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委托管理学校2022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委托管理学校2022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委托管理学校2022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委托管理学校2022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委托管理学校2022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化学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2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中提供能量的最基本糖类物质,

2、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D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 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0102020反应后质量/g2待测3226A乙一定是催化剂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待测质量为10 gD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114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B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

3、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5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H2B木炭CFeDNaCl6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BCD7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闻气体气味C滴加试剂D倾倒液体8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9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H2中的“2”表示二个氢原子C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4、2个氧原子DH2SO4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10下列气体全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一组是( )ACO2,CO,O2BSO2,CO2,NO2CNO2,CO2,N2DNO2,SO2,CO11下列图标中,表示腐蚀品的标志是()ABCD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瓶中液面明显上升B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C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1)若用加热固体药品的方法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若用该方法制取并收集

5、较干燥的氧气,则应选择的装置为_(填字母序号)。(2)用装置F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时,再开始收集,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_盖好集气瓶(填“光滑面”或“毛面”)。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_。(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作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4)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填“a”或“b”)端通入。(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填字母序号)。14兴趣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实验一 氧气制取实验(1)现有如图装置药品

6、选择: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制取氧气反应物的是_(填标号),原因是_A 水B 过氧化氢C 氯化钾D 高锰酸钾( KMnO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填标号, 下同)和_。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出现了下列异常现象,请你分析其原因:现象原因水槽中水呈紫红色:_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_实验二 氯酸钾制取氧气(2)取2g氯酸钾固体10份,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反应,测得生成2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編号12345678910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1:201:101:61:51:41:31:22:31:13:2生成20

7、0mL氧气时间/秒235186162147133117143160211244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分析上述数据,利用此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比时,反应速率变低的原因是_(填标号)。A 反应物含量过低,温度不易达到反应温度B 催化剂与氯酸钾接触面积减小C 二氧化锰不起催化作用实验三 探究过氧化氢 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3)实验方案如下:I.用MnO2、CuO、Fe2O3、 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取30粒含MnO2

8、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图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_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_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15依据如图实验,研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1)铁粉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小气球先变鼓再变瘪。其中“变鼓”的原因是_。(3)用激光引燃铁粉前,称得总质量为m1。熄灭后,待锥形瓶冷却至室温,称得总质量不变,其原因是_。松开锥形瓶的瓶塞,称得总质量为m2,则m1_m2(填“”、“”或

9、“=”)。16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写出实验A中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该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流入集气瓶,但流入的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两种即可)_。请你写出实验B中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此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下图是木炭燃烧的一系列实验操作,写出步骤D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如下:NaCl+CO2+NH3+H2O = NaHCO3+NH4Cl,请计算:(1)氯化

10、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2)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_。18如图是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请按要求答题。(1)葡萄糖是由_种元素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葡萄糖(“是”或“不是”)_氧化物。(2)在葡萄糖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_。(3)每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17.2KJ能量,一瓶这样的葡萄糖注射液可放出能量为_KJ。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下图是制取蒸馏水和电解水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蒸馏水时烧瓶加热时需要垫_。加热时烧瓶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_(填“是或“不是 )催化剂,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2)电解水实验时a管中收集到的气体

11、是_,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反应基本类型为_。(3)从分子观点分析水的蒸馏与水的电解本质区别是_。(4)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中导管不宜过短的原因是_。(5)电解水实验中a管和b管所得气体的质量比是_,实验中a管和b管所得气体的体积比总比理论值略大,可能的原因是_、_(答两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反应前的固体是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二氧化锰具有一定的质量分数,即起点是在纵轴上的某点;反应中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催化剂 “一变,两不变”的特点,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而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

12、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的质量等于氯化钾与氧气的质量总和,即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变大;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总质量不再变化,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也不再变化,会形成水平线。故选A。2、C【解析】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进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详解】A、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2:6=1:2:1,其质量比不可能为1:2:1,不符合题意;B、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12+6=24个原子,而不是22个原子,不符合题意;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符合题意;D、在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中氢元素占的比例最小,所以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不

