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百问千答(一)宏观理论篇_第1页
读经教育百问千答(一)宏观理论篇_第2页
读经教育百问千答(一)宏观理论篇_第3页
读经教育百问千答(一)宏观理论篇_第4页
读经教育百问千答(一)宏观理论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经教育百问千答(一)宏观理论篇读经教育百问千答(全部问题目录和回答文字)1、问:您是国内外非常知名的教育家,我想知道在您这样一个有建树的教育家眼中,教育到底是什么?他的根本、宗旨、灵魂是什么?

2、问:您做教育这么多年,您的生命是完美的吗?

3、问:那我重新问,您从事教育这么多年,也进行了许多钻研,如果有些人就想知道,您觉得自己在那些方面比较完美?这样问可以吗?

4、问:那换一种说法,您从中找到什么样的快乐?

5、问:现在这个社会科技非常发达,人的思想也非常多元化,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是完美的人才,这个教育的根本方向是什么?

6、问:现在的教育模式非常多,教育理论也花样繁多,您认为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7、问:我刚才之所以问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是因为从三十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教育是最难攻克的堡垒。相比起其它国家的教育,比如说日本,他有剑道茶道,美国,他有生活中的教育,都有文化或者应用的技能在里面,但是中国的学生好像只是一个做题的机器,那么中国教育和其它国家教育比起来,有什么差距?

8、问:您个人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9、问:但是有些家长一定要看到这个结果,认为您只是一家之言。

10、问:就这八十年的教育来讲,有什么现象能够支撑您的一家之言?

11、问:还有一种说法,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科技,因为美国比中国可能是前进了一百年,他可能需要一些节制,而我们现在正在发展当中。

12、问:您虽然没有全盘否认西方的教育,但您认为他是它是有缺憾的?

13、问:我们落实到教育的理念,刚才说要把握教育的时机内容和方法,请再说明一下。

14、问:十三岁之前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15、问:有人认为,我天天在家读经,怎么应付考试?

16、问:学校功课很重,用什么时间读经呢?

17、问:您能帮我们举一些读经成效的例子么?因为您已经推广十四年了。

18、问:(笑)那不让您生气,那么什么是儿童读经教育?

19、问:儿童读经最终的目的?

20、问:但是很多人对人性的理解不同,您所理解的人性是?

21、问:很多人想知道您遵循什么样的人性,您从您遵循的人性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快乐?

22、问:读经教育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大人认为非常枯燥的经典,能让儿童去读?

23、问:为什么刚才说数百年来中国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

24、问:那胡适为什么还要在五四的时候提出废除经典。

25、问:怎么来落实读经教育?

26、问:有很多人认为读经是保守。

27、问:有人说你八股,开倒车。

28、问:读经典是填鸭式的教育吗?

29、问:诵读经典是否就是死背书?

30、问:现在的教育理论更强调实用性,读经是否具备这种实用性呢?

31、问:要求孩子读经,一定要有德行吗?

32、问:读经一定是“言教不如身教”吗?

33、问:现行的应试教育和读经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34、问:您推广读经教育这么多年,对“教育改革”也起了一些作用吧?

35、问:无知,导致很多家长有很大的困惑,他会问现在生存压力这么大,竞争这么激烈,他一直读经,我如何发展多元化的思想和思维?

36、问:有的家长担心,读经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吗?

37、问:读经会不会占用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会不会影响学习?

38、问:到底是什么让您产生了读经教育的想法?

39、问:有什么资格才能做读经的老师呢?

40、问:都说开卷有益,但是总结起来还是读经典,很多家长在买书的时候有困惑,您能不能开出一个书单,什么是经典的著作,我们该以怎样的顺序来阅读?

41、问:您读的经典和宗教的经典有什么区别?

42、问:四书五经中如果有糟粕怎么办呢?

43、问:读经教育教材用选本或注释本可以吗?为什么?

44、问:低年级的学生是否要读图文并茂的好些?

45、问:读经教材中有些发音和现在的读音不同,会不会影响到孩子认字的能力。

46、问:中国古代私塾的启蒙教育,有一些什么方法?

47、问:儿童是否可以直接适用繁体字的教材?

48、问:儿童是否需要学习注音符号?

49、问:读经教材和其它教材比起来,对视力影响大不大?

50、问:今天所提倡的读经和早年私塾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1、问:经典那么难读,大人都感到困难了,儿童能读吗?读不懂经典怎么办?

52、问:如此深奥的经文,不解释学生能有兴趣背诵吗?

53、问:您是很不赞成易子而教这个观点吗?

54、问:十三岁以后读经就没用了吗?

55、问:如果碰到就是不肯读经的孩子怎么办,你有什么高招?

56、问:没有热诚的家长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认为读经是封建的复古的。

57、问:说个题外话,昨天从美国赶过来的老妇人,特意跟您交流对经典的看法,一个美国人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从小读世界的经典,很难得,但是我看您的表情的时候,很淡定,我想知道您在想什么,是觉得西方人要复古也在您的意想当中,还是世界文化都是大同的?

58、问:您一再强调十三岁之前要糊里糊涂的,但是有些孩子一定要让您解释,那要解释吗?

59、问:读经班各个儿童进度不一样的时候怎么办?

60、问:阅读经典篇章的进度怎么把握更科学一些?

61、问:一天一百字进度会不会太缓慢了?

62、问:孩子怎么能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63、问:关于读经私塾混龄教学该怎么办?

64、问:刚才有家长提出疑问,认为您说糊里糊涂的读,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65、问:您一直说读经的人都是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人,那为什么古人都读经的,还有奸臣当道,破坏社会风气?

66、问:在学校读经,老师和行政人员都不赞同,有什么办法说服他们吗?

67、问:读经会影响孩子的身体锻炼吗?因为您要求读经时间很长,越长越好。

68、问:如果要选择一种乐器的时候,选择什么比较好?

69、问:孩子读经需要表演吗?

70、问:小孩子如果不想去学堂整天读经,怎么劝导?

71、问:刚才说对孩子进行赏识的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张口读经怎么办?

72、问:相反的,他的孩子用另一些非常特殊的记忆方法,能够倒背如流,您排斥吗?

73、问: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学习方式有何差别?

74、问:您一再说十三岁的分水岭,这个十三岁有没有医学的依据还是有什么经验?

75、问:很多人害怕学英文,怎么学好英文?

76、问:您建议英文经典读哪几本,顺序如何?

77、问:有的孩子读英文一年多了,却不像读中文效果那么好,为什么呢?

78、问:有孩子的母亲性格急,孩子生性比较弱,经常哭,应该怎么样调理?

79、问:家长总感觉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80、问:现在很多孩子有自闭症,他们读经起来更困难。

81、问:很多读经的儿童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在同龄人中就有一种优越感,有骄傲的情绪,该怎么解决呢?

82、问:就目前的教育体制来说,如何培养孩子文化的信心?

83、问:教育子女的责任是否要完全推给老师?有些家长就是这样,把孩子送去学校了,不管他讲什么。

84、问:为什么一些儿童需要在家里自学,这个没有形成风气,家长还有一些担忧。

85、问:为什么一些孩子要在家自学,怎么样学更有效率?

86、问:我知道您推广读经,台湾的高级长官您也见过,我想知道他们什么态度?

87、问:在家自学教不下去了,孩子厌烦了,有什么办法?

88、问:有些家长担忧,在家脱离社会属性,会不会没有交往能力?

89、问:无论这个孩子是否读经,一般家长对于数学都是忧心忡忡,您怎么在读经中解决这个问题?

90、问:老师和家长怎么落实数学教育呢?

91、问:对那么多反对的声音,如何来面对?

92、问: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一直在家读经,将来前途如何呢?

93、问:您一直在强调有生命那一刻起就应该胎教了,那应该怎样进行呢?

94、问:您现在这样温和,您也接受过胎教的教育么?

95、问: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是符合天性,更多接近自然,读经是否违反天性,是否和接近自然冲突?

