960年以后) 七、当今世界肥料动向 现在肥料向着高效化、复杂化、液体化、长效化、专一化方向发展。第二章 植物营养

6、与施肥原则一、植物体的元素组成新鲜植株(水分75%95%;干物质5%25%) 1、水分:一般新鲜的植物体含水量为75%95%。幼嫩植株的含水量较高,衰老植株的含水量较低;叶片含水量较高,茎干含水量较少,种子含水量更少。2、干物质:新鲜植株除去水分的部分就是干物质,其中有机物质占植物干重的90%95%。二、判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直接参与)1、1939年Arnon和Stout提出了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三条标准:、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需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他营养元素所代替(完全代替);、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

7、的化学元素才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否则则是非必需营养元素。2、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铜、硼、锰、锌、钼、氯(C、H、O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而其余的13种必需营养元素从土壤和肥料中获得,称为矿质营养元素。)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类(1)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在0.1%以上,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2)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少于0.1%,包括铁、铜、硼、锌、锰、钼和氯,共计7种。 三、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含义:虽然16种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差异很大,但是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8、某种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的特殊的生理功效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四、肥料三要素:氮、磷和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五、有益元素:除了一般公认的16种必需营养元素外,还有一些元素并不是所有高等植物所必需,但它们对某些植物是必需的;或者有利于某些植物的生长;或者能减轻其它元素的毒害作用,或者能在某些专一性较低的功能(如维持渗透压)上替代其它矿质养分的作用,或者该元素是食物链中所必需的。这些元素就称为有益元素。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6种。Si-水稻、甘蔗 Na-甜菜、三色苋、滨藜和蓝藻等Co-豆科植物 Ni-豆科和葫芦科Se-黄芪 Al-茶树六、胞饮作用 非常态的吸

9、收方式Wheeter等于1971年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有“胞饮”作用。胞饮作用是一种需要能量的过程。在植物细胞内不是经常发生的,可能是特殊情况下的吸收形式。 七、植物根部营养养分离子从土壤转入植物体内包括两个过程:养分向根迁移和根对养分离子的吸收。(一)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三个途径:截获、扩散和集流)在大多数情况下,集流和扩散是根系获得养分的主要途径。1、截获:养分在土壤中不经过迁移,而是根系生长过程中,直接从与根系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吸收养分,类似于接触交换,这种方式称为截获。Ca离子通过截获吸收较多些,其次是Mg离子。2、集流:当气温较高时,植物蒸腾作用较大,失水较多,使根际周围水分

10、不断地流入根表,土中离子态养分也就随着水流达到根表,这种形式称集流。可见影响集流主要是蒸腾作用和土壤溶液中离子态养分的多寡。N和Ca、Mg主要是由集流供给的,而且Ca、Mg供应量常能满足一般作物的需要。 3、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在根系表面出现一个养分耗竭区,使得土体与根表产生养分浓度梯度差,养分就沿着这个养分浓度梯度由土体向根表迁移,这就是养分的扩散作用。迁移一般速度慢,迁移距离短(0.115mm)。养分的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扩散系数。集流和扩散是根系获得养分的主要途径。(二)根对养分离子的吸收:(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1、离子的主动吸收:消耗能量。载体学说与离子泵学

11、说。2、离子的被动吸收:主要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的,在吸收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离子被动吸收有以下3种方式: (了解方式的内容)a、简单扩散(自由扩散)当外部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当细胞内外的养分浓度达到平衡时,这种扩散吸收就停止了。b、杜南扩散根据电化学原理,如果半透性膜两边存在带电荷的不扩散基,那么可扩散的带电离子就会在膜两边不均匀分布,有不扩散基的一边就会聚集较多的与不扩散基带电性相反的离子。达到扩散平衡后,膜两边可扩散的阴、阳离子的浓度积相等:M+内×A-内=M+外×A-外,这种扩散平衡称杜南平衡。原生质中的蛋白质分子带有

12、电荷,且固定在细胞内成为不扩散基,因而引起了阴、阳离子在细胞膜内外分布的不平衡。一般情况下,原生质中的蛋白质分子带有较多的负电荷,对外部溶液中阳离子的被动进入是有利的,从而使阳离子在根细胞内积累。当然,离子吸收问题要远比杜南平衡复杂。c、易化扩散离子或极性分子(水、蔗糖等)通过运转蛋白质的扩散,需要载体介导,符合米氏方程,顺电势差移动,不需消耗能量。(三)自由空间意义:根自由空间中矿质养分的累积和运移并不是所有离子吸收和跨膜运输的先决条件。然而,它能使二价和多价阳离子在根质外体内和原生质膜上的含量增高,间接促进吸收。八、叶部吸收(根外营养):含义:植物除可以从根部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叶片吸收养

