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10赤字公债财政政策课件_第1页
财政学10赤字公债财政政策课件_第2页
财政学10赤字公债财政政策课件_第3页
财政学10赤字公债财政政策课件_第4页
财政学10赤字公债财政政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标了解财政收支对比关系了解公债的产生与发展了解公债理论的演变了解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了解财政政策基本原理1目标了解财政收支对比关系110.1赤字10.1.1定义与平衡公式

当期财政收入不抵当期财政支出,此即为“赤字”。赤字的累积,即为债务余额。(1)1953-1993年的财政平衡公式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公债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还本付息支出)

(14-1)(2)1994年至1999年的财政平衡公式(低估赤字)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

(14-2)210.1赤字10.1.1定义与平衡公式210.1赤字10.1.1定义与平衡公式

(3)2000年开始的财政平衡公式(国际标准)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利息支出)(14-3)(4)实际公式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全国公共财政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公共财政结转下年支出)-(全国公共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0juesuan/201107/t20110720_578448.html

310.1赤字10.1.1定义与平衡公式310.1赤字10.1.2财政赤字的来源中央或联邦政府(国防、社会保障、积极财政政策(4万亿;40万亿)、行政消费(“三公”))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行政消费(三峡边的“国贫县”—云阳县;公务接待流程))“教育事业费”是地方财政支出的主干,占比约为25-30%左右;但还有“其他”,说不清。410.1赤字10.1.2财政赤字的来源410.1赤字5历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10.1赤字5历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10.1赤字6历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10.1赤字6历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10.1赤字10.1.3财政赤字的弥补动用结余(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发行货币(向中央银行透支;铸币税)

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度初,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除了一部分依靠发行国债外,其余的都是通过向央行借款来解决。1993年,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财政不得向央行借款。同年12月25日,《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下发,文件要求“财政部停止向中国人民银行借款,财政预算先支后收的头寸短缺靠短期国债解决,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此后,《预算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相继颁布实施,这两部法律正式以立法的形式切断了财政和央行的直接联系。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8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710.1赤字10.1.3财政赤字的弥补710.1赤字10.1.3财政赤字的弥补发行公债增加税收“人生的赤字”,很难弥补!!!810.1赤字10.1.3财政赤字的弥补810.2公债10.2.1公债的定义及含义(1)定义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用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2)含义公债是一种信用性质的财政收入,体现着有借有还的信用特征自愿性、有偿性和流动性公债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一种信用的重要形式金边债券公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调节社会总需求;调节金融市场(公开市场业务)910.2公债10.2.1公债的定义及含义910.2公债金边债券1010.2公债金边债券1010.2公债金边债券1110.2公债金边债券11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1)早期公债(高利贷性质)最早的公债产生于奴隶制时代。据文献记载,希腊和罗马在公元前4世纪就开始出现国家向商人、高利贷者和寺院借债的情况。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公债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封建主、帝王和共和国每当遇到财政困难、特别是发生战争时便发行公债。美国在独立战争时期,也曾发行多种中期债券和临时债券,这些债券的发行和交易便形成了美国最初的证券市场。12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1)早期公债(高利贷性质)1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2)现代公债及其发展(公共信用)《中国国债史》,梁启超著,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门前债主雁行立,屋里醉人鱼贯眠。”今日之中国当之矣。醉者岂惟政府,抑全国民皆实梦梦焉。情实且不知,而欲其有道,焉以拯救之安可得也。吾故以浅显通俗之言,述近二十余年来国债之历史,使全国民知我辈及我辈子孙负担之重,而推原其所由来。西人恒言曰:“无无权利之义务。”我国民而据此以读兹编也,其感想当如何。13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2)现代公债及其发展(公共信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2)现代公债及其发展(公共信用)