96、问:您知道大陆的方言体系是非常复杂的啊!用方言读经是不是影响效果呢?你是不是建议读经非要普通话呢?

97、问:有的人教经典的时候讲解,您怎么看?

98、问:读经教育如何弥补现行教育的,他们冲突嘛?

99、问:现在社会关于读经的提法非常多,像文化导读,经典诵读等,您的读经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100、问:我们很高兴看到很多学校用弟子规来进行德育教育,您觉得读经和道德怎么样安排?

101、问:社会上以为中国文化缺乏创造力,读经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吗?

102、问:一个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连中国话都说不好,也许他一辈子都用不到中文,他要读经嘛?

103、问:我们注意许多读经家庭都有些宗教信仰。

104、问:超过十三岁怎么读经呢?

105、问:网上有这样的声音,说您反对现行体制教育。

106、问:儿童读经之后,还要以什么方式继续教育?

107、问:官学和新私学在未来扮演什么角色?

108、问:私塾儿童如何解决写字教学的问题?教孩子书法应该注重什么?

109、问:有人说您为了推动读经自以为是,大声疾呼,企图颠覆教育体制,如今推动在家自学引起了质疑,想听听你您的看法。

110、问:体制内的老师该怎么推广读经呢?

111、问:读经本来是偏重于文科,但是为什么他们考上了理工科的大学?

112、问:为什么有些读经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平平,这是怎么回事?

113、问:数学是大家最烦恼的学科,要怎么教数学,才简单有效?

114、问:我们继续数学的话题,怎么实地操作。

115、问:有很多孩子非常聪明,也许背的遍数非常多,后来速度非常快,您觉得这样好么?

116、问:读经班的模式有多少呢?

117、问:用CD复读机会造成孩子脑部不良和机械反应嘛?

118、问:多台CD同时播放优雅有内涵的声音,那这些声音还会优雅吗?

119、问:反复听CD24小时是不是合适呢?是否让孩子更多听听大自然的天籁的声音呢?

120、问:对高材生人情世故为零分,这种现象您怎么看呢?他也有好多知识可是他的情商不高。

121、问:有的家长问孩子连ABCD都没有学过,那上来就生吞活剥英文的经典这合适么?

122、问:刚才很荣幸听见老师骂人活该,其实对于老师这样有智慧的人来说,骂没智慧的人活该更是体现了老师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老师假如你能够左右教育,你怎样进行教育改革呢?

123、问:那您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有什么不足的么?

124、问:我是否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教育体制缺少人性的关怀?

125、问:现代社会很是竞争激烈的,也是很残酷的,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简单的说我们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126、问:说到教育改革,最主要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127、问:近百年来我们都在学习西方,很想知道西方和东方文化的区别?

128、问:近百年我们全盘西化失去了什么?中华民族失去的是什么?

129、问:从小的方面说,作为一个人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如何补救?

130、问:老师你一直强调古文是很优美的旋律,它和唱歌是异曲同工的,都说说的比唱的好听,不知道老师唱得怎么样啊,请老师来一段好么?

131、问:老师请别介意啊问一个不该问的问题,有家长或者学者对您有一些攻击性的言论,比如说王财贵是想出名,或者有一些别心思,但是据我了解您在这个上面到处奔波,还赔了不少钱?到底哪一种说法是比较准确的呢?

132、问:您个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133、问:老师,非常感谢,不仅感谢您这样辛苦,这么忙能接受访问,我更感谢能近距离的接近这样一个...最后请为我们的访问做一个结束。

读经教育百问千答

策划:张利民/张柏林

时间:2008年2月

地点:北京

主持人:张晓灵

主讲人:王财贵

整理:方哲宣

修订:王财贵(2014年5月)

1、问:您是国内外非常知名的教育家,我想知道在您这样一个有建树的教育家眼中,教育到底是什么?他的根本、宗旨、灵魂是什么?

答:教育是个大问题,要说起来不容易,但总有一个了解的原则——教育是教人,就要从人性教起,即开发他的人性。

万物都有本性,那人的本性是什么呢?当然只有开发出来你才知道,但是我们总是要让一个人能够在天地之中不要辜负他的生命,所以我称教育是一种“赞天地之化育”的工作。“赞”就是协助,协助天地的工作。

天地生人,跟生草木、生一只猫一只狗,不很一样的。因为草木以及其它动物,大概都是听天由命的,但天生人,却留给人类很大空间去自我调整、自我开发、自我改善。父母和师长就是负责下一代的调整、开发、改善的工作。有了父母和师长的教育,人才能成长得更加完美,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的工作,就是赞天地之化育的工作,让他更加充实、饱满、光辉的工作,我们尽其可能,希望他们走向完美。至于什么是完美,只有在过程当中尽其本分,所以不是要求已经讲出来的完美,而是随时把握到人性,随时想尽办法,尽可能来开发。

而要良好的开发,就要对人性有良好的了解,以及正确教育的方法,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培养人才的大工程,这是我对教育的了解。

2、问:您做教育这么多年,您的生命是完美的吗?

答:纵使是圣人,也不敢说他的生命是完美的,他也是尽其心力走向完美。

我们当然不能说自己是完美的,我们只能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加完美,只能这样希望,不能够自以为是,所以问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吗?),不是,只是这个问题问得比较笨,你也知道,哪有人会说自己完美的?

3、问:那我重新问,您从事教育这么多年,也进行了许多钻研,如果有些人就想知道,您觉得自己在那些方面比较完美?这样问可以吗?

答:(笑),也不太好,我研究教育了解教育,那是在我能够自我教育以后,因为一个人在他比较幼稚的时候,心灵没有成熟的时候,需要别人给他教育,等到心志渐渐成熟,他就可以自我教育。刚刚说教育是开发人性,使人生走向完美,应该自我要求渐渐走向完美,到底是否完美,并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评判,所以到最后也只是自己反省、自己改善、自己知道,所以我不能说自己是个完美的人,或者在某一方面完美,因为我相信我明天会更好。

4、问:那换一种说法,您从中找到什么样的快乐?

答:这倒是可以说的。

如果一个人有了善念,实现了,这是使人快乐的;一个人有了过,改了一个过,这是使人快乐的;你从有所不知进入到有所知,这是使人快乐的。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所说的“学”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只要应该学的,就需要学。这个“学”落实了,在生命中成就了,会使生命更加开朗、充实、光辉,让生命回归到他自己,有一种幸福感在其中,孔子把这个感觉叫做“说(悦)”,不是一般所说的快乐,而是从内心生起来的,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那一种感受,那是很愉快的。

假如我能够有所进步,我都是很愉快的,我能够看到世界上任何人有任何进步,我也会很愉快的。如果我有这种感觉,相信任何人也都应该一样,因为人性是相通的,自己的感受也是大家的感受。如果一种感受只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那么这种感受就不能够应用于众人身上,但是它是否可以应用,在相当程度上自己是可以知道的,也就是说,一种主观是否客观,自己是知道的。

5、问:现在这个社会科技非常发达,人的思想也非常多元化,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是完美的人才,这个教育的根本方向是什么?