13、分的方式。叶部营养也是植物营养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根部营养受阻的情况下,叶部营养是一种辅助手段。(一)根外营养的特点:1、某些养料如P、Fe、Mn、Cu、Zn等在土壤中易被固定而影响其有效性,叶面施肥则不受土壤条件的影响。2、叶面施肥可以弥补逆境下根系吸收的不足。3、一些作物如:果树和其他深根系作物,传统施肥法难以施到根系吸收部位,而叶面肥喷施可以取得较好效果。4、叶面喷施用肥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5、根外营养的局限性:肥料用量小,不能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微量元素的需要。根外营养只能作为根部营养的补充,而不能完全取代。(二)进行根外营养时应注意:1、叶面营养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如遇大雨、大太阳等,

14、一般在早上或傍晚施用,若遇雨需补施;叶部吸收养分一般是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最后通过质膜而进入细胞内,其吸收机理与根部吸收一致。2、由于各种作物叶面气孔多少不一,角质层厚薄不等,因此,根外追肥的效果表现也有差别一般讲双子叶植物如棉花、油菜等叶面积较大,角质层较薄,溶液易于渗透,因此根外追肥效果较好,而单子叶植物如水稻等叶面积较小,角质层较厚,采取根外追肥须混合少量“湿润剂(表面活性剂)”如中性洗涤剂促进养料透入。 3、各种肥料的透性也有差别,根外追肥时请注意选择适当的肥料品种钾被叶片吸收速率依次为KC1KNO3K2HPO4;氮被叶片吸收的速率则为尿素硝酸盐铵盐;在喷施生理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肥

15、料时,加入尿素可提高吸收速率和防止叶片出现暂时黄化。4、注意喷施的浓度、均匀性和反应特别是微量元素从缺素到毒害的范围很窄,若施用不慎,易造成毒害。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营养物质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供给阳离子时,溶液pH值应调至微碱性,以利于叶片对阳离子的吸收。供给阴离子时,溶液pH值则应调至弱酸性,利于叶片对阴离于的吸收。九、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一)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一般认为,化学性质近似的离子在质膜上占有同一结合位点。此外还有竞争电荷的非竞争性拮抗作用。(二)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

16、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主要表现在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以及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维茨效应”:Ca2+存在能促进许多离子的吸收,Ca2+不仅能促进阳离子的吸收,也能促进阴离子的吸收。 Ca2+对多种离子有协助作用是 Viets 1947年首先发现的。十、植物的营养特性1、植物的营养期:作物通过根系由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2、作物营养的定期性(阶段性):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营养条件,如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的特性。 3、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的那段时间。(苗期)植物营养的临界期,多数出现在

17、植物发育的转折时期;对不同养分,临界期的出现并不完全相同一般的讲,各种植物生长初期对外界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这段时期如养分不足或过多,都会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产量。(N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三叶期,棉花在现蕾期,小麦、玉米一般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K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分蘖期;K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苗期)4、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发育到某一个时期所吸收但某种养分能发挥其生产最大潜力的时期。(水稻:分蘖期)5、根际:指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能产生显著影响的根区土壤。不均匀。植物的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整个营养期中两个关键性的施肥时期。十一、P肥作为种肥的原因大多数

18、植物磷营养临界出现在幼苗期,因为从种子营养转到土壤营养时,种子中所贮存的磷(植素态P)业已耗尽,而此时根系甚小,吸收能力也很弱,必须供给养分。植物生根,发根都是细胞分裂和增殖的表现,而细胞分裂和增殖是与体内核酸的合成和复制有关,核酸中含P量均在10以上,当植物生长初期缺P,必然影响细胞分裂及蛋白质合成,因此当磷供应不足时,不但幼苗的的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作物还会减产。问:为什么我们必须走有机和无机肥相结合的道路?单施有机肥会出现什么问题?(产量)单施无机肥呢?(土壤性质)答:1、单纯施用有机肥,虽然可以使土壤的肥力保持平衡,作物产量也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无法满足我们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尤其是

19、在我们国家是人多地少矛盾极其尖锐的国家。因此单施有机肥是行不通的。但单纯施用化肥,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满足我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但长此下去,化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破坏也会不断地加重,直到出现土壤板结、土壤酸化等问题,导致土壤生产力的下降。而我们要走的是可持续的农业生产道路。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优越性:a、有机、无机结合可提供植物较全面的营养物质,缓解我国化肥特别是化学钾肥的不足,部分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缺P少K及微量元素不足的问题。b、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促进有机肥料矿化,延长化学肥料的供肥性能,活化土壤中的P,减少无机磷的固定,提高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减少单施化学肥料环境污染。 c、改善土壤结构

20、,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形成微团聚体,从而提高土壤肥力。d、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微生物及酶活性)。第三章:植物氮素营养及氮肥一、氮素的生理功能1、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故N又被称为生命元素2、氮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3、氮是酶、多种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的成分4、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二、氮素的吸收与同化(一)氮素吸收形态(1)NH4+、NO3-(二者为主要形态)、NO2-;(2)可溶性有机氮:CO(NH2)2、氨基酸、酰胺等。(二)NO3-N的吸收和同化1、NO3-N的吸收(1)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吸收) (2)吸收后的去向:a. 进入根细胞,储存在液泡中。 b. 从根系中运输到木质部,然后被运输到