13、符合题意。故选C。3、C【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2g-2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详解】A、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

14、乙的质量应不变,待测质量为10 g,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18g:6g=3: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4、B【解析】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详解】A、试管甲中的气体体积大,是氢气,说法正确;B、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错误;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D、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说法正确。故选

15、B。5、A【解析】A、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6、D【解析】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三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

16、:D。7、D【解析】A、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操作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故操作错误;C、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污染试管,滴管应悬空滴加,故操作错误;D、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瓶口要紧挨着,故操作正确。故选D。8、B【解析】A、试管外壁干燥,不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故A不符合题意;B、试管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容易炸裂试管,故B符合题意;C、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会聚集在试管口,不会使试管炸裂,故C不符合题意;D、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是正确操作,不会造成试管炸裂,

17、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C【解析】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错误。B. 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C. 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正确。D. 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10、D【解析】空气污染指数的各项污染物应该是对空气污染比较厉害的物质,而且大多是有毒的气体,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不同地区的首要污染物有所不同,故D正确。故选D。11、D【解析】试题分析:图标中,表示腐蚀品的是D

18、,是易燃品,是节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故选D考点:化学标识12、B【解析】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中的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瓶中较大的压强将瓶中的水压到长颈漏斗中,从而使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故选B。点睛: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 AD 连续均匀冒出 毛面 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炸裂试管 可以控制滴液速度并控制反应速率 b F 【解析】(1)若用加热固体药品的方法制取氧气,可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或加热氯酸

19、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由图可以看出,试管口有棉花,因此应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制取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故收集装置应选D,应选择的装置为AD;(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开始收集,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毛面盖好集气瓶,用毛面密封性更好。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防止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炸裂试管;(3)选用C作发生装置,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4)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气体的密度

20、比水小,故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进入;(5)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F。14、C 氯化钾中没有氧元素 A E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没有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1:3 A 便于对比 取下橡皮塞 CuO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化钾不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反应物,因为氯化钾中没有氧元素。故选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若要制取并收集一

21、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A和E;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通常在盛放高锰酸钾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本题中水槽中水变红,说明在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为了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应该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停止加热,而本实验结束后发现水倒吸入试管是由于没有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分析上述数据,当用时最短时应该是最佳配比,所以利用此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1:3。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比时,由于反应物含量过低,温度不易达到反应温度,从而

22、反应速率变低。故选A。(3)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便于对比;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可能是取下橡皮塞;从实验曲线看,利用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太快,Fe2O3、Cr2O3时反应速率太慢,因此利用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CuO。15、3Fe+2O2点燃Fe3O4 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热使压强增大的趋势大于O2消耗使压强减小的趋势,锥形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在该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铁粉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解析】(1)铁粉与氧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23、小气球先变鼓再变瘪。其中“变鼓”的原因是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热使压强增大的趋势大于O2消耗使压强减小的趋势,锥形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3) 用激光引燃铁粉前,称得总质量为m1。熄灭后,待锥形瓶冷却至室温,称得总质量不变,其原因是在该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铁粉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反应前称得总质量为m1是铁粉和锥形瓶中空气的总质量,反应后,松开锥形瓶的瓶塞,称得总质量为m2是生成物和松开锥形瓶的瓶塞后锥形瓶中空气的总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物的质量等于消耗的铁与氧气的质量和,故m1 m2【点睛】该题难点是(2)和(3),在解答(2)时,要考虑燃烧过程中要放热,

24、使容器内压强变大,在解答(3)时,要考虑松开锥形瓶的瓶塞,消耗的气体还会补充进去16、 红磷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未恢复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化合反应 【解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造成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流入集气瓶,但流入的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的可能原因是红磷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未恢复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符合“多变一”特征,此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步骤D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的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26.2% 5.85t 【解析】(1)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6.2%,故填26.2%。(2)解:设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 58.5:84=x:8.4tx=5.85t答:生产8.4t碳酸氢钠,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8.5t。18、(1)三,180,不是(2)氧元素(3)430【解析】(1)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可知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