答:不管科学发达不发达,不管世界多元化不多元化,这都是在表面上说,其实教育只是要让他有一个开放的心灵,有一个求知的精神。有了这种求知的精神,那么在任何知识程度的时代里面,他都会努力求知,不管那个时代有多少种类的学问,他都会希望去了解去学习。

所以教育最主要的工作是培养一种学习的心态,我们在目前这个时代和别的时代统统是一样的。不一定只有这个时代才要有完美的人才,任何时代都需要完美的人才。但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用一种特定的“完美”做标准,而是要让一个人能够自我期待、自我勉励,走向完美。

在一个知识发达的时代,什么叫做人才?就是他知识丰富;在多元化的时代,什么叫做人才?就是要有多元的心灵和能力。这也是刚才说的“学而时习之”的精神,有这种精神,他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现代化”的人,再过一千年,也有那个时代的“现代化”。

所以,随时都要开放自己的心灵,随时都要“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这样好像没有一个标准,不过我们现在所谈的是一个教育本质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把握教育的本质,教出一个尽情开展人性的人,他必能有“纯亦不已”的心态,他必然能够自我尽量追求完美,这样的人已经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如果人人都能尽其所能达到完美,那么这个世界已经是天下太平了。

6、问:现在的教育模式非常多,教育理论也花样繁多,您认为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答: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而是任何一个民族教育的出路。没有所谓中国自己特殊的教育,只要是人,我们的教育观念都应该是一样的。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那么我们就来探讨现行中国教育是否合乎人性,合乎人性的地方我们保留下来,如果有不合乎人性的地方,我们就要改革。所谓教育改革,其实是有把柄可循的,是有根可以找的。那么教育改革成功了吗?整个世界二三十年来都在做教育改革,中国这十多年来也跟着做教育改革,据我所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说他的教育改革成功了,我们中国是否可以说自己改革成功了呢?我看也未必。追求其原因,难道教育是那么困难么?有了改革教育的心,而努力的几十年,却没有达到改革的成果,为什么呢?其实并非教育本身是困难的,而是我们没有把握到教育的本质,就是没有把握到人性,没有从人性的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如果能够按照人性来设计教育,我认为教育是非常简单的,要培养人才是非常轻松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关键,是不管教育还是其它学问,都要回归其“本”。

7、问:我刚才之所以问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是因为从三十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教育是最难攻克的堡垒。相比起其它国家的教育,比如说日本,他有剑道茶道,美国,他有生活中的教育,都有文化或者应用的技能在里面,但是中国的学生好像只是一个做题的机器,那么中国教育和其它国家教育比起来,有什么差距?

答:其实不仅是中国教育有问题,刚才所说的日本美国,乃至于世界上所有国家,也都有他们的隐忧。所以中国人也不必太过自责,虽然自责代表一种改进的决心,但是自责而妄自菲薄,而丧失了信心,也不好,因为这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

像刚才说的有的国家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像中国单纯为了应试,似乎比较好。中国的教育,给学生很难的功课,让他很辛苦的学习,也不管最后对人生有没有意义,这样当然是一种浪费。至于生活技能,要不要学?当然,任何有意义的东西都要学,现在问题是,它有多少意义,要用多少时间精力来学?这样看问题就对了,中国的教育,虽然注重考试,但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也都有一定意义,并不可全盘否定。只是它对人生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我们要考察出来,然后合情合理地安排学生去学习,就没有过错了。总之,最后还是那句话,教育要从人性出发。

8、问:您个人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答:我的教育理想并不特别,几乎人人都应该这样想,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就是该怎么教就教,该教什么就教什么,该在什么时候就在什么时候教。所以我认为教育有三大原则,所谓原则,“原”就是根源,“则”就是规律,最基本的规律叫做原则。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规律,你按照这个基本的规律而行,不见得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功效,因为教育是教人,而不是教机器,所以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成就,但是如果不按照规则而行,甚至违反了最基本的规则,那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失败。所以,教育一定要按照规则,当然所有事情都要按照规则,教育更要按照规则,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酝酿的工程。有些事情的成效很容易看到,让人很容易按照成效来修正做法,来反省他的规则,但是教育的成效是在几十年之后,甚至几百年之后,所谓教育是百年大计,所以对规则的把握更应该谨慎,但是因为他是如此长远的工程,所以对于教育规则的把握往往被人忽略。(有八十多年了),恐怕不止,自从有人类以来,很少有人把握到教育规则的。(但近八十年来尤其严重),是尤其严重而已。

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我认为第一,教育的时机要把握,第二,教育的内容要把握,第三,教育的方法要把握。这本来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却忽略了,你一忽略,教育就或许费力很多,收获很少,或者是败坏人性,用孟子的话说,不仅是缘木求鱼,而且还有后灾。

所谓教育的时机要把握,就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要完成哪些必要的教育,是有相当固定性的,这叫“教育的关键期”,过关键期,将一生后悔。如果后悔了能立即改善,还没有关系,但如果后悔而来不及呢?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教育的时机是教育的第一大关键。现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教育体制,几乎不重视教育的时机,而且教育改革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最重要的一块,所以,我从刚一开始,就不客气地说,这种教育改革一定是失败的,因为连这么重要的原则都没有把握,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至于教育的内容,也是越恰当越好,该教他深度内容的时候就教深度的内容,该教他浅度内容的时候就教他浅度内容。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就是记忆力和理解力,这两大能力和两大时机相配合,十三岁之前,理解力是比较弱的,但记忆力却是比较强的,十三岁之后,相反。我们可以方便地说,十三岁之前是吸收的、酝酿的年龄,十三岁之后是理解的、表现的年龄。该吸收的时候要多给他吸收,该理解的时候才引导他理解,这不是很顺理成章吗?

面对强大的吸收能力,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到底给他吸收什么,才对人生有重大意义?当然是吸收一些重要的、有深度的教材。所以孩子越小的时候,要教越深的教材,这样,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时机就相配合了。对照我们当前的体制教育,就是从西方学来的教育理论,我们特别注重人类的理解的能力,忽视了人类也有吸收的能力,因为人类的理解能力是慢慢成熟的,于是我们给孩子的教材,都是按部就班的从浅到深、由易到难。于是孩子生命中就没有高度价值的内涵,也就丧失了一生酝酿的机会。现在体制教育下出来的国民,最重大的缺陷,就是生命没有深度,没有内涵,也就是大家所诟病的“素质低落”。

至于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人会问,这么小的孩子,理解力又不好,一下给他很深的教材,怎么教呢?其实教学的方法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用最自然的、合乎人性的方法——他能吸收就给他吸收,他不能了解就不必要求他了解。什么叫吸收,就是让他多接触、多输入,其实就是多背诵,作为一生的储藏,就是先给他一座宝藏,将来任凭他去开发一生。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没有给他一生才华智慧的基础,所以长大后智慧短浅,才华有限。

9、问:但是有些家长一定要看到这个结果,认为您只是一家之言。

答:当然我是一家之言,但不是普通的一家之言。什么是普通的一家之言?就是有很多种学说,他只是其中的一家。既然能够成为家,可见也有相当的真理性,所谓真理就是从人性出发的学问,不过,有的偏向于人性的这一边,有的偏向人性的那一边;有的在低层次说话,有的在高层次说话。所以,就有各家的说法,那就是一家之言。但是如果有一种学问,是考虑了人性的全面,从人性的核心发出来,他也可以说是一家,但这个“一”是整体的“一”,那是涵盖所有其它各家,不跟各家冲突,而居于各家之上,笼罩各家的。我认为我是第二种一家之言。

10、问:就这八十年的教育来讲,有什么现象能够支撑您的一家之言?

答:我们中国近八十年的教育,大体都学西方,尤其是学美国。美国的教育是根据他们教育学者的学说而来,那就是典型的一家之言,哪一家呢?知识、科技。

你说知识科技不重要吗?当然重要。知识科技也是人性应当开发的学问,但是,人生只有知识和科技吗?这样一问,就知道,噢,原来他们是偏了一边的一家之言,而中国近百年来走的就是这一家。我们如果问,难道这不对吗?不能说不对,但我们可以说它“不够”?问对不对,是第一层次的智慧,一般人都很快会问。而问够不够,才是高一层次的智慧,这就很少人知道。要问够不够之前首先要知道他对不对,但只知道对不对就不一定知道够不够。我们对美国式的教育,也就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流,最重要的是要能问它“够不够”。够不够,就是整体的看法。我的教育理论,就是以高度笼罩低度,以核心拓展外围的全面性思考,所以这是“融贯古今”“会通中西”的“一家之言”。

我常说我要讲的理论,不是我一个人的理论,是讲一切人的理论,我的主张,不是我个人的主张,是每个人共同的主张。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不可以到处去跟人家宣导这样的理论,因为这有可能是一偏之见,如果一些不会思考的人,他被你引导到一偏的路上去,那是害人的,我不敢害人,所以我都说应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每一个人每一步都问自己是不是这样想,假如这样想,你就应该这样做。是你照自己想的做,不是照我的去做。