21、地上部。 c. 大部分在根系中同化为氨基酸、蛋白质。(3)影响因素:光照、介质的PH2、NO3-N的同化: NO3_-NO2_-NH3 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三)NH4+-N的吸收和同化1、NH4-N的吸收:被动吸收为主2、NH4-N的同化:氨的最初受体是酮戊二酸只有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才能形成酰胺参与蛋白质的代谢(四)CO(NH2) 2-N的吸收和同化尿素分子能被植物的根和叶部所吸收三、缺氮症状主要表现在生长受阻,植株矮小,叶色变浅。N在作物体内是容易转移的营养元素,缺N症状首先表现在下部的老叶,逐渐向上发展,开花以后N向花、果实转移时,叶子桔黄现象特别明显,出现早衰现象。

22、 四、氮肥品种:大致可分为铵态、硝态、酰胺态和长效氮肥四种类型。【一】、铵态氮肥(下P14):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共同特性: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2、铵态氮易氧化为硝酸盐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作用,尤其对含碳水化合物少的种子。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N对Ca、Mg、K的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时,氨或铵离子在土壤中还能进一步经硝化细菌的作用,最后产生硝态氮的过程。问:为什么NH4-N与NO3-N相比更宜施于水田?答:因为硝化细菌是严格的好气细菌,所以土壤通气状况对硝化作用的影响很大,水田中硝化

23、作用减弱;NH4-N易被土壤胶体所吸附不易流失。 (一)碳酸氢铵生理中性肥料、速效态N肥在土壤中转化:碳铵施入土壤后最初会增加土壤碱性,但在土壤中硝化之后,反而有暂时提高土壤酸度的趋势。 碳铵的最大优点是其不含酸根,长期施用不影响土质,是最安全的氮肥品种之一。碳铵分解后的NH4+更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二)硫酸铵生理酸性盐有少量的游离酸存在。在土壤中转化:肥料中的硫酸根一方面可提供S营养,另一方面在嫌气条件下可还原成H2S,引起水稻黑根,影响根系呼吸,抑制养分吸收。可采用排水晒田措施来改善稻田土壤通气条件。有大量的酸性物质生成问:在酸性土壤中施入大量硫铵时,为何需配合施用石灰和有机肥料?答:1、

24、属生理酸性盐;2、肥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游离酸;3、好气条件下,由微生物作用形成H2SO4、HNO3等;4、另外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SO42-在石灰性土壤,很易与CaCO3或土壤胶体置换下来的Ca2+起反应,形成难溶性的CaSO4。CaSO4虽不会明显影响土壤pH值,但易堵塞土壤孔隙,引起板结现象。(三)氯化铵生理酸性肥料在土壤中转化: 在石灰性土壤上: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氯化钙可被雨水可灌溉水淋失掉,造成土壤大量脱Ca。所以长期施用氯化铵也会造成土壤板结(施OM)。CaCl2若在土壤中积累,增加土壤溶液浓度,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不利,所以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盐碱地以及干旱地区,最

25、好少用或不用氯化铵,最好施于水田。 施入酸性土壤中:使土壤酸化,若连续施用时,应注意配合石灰及有机肥料施用。(四)氨水1、在土壤中的转化:氨气一部分为土壤所吸附,或转化成HN4OH后,被吸附。2、施用: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做种肥。作追肥时,应将氨水施在距植株3 6厘米土层下,或稀释50100倍泼施,或随灌溉水施入。【二】、硝态氮肥(生理碱性肥料)共同特性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2、NO3-吸收为主动吸收,NO3-易在体内积累,对植物本身无害,但对人畜有害。3、硝酸盐肥料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降雨过多易流失。4、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5、特别

26、在土壤嫌气条件和碱性反应下,或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大量存在时,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NO,N2O,N2而损失。6、硝态氮肥吸湿性大,易燃易爆。土壤中氮素损失的途径:1、反硝化作用2、氨挥发3、NO3-的淋失(一)硝酸钠生理碱性肥在土壤中转化:施入土壤其Na易与土壤胶体上的Ca进行交换,交换性Na增多导致土粒分散,结构破坏,碱性增强,应配合有机肥料和过钙施用。(二)硝酸铵【三】、酰胺态氮肥-尿素(中性肥)1、白色结晶,吸湿性小,易溶于水。2、尿素中含有缩二脲,当含量超过2就会抑制种子发芽,易烧种子和幼根,施肥中注意与种子隔开。0.5%的尿素溶液最易做叶面喷肥3、施用:不宜作种肥(含缩二脲及

