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_第1页
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_第2页
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_第3页
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_第4页
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特征 主要内容: 商品及其属性 货币 价值规律 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特征1.1 商品及其属性一、从商品(Commodity)开始 商品是经济的细胞。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社会的财富,表现为一个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一个一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原素形式。所以,我们的研究要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资本论第一卷 1.1 商品及其属性马克思:在生物学或化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是什么?库格曼医生:那当然是显微镜或化学试剂。但这些工具对经济学研究是没有用的。马克思:当然,经济学研究运用的是科学抽象力。库格曼医生:对商品形式的分析也需要象对分析显微镜下的细胞那样仔细?马克思:没错。分

2、析商品形式好象是琐事,但确实如分析显微镜下的细胞那样的琐事,(那样的重要)。 评语: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是从商品开始的。马克思:在生物学或化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是什么? 商品经济(Commodity economy)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2.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同,商品经济以直接以交换为目的 商品生产 商品流通 商品经济(Commodity econom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 三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商人的出现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 1.前提条

3、件:社会分工(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 2.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决定性条件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产品的劳动是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归私人所有。因而,在社会分工存在的条件下,私人劳动的产品便转化为商品。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前提条件根本条件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社会分工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 (Value)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的劳动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 值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Use value):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Value)凝结在商

4、品中的一般人的劳动商品二因素使 对商品两因素的理解: 1、使用价值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为了满足商品生产者的自身需要,而是要通过交换满足别人的需要。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对商品两因素的理解: 2、商品的价值自身不能表现出来,它只有通过交换价值才能体现。交换价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不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而是由生产该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决定的,即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商品的价值自身不能表现出来,它只有通过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 值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

5、价 值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仅商品有,商品以外的许多物品也有。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这种属性只有商品有,不是商品的其他物品没有。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统一性: 凡是商品都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 对立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

6、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价值,如空气,阳光等; 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兼得,商品生产者想要得到的是价值因而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必须支付其价值。 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劳动二重性三、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The two fold character of labor )不同质使用价值相同质价值特定具体形式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劳动二重性三、体现在 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

7、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Concrete labor)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如农民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 抽象劳动(Abstract labor)指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的关系 统一性: 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劳动,也不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不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可分割的,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的关系 矛盾: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

8、永恒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的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矛盾: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意义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Labor value theory)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理论基础。为马克思其他一系列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意义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四、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变化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劳动时间价值量劳动量四、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变化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 商品的价值量(Magnitude of value)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个别劳动时间

9、: 指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 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在某一时期同一生产部门内 生产出绝大部分商品的那些生产者所具有的生产条件,它是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 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劳动熟练程度是由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决定的,劳动熟练程度高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劳动的有效程度高。 劳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劳动力耗费的多少,在单位时间内,劳动力耗费多,即劳动强度大。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 商

10、品价值量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简单劳动(Simple labor)指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进行的劳动。 复杂劳动(Complicated labor)指需要专门学习和训练,掌握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 商品价值量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Hours of social necessary labor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不同种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来实现的。复杂劳动量的大小是由无数次的市场交换自发地形成的。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

11、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个(件)/小时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小时/个(件)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 科技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 技术装备 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自然条件的优劣 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因素: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因素: 在同一生产部门中,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

12、值量总是不变的。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单位劳动时间创造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单位产品中的抽象劳动 每个商品的价值量 反之就会增大。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说明: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因为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且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的劳动生产率,而不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Individual labor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

13、的劳动。 社会劳动(Social labor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总劳动有机构成部分的劳动。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盾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盾交换成功解决的途径是交换

14、成功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 交换不成功呢?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是商品内在的各种矛盾的根源。 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决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2 货币一、货币(Currency)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同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密不可分。1.2 货币一、货币(Currency)的起源和本质 “羊”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斧子”是用来体现羊的价值的商品,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 等价形式是能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特点: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或存在形式

15、;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或存在形式; 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说明: 从质上第一次真正表现为无差异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从量上第一次真正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每一种商品都可以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可以成为另一商品的特殊等价物, 但没有统一的价值表现形式,这种物物交换的形式给商品交换带来了诸多困难。 说明: 说明: 一种商品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中商品交换带来的困难,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 说明: 说明: 货币形式的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在贵金属上的,如金和银。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

16、:商品 货币 一切商品要实现其价值,都必须转化为货币,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 说明: 货币的本质和内涵 本质: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内涵: 货币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又是特殊的商品,特殊性: 它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而存在,直接体现社会劳动,一般商品要通过和货币相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职能产生了一种形式上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 货币的本质和内涵 二、货币的职能 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二、货币的职能衡量其它商品价值量的多少该种商品价值(劳动时间) 货币

17、价值(劳动时间)外在尺度 内在尺度货币商品自身的价值价值尺度价格标准商品价格价值尺度价值尺度(Measure of value ) 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衡量其它商品价值量的多少该种商品价值(劳动时间) 货币价值 说明: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因此它可以是想象或观念的货币,不必是现实的货币。 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价值与价格一致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商品本身的价值;二是金属货币的价值。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说明: 流通手段(Medium of circulation ) 指货币充当商

18、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商品流通,公式表示为: W-G-W W GW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物交换商品流通WWGGG买卖买卖结合买卖分离流通手段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买卖脱节,从而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足值,可以是符号 W GW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物交换商品流通WWGGG买 说明: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的货币。但现实的货币形式在不断的变化,从条块的金属到不足值的铸币再到价值符号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说明: 纸币流通规律(Circulation law

19、of currency)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限于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金属货币的需要量,如过多,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纸币流通规律(Circulation l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 参加流通的商品量 商品的价格水平 货币的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 = 待 销 售 的 商 价 格 总 额 同一单位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第一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课件 在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会减少,则:流通

20、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彼此抵销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 在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会减少, 贮藏手段(Storage means )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 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充当贮藏手段,自发地调节着流通中的货币量。 贮藏手段(Storage means )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 贮藏手段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货币贮藏流入货币货币平 衡流出货币贮藏货币货币货币货币平 衡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s ) 指货币在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如支票、汇票等。 由于货币的支付职能,流通中货币所需的货币量发生了变化。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s ) 世界货币(World currency ) 指货币越出国内的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