11、问:还有一种说法,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科技,因为美国比中国可能是前进了一百年,他可能需要一些节制,而我们现在正在发展当中。

答: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现实上国家发展不发展的问题。只要是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对人性的内容有所开发,只是有的民族的心量还不够广大,眼界还不够长远。开发中的国家,他们的心量是先行放大了,眼光是先看到远处了,然后才慢慢发展出来。而一个未开发的国家,如果心量放大了和眼光放远了,也可以在三五十年间,很快变成开发中国家。但如果不从人性的根源处反省,则努力也是白费,终究没有成果。

每个国家都要对人性进行总体的开发,当今时代,知识科技是比较被人类重视的部分,尤其是中国的苦心所在。不过,人性是应该多方面开展的,注重知识科技的开发,也不应妨碍文化、性情、智慧的开发。近几十年来的中国学者,被西方的科学成就所迷眩,丧失了对人性的自信,大概都把人当物看了,不知道人性是活泼的,人性的所有内涵是可以同时开发而不相妨碍的。本来,如果发现中国缺乏现代的科学,努力学科学就是,但如果认为要学科学就要先打倒自己的文化,这是把人当茶杯当桌子来看,这是污蔑了人性。一个科学家也可以做一个有德者啊,难道科学家就去做科学怪人才是科学家啊,教育同时可以教他知识,也可以教文化啊,为什么你注重科学就一定忽略文化呢?科学与民主很重要,没有错,但是我们要问,这样就够了吗?如果我们同时可以兼备,为什么不兼备?几十年来中国人的思想就如一个钟摆,我如果面向哪一边,就必须抛弃另一边,这就是把人当物看了。

人是人,有智慧的人是同时可以兼备的,我们的教育是两面都可以同时注重的,而两面都注重,它们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何况注重了人文教养,并不妨碍科学成就,反而助长科学的成就,更值得注意的是,人文的智慧可以善用科学技术,这才是人类完整的学问。

12、问:您虽然没有全盘否认西方的教育,但您认为他是它是有缺憾的?

答:是的,这是西方教育的盲点,也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之所以会日渐衰败的原因。(您说的衰败具体指什么呢?)就是美国兴盛了两百年,科技是发达了,但人文是没落了,她是否能继续引导世界,带给世界安和乐利,是有问题的?这问题就出于对人性没有完整的认识,导致教育理念的不完整,以此来领导世界,造成整个世界人心的不健全。中华民族如果真的未来要领导世界,必须从现在开始好好思考教育问题,以整全的教育思想教育出整全的人才。所以现在必须有对教育整体考虑的一家之言,依照这样的理念来做教育,开发整体人性。

13、问:我们落实到教育的理念,刚才说要把握教育的时机内容和方法,请再说明一下。

答:刚才讲教育的时机要把握,怎么把握,我们有两个问题,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说教育从应该开始的时候开始,教育开始的时候要教什么,我们就说应该教什么就教什么,至于用什么方法,我们就说应该怎么样教就怎么样教。

这样说,好像绕口令,没有回答,其实已经回答了。一些善于思考的人,自己就会依所谓的“应该”,去寻找答案。如果不想自己找答案,也可以进一步问我:什么是“应该”的时机,“应该”的内容和“应该”的方法?我当然可以进一步再回答,而我所回答的,就刚刚好符合任何自我思考的人心中的答案。所以,我常说我要讲的理论,不是我一个人的理论,是讲一切人的理论。我要讲的主张,不是我个人的主张,是每个人共同的主张。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可以到处去宣导我的理论,因为它可能是我一偏之见。万一一些不会思考的人,被我引导到一偏的路上去,那是会害人的。我不敢害人,所以我都说应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那所谓“应该”,本来就是客观的。

对于教育问题,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做。如果有人硬说他不知道,还要问我,我就一步步说出来,每一步都反问他:“你是不是这样想的?”,而且交待:“假如你也这样想,你就应该这样做。是你照着自己想的做,不是照我说的做”。到最后,我发现,果然大家想的都一样。

譬如:我说,把握教育开始的时机,是应该开始的时候就要开始了。你可以再问,什么是应该开始的时候?我就说:孩子可以接受教育的那一刻,就应该开始了。如果不明白,再问,什么时候是可以接受教育的时刻?我说,可能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要开始的时候。不是吗?难道一个生命可以接受教育了,你还不教吗?

如果继续再问:孩子那么小,教他什么?就回答说:应该教什么就教什么,如果再问,什么是应该教的?就是他能够接受什么,或者说什么教材能够对他整个人生有意义,而且有重大意义,你就要教这些,不是吗?难道你教他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吗?

所以我们呼吁,要懂得教育才来生育孩子,有人会问,教育的问题那么复杂,我们怎么会懂?我说其实人人都懂的,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只不过把人人都懂得的道理说的比较明白比较有条理而已。(您是专家吗?)我不是真正的专家,因为真正的专家,是专门在某一个问题上钻牛角尖的人,所以专家是对很小的事情知道很多的人,我不是这种人,我也不希望成为这种人。(您是那种人呢?)我希望自己是个“通家”,因为我希望通达各种专家,知道各种专家的优点和缺点,综合他们的优点,改善他们的优点。我能否做到,暂时不敢说,但是我有这样的心愿。真正的通家,就是圣贤人物,愿意这样做的人,至少是一个君子,一个好学者。

一般的专家研究出来的理论都有道理,都有用,但是我们要有贯通一切的见识,才不会被专家所耽误。有一种开玩笑的说法,说:“专家专家,专门骗人家”,其实专家没有骗人,专家往往很老实,他告诉我们,他哪做的是哪方面的研究,反而是一般人被专家所骗,因为专家讲的有道理,一般人就拿着鸡毛当令箭,认为这是一切的道理,把片面的道理当成完整的道理了,所以被专家所骗。不过,也有些专家是骗人的,他讲起话来振振有词,把自己的一偏之见说成完整的真理,他这样向大家宣导他的道理,这当然是骗人。所以,有的是因为专家本身是糊涂的,产生了骗人的效果,但有的虽然专家不糊涂,而听的人糊涂了,于是受专家所骗。所以,总之,专家是骗人的。我们以后对于所有专家的理论,都要这样提防才好。

(五四以来的人都是糊涂的吗?)

人大部分是糊涂的,因为人本来就是糊涂而生的。一般人纵使有相当的理解判断能力,但很容易黏着在片面的道理上,比较少人能进一步思考完整不完整的问题,所以一般人是糊涂的,尤其当时代的知识名流带头糊涂,而国家的教育又没有教导人民思考的能力,所谓“愚民政策”,更加使整个民族长期陷于糊涂中。

糊涂不糊涂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只要偏执,就是糊涂的。比如用西方打倒东方,这一定是糊涂的,用现代打倒传统,这必然是糊涂的,用白话文打倒文言文,这当然也是糊涂的。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问题,一下就可以看出错误,但将近一百年来,中国很少有人有这种思考能力。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看到现代化是有道理有意义的,就热切地跟着走,而忘记了传统也有另外的道理和意义。西方文化当然有很大的成就,但是崇拜西方之余,为什么就忘了中国呢,为什么把中国打得一文不值呢?这不是偏见吗?这不是骗人吗?我们跟着他们走不是被骗了吗?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被骗,因为人就是那么糊涂,能够有第二层次的思考的人是很少的,尤其是近百年以来的教育没有教国民做这种反省的思考,所以能够思考的国民是不多的,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思考不到。(您怎么具备这种思考能力?)我聪明嘛,(笑),其实不是,我尊重道理嘛,我有良心嘛,(那就是说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没有良心,不讲道理的?)不是没良心,是良心不清明,不是不讲道理,是道理不真切,所以就糊涂了。比如说一个做教育工作的人,在学校里教的是西方那一套,整个体制也是那一套,他在整个时代风气中,纵使有一点反省,也不能够反省的很透彻,纵使想要改善,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所以就装作糊涂,认为无可奈何。其实不是无可奈何,你如果知道真理之所在,就要为真理而奋斗,宁可跟别人都不一样,也不要随波逐流。这不是愤世嫉俗,也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要独树一帜,而是道理在哪里,就跟着道理走。但是一般人不这么想,人总是喜欢随俗,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前他是怎么学的,现在人家是怎么做的,他就那么做。现在几乎所有百姓都知道教育有问题,但是大家还是把孩子往学校送,都知道自己这辈子没有很大的成就,对于一生是辜负的,但是还是把他的孩子推向这条路。这是人性的脆弱。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会多一点)