27、氨毒),可作基肥,深施可提高肥效,还可作根外追肥(要求缩二脲含量不能超过0.5%)。【四】、长效氮肥长效氮肥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微溶化合物,尿醛缩合物和包膜肥料。(一)尿素甲醛:UF (二)硫磺包膜尿素:SCU (三)塑料包膜肥料五、N肥的适宜施用方法:1、氨水、碳铵、石灰氮(CaCN2)宜施在酸性土壤上。2、硝酸钙适用于酸性土壤、盐碱土或缺钙的旱地。3、硫铵和氯化铵宜分配在中性及碱性土壤上,并注意深施覆土。4、盐碱土上不宜分配氯化铵。5、尿素适宜于一切土壤。6、铵态氮肥水田;硝态氮肥旱地。7、在质地粘重的土壤上N肥可一次多施,在砂质土壤上宜“少量多次”。第四章、植物磷素营养及磷肥一、磷的分布P

28、多分布在新芽和根点等生长点;作物成熟时,磷多向种子和果实运输。缺P首先出在老叶或老的器官。种子>叶>茎秆>根部。二、磷的生理作用(一)磷是构成植物体内主要化合物的元素 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磷酸腺甙和很多酶的组成中,都含有P,这些物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与新陈代谢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磷在植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1、参与糖类代谢:参与光合磷酸化作用、参与蔗糖和淀粉的合成、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促进呼吸作用等。2、参与N化合物代谢:氨基酸需先经磷酸化作用,才进而合成蛋白质。3、参与脂肪代谢(油料作物增施磷肥) (三)磷能提高作物对不良外界环境的适应性1、增强抗旱能力:P能提

29、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程度与细胞结构的充水性,时P肥能促进根系发育。 2、增强抗寒性:P能提高作物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使细胞的冰点降低,增强抗寒性,所以冬季增施P肥,有助于安全越冬。3、增加作物对外界酸碱变化的适应能力问:缺P时为什么叶部及茎部往往呈现红色或暗紫色?答:碳水化合物在作物体内主要以蔗糖形态在体内运输,而蔗糖一般需在磷酸参与下先形成磷酸脂,然后在体内运转。若磷酸不足就会影响蔗糖运转,使糖累积起来,糖的累积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此缺P时,叶部和茎部往往呈现红色或暗紫色。三、磷的吸收利用1、吸收形态:有机磷和无机磷两大类。有机磷:主要有己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磷酸脂和核糖核酸无机磷:有

30、正磷酸盐(H3PO4)、偏磷酸盐(HPO3)和焦磷酸盐(H4P2O7)。(正磷酸盐为植物主要P源可生成H2PO4-、HPO42-、PO43-等三种离子,其中H2PO4-最易被吸收,其次是HPO42-。亚磷酸(H3PO3)和次磷酸(H3PO2)盐不宜作为磷源)2、吸收主要通过根毛区逆浓度主动吸收。根的表皮细胞是植物积累磷酸盐的主要场所。并通过共质体途径进入木质部导管,然后运往植物地上部。3、影响植物磷吸收的因素:(1)作物种类 (2)土壤状况四、作物磷素营养失调的症状:1、缺P的症状:缺磷时植株生长矮小、茎细直立,分枝或分蘖较少,根系发育差,叶片呈暗绿或灰绿色而无光泽,茎叶常因积累花青苷而带紫红

31、色。缺磷症状从老叶开始向上扩展。缺磷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少而小。成熟延迟。产量和品质降低。一柱香型水稻:水稻缺磷植株紧束呈“一柱香”株型,生长迟缓不封行,叶片及茎为暗绿色或灰兰色,叶尖及叶缘常带紫红色,无光泽。缺磷水稻未老先衰 。2、磷素过多的症状: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大量养分,成熟延迟,结实率低引起缺锌、铁、镁:水溶性磷酸盐可土壤中锌、镁、铁等生成溶解度低的化合物品质变差:烟草-燃烧性差;蔬菜-纤维素增多 3、P肥按其溶解性可类:水溶性P肥(酸制法)、枸溶性P肥(热制法)、难溶性P肥(机械法) 。五、磷肥磷的营养临界期多在苗期,所以磷肥多用作基肥,可用水溶性或某些枸溶性P肥作种肥和早期追肥。(一)

32、难溶性P肥(鸟粪P矿、骨粉、磷矿粉)难溶性P肥:只能溶于强酸的磷肥。磷矿粉(难溶性的迟效性磷肥) 1、磷矿粉直接施用条件:(1)磷矿的结晶性质及细度:一般要求直接施用的磷矿粉90通过100目的筛(孔径0.149mm)。(2)土壤条件:a、pH值:磷矿粉施用于pH5.55.8效果较好b、阳离子交换量:土壤pH低,有利于P矿粉溶解,但若pH太低<5.4,土壤中活性Fe、Al结合,生成磷酸铁、磷酸铝;交换量大的酸性粘土,由于土壤粘粒所吸附的代换性H+多,能促进P的溶解,施磷矿粉效果较好。c、粘土矿物类型:含蒙脱石为主的粘土矿物上施磷矿粉比含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的效果好;风化度低的土壤施磷矿粉也