“考察各国公债的历史,都起源于十八世纪以后,因为公债与立宪政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文明的国度,它所担负的公债越多,由于人民信任他们的政府才会把钱借给国家。”——《中国国债史》,梁启超著14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2)现代公债及其发展(公共信10.2.3公债的种类国内公债(内债)与国外公债(外债;梁启超,“养疱之患,甚于溃裂”)(拉美国家地方举外债)中央公债与地方公债短期公债(一年以内)、中期公债(一年以上、十年以下)与长期公债(10年以上)直接公债(主权借款),或有公债(高校债务,地方政府债务)自由流通公债和非自由流通公债1510.2.3公债的种类国内公债(内债)与国外公债(外债;梁高校负债——隐性的公债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在2000亿元左右;再加上工程未付款和校内集资款,可能有2

500亿元左右。16排名高校名称欠债金额相关信息1吉林大学30亿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组建为新吉林大学。处在基建高峰期的吉大,一直在银行和砖瓦之间奔波,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吉林分行贷款15亿和中国农业银行贷款20亿。2广东工业大学23亿根据该校的还款预算,这些贷款要还30到50年,而银行贷款期限只有8到15年。3郑州大学21亿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为了提高办学规模,该校2002年又投资19.7亿元建了一个占地面积4845亩,总规划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的新校区。高校负债——隐性的公债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在2高校负债——隐性的公债17排名高校名称欠债金额4南昌大学20亿4广州大学20亿6中山大学12亿7华南理工大学10亿8南京中医药大学9亿9江苏大学9亿10南京财经大学8亿高校负债——隐性的公债17排名高校名称欠债金额4南昌大学20地方政府负债——隐性的公债2011年6月末,刘家义署长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称,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9,710.68亿元,占比46.38%。“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

主要表现形式为地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城投公司”)或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18地方政府负债——隐性的公债2011年6月末,刘家义署长在向全地方政府负债——隐性的公债“融资平台公司”的由来1994年分税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客观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力,而转移、支付制度又不完善,这也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要承担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建了多少大工程;GDP多少;投资多少;财政收入多少。“政府债务率”?在地方上催生了“前人借钱、后人还债”的奇怪现象。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而言,“谁借的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大”。19地方政府负债——隐性的公债“融资平台公司”的由来1910.2.4公债的结构公债的期限结构

所谓公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公债的持有者结构

公债的持有者结构,也称公债的资金来源结构,它是指在公债总额中不同性质的承购主体持有公债的构成比例。公债的利率结构所谓公债的利率结构,是指不同利率水平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2010.2.4公债的结构公债的期限结构2010.2.5公债的发行公募法

所谓公募法,指政府或受政府委托的部门向社会公众募集公债的发行方法。“美国队长”包销法

所谓包销法,又称为承受法,是指政府将发行的债券统一售与金融机构,再由金融机构自行发售的方法。公卖法所谓公卖法,又称出售法,是指政府在证券市场以公开出售的方式发行公债的方法。

2110.2.5公债的发行公募法2110.2.6公债的偿还公债的偿还方法

一是买销法。买销法也称收买偿还法、市场偿还法,是由政府按照市场价格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政府所发行的公债,此时政府公债的偿还就通过市场交易得以完成。二是比例偿还法。比例偿还法是指政府按照公债的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

三是抽签偿还法。抽签偿还法是指政府通过定期抽签确定应清偿的公债的方法。四是一次偿还法。一次偿还法是指国家定期发行公债,在公债到期后,一次还清本息。2210.2.6公债的偿还公债的偿还方法2210.2.6公债的偿还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政府公债的偿还,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预算盈余、预算列支、发行新债还旧债以及偿债基金等。