也不一定读了很多书的知识分子才会有,每个人都会有,都应该有,但是很难让每个人都站起来。(那是缺乏什么?)追根究底,还是教育的不当,我们没有给我们的国民做这种悲天悯人,或依理而行,依良知而行的教育,于是我们的国民没有志气。

不是问题很难,而是时代风气造成以后,没有人来反省它,或者说反省的不深刻,或者反省比较深刻的,认为做不到,只叹一口气,也跟着糊涂下去。(根本问题就是从最早的时候让他接受什么教育?)给他独立思考的教育,整全思考的教育,则有志气的人可能增多一点――教育只是给予可能,给予期待,不能说做什么样的教育,每个人都能成什么样的人,因为教育不是工厂的量产。

有的或许会说,既然整个时代都这样,你能够改变时代嘛?当每个人都这样说的时候,就是每个人都在装糊涂。我们应该这样说:时代风气虽然如此,但如果有一个人不如此,就能对时代做出一点改善,如果有两个人三个人五个人十个人都如此,便能产生影响力,经过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风气就转了,但是很少人愿意这样想这样做,这真是很奇怪的事,似乎人类真的就是生来受苦的。

14、问:十三岁之前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答:给他奠定基础。奠定什么基础呢?一切的基础。一切怎么来了解呢?我们从两方面来了解,一般人都知道,科技与人文,笼统代表西方与东方,一般说品学兼优,代表人品与才华,就叫做一切,就奠定这两方面基础。

本来学问都是从人性出发,人类照理说,应该只有一种整全学问,但是在人性的发展历程中,一时很难全尽其总量,于是就有多种特殊的表现。既然说“特殊”,就是不完整了,但是特殊也代表有其贡献。现在,我们可以把人类的学问大分为“生命的学问”与“知识的学问”两方面,也可以方便地说是“人文”与“科技”两方面。生命的学问就是和平中正的情操、悲天悯人的情怀、高远的理想、清明的智慧等等,这种生命的人文的学问,是一种为人基础的学问。这种为人基础的学问,是需要在生命中经过长期涵养熏习,才能有所成就的。既然需要长期熏习,就表示它不是立即要懂立即要用的学问,也就是它是在不懂的时候就可以学的学问。而这些学问都记载在经典中,换句话,也可以说经典就是记录这些品质的著作。我们想教导出这样品质的人,最好是用具有这种品质的教材来教他。

我们用有深度意义的教材,并不一定能培养出有深度的人才,但是不用有深度意义的教材,一定培养不出有深度的人才,所以我们宁可用这种教材来教孩子。(比如,应该从哪一部教材教起?)要选择教材,是很简单的,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见解去认定:什么是有高度智慧、高度人性内涵的教材,就是他开始的教材。如果自己认为读书不多,不能下判断,他可以问别人,但如果没有人可以问,那么几千年来有许多有学问的人,他们大体是有共识的,你就先依照他们的共识作依据,当你自己有学问的时候,再自己去选。我的建议是:古人已经帮我们选好了,照着古人的意见就可以了,假如你不愿意,你也要说出个道理。我们最怕的就是,从古以来所有有学问的人都这样告诉我们,有些书是经典之作,有高度的价值,但有人就是不信,你问他为什么不信,他说我不信就不信。问他信什么?他也讲不出个所以然,这没道理嘛,这种人就活该嘛。

所以现在要把心放平,要讲道理,你如果自己没知识,就听别人的,听别人不见得是盲从,你可以说等到你有知识的那天,就听自己的。如果你的见识,真的高过了古人,自然有人来听你的,你怕什么呢?所以现在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否则连长进的机会都没有了。

那么古人共同推崇的书都是些什么呢?就是所谓的“经史子集”。“经”又摆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史子集”是由“经”衍生出来的,经通达了,就比较容易了解“史子集”,所以经是人类智慧中的智慧。而“经”又有哪些呢?就是所谓的“四书五经”,自宋明以来,读书人又认为“四书”是“五经”的阶梯,所以“四书”又先于“五经”,“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又以《论语》为源头,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古人共同推崇的一本书叫做——“论语”。

而且现在不仅是中国人推崇,全世界讲到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论语》,代表人物就是孔子。所以这不是谁来规定的,不是谁用钱买来的,不是谁用势力强迫人服从的,这是人类共同的认识,你为什么不相信呢?你不相信,请你讲个理由,讲不出理由,你不得不相信。你要讲理由,等你有学问再说。

这是人人都能够了解的道理,似乎今天问的问题,都是不需要问的,自己回家想想都懂(但是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不去思考)就是不愿意思考,其实不是不会思考。譬如问一个人,孩子最好读什么书?他首先可以想:学校的功课也不错,但是,不够,还有更重要的书要读,哪些书更重要?《三字经》《千字文》,我不是说《三字经》不好,也很好。再自己问自己,这是最重要的嘛?很少有人问这个问题,他如果一问,就知道那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唐诗比《三字经》《千字文》更重要,如果再问,唐诗是人生最重要的学问吗?不是,唐诗比不上古文。古文是最重要的吗?不是,唐诗之上,还有诸子百家,但诸子百家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学问吗?好像古人不是这样说,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四书五经了。一个人就这样自问自答,就终于八九不离十了。其实,什么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的。

15、问:有人认为,我天天在家读经,怎么应付考试?

答:这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

第一,釜底抽薪,他可以问:功课是人生中重要的事吗?功课好不好对一个人成才不成才,对人性开发不开发是重要的事吗?如果他不是很重要,而只有一点点功能,那为什么要把大量的精力去做只有一点点功能的事情。这是釜底抽薪的说法,知道了这道理,功课便不必太注重了,还是读经为要。但这说起来很吓人,很少人敢这样想。

第二种办法,是两面兼顾法。我们问:能不能一种方式,同时可以让孩子的功课好?其实,读经教育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他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自己去想想就好了,(想不明白,要听专家的),自己想得通的事不自己想,偏要听别人讲,你不要被我骗了(笑),我们可以回归到人类成长的历程,刚才讲到教育的时机越早越好,古人讲性情的教育,西方讲脑神经发展的教育,一个人脑神经发展得好,就叫做聪明,发展得不好,叫做愚笨。功课要好,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要聪明,而要聪明还不简单吗?就是让脑神经发展得精密,就是在他还能发展的时候,给他恰当的有助于脑神经发展的教育,你如果没有给他这种教育,那就只好听天由命。如果能够把握到教育的要领,用对了方法,可以使任何一个孩子都聪明绝顶,都是天才。(他们需要看到这样的例子),例子非常多,自己去找,我们已经推广十几年了,刚才也说了,要看到例子才相信的人,智慧已经不够高了,你要听到原理就相信。否则,如果天下没有例子,你是不是就不做呢?(但是大部人是不敢尝试的),那就没有办法了。为人父母者,不去思考教育问题,放任孩子在庸俗的教育观念下成长,这就是人间多庸俗之辈的原因了。我劝家长如果自己思考不来,暂且听我的建议,尝试一下,及早让孩子读经,这个尝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只要读经,学校功课就很容易。因为学校功课实在太简单了。为什么?因为学校功课做好有其先决的条件,要聪明,学习能力要强,学习兴趣要高。要让他聪明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读经以后学习能力就强,而且喜欢学习。凡是烦恼学校功课的家长,解决学校学习问题的办法,就一个──读经,没有别的路了。

16、问:学校功课很重,用什么时间读经呢?

