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论文_第1页
现代中国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论文_第2页
现代中国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中国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论文现代中国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伦理;教育善;建设论文摘要: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构成教育伦理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育当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的基石。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作为详细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普遍体现价值观定位上的偏差,存在着与教育伦理道德的不和谐。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伦理精神的精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的;提高家长本身素质,把握科学而合理的教育方法。对家庭教育伦理的研究,主要讨论家庭教育中的善恶矛盾及其运动关系,家庭教育的道德理想、伦理规范及其进步机制。从教育伦理学的角度看,家庭教育至少意味着一点,即育儿成才。育人成才论一方面强调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对儿童的抚养培育,使个体实现自然人的进化,成长为体格健全的自然的人;另一方面强调对儿童教化使之成才,使个体实式社会人的进化,成长为符合教育目的的社会的人。育人双才论讨论的是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被教育者的儿童个体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由于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这一矛盾运动经过中,作为儿童最早的也是终生的教育者的父母责任重大,他们必须具备符合教育伦理规范的家庭教育目的观、价值观、道德观、育儿观及其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其详细施行经过也应该符合教育伦理道德,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目的。一、加强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性提倡、弘扬善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善的方面,使家庭教育真正对个体的全面发展、人格塑造起到促进作用,真正体现教育的伦理特性和道德要求,家庭教育才能到达理想的境界。正如有的教育伦理学研究者所主张的,“使教育成为善的事业,更是我国教育当代化的重要课题,是教育系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责任和必然追求〞。探请教育伦理规范的建设,以善律教,是教育当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教育当代化呼唤家庭教育的当代化,也对当代家庭教育的伦理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家庭教育伦理建设体现了教育当代化的内在要求教育当代化必然要求依法治教,即努力调整教育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把教育建立在法制基础上,使教育服从法律规范;要求以真律教,即按教育本身的科学规律办教育;要求以善律教,即以正确的伦理观念来规范教育,而后者会对前两者产生明显的积极互动性影响。所以,教育当代化建设内在地包含了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的伦理规范体系的建设。当前,家庭教育学还只是发展仅仅20年的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社会重视普遍不够,因而,人们对家庭教育伦理规范的意识和建设就显得愈加薄弱,理论研究更是缺乏深度和成果积累。在家庭教育的详细施行中,也明显缺乏伦理道德的有效约束,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化的要求离现实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因而,我们需要努力加强家庭教育伦理规范的建设,促进家庭教育当代化的发展。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是教育当代化的内在要求,当代化的教育无法包容与当代社会格格不入的、陈旧的家庭教育,也无法包容与时代精神根本冲突的、陈旧的家庭教育伦理。只要建立一个新的、完好的'家庭教育伦理规范体系,才能应对教育当代化的时代要求。(二)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的基石我国的当代化建设,不仅仅包含经济层面的当代化,还意味着政治制度革新、社会发展、教育的吐故纳新、传统美德的弘扬、家庭伦理的建设等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当代化。然而,当前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宏大变化,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它对作为社会最基本单元的家庭也构成了宏大的冲击,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重视和要求以及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但在详细教育实践中,却难以挣脱传统与当代的矛盾冲突,结果矛盾与困惑重重,教育的施行处于两难境地。除此之外,社会上也缺乏一套强有力的教育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约束,这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这一特殊的教育职能的发挥,使家庭教育处于茫然无措的道德窘境。二、当前家庭教育伦理的现状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伦理的问题,表如今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伦理缺失和不合道德性。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需要建立在理性的、正确的、崇高的目的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根据这一目的和要求,促进个体全面成长,引导个体趋向于真善美,体现出家庭教育的伦理追求。这对作为教育者角色的父母提出了家庭教育价值观念、理性判定等方面的系列要求。但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作为详细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普遍体现出目的观和价值观定位上的偏差,存在着与教育伦理道德的不和谐。(一)教育内容上的重智轻德目前,绝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倾其所有,请家教、购书籍、买钢琴、参加各类补习班、特长班、培优班,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筋疲力尽。但结果怎么样呢?不少家长反映家庭矛盾不断,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和集体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家庭教育中只重智力开发,轻视或忽视思想道德教化不无联络。当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确实在能力、技术等方面给个人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不少父母以为在竞争剧烈的社会中,教会孩子保护本人,提高竞争的技巧和能力最为重要,道德不道德是社会的事情,与家庭教育无关。“小孩子小偷小摸不算什么,长大了会改的;学习不好可不行,将来要吃大亏。〞这种“以分为本〞,重智轻德的观念如今似乎很普遍,应该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关系紧张,孩子出现自私、任性、扯谎、懒惰、不尊敬师长,“望子成龙〞、“读书成才成大器〞成为很多教育者对儿童唯一的价值追求;而一些千百年来构成的优良家庭教育传统美德,如德育为先、艰辛朴素、热爱劳动、敬业奉献、乐于助人、同情尊重等,在教育者的价值定向上则遭到忽视;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集体主义精神相联络的一些重要品德更是遭到冷遇。(二)教育价值目的的功利化家庭教育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极端“功利〞和“自我〞的价值观念从潜意识逐步成为相当部分家庭的主流意识。“不少家长向子女灌输的学习动机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上重点名牌大学,从事热门专业的学习,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份高收人。假如将中间经过加以省略,就变成了—读书就是为了高收人。