33、较风化度高的土壤效果好;福建酸性红壤上施用效果也较好。(3)作物特性2、在土壤中转化:Ca5(PO4)3·F在酸性红壤条件下:半年即有近50被分解转化为磷酸铁、铝盐类;前期转化快,以后则变化缓慢; Fe-P的比例会不断增加,而Al-P和O-P则保持不变。当转化产物以Fe-P为主时,在水旱轮作中,Fe-P就成为水稻的重要磷源。在水稻田及石灰性土壤中3、磷矿粉施用及后效:必需优先施用在缺磷的酸性土壤、盐基饱和度低的土壤,和吸磷能力强的作物。宜做基肥一次大量施用。(二)水溶性P肥(过P酸钙、重过P酸钙)水溶性磷肥:凡能溶于水的磷肥。速效性磷肥。过磷酸钙(普钙)1、磷酸退化作用:当磷酸吸湿后

34、,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制造时生成的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降低过钙中有效P含量。注:磷酸退化作用是在过钙贮藏过程中发生的而不是在土壤中发生的。 2、施入土壤后的转化:(1)异成分溶解(2)化学固定A、在酸性土壤中:反应初期产物形成不稳定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难溶性P向结晶化合物转化,即所谓P的老化。 B、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最终转为羟基磷灰石,而羟基磷灰石则需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较长时间的风化释放才能被作物所吸收。P肥利用率低于N肥35,是由于南方红黄壤固P强烈,往往需一次大量施P,对多年生果树、茶树可在定植时一次大量施用磷矿粉或钙镁磷肥。(3)吸附:过钙施入土壤

35、后,部分水溶性P可被土壤固相所吸附。非专性吸附:由带正电荷的土壤胶粒通过静电引力(库伦力)产生的吸附。专性吸附:在一定的条件下,铁铝氧化物的配位体中的部分配位体可被磷酸根置换而产生的吸附现象。化学力吸附。3、过钙施用: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水稻施用可作蘸秧根。作种肥时,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采取措施:集中施用: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均应适当集中施用和深施。分层施用:分层施用2/3作基肥,1/3作面肥或种肥施入表层土。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根外追肥:过钙作根外追肥,不仅可避免P肥在土壤中的固定,而且用量省,见效快,尤其在作物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根外追肥具有良好效果,果树等单子叶作物喷施浓度可用1

36、2%。制成颗粒磷肥(同集中施用)4、磷酸退化作用:当磷酸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制造时生成的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降低过钙中有效P含量。(三)枸溶性P肥钙镁磷肥碱性、主成分为弱酸溶性Ca3(PO4)2、多元素肥料1、在土壤中转化:移动性小,土壤pH<6.5时,可逐渐转化为易溶性磷酸盐。最适宜施在酸性土壤中,并且90通过80目(0.177mm)的钙镁磷肥肥效较好。(1)在酸性土壤中:Ca3(PO4)2 CaHPO4 Ca(H2PO4)2 (2)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在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根系分泌的酸(如碳酸)的作用下,也可逐步缓慢溶解而释放出磷酸。(3)施用:

37、多用于基肥,作追肥时应在苗期早施,由于其移动性比过钙更小,必须深施。A、土壤:pH<5.5,钙镁磷肥>过钙 ;pH=,钙镁磷肥过钙,但后效大于过钙; pH>6.5、中性或石灰性土壤,钙镁磷肥<过钙。对钙镁磷肥来说,它最适于酸性土壤。 B、作物:在油菜、萝卜、豆科作物、瓜菜等作物中,钙镁磷过钙;在水稻、大小麦等作物中,钙镁磷<过钙(只及过钙70-80)C、与有机肥混合可减少P的吸附和固定。 D、肥料细度:一般要求有8090的肥料颗粒能通过80号筛孔。第五章、植物钾素营养及钾肥钾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钼是植物体内含量最少的金属元素。植物对钾的吸收:土壤钾离子主

38、要通过扩散途径迁移达到植物根表,然后又主要通过主动吸收进入根内。 一、K的营养功能 1、促进酶的活化(上册P55表2-18):酶的活化剂2、钾能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1)促进叶绿素合成 (2)调节气孔开闭(3)增强光合活性 (4)促进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增加ATP形成3、钾能促进植物体内物质的合成和转运 (1)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转(2)钾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共生固氮作用 (3)钾可促进淀粉的合成:钾可提高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合成,抑制籽粒中ABA活性,延长淀粉合成时间。4、增强植物抗性:(1)提高抗旱性:使根细胞渗透压增强,增强细胞原生质的充水度,减少蒸腾作用。(2)提高作物的抗冻性:细