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学校教,一种由在家庭教。

由学校教的方式,又分两类,第一类:我曾写了一篇《小学读经教学实验计划》,其法很简单,不必排课,只要每节打上课铃,读个五分钟到十分钟,每天可以读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很好了。第二类,可以做成读经特色班,我也有一篇《迎接读经教育半体制的来临──读经示范班的呼吁》,这种方式是排出课程,大概每天用一半的时间教读经,效果当然更好。这两篇文章都发在网上了,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

另外,由家庭教的方式,也有两类,一类是运用课余时间,或者每天由家长带着,亲子共读一二十分钟到一两个小时。一类是看看住家附近有没有小区读经班,去参加,如果没有,自己想办法开一个,一面可以教自己孩子,一面可以让邻居亲友的孩子也受益。当然,如果认识到读经的高度价值,可以选择孩子不上学,去全天候读经的私塾。现在私塾渐渐复兴,全天全年以读经为主,一年可抵十年用。当然,观念和现实条件如果不齐备,要上私塾是不容易的。但,人才要多元,教育也要多元才好。

17、问:您能帮我们举一些读经成效的例子么?因为您已经推广十四年了。

答:读经有效的例子多的是,成千上万,可以说凡是认真读经的孩子,在一两个月之后,就显现他的进步,在五年十年之后,就有不同凡响的成果。这些成果在我们的周遭到处都是,请有兴趣的人自己去考察考察。

但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不需要去考察的,他只问道理,就可以相信了。凡是要经过考察,有了数据才相信的,是比较笨的人。希望大家不要做笨人了,要做聪明人。只要道理是对的,一定有效。假如没有效果呢?没有效果,他也甘愿,这才是第一等的家长,第一等的老师。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把数据统计出来,增加可信度,推广更容易。我说中华民族的子孙没有这么笨,是西方人才那么笨,所以遇到有人叫我出证明,给数据,我就生气。(笑)

18、问:(笑)那不让您生气,那么什么是儿童读经教育?

答:这很简单,我们说教育有三个要点,就是时机、教材和教法。我们做教育,应该在最恰当的时期,用最恰当的方法,教最恰当的教材。“儿童读经”所谓顾名思义,看到这个名称就了解它的意义。这四个字就把儿童读经教育的基本意义都展现出来了。“儿童”就是时机问题,“经”就是教材问题,“读”就是教法问题。所以,在儿童时期,以诵读的方法,教他经典的内容,即,在人生学习的最黄金时期,以最自然简洁的方法,教他最高明深刻的教材,使他成为最完整最优秀的人才。这叫做“儿童读经”。

19、问:儿童读经最终的目的?

答:开发人性,培养人才。

儿童读经只是依照教育的原理做最恰当的工作,并没有要求成就什么特殊的结果。一切结果都不用特殊,我们只问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对人性做最好的开发,期待有最大的成就,就是教育工作的职责。完成教育工作的职责,你就尽了教育的本分。你要尽教育的本分,就要依照人性而教。要依照人性而教,就是让儿童大量的读经。所以这里面唯一的理由,就是对人性的了解、尊重、珍惜和开启。

20、问:但是很多人对人性的理解不同,您所理解的人性是?

答:本来,我们是人,要了解人性应该很简单,但其了解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经典与圣贤都曾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性,这是他们的体会。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跟着他们走呢?也不一定。真正的经典都只是来启发我们的,我们应该自己问自己是不是这样认为的,接下去才问要不要这样做人做事。不过,如果一个人真好好思考过了,很可能他的观点和做法,和圣贤所教经典所说,会有相当的一致性,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如果我们不能完全把握人性的意义,至少,在教育的立场,我们可以从我们对一个人的“期待”来发现人性之所在。譬如,我们希望孩子“品学兼优”或者“人文与科技并重”,这品和学,人文和科技,应该就是人性的重要内容。我们如果依照对人性的这种期待去做教育,也相信人人都可以思考出教育的道理。如果按照道理而做,你的做法可能就会跟我一样,假如你根据道理来做,和我的居然不同,那请你不要相信我,你相信你自己。

不过我有这样的把握,假如你去思考教育的道理,你依照教育的道理而做,你教育的方法必定和我一样,所以我才有自信来推广这种教育。所以听到我的推广,而你赞同了,你不是跟着我走,是跟着自己走,只是跟着你自己走,刚好和跟着我走一样。

21、问:很多人想知道您遵循什么样的人性,您从您遵循的人性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快乐?

答:人都有对自己生命的认识,对自己生命的期待,对自己生命的鼓舞,以及与自己生命相契合的能力,这是人类基本的能力,这是人人皆有,时时刻刻与你同在,千古不变的能力,这种能力谓之良知。人人都有良知,你依照良知而作,在一般做人方面,你就是一个善人,一个君子,一个有德者。如果你在教育上依照良知而作,你就开发了人性,就对得起下一代。这不是依照某一个理论,某一个学派来说的教育,是依照人性而说的教育,就是人人都会这样认识的教育。

讲道理?谁不会讲道理呢?但谁的道理是对的呢?我不是来说服人的,我是让每个人自己去思考,去说服他自己。本来读经教育的推广在这个时代里就很不合时宜,因为和世界的主流大不相同,但它为什么能够推广这么迅速?不是因为我给出了数据,而是因为它合理。一个人只怕没听说,听到了就会相信,只怕他不相信,相信了就会实践,只怕他不实践,实践了就有成果,甚至超出他意料之外的好成果。所以我认为,老天爷并不辜负人,往往是人背弃了老天爷,你不依照天地规则去做人,你就注定要吃苦,要烦恼。这叫做“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不要自作孽,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你初听到这种教育,还不很了解,请听下去,如果听完了,还不了解,应该找机会继续了解,可以找到推广读经的人讨论,或者在网路讨论,甚至找到我来讨论。

(但是我觉得目前这个时代,人心很缺乏温暖,甚有学问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心怀柔软可以讨论的人。)

这当然不一定,读书要看怎么读,读得对的,读得懂了,就满怀温暖,读不对的,越读越冷酷的也有,当然那就不能叫做读书人了。(笑)

(但是经典往往给人这种力量。)

是的,一切经典讲的就是这种追求人生真理的道理,不过,去接触经典学习经典,也需要有恰当的态度和方法。我倡导的儿童读经教育,让儿童开始接触经典,是最方便,最高效的方法。

22、问:读经教育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大人认为非常枯燥的经典,能让儿童去读?

答:凡是认为经典枯燥的人,我就要请他小心,要自我警惕一点了,他这辈子完了。经典是智慧,他认为智慧枯燥,经典是天地之道,他认为天地之道离他很远,他不就完了吗?所以千万不要告诉我,谁认为经典枯燥,我就帮老天判定:他完了!(但您不认为现在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是这么认为的吗?)是啊,现在这个时代真是远离经典的时代。对不起天地啊,对不起祖先啊,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下一代啊。这种人,没什么意思的,只好与草木同朽。经典是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不赶快回归它的智慧,你遇到经典,不去体贴它,反而认为它很枯燥,那你差太远了。

(那您给他们建议。)

我说,任何人都应该亲近经典,而经典本来就是很亲切的,是你自己把他排拒了,拒经典于千里之外。我看有些人排拒经典的心态很奇怪,他并不是了解了经典,认为它不对,所以排拒。大部分人不是这样,而是听别人说经典很困难,甚至说经典已经过时,经典很封建,他就排拒了。那不是他要排拒,而是别人排拒,他就跟着排拒。像这种人,需要重新做人,好好检视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头脑训练训练。因为他的头脑太糊涂,所以他盲从,这叫矮人看戏,自己没看到戏,只听别人叫好,他就叫好,听别人叫坏,他就叫坏。他好像也说了一些话,但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叫人云亦云。

有人说,经典很枯燥,我问为什么,他说很困难,我问老兄,你读过哪一本经典,觉得很困难,他说,我都没有读过,我说你没有读过怎么知道困难,他说,听别人说的,我说,别人说的你就相信吗?他立刻面红耳赤。本来他自己前几十年就应该这样想问题了,到现在已经三四十,五六十,七八十了,他还没有从这个问题走出来,可怜啊!

