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区一等奖】_第1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区一等奖】_第2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区一等奖】_第3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区一等奖】_第4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区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eq\o(□,\s\up2(01))古义是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eq\o(□,\s\up2(02))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eq\o(□,\s\up2(03))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eq\o(□,\s\up2(04))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q\o(□,\s\up2(05))怎么样)?”曰:“不可,直(eq\o(□,\s\up2(06))通“只”,只是,不过)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eq\o(□,\s\up2(07))通“毋”,不要)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eq\o(□,\s\up2(08))音ɡǔ,)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eq\o(□,\s\up2(09))这样,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eq\o(□,\s\up2(10))名词作动词,种植)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eq\o(□,\s\up2(11))名词作动词,穿)帛矣;鸡豚狗彘之畜(eq\o(□,\s\up2(12))音xù,畜养),无(eq\o(□,\s\up2(13))通“毋”,不要)失其时,七十者可以(eq\o(□,\s\up2(14))古义是可以凭借)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eq\o(□,\s\up2(15))错过)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eq\o(□,\s\up2(16))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eq\o(□,\s\up2(17))古义是这样却)不王(eq\o(□,\s\up2(18))名词作动词,称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eq\o(□,\s\up2(19))狗猪吃人所吃的东西却不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救济),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eq\o(□,\s\up2(20))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岁,斯(eq\o(□,\s\up2(21))那么)天下之民至焉。”课堂自探1.梳理文章结构脉络,完成填空。答案eq\o(□,\s\up2(01))王道之始eq\o(□,\s\up2(02))王无罪岁2.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结合课文,从方针政策、具体措施、目标三方面作答。答:答案(1)方针政策: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2)具体措施:①小面积住宅,“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大面积的田地耕种,“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③家禽的饲养和家畜养殖,“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④加强教育,“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目标:“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B.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C.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语言上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文章中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比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D.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是“王道”,具体内容是:顺应农时,使民生有保障,并进而对他们实行伦理道德教育。答案D解析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王道”,其他内容还有如“人性本善”“民贵君轻”等。课后作业一、基础检测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 违: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发现D.谷不可胜食也胜: 尽,完答案C解析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请以战喻 B.具以沛公言报项王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C解析A、B、D三项为介词,拿;C.介词,按照,根据。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黎民不饥不寒答案D解析D.“黎民”,意思是“百姓”。古今同义。A.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B.无望,古义:不要希望。今义:没有希望。C.然而,古义:为两个词,“然”是代词,这样;“而”是连词,却。今义:转折连词,但是。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填然鼓之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王无罪岁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答案B解析A.鼓:名词作动词,击鼓;C.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D.衣:名词作动词,穿。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答案D解析D.判断句。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二、精段鉴赏阅读课文,完成6~9题。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 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C.兵刃既接 兵:士兵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答案D解析A.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更;C.兵器、武器。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lc\{\rc\(\a\vs4\al\co1(尽心焉耳矣,将焉取之))\b\lc\{\rc\(\a\vs4\al\co1(五亩之宅,斯天下之民至焉))\b\lc\{\rc\(\a\vs4\al\co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转徙于江湖间))\b\lc\{\rc\(\a\vs4\al\co1(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答案A解析A.句末助词,可不译/代词,哪里;B.助词,的;C.介词,在;D.代词,这样。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诸子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B.梁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因为魏国的都城在大梁,故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C.“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D.“庠”“序”都指学校,“庠”指小学,“序”指中学。古代孝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答案D解析“庠”“序”都指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9.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主张用“仁政”去统一天下。本文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能用连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为人格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财富、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