家长们将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价值取向完全移至到家庭教育中,这样培养的出来的势必是价值取向单向度的人;同时,家庭教育往往把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从小灌输给儿童,过分注重个体得失,权利与义务、奉献与社会协作等集体主义价值观走向淡薄与模糊,对个体价值实现的关注大大超过对社会价值实现的关注,以致构成两者对立的局面。家庭教育出现道德滑坡,民主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和教人向善的功能显得苍白,无论对于个体本身的发展和完善或社会、民族国家来讲都是可怕的。这样的家庭教育,又怎能将来与人格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去契合教育当代化的要求?(三)教育方法、手段上的不当1.重言传轻身教。所谓言传,是指父母、长辈借助语言活动,用讲理的方式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进行的传导和影响;身教是父母、长辈用本人的行为对孩子施行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用讲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本人的行为给孩子做出典范,也就是既重言传,又重身教。但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不少父母却将言传和身教割裂开来,教给孩子的是一套道理,而本人的行为却与该道理相悖。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要诚实,可本人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讲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就难以信服。因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讲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为孩子树立典范。模拟是孩子的一种重要心理特点,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留下深入的印象。天长日久,父母的作风、品德、性格喜好、气质特点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前苏联的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讲过,不要以为只要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如何穿戴,如何同别人讲话,如何议论别人,如何欢乐或发愁,如何对待朋友或敌人,如何笑,如何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过度或不及。很多父母太多地介入子女的问题解决,表现为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太多干预,孩子只是父母期望获得某些结果的任意加工的“原材料〞,在亲子关系中只能被动地承受。成人将本人的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沿着成人预先设计好的成长轨道一步一步煎进。有的父母察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对孩子的很多行为都严格限制,横加干预,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做人,独立解决间题和锻炼意志的时机。相反,有些家庭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听任自流,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知识,有些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心理发展对日后成长的重要作用,以为孩子小,只要不生病就行了。信奉所谓“树大自然直〞的道理。家长放弃教育的责任,看到子女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甚至包庇纵容。这类家长有的本身素质就不高,根本谈不上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也不会与学校教育很好地配合。使得子女好的素质不能构成,坏的行为得不到纠正。过犹不及,两者都是有害的,必须遵守适度的原则。正由于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方法方式等方面不合规范,造成了当前家庭教育实效低靡,构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和教育者的愿望往往适得其反,儿童在家庭教育经过中产生了如逃学厌学、心理疾病、道德低下等系列困惑,德育为本、发奋图强、尊老爱幼、节俭持家等中华民族的传统家教美德,在现时一代受教育者的身上体现微弱;相反,当前出现了明显的道德滑坡,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致于成为当前社会违法犯罪的主体,他们被称为“幸福的年代里不幸福的儿童〞。总体上讲来,当前家庭教育效果低下,教育当代化的背后伴随着的是家庭教育伦理道德的失落。三、加强家庭教育伦理建设的途径家庭教育的现实道德矛盾和家庭教育当代化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建设。那么,当代家庭教育究竟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它要求我们遵循什么原则?“总体上讲,当代教育的道德进步,既依靠于整个社会环境条件的支持,也需要教育伦理学的理论指导,更离不开教育系统本身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一)首先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伦理精神的精华重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传统美德,认真研究和汲取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中的合理内核,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和当代化教育需要的价值体系、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通过建立和倡导这些符合时代精神和当代化教育要求的伦理价值体系,去除那些残留的、不合时代精神的旧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的道德境界,应该作为总的、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例如:德育为本、发奋图强、厚德载物、以身作则、尊老爱幼、节俭持家、以天下为己任等等,一向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特别崇尚这些关系间的和谐发展,家庭教育首先就是培育、启发个体的这些道德性,追求家庭共同体的幸福、和和谐发展。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于当代家庭来讲,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当代家庭教育所需要的基本伦理准则。挖掘这些家庭教育伦理价值的精华,建立一套合适我国国情、富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应该成为当前伦理建设的首要内容。(二)其次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的“当代教育应追求并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这是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一个重要现实要求〞,“它要求当代教育尊重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规律,尊重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尊重人的整体性和真实性,进而生动、活泼、有效地知足个人身心发展的整体要求,促进个人全面提高素质,构成完好的个性〞。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它同样应该被视为当代家庭教育最高的伦理追求。家庭教育当代化对家庭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必须从封建传统的家庭本位换位到当代意义的儿童本位,把自觉追求和全面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目的追求和基本的价值尺度。当代社会全面发展的理想个体的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因此当代家庭教育应该是对儿童进行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格教育,其详细内容应该是教儿童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三)最后是提高家长本身素质,把握科学而合理的教育方法全面准确理解家庭教育的内涵,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家长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本人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家长要想提高本人的整体素质,最主要的不是依靠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