23、问:为什么刚才说数百年来中国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

答:我没说数百年,只有将近八十几年,从中华民国开国,就从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才毁灭了这中国的教育思想体系。从中国有教育的历史以来,读经传统至少维持两千多年,也就是从孔子开平民教育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以读经为主,一直到满清末年,民国开国那年,才被蔡元培废除了这种教育。不读经的时代只不过八十几年,比照两千多年,这是一个很短暂的时代。一般人生活在这个时代里面,他眼光短浅。所以一个人如果有历史的见识,他就不会认为读经是很奇怪的事情。有的人是没有历史的见识,有的人是没有国际的见识,才认为读经是很奇怪的教育。

西方人从希腊到罗马,乃至于到三百年前的欧洲的所谓贵族之家,所有人才几乎从读经出来,只有近代以来的美国才远离了这个传统,但是美国远离他的教育传统,也是渐渐离开的,因为他从两百多年前建国,一直保持英国的贵族绅士教育传统,所以美国国势从开国初年一直往上升,到后来,尤其从二十世纪初年开始,采用了杜威的哲学思想和教育观念,日渐远离了传统,日渐的忘记了传统,底下空了,什么空了?文化、人心、教养、理想、智慧,空了,到现在,我们就看见它要走下坡路。

24、问:那胡适为什么还要在五四的时候提出废除经典。

答: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人为主导,提出打倒传统的文化观,这是民族的不幸、悲剧。那时候当然也有现实上的困难,但最主要的是自己学问上的不足,心灵涵养的不够,我总称为“爱国激切”。爱国爱民族的心态是对的,可尊敬的,但激切的心态是不对的,非君子之道,没有百年千年的眼光,所以短视近利心胸狭隘。不止没有长远的历史眼光,也没有深刻的对人性的见识。他们面对时代的艰难,认为我们国家民族需要学西方,这是没错的,但他们认为既然要学西方,就要以打倒东方为代价。这种非此即彼的见解,现在看来是不对的,不过当时时代风气已经形成,似乎难以挽回,即使现在的中国人已经知道不需要打倒东方了,我们还回不去,何况当时?不过,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当时是因为爱国激切而胡涂了,为什么现在我们还回不去?固然因为现在的中国人在将近一百年的愚昧教育下,教得国民愚昧了,不尊重理性,该做的事不做,大家安于糊涂了。但是,人是活的啊,假如知道不对,马上转过来不就对了吗?转过来,不是指用东方打倒西方,不是用传统毁灭现代,因为如果这样打倒来打倒去,毁灭来毁灭去,这又是另外一个五四,是一种幼稚的反动。我们不需要再这样,我们应该是一切都在,一切都要。但我们要知道用什么态度来面对所谓的一切,你就要同时了解这两方面——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乃至于文言与白话——你要了解它们的特性,了解他们在人性所占比率,你才知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它,用多少精神力气来学习它。

如果在教育上有这样的理解,就可以对于我们下一代做这种教育,甚至于对自己做这种教育。虽然成人以后,能力和观念都已经定型了,要进步要转换比较困难,能做多少做多少。而我们下一代呢,却还希望无穷,只要我们这一代醒过来了,好好教导下一代,经过一二十年,二三十年,整个中华民族就可以全部转变过来。所以我常说一句话:“我们这一代被牺牲了,不要再牺牲下一代”。我们自己多少可以改善一点,但是我们下一代可以完全改善,在哪里改善,从头脑这里改善起。从对人性的体悟,对教育的认识开始改善。

25、问:怎么来落实读经教育?

答:很简单,如果从理论直接落实,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就是你知道该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这就落实了嘛。比如对教育的时机问题,你知道要从很小的时候来教育,你就不要放任,不要浪费了他。从胎儿就不浪费。已经出生怎么办呢?出生到三岁也不要浪费。已经幼稚园了怎么办呢?幼稚园不要浪费,不要幼稚园整天让他过动物性的生活,要给他“人”的教育,给他文化的教养。那文化的教养会不会让一个孩子变成老夫子?不会,你只要按照人性发展的规律,用最自然的、最愉快的、最简单的方法,就不会把他教成老夫子。如果已经小学了?小学更要把握,乃至于任何年龄的阶段,都可以从知道的时候开始做。至于怎么做?就牵涉到教材和教法问题了,教材就是经典。怎么教学?孩子在还不能念的时候,就让他听,能念了,就带他念,到了能够自己读了,就让他自己读。总之,多听、多念、多读,只管去接触,接触久了就有酝酿,酝酿久了就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成熟了,就能融会贯通,所以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容易的教育,随时可以做,人人可以做,这不是很容易落实嘛?

不过,虽然听起来这么简单,但是这个时代有一种所谓“教育体制”的东西,这体制很有力量,笼罩着教育,尤其笼罩着人生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国民要遵从它,但它并不一定合乎人性,请问你怎么做?这里可就几个层次来说:如果依照我们国家的教育理想,我们国家本来就有很先进的多元的教育观念,允许多元化的教育,那你就做全天候的读经,虽然和体制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人才,国家原来是支持的。如果你不敢放弃体制,就在体制内也可以教,能做多少算多少,你做的越多,效应越大。也可以说,福气大的孩子就能接受多一点的读经教育,福气小,接受的就少,但是都有效。总之,读经教育只有成功没有失败。

所以你问怎么落实,不能给出标准答案,就看老师家长认识的深浅,有完全的认识,就能全心全意的做,一天读经四个小时以上,或八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将来成就大才。一天只能勉强读两三个小时,成就中等人才。一天读半个小时或十分钟,也都对生命有好处,对整个国家民族有好处。

(无疑读经是在孩子心灵播下的最好的种子,)

是的,但读经不仅是为文化播种,在诵读的过程中,间接建构了精密的脑神经系统,以记忆的教育打好理解力的基础,这是全方位的开发,你做最简单的投入,而有最多样的收获,所以这是最好的教育投资。

26、问:有很多人认为读经是保守。

答:“保守”这个词现在好像是用来骂人的,其实这样骂人的人都不知道保守是什么意思,被骂的人也不知道保守是什么意思,所以就像帖标签,保守是说一个人不进步。

一般人总是喜欢“进步”,不喜欢“保守”。其实,保守的意思中,并没有说一定不进步啊,我也可以既保守又进步啊,为什么我们不这样看人生呢?这很奇怪!一个只讲求进步的人,我看他的人格就不完整,而没有保守的进步,这种进步是不可靠的。

所谓“保守”,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努力要保住守住人类文化的精华的态度,这是保守的定义。英国政党有所谓“保守党”,他们不以保守为耻,反而引以为荣,为什么中国人那么怕保守呢?今后人家说你保守,你要欣然接受,因为你守住了人性的根,守住了文化的根。一个人把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精华都保住守住在生命里面,这种人并不见得一定反对你去开创,而且只有拥有了几千年的大能力,才足以谈开创。

所以我听到有人说我保守,我是非常的感谢,我会对他鞠躬,连说:不敢当,不敢当。(笑)

27、问:有人说你八股,开倒车。

答:这是两个不同的观念,一个一个来。

说我八股的人,我就问什么是八股你知道嘛?大部分人是不知道。什么是八股?因为古代开科取士,最重要的凭据就是作文,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古人根据一篇作文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学程度、思想志气、人文素养、品性才华。所以凭一篇文章就可以甄选人才。现在很多人觉得奇怪,一篇文章怎么就可以看出是不是人才?因为你不会读文章嘛。不能从文章里面读出一个人的学问境界,于是就说作文不可靠,台湾有人主张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废除作文,只考专业。好,我们先不谈这个问题。至少在古代是这样,很注重作文,而且真的有能评论作文的高级学者,他读文章就似乎与作者心灵相感应,可以判断出他内在的生命状况。