2310.2.6公债的偿还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2310.2.7公债的负担第一,政府的债务负担?第二,纳税人的公债负担(税收)。第三,公债的代际负担(OLG模型)。2410.2.7公债的负担第一,政府的债务负担?2410.3公债理论的发展10.3.1早期公债理论:利弊之争(1)公债有害论(亚当•斯密)侵蚀个人消费;滋生食利阶级(2)公债无害论(凯恩斯、萨缪尔森)扩大财政支出,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社会财富(3)公债两重性理论(穆勒、瓦格纳)来源与用途:来源于生产领域,用于非生产领域,有害;来源于生产领域,用于非生产领域,无害2510.3公债理论的发展10.3.1早期公债理论:利弊之争10.3.2李嘉图等价定理(1)定理的提出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方式征集2000万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2000万镑,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征课的100万镑,只不过由付这100万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这100万镑的人手中,也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实际的开支是那2000万镑,而不是为那2000万镑必须支付的利息。付不付利息都不会使国家增富或变穷。政府可以通过赋税的方式一次征收2000万镑;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每年征课100万镑。但这样做,并不会改变这一问题的性质。(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962年,208页,)2610.3.2李嘉图等价定理(1)定理的提出2610.3.2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表达了政府征税与举债在经济影响上是一样的思想。当然,李嘉图说课税与发债一样,并不等于他主张发债。他认为发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所以他反对发行公债。现代版的李嘉图等价定理要等到1970年代才出现。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R.J.巴罗在题为《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的论文中,力图引申李嘉图对政府举债的经济影响的论述。1976年詹姆斯·布坎南在《巴罗论李嘉图等价定理》一文中反驳巴罗的观点时,首次使用了“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ianEquivalenceTheorem)的说法。由于巴罗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所以在一些文献中,“李嘉图等价定理”又变成为“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Ricardian-BarroEquivalenceTheorem)。2710.3.2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表达了政府征税与举债在经济(2)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李嘉图的本意举债与征税的效果是一样的,即造成生产资本减少2000万英镑,个人消费支出的损失也一样。巴罗的延伸理性预期:未来公债本息总额的现值=因借债而产生的即期减税额;举债减少了政府储蓄,但也增加了私人储蓄额(用于未来被征税);总储蓄不变,消费和投资也不变。因此,举债与征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等价的。托宾的看法

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的假设往往与现实不符。税收扭曲;财政幻觉28(2)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李嘉图的本意2810.4财政政策10.4.1财政政策的定义财政政策仅是指财政间接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稳定状态的政策。

即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运作,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一种经济稳定政策。它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2910.4财政政策10.4.1财政政策的定义2910.4财政政策10.4.2财政政策目标促进就业稳定物价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缓解宏观经济波动或危机的不利影响10.4.3财政政策的类型主动:相机抉择消极:自动稳定器(累进税制)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3010.4财政政策10.4.2财政政策目标3010.4财政政策10.4.4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

财政政策手段包括税收和公共支出。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实现政策目标。这通常是利用乘数(倍数)效应实现的。所谓“乘数效应”,是指税收或公共支出变动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扩张或收缩),但变动是以乘数(倍数)进行的。

例子

政府花50元请一个农民工把一条路剖开,然后再填上。农民工用这50元满足生活必需,刺激了市场需求。为了把路挖开再填上,需要水泥、沥青以及必要工具,刺激了就业和市场供给。3110.4财政政策10.4.4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31现实中的财政政策亚洲金融危机

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加快改造金融业。次贷危机4万亿;百万民工大培训;百万毕业生就业培训;加快高铁建设。未来十年城镇化(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巨大挑战)欧债危机“欧猪”四国:葡萄牙(Portugal)、爱尔兰(Ireland)、希腊(Greece)和西班牙(Spain)四国的首字母合起来,恰好是英文“PIGS”。

财政紧缩;希腊大罢工,动乱。

32现实中的财政政策亚洲金融危机32现实中的财政政策欧债危机

始于希腊。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希腊主权信用级别在过去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级以下。惠誉同时还下调了希腊5家银行的信用级别。惠誉称,这一降级决定反映了“对希腊中期公共财政状况的担忧”,加上希腊金融机构的信誉不良和政策面的负面因素,难以确定希腊是否可获得“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受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应声下跌,希腊股市大跌6%,欧元对美元比价大幅下滑。为何诸神不佑这片土地了?33现实中的财政政策欧债危机33现实中的财政政策欧债危机该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高达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上限;希腊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则高达110%。(非正常:日本)

