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再改吴育林MicrosoftWord文档(2)_第1页
教学设计再改吴育林MicrosoftWord文档(2)_第2页
教学设计再改吴育林MicrosoftWord文档(2)_第3页
教学设计再改吴育林MicrosoftWord文档(2)_第4页
教学设计再改吴育林MicrosoftWord文档(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B003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征文类别:教学设计类标 题: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姓名:吴育林单位:老河口市第三中学通信地址:老河口市第三中学联系电话子邮件: HYPERLINK mailto:935218006 935218006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九年级数学“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老河口第三中学:吴育林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研究的是圆的轴对称性与垂径定理及简单应用,垂径定理既是前面圆的性质的重要体现,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垂直于弦的直径”是圆的重要性质之一,在整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今后研究圆

2、与其他图形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为进行圆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掌握垂径定理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计算问题。;掌握辅助线的作法过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学生特征分析:学生起点: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3、但学生对生活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兴趣浓厚。基本能力:学生在小学学习“圆的认识”和“轴对称图形”时,已经对圆的轴对称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但对对称轴及轴对称的性质应用理解不足。知识点学习目标分析:1感知: 让学生从一些简单实例中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方法。2理解: 学生通过线段AB的运动变换很自然地渡到垂直于弦的直径,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猜想,主动地探索垂径定理的知识。 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对猜想进行证明,并通过观察定理的变式图形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师生共同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知识3 应用

4、:通过题组训练使学生对垂径定理有更进一步认识,并掌握有关计算、证明等方面的简单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通过动手操作,对比已有的知识,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归纳等方法)。教学难点: 垂径定理的证明与垂径定理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 通过学生动手做“找圆心”的游戏再利用多媒体播放整个折叠过程。 板书设计: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 (垂径定理)一、圆的对称性:圆具有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不变性.二、垂径定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1、已知:(1)C

5、D过圆心(2)CD AB于M则: (a)AM=BM(b)AD=BD(c)AC=BC (过程见课件)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已知(1)CD过圆心(2)AM=BM(AB不是直径)则 (a)CD AB于M (b)AD=BD(c)AC=BC(过程见课件)2 垂径定理的应用:(1)解决有关弦、弧、半径等问题的计算、证明(和作图)(2)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如拱桥等)强化应用意识。(3)常用的辅助线:(1)作半径; (2)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4)常用解法:(1)勾股定理 ;(2)解直角三角形三、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播放题组,小组合作,学生代表展示过程。教学方法

6、: 1.情景创设式:通过生活中的图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2类比启发式: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引导探究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垂径定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流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激疑引趣 二 尝试诱导,发现定理 三引导探究,证明定理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课件演示:圆的对称性 经历实验观察猜想证明 (感性认识) 垂径定理(理性认识 ) 五巩固练习 化疑解难 四例题示范,变式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尾呼应 渗透“特殊”到一般”思想方法- - - -

7、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激疑引趣介绍和展示中国石拱桥中由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该实例中建立与本课题密切有关的数学问题(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以同学们所熟知的赵州桥入手,并从该实例中建立与本课题密切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总是与现实问题密不可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可让学生从一些简单实例中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二、尝试诱导,发现定理1、运用课件与学具(学生自制的圆形纸片)演示,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把圆形纸片沿直径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圆是轴对称图形

8、(2)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注:不能说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3)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4)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教师演示线段AB的运动变换)。 +2、 再请同学们在自己作的圆中作图:(1)任意作一条弦AB;(2)作直径CD垂直弦AB垂足为E。(出示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析直径CD与弦AB此时的关系,说明直径CD垂直于弦AB的,并设问:垂直于弦的直径它除了上述性质外,是否还有其他性质呢?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将圆的轴对称性的学习变成了操作性强,又具有趣味性的“找圆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线段AB的运动变