八股文,便是科举考试的一种作文的方法,我们说文无定法,最好是别出心裁。但是做议论文──北宋王安石因为不满于唐朝用作诗赋来取士,文人气太重,所以规定科举考的是“经义”,替圣人立言,那一定是议论文,它和抒情文不一样,抒情文最好篇篇有它特殊的章法,但做议论文不必那么多套路,最重要的是把道理讲清楚,而要把道理讲清楚,似乎可以用一套固定的程序,这个程序我们称作“布局分段”。从王安石考经义,到了明朝初年,规定得更细,你考科举,作文要遵守一定的格式,把全文分成八个股,股本来是“腿”的意思,文章分为八个段落,好像人长了八条腿,站得很稳,叫做八股。每一段都有名称,第一段叫破题,第二段叫承题,第三段叫起讲,第四段叫入手、第五段叫起股、第六段叫中股、第七段叫后股、第八段叫束股,又叫大结,很有次序的。比如一个题目出来,你先说出这个题目的宗旨,一两句话把这个题目点破,也就是把题旨“一语道破”,叫做破题,这不是要一种很高的能耐嘛,破题破得不好,下文可能就不用看了。接着,用几句话稍加阐发,叫做承题,接着开讲,略为申说一下。接下来,以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段为重点,尽情论述,反复申说,正反辩论,以至最后作出总结。这其中要有议论,有举证,以历史事件或古人的言论做证,议论与举证最好正反都有,而且这四段都要用对仗的句子,叫做“比”,所以这四段又称为起比、中比、后比、和束比。有的人说是因为后面这四段讲求对仗,每股各自分为两小段,因此叫做八股。其实作一篇议论文,有这样分段布局的安排,是很完整的。即使现代的学生考中考高考,要做论文,按照这八段来写,基本架构就都有了,所以我奉劝当今学生要学学八股文。八股没有害人啊,八股是一个很聪明的设计啊,它提供给作文的人一个很完善的参考格式。现在洋人考作文,有时也规定了“模板”格式,以利阅卷的老师批改,不合格式的就“不及格”了,而全世界的研究生写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尤其是理工科的论文,往往规定得死死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背景知识,第三章理论基础,第四章实验设计,第五章实验结果,第六章结尾”。看,结构完整,这也是一种八股啊,为什么大家不去反对呢?你要骂我八股,我还很高兴呢,我的教育理论是非常完整的,是有次序的,不是很好吗。

当然现在骂人八股,或许不是指格式的统一,乃是指内容的统一。自从王安石以来,科举的题目都出于四书五经,尤其明清两代规定发挥经义,只能遵照朱熹的注解,更是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所谓千篇一律。有人认为因为八股文造成人民都不会思考了,不会思考和八股有什么关系?真是莫名其妙。其实做八股也可以不千篇一律啊,因为八股里的见识,用词造句,也都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才华。如果现在说一个人八股,是骂人的话,骂人顽固,墨守,不知变通、没有开创性等等。假如真是这样,我们就应该说,该顽固的时候就要顽固啊,该墨守的时候就要墨守啊,你在还没有开创能力的时候开什么创?先打一些根基吧,先中规中矩来吧,将来才能有特殊的独立的创造,所谓“先入格才能出格”,现在的人往往根基不足,就无法无天的,想独创?门都没有。所以我建议先规规矩矩一下,先八股一下,可能是比较好的。

(那说您开倒车,这也是表扬吗?)

啊,那当然是,(笑),我现在还不会开车,但是我坐过别人开的车,我看他开车很灵活,尤其是车子要停下来的时候,他常常要开倒车的。我在想,如果一个制造汽车的公司,买汽车的问,你们的车能倒车吗?他说不行,我们的车只能往前开,不能往后开,那谁来买他的车呢?所以我说,车子该往前开的时候就往前开,该开倒车的时候就开倒车。我们应该问某个时机需不需要开倒车,而不是一听到开倒车,就判断是错,就讥笑。如果我的车子能往前开,能往后开,还能往左开,往右开,还能往上开往下开,那才是最完美的车子。你如果坚持你的车子都不要开倒车,那就让你去吧,没有人理你!但你不要裹胁全国的人都要跟你往前冲,百年来,中国人都不开倒车了,这个民族的车开到哪里去了?还不反省,岂不是笑话吗?

28、问:读经典是填鸭式的教育吗?

答:这又不是了。什么是填鸭?我们要了解清楚,填鸭是因为鸭子这么小,他的胃很小,吃得很少就饱了,但是卖鸭子的人,想要让鸭子重一点,就临时灌入比胃大两三倍的食物,不管他能不能吸收消化,这种做法叫做填鸭。所以填鸭是不人道的,奉劝天下卖鸭子的人都不要填鸭,鸭子是很痛苦的。

(那为什么有人说您让孩子读经是填鸭呢?)

因为有人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小,你让他学这么多东西,又这么难以消化的东西,类似“填鸭”,这种比喻好像是有道理的。但是,请问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是如你所认为的那么小?还是你小看了孩子?儿童只不过是理解能力还没发展起来而已,他自有他另方面强大的学习能力啊。而且,我们教他读经,又没有让他理解,我们只是让他熟悉,让他记忆。孩子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他记忆的胃口无限大,正是你填许多东西的时候,那填什么东西?如果填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对他生命是没有帮助的,既然要填了,就填最丰富的,最有营养的东西,这就是经典了。所以这不是填鸭,因为他接受得非常轻松方便,他还觉得不够,所以我宁可说读经是“填牛”。牛的胃很大,他可以先填进很多食物,有空时再慢慢反刍,你现在不给他牛足够的食物,他的胃是空的,连反刍的机会都没有了,那不是“饿牛”吗?我们现在给孩子的东西太少了,意义太浅薄了,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在饥渴之中,他长大后的生命便是一片苍白。而人生只有一次恰当的机会,错过时机,几乎不能再填,等不能再填的时候,发现他没有深厚的人文教养,也就是没有素质,这时候你再来注重“素质教育”,我告诉你:来不及了!

所以我的教育正是素质的教育,我的教育正是给他人文教养的教育,有了人文的教养,自然知道什么是八荣八耻,自然知道如何与自己和谐,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天地和谐。在填的最好时机中,为什么不填呢?但不是填鸭,而是填牛。

29、问:诵读经典是否就是死背书?

答:读经的教育,是要他把经典文章反复接触、熟悉乃至于滚瓜烂熟到背诵,让圣人之教与他的血液融为一体,周流他的全身,成为一生学问的根基。如果从“背书”的立场来看,当然是“死背”,我们从来没听说过书能“活背”的。不要说经典文章了,我们人生任何一个词语都是死背来的,茶杯就是茶杯,水壶就是水壶,你不能把茶杯说成杯壶,水茶。只有刚学讲话的孩子会“活背”,张冠李戴的,三岁以上的人,对于日常词语和文法,都是死背之后才活用的。所以,不死背就没有活用,唯有死背了,在人生历程中,遇到恰当的时机,才能拿出来用活用,死背不是目的,但它是基础。现代学生都不死背古书了,请问他的活用在哪里?你为什么要来批评读经是死背呢?我奉劝,有孩子的父母,孩子该死背的时候就要让他死背,以免他遗憾终生。

30、问:现在的教育理论更强调实用性,读经是否具备这种实用性呢?

答:古人所谓“学以致用”,是读书做学问的真理。我们学习就是为了用,如果不用,就是浪费工夫了。所以“实用主义”有他的真理性,但是他的真理性并不很彻底,而很多人了解得更有偏差。说现在教育注重实用,这没有错,但是不是所谓不实用的教育就没有效?我们要问这个问题,才能把实用主义定位,所以,第一句话我们说实用主义是对的,第二句,实用主义可能并没有全部对,这样才能了解真的实用主义。

读经是不是具备实用性?我们先说,学问当然要求实用。不过现在一般人讲的实用是问:读经是不是能现买现卖?把实用解释成现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