原因:(1)受次贷危机影响巨大,经济发展减速

2006:4.5%;2007:4.5%;2008:2%;2009:-1.9%;2010:-2.5%(2)高福利社保体系已经去世的公务员的未婚或者已婚的女儿,都可以继续领取其父母的退休金。希腊的公务员们每个月更是可以享受到5欧元到1300欧元之间的额外奖金,奖金的名目也相当随意而搞笑,比如会使用电脑、会说外语、能准时上班。34现实中的财政政策欧债危机34现实中的财政政策欧债危机(3)高盛的“陷阱”2001年,希腊为进欧元区而犯愁不已。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希腊一个也不符合。希腊人花了3亿美元的巨额佣金从华尔街请来了“天才发明家”高盛,给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债务隐瞒”方案。这个方案采用的是一种叫做“货币掉期交易”的方式,目标是掩饰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众债务。35现实中的财政政策欧债危机35现实中的财政政策欧债危机(3)高盛的“陷阱”模式如下:比如希腊政府本来发行了100亿美元的债券,我们假设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为1:1,那么希腊政府可以换回100亿欧元。但是高盛“高明”在为希腊政府设定了一个优惠利率,假设为1:1.5,如此一来希腊政府就有了150亿欧元。账面的盈余成功地掩饰住了公共债务,希腊也就顺利加入欧元区。但是高盛也不会傻到自己贴钱,次贷危机中大名鼎鼎的金融衍生产品(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此时派上了用场,包括一家德国银行在内的很多银行都成了下家。随着希腊公债状况日益恶化,有关希腊债务的CDS价值迅速攀升。高盛和两家对冲基金随即开始唱衰希腊支付能力,并轮番抛售欧元。至此,希腊债务危机浮出水面。36现实中的财政政策欧债危机36目标了解财政收支对比关系了解公债的产生与发展了解公债理论的演变了解关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了解财政政策基本原理37目标了解财政收支对比关系110.1赤字10.1.1定义与平衡公式

当期财政收入不抵当期财政支出,此即为“赤字”。赤字的累积,即为债务余额。(1)1953-1993年的财政平衡公式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公债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还本付息支出)

(14-1)(2)1994年至1999年的财政平衡公式(低估赤字)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

(14-2)3810.1赤字10.1.1定义与平衡公式210.1赤字10.1.1定义与平衡公式

(3)2000年开始的财政平衡公式(国际标准)财政盈余或赤字=经常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利息支出)(14-3)(4)实际公式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全国公共财政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公共财政结转下年支出)-(全国公共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10juesuan/201107/t20110720_578448.html

3910.1赤字10.1.1定义与平衡公式310.1赤字10.1.2财政赤字的来源中央或联邦政府(国防、社会保障、积极财政政策(4万亿;40万亿)、行政消费(“三公”))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行政消费(三峡边的“国贫县”—云阳县;公务接待流程))“教育事业费”是地方财政支出的主干,占比约为25-30%左右;但还有“其他”,说不清。4010.1赤字10.1.2财政赤字的来源410.1赤字41历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10.1赤字5历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10.1赤字42历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10.1赤字6历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10.1赤字10.1.3财政赤字的弥补动用结余(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发行货币(向中央银行透支;铸币税)