39、胞膜的相变温度与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关。(3)增强作物抗盐性(4)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5)增强作物对生理性病害的防治(6)增强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7)减轻水稻受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二、钾肥(一)、氯化钾1、性质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易溶于水,是速效性钾肥。含Cl:47.6%。2、在土壤中的转化施入土壤中的K能立即溶于土壤溶液中,呈离子态,一部分可为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则被土壤胶体所吸附固定。(1)生物固定(2)吸附固定a、中性或石灰性土壤:生成CaCl2,土壤板结。因此,应注意在用氯化钾的同时,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和含钙肥料。 b、酸性土壤:酸性增加后,可使作物遭受活性Fe、Al的毒害,因此

40、,施用KCl也应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和石灰,以中和酸性,避免危害。 (3)晶格固定(4)钾的释放与淋失(二)、硫酸钾(K2SO4,含K2O 4852)1、性质:水溶性速效钾肥,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宜施于碱性土壤。2、在土壤中转化:与KCl大体相同的变化,只是交换吸附后的生成物不同。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生成CaSO4(石膏),在酸性土壤生成硫酸。长期连续施用有可能造成土壤板结,因此应增施有机肥料。而酸性土壤施用K2SO4时,则需适当施用石灰,以中和酸性。 第六章、植物的钙、镁、硫营养及钙、镁、硫肥一、钙在植物体内分布与形态1、在细胞中钙富集于细胞壁(果胶质)、淀粉体及核仁里。双子叶>单子叶;

41、老叶>嫩叶。2、Ca以Ca2+的形态进入体内,是植物体内最不易移动的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形态因植株部位不同而有差异:植株组织的细胞中:以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的形态沉淀在液泡中;种子:以植素形式存在;细胞壁:果胶酸钙。二、钙的生理功能1、Ca在作物体内以果胶酸钙的形态存在,是细胞壁中胶层组成成分。缺Ca时,细胞壁会发生粘化。2、Ca是细胞分裂所必需的成分。 3、钙能稳定生物膜结构。4、与CaM(钙调蛋白)结合,活化植物细胞中的许多酶,起第二信使的作用。 5、调节介质的生理平衡和抗真菌病害。三、钙的缺乏症由于钙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因此,缺钙症状首先在果实、叶尖、茎尖等部位发生。植物缺钙一般表

42、现为: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幼叶卷曲,叶缘黄化坏死,果实生长发育不良,易腐烂。缺钙时发生的病症有:苹果的苦痘病和水心病;辣椒、番茄、枇杷的脐腐病;草莓、甘蔗、莴苣的焦叶病;花生空荚症。(上P66)四、石灰的改土作用1、中和土壤酸性,消除毒害土壤潜性酸与活性酸。 活性铝离子含Al3+、Al(OH)2+和Al(OH)2+三种形态。其中对作物有害的是Al(OH)2+和Al(OH)2+。石灰消除H+与Al3+的毒害,还能促使活性铁、锰沉淀,消除其毒害。当pH4.5时,铝主要以Al3+形态存在;4.5pH6.5时,铝以Al(OH)2+和Al(OH)2+形态存在;pH6.5,铝以Al(OH)3存在。2、增加

43、土壤中有效养分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常能促进有机质矿质化和生物固氮可使固P作用减弱,促进无机P的释放增加土壤中Mo的有效性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4、能减轻病虫危害:石灰是一种碱性物质,能杀死土壤中病菌和虫卵。而且还能消灭杂草,旱地施用石灰可抑制地老虎及作物连作所引起的青枯病的发展。五、中和值:以纯CaCO3的中和能力为100,其他石灰物质相当于同等数量CaCO3的中和能力的比值。CaO=179;Ca(OH)2=146六、钙肥:石灰是最主要的钙肥1、生石灰(CaO):生石灰呈强碱性,中和土壤酸性的能力很强,可在短期内矫正土壤酸度,但用量过多或施用不当,会造成局部过碱,造成烧苗,所

44、以生石灰应提前早施。有杀虫、除草、消毒的功能。2、熟石灰(Ca(OH)2):由生石灰加水处理或吸湿而成,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主要成分Ca(OH)2 含CaO 70,呈强碱性,较易溶解,它对中和土壤酸性比生石灰弱。 3、碳酸石灰(CaCO3):溶解度较小,中和土壤酸性的作用比较和缓,不致使土壤急剧变碱,但后效较长。七、CaO、Ca(OH)2和CaCO3的区别与转化1、区别碱性中和能力后效CaO强强弱Ca(OH)2中中中CaCO3弱弱强2、转化:生石灰吸水后能转化为熟石灰,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吸收CO2能转化为碳酸钙:CaO+H2OCa(OH)2;CaO+ CO2CaCO3;Ca(OH)2+ CO2