9、换很自然地渡到垂直于弦的直径,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猜想,主动地探索垂径定理的知识。这一过程突出知识的产生过程,教会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引导探究,证明定理(1)实验-观察-猜想:让学生将上述作好的圆沿直径CD对折,观察重合部分后,发现有哪些线段相等、弧相等,并得出猜想:在圆O中,CD是直径,AB是弦,CD垂直AB于M.那么AM=BM ,弧AC=弧BC,弧AD=弧BD.(2)证明:引导学生用“叠合法”证明

10、此定理 。 (3)对定理的结构进行分析。(4)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5)垂径定理的变式。设计意图:1、在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和课件演示的基础上,利用圆的轴对称性,采用叠合法证明垂径定理是学生容易接受的,目的是既使学生重视证明表述,又加深对它的发现与理解。2、让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猜想证明,学生的思维逐步被展开,现在可以引导学生证明并归纳定理,采用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两种形式。3、强化对基本图形的理解,从特殊到一般,培养学对几何图形的化归思维能力。几何定理中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联系与转换也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四、例题示范,变式练习教师出示例题:(见课件)例1已知在O中,弦AB的长8

11、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O的半径.。讲完例1后,教师总结:半径、圆心到弦的距离及弦长三者有何关系?(过程见课件)2、例2 在例1图形的基础上,以O的圆心再画一个圆交弦AB于C、D,则AB与CD可能存在的关系?试证明。(过程见课件)(教师总结:在圆中,解决弦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作为辅助线,实际上,往往只须从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设计意图:将例2作为例1的延伸,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解题思想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题组训练使学生对垂径定理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并掌握了有关计算、证明等方面的简单应用,教师教学

12、时应突出作圆心到弦的垂线段,是应用垂径定理时常用的添加辅助线方法。五、巩固练习 化疑解难(见课件)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平分弧的直径必平分弧所对的弦 平分弦的直线必垂直弦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 弦的垂直平分线是圆的直径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必垂直这条弦 在圆中,如果一条直线经过圆心且平分弦,必平分此弦所对的弧练习2:(中考练题)如上右图,AB为O的弦,O的半径为5,OCAB于点D,交O于点C,且CD=1,则弦AB的长是_练习3:赵州桥桥拱呈圆弧形的(如图1),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AB的距离,也叫弓高)为7.2米。求桥拱

13、的半径(即AB所在圆的半径)?练习4、 有一石拱桥是圆弧形,如图所示,正常水位下水面宽AB=60m,水面到拱顶距离CD=18m,当洪水泛滥时,水面宽MN=32m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请说明问题归纳:求圆中有关线段的长度时,常借助垂径定理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半径r、弦半a/2、弦心距d,三者构造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知道两个量可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个量。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例题中,教师把新课引入的实际问题,在结束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尾呼应,形成一个课堂教学的整体。 六、课堂回顾 画龙点睛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

14、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可说明弦的中点、弧的中点都集中在垂直于弦的直径上,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教育。七、课后作业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知识,达到课堂内容的延伸,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品质。个性化教学(课件展示)设计意图: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作业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教师参与到讨论当中,做弱势小组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做题 1如图 ,AB为O的直径,CD为弦,过C、D分别作CNCD、DMCD,分别交AB于N、M,请问图中的AN与BM是否相等,说明理由2如图,O直径AB和弦CD相

15、交于点E,AE=2,EB=6,DEB=30,求弦CD长选做题:3(开放题)AB是O的直径,AC、AD是O的两弦,已知AB=16,AC=8,AD=8,求DAC的度数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练习题中的基础题完成得很好,但对于知识迁移的思考题,部分学生解答得不是特别好。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较好,学习中投入性与主动性非常高,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又非常感兴趣。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反映很热烈,学起来也不困难。由于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反映了圆的重要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整节书的重点,由于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都较复杂,因此这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图形直观化,生活化;通过图片的折叠和旋转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做” 数学。教师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巧妙地把自己转向幕后,把学生推向台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展示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