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度初,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除了一部分依靠发行国债外,其余的都是通过向央行借款来解决。1993年,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财政不得向央行借款。同年12月25日,《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下发,文件要求“财政部停止向中国人民银行借款,财政预算先支后收的头寸短缺靠短期国债解决,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此后,《预算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相继颁布实施,这两部法律正式以立法的形式切断了财政和央行的直接联系。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8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4310.1赤字10.1.3财政赤字的弥补710.1赤字10.1.3财政赤字的弥补发行公债增加税收“人生的赤字”,很难弥补!!!4410.1赤字10.1.3财政赤字的弥补810.2公债10.2.1公债的定义及含义(1)定义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用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2)含义公债是一种信用性质的财政收入,体现着有借有还的信用特征自愿性、有偿性和流动性公债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一种信用的重要形式金边债券公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调节社会总需求;调节金融市场(公开市场业务)4510.2公债10.2.1公债的定义及含义910.2公债金边债券4610.2公债金边债券1010.2公债金边债券4710.2公债金边债券11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1)早期公债(高利贷性质)最早的公债产生于奴隶制时代。据文献记载,希腊和罗马在公元前4世纪就开始出现国家向商人、高利贷者和寺院借债的情况。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公债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封建主、帝王和共和国每当遇到财政困难、特别是发生战争时便发行公债。美国在独立战争时期,也曾发行多种中期债券和临时债券,这些债券的发行和交易便形成了美国最初的证券市场。48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1)早期公债(高利贷性质)1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2)现代公债及其发展(公共信用)《中国国债史》,梁启超著,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门前债主雁行立,屋里醉人鱼贯眠。”今日之中国当之矣。醉者岂惟政府,抑全国民皆实梦梦焉。情实且不知,而欲其有道,焉以拯救之安可得也。吾故以浅显通俗之言,述近二十余年来国债之历史,使全国民知我辈及我辈子孙负担之重,而推原其所由来。西人恒言曰:“无无权利之义务。”我国民而据此以读兹编也,其感想当如何。49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2)现代公债及其发展(公共信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2)现代公债及其发展(公共信用)

“考察各国公债的历史,都起源于十八世纪以后,因为公债与立宪政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文明的国度,它所担负的公债越多,由于人民信任他们的政府才会把钱借给国家。”——《中国国债史》,梁启超著5010.2.2公债的产生与发展(2)现代公债及其发展(公共信10.2.3公债的种类国内公债(内债)与国外公债(外债;梁启超,“养疱之患,甚于溃裂”)(拉美国家地方举外债)中央公债与地方公债短期公债(一年以内)、中期公债(一年以上、十年以下)与长期公债(10年以上)直接公债(主权借款),或有公债(高校债务,地方政府债务)自由流通公债和非自由流通公债5110.2.3公债的种类国内公债(内债)与国外公债(外债;梁高校负债——隐性的公债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在2000亿元左右;再加上工程未付款和校内集资款,可能有2

500亿元左右。52排名高校名称欠债金额相关信息1吉林大学30亿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组建为新吉林大学。处在基建高峰期的吉大,一直在银行和砖瓦之间奔波,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吉林分行贷款15亿和中国农业银行贷款20亿。2广东工业大学23亿根据该校的还款预算,这些贷款要还30到50年,而银行贷款期限只有8到15年。3郑州大学21亿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为了提高办学规模,该校2002年又投资19.7亿元建了一个占地面积4845亩,总规划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的新校区。高校负债——隐性的公债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在2高校负债——隐性的公债53排名高校名称欠债金额4南昌大学20亿4广州大学20亿6中山大学12亿7华南理工大学10亿8南京中医药大学9亿9江苏大学9亿10南京财经大学8亿高校负债——隐性的公债17排名高校名称欠债金额4南昌大学20地方政府负债——隐性的公债2011年6月末,刘家义署长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称,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9,710.68亿元,占比46.38%。“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

主要表现形式为地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城投公司”)或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54地方政府负债——隐性的公债2011年6月末,刘家义署长在向全地方政府负债——隐性的公债“融资平台公司”的由来1994年分税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客观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力,而转移、支付制度又不完善,这也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要承担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建了多少大工程;GDP多少;投资多少;财政收入多少。“政府债务率”?在地方上催生了“前人借钱、后人还债”的奇怪现象。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而言,“谁借的越多,谁在任期内的政绩就越大”。55地方政府负债——隐性的公债“融资平台公司”的由来1910.2.4公债的结构公债的期限结构

所谓公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公债的持有者结构

公债的持有者结构,也称公债的资金来源结构,它是指在公债总额中不同性质的承购主体持有公债的构成比例。公债的利率结构所谓公债的利率结构,是指不同利率水平的公债在公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

5610.2.4公债的结构公债的期限结构2010.2.5公债的发行公募法

所谓公募法,指政府或受政府委托的部门向社会公众募集公债的发行方法。“美国队长”包销法

所谓包销法,又称为承受法,是指政府将发行的债券统一售与金融机构,再由金融机构自行发售的方法。公卖法所谓公卖法,又称出售法,是指政府在证券市场以公开出售的方式发行公债的方法。