45、CaCO3+H2O八、缺Mg症状生长在砂质土壤、酸性土壤、高钾量土壤上的作物最易缺镁。缺Mg时,首先表现在下部老的叶片上,表现为叶脉间缺绿,甚至是淡绿色,而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或发亮,以致叶肉组织变为褐色而坏死,开花明显受到抑制,果实产量减低。 九、镁肥的有效施用1、土壤有效镁含量:镁肥的效应与土壤镁供应水平密切相关,土壤交换性镁的临界值为50ppm。2、土壤pH值和镁肥肥效:(1)红壤:MgCO3>Mg(NO3)2>MgCl2>MgSO4;(2)中性或碱性土壤:MgSO4> MgCO3(因其溶解度小)故酸性土壤中镁肥的施用以白云石和MgCO3为好,而中

46、性或碱性土壤则以MgSO4为宜。 3、其他养分:当效换性K/Mg比大于5:1时,就可能出现作物缺镁。大田作物应<5:1,蔬菜<3:1,果树<2:1 。各种氮肥引起作物缺镁的严重程度顺序为:(NH4)2SO4>CO(NH2)2>NH4NO3>Ca(NO3)2,这是因NH4+对Mg2+有拮抗作用,而NO3-则促进作物对Mg2+及其他阳离子的吸收。另外,作物也要求一定的CaO/MgO比值。 4、作物种类:糖用甜菜和马铃薯是对缺镁敏感的作物,番茄则是对缺镁最敏感的温室作物,某些果树(如柑桔、葡萄、苹果),根用蔬菜,块茎作物,棉花,橡胶,烟草等,施用镁肥往往有较好的效

47、果。 5、镁肥施用:Mg肥一般作基肥、追肥,酸性土施碱性镁肥较好。十、S的形态1、储存形态:无机硫酸盐(主要储存于液泡);有机硫化合物(90)主要是含S的氨基酸,如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和谷胱甘肽等。2、吸收形态:主要以主动吸收的方式吸收SO42-;叶片吸收SO2气体;根系、叶片也可吸收S2及含硫氨基酸。十一、作物缺S症状1、症状:与缺N类似,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瘦弱、失绿和黄化。缺S茎细、僵直、分蘖分枝小。2、与缺N区别:作物体内S为不易移动元素,较难从老组织向幼嫩组织运转,因此缺S症状首先表现于顶部的新叶,而缺N首先表现于下部的老叶。第七章、植物微量元素营养及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包括硼(

48、B)、锌(Zn)、锰(Mn)、铁(Fe)、铜(Cu)、钼(Mo)、氯(Cl)。一、硼(B)1、吸收形态:植物吸收硼主要是BO33-和B4O72-离子,也吸收B(OH)3分子。以集流方式迁移,通过根系的木质部随蒸腾作用向上运输。2、土壤中B的有效性的影响因素(1)土壤酸碱度:土壤pH4.76.7之间B的有效性最高,水溶性B与pH间为正相关。PH7.18.1之间B的有效性降低,水溶性B与pH间为负相关。作物缺硼大多发生在pH>7.0(pH<4.7)的土壤,主要是由于Al(OH)3、Fe(OH)3对B的吸附固定。(当土壤中含过量石灰常影响B的吸收,因为作物中含过量Ca时常影响体内B代谢)

49、 (2)有机物含量:有机物多的土壤有效性B多。(3)粘土矿物:少量的硼酸可能进入矿物的晶格,代替晶格中的其他离子(如Si4+或Al3+)而被固定。 3、典型缺素症状:如甜菜“腐心病”、油菜“花而不实”、棉花的“蕾而不花”、花椰菜的“褐心病”、小麦的“穗而不实”、芹菜的“茎折病”、苹果的“缩果病”等。硼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明显受蒸腾作用的影响,硼中毒的症状多表现在成熟叶片的尖端和边缘。二、锌(Zn)1、吸收形态:主要以扩散方式吸收Zn2+,在植物体内以Zn2+或结合有机酸形态通过木质部运输。2、影响土壤锌有效性的因素有:(1)土壤全Zn含量 (2)pH值 (3)土壤P的水平 (4)粘土矿物与碳酸盐(

50、5)有机质 (6)淹水3、典型缺素症状:锌属不易移动元素,所以缺锌首先表现在幼嫩器官。柑桔“小叶病”、水稻基部叶片沿主脉出现失绿条纹,继而出现棕色斑点,植株萎缩,出现“萎缩病” 。三、钼(Mo)1、吸收形态:钼以HMoO4、MoO42形态被截获和集流方式吸收,在植物体内往往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金属蛋白质而存在于酶中。2、典型缺素症状:花椰菜“鞭尾病”,柑橘“黄斑病”豆科作物缺钼的症状与缺氮相似,但严重缺钼的叶片因有积累而致使叶缘出现坏死组织, 且缺钼症状最先出现在老叶或茎中部的叶片,并向幼叶及生长点发展。四、锰(Mn)1、吸收形态:植物主要吸收Mn2+。锰在植物体内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以Mn