5710.2.5公债的发行公募法2110.2.6公债的偿还公债的偿还方法

一是买销法。买销法也称收买偿还法、市场偿还法,是由政府按照市场价格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政府所发行的公债,此时政府公债的偿还就通过市场交易得以完成。二是比例偿还法。比例偿还法是指政府按照公债的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

三是抽签偿还法。抽签偿还法是指政府通过定期抽签确定应清偿的公债的方法。四是一次偿还法。一次偿还法是指国家定期发行公债,在公债到期后,一次还清本息。5810.2.6公债的偿还公债的偿还方法2210.2.6公债的偿还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政府公债的偿还,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预算盈余、预算列支、发行新债还旧债以及偿债基金等。

5910.2.6公债的偿还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2310.2.7公债的负担第一,政府的债务负担?第二,纳税人的公债负担(税收)。第三,公债的代际负担(OLG模型)。6010.2.7公债的负担第一,政府的债务负担?2410.3公债理论的发展10.3.1早期公债理论:利弊之争(1)公债有害论(亚当•斯密)侵蚀个人消费;滋生食利阶级(2)公债无害论(凯恩斯、萨缪尔森)扩大财政支出,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社会财富(3)公债两重性理论(穆勒、瓦格纳)来源与用途:来源于生产领域,用于非生产领域,有害;来源于生产领域,用于非生产领域,无害6110.3公债理论的发展10.3.1早期公债理论:利弊之争10.3.2李嘉图等价定理(1)定理的提出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方式征集2000万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2000万镑,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征课的100万镑,只不过由付这100万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这100万镑的人手中,也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实际的开支是那2000万镑,而不是为那2000万镑必须支付的利息。付不付利息都不会使国家增富或变穷。政府可以通过赋税的方式一次征收2000万镑;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每年征课100万镑。但这样做,并不会改变这一问题的性质。(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962年,208页,)6210.3.2李嘉图等价定理(1)定理的提出2610.3.2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表达了政府征税与举债在经济影响上是一样的思想。当然,李嘉图说课税与发债一样,并不等于他主张发债。他认为发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所以他反对发行公债。现代版的李嘉图等价定理要等到1970年代才出现。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R.J.巴罗在题为《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的论文中,力图引申李嘉图对政府举债的经济影响的论述。1976年詹姆斯·布坎南在《巴罗论李嘉图等价定理》一文中反驳巴罗的观点时,首次使用了“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ianEquivalenceTheorem)的说法。由于巴罗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所以在一些文献中,“李嘉图等价定理”又变成为“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Ricardian-BarroEquivalenceTheorem)。6310.3.2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表达了政府征税与举债在经济(2)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李嘉图的本意举债与征税的效果是一样的,即造成生产资本减少2000万英镑,个人消费支出的损失也一样。巴罗的延伸理性预期:未来公债本息总额的现值=因借债而产生的即期减税额;举债减少了政府储蓄,但也增加了私人储蓄额(用于未来被征税);总储蓄不变,消费和投资也不变。因此,举债与征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等价的。托宾的看法

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的假设往往与现实不符。税收扭曲;财政幻觉64(2)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李嘉图的本意2810.4财政政策10.4.1财政政策的定义财政政策仅是指财政间接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稳定状态的政策。

即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运作,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一种经济稳定政策。它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6510.4财政政策10.4.1财政政策的定义2910.4财政政策10.4.2财政政策目标促进就业稳定物价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缓解宏观经济波动或危机的不利影响10.4.3财政政策的类型主动:相机抉择消极:自动稳定器(累进税制)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6610.4财政政策10.4.2财政政策目标3010.4财政政策10.4.4财政政策的运作机理

财政政策手段包括税收和公共支出。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实现政策目标。这通常是利用乘数(倍数)效应实现的。所谓“乘数效应”,是指税收或公共支出变动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扩张或收缩),但变动是以乘数(倍数)进行的。

例子

政府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