51、2+形态进行运输;另一种以结合态,即与蛋白质结合,存在于酶及生物膜上。2、影响土壤中Mn有效性的因素:(1)土壤pH值 (2)土壤含水量和Eh值 (3)土壤有机质 3、典型缺素症状:燕麦“灰斑病”、豌豆“杂斑病”、棉花和菜豆“皱叶病”。缺锰植株往往有硝酸盐累积。五、铁(Fe )1、吸收形态:植物主要吸收Fe2+,螯合态铁也可以被吸收。Fe3+除禾本科植物可以吸收外,只有在根表面还原成Fe2+才能被吸收。当Fe2+被根系吸收后,在大部分根细胞中可氧化成Fe3+,并被柠檬酸螯合,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地上部。 2、影响土壤铁对植物可给性的因素:(1)pH (2)Eh (3)螯合作用(缺铁主要是发生在石灰

52、性土壤上)。3、典型缺素症状:酸性水稻田,铁过剩,发生赤枯病。缺铁,失绿症。六、铜(Cu)1、吸收形态:植物主要吸收Cu2+,也能吸收铜的有机螯合物(EDTA-Cu),它与铁、锌、钼等有拮抗作用,铜吸收过多会产生缺铁“失绿症”。 2、典型缺素症状:果树“顶枯病”七、氯(Cl)1、吸收形态:植物对氯的吸收属逆化学梯度的主动吸收过程。氯以离子态存在,流动性强。Cl-的移动与蒸腾作用有关。八、硼肥的施用:1、硼肥可作基肥和根外追肥施用。因为硼肥对种子萌发和幼根生长有抑制作用,故一般不用硼肥处理种子。2、B肥施用重点:十字花科(油菜)、豆科(豆科绿肥)、块根块茎作物(马铃薯、萝卜)、果树(柑桔、苹果)

53、,一般禾本科作物对硼需要量较少。九、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注意的问题1、针对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施用微肥 缺锌的土壤主要是北方的石灰性土壤和沿海的含有盐分的土壤;容易缺铜的土壤主要是沼泽土和泥炭土;南方的红壤及砖红壤有可能缺钼;2、摸清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现状3、改造土壤环境提高肥料的可给性4、把施用大量元素肥料放在重要位置上5、严格控制用量力求施用均第八章、复合肥料一、复合肥料: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氮、磷、钾主要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二、复合肥料的分类1、按其制造方法:化合复合肥料、混合复合肥料、掺合复合肥料(1)化合复合肥料:在生产工业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得的复合肥料,一般属二元型

54、复肥。 (2)混合复合肥料:通过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料与化合复肥简单的机械混合,有时经过二次加工造粒而制成的复合肥料。(3)掺合复合肥料:将颗粒大小比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化合肥料作基础肥料,直接由肥料销售系统按当地土壤和农作物要求确定配方,经称量配料和简单机械混合而成。 2、按其含NPK三要素的种类:二元复合肥料和三元复合肥3、美国:固体混肥、液体混肥(固体混肥和液体混肥)4、总养分含量40的复合肥料称为高浓度复合肥料;30为中浓度复合肥;二元肥料20、三元肥料25为低浓度复合肥料。三、二元复合肥料(水溶性肥料,化学中性)1、磷酸铵:它是复合肥的代表,包括磷酸一铵(俗称安福粉)和磷酸二铵(重安

55、福粉),由氨和磷酸反应而成。 2、施用:磷酸铵适合各种土壤和作物施用,宜作种肥和基肥;不宜与种子直接接触,以免影响种子发芽生产;磷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石灰等碱性肥料混施;作为磷源,优于磷酸钙。四、复合肥料的表示法1、复合肥料的有效成分,一般用N-P2O5-K2O的含量百分数来表示。2、如含N12,含-P2O552的磷酸一铵,其有效成分可顺序表示为12-52-0;含N13,K2O 44的硝酸钾,表示为13044。五、发展动向:高效化、液体化、多成分和多功能化总养分含量40的复合肥料称为高浓度复合肥料;30为中浓度复合肥;二元肥料20、三元肥料25为低浓度复合肥料。六、复合肥料的优缺点1、优点:养分

56、含量高,能同时供给作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营养元素,其效果往往优于两种单质肥料;副成分少,贮运费用少;肥料的物理性状良好,复合肥料多为颗粒状,吸湿性不高,不易结块。 2、缺点:养分比例固定,不能完全满足各种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比例的不同需求;难以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复合肥料中各种养分只能采用同一施肥时期、施肥方式和施肥深度,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每种营养元素的最佳施肥效果。七、肥料混合原则(各单元肥之间或单元肥与复合肥料的混合)1、要选择吸湿性小的肥料品种一般粒状肥料的吸湿性低于结晶或粉未状肥料;硝酸铵与尿素、硝酸铵与过磷酸钙不宜混合。2、要考虑到混合对肥料养分不受损失在混合过程中,由于各种肥料组分之间发生反应,往往会引起有效养分损失,其中主要是氨的挥发、硝酸盐的还原、水溶性磷的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