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电子教案三单元(定稿)_第1页
四上电子教案三单元(定稿)_第2页
四上电子教案三单元(定稿)_第3页
四上电子教案三单元(定稿)_第4页
四上电子教案三单元(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第三章(单元)第课(节)课时课题古诗三首备课日期年月日这篇课文时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重现诗句表现的意境。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言美。板书设计示意图暮江吟一道/残阳示《暮江吟》原诗课件,并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内容。导语:同学们,也许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古诗了。从最简单的“床前明月光”开始,古诗——这个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品就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脑海,充盈我们的童年时光。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平易、通俗,“老妪能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同学们请看ù吟yín唱会认的字:瑟sè瑟sè(2)播放生字书写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笔顺。(3)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并给诗歌划分节奏。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教材插图课件,引入古诗。过渡:同学们,在饱含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后,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PPT中的图片是教材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古诗描绘的画面。下面我们就深入感知这首古诗,体会其画面、意境之美。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同时出示需要思考的问题。(1)图上画了哪些人物、景物(斜阳、江水、诗人、岸边的树和草)从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季)(2)古诗前两句描写的核心意象是什么(残阳)后两句描写的核心意象是什么(露珠、新月)(3)古诗中哪两种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瑟瑟;红)这种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一绿一红的鲜明对比表现出夕阳斜照下江面上的绚烂景象,写出了景物之美)(4)古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3看图想象,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品读前两句,并出示问题,结合问题理解诗句。(1)理解“一道残阳铺水中”的诗意。诗句中描写的夕阳是怎样的“铺”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可以换成“照”“射”“洒”等字吗为什么(2)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意。诗句中描绘了哪两种色彩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3)想象画面,理解诗意。过渡:夕阳斜照下的江面多美啊,我们只通过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就品味到了这种美,这大概就是古诗精妙用词的独特效果了。那么,你们能充分发挥想象,用流畅的语句说出诗句的意思吗(答案不唯一,语句通顺即可)2引导学生朗读后两句诗,师生共同品析。过渡: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长久驻足,流连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1)理解“可怜九月初三夜”的诗意。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语尽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这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2)理解“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诗意。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3)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露珠和月亮还像什么,补充下面的填空。露似()月似()()似()()似()示例:露——宝石、玛瑙、水晶;月——金钩、小船、眉毛、镰刀。(4)深入意境,体会情感。4读写结合,实践训练。过渡: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课件出示题目: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5学生思考写作,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片段。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后给出意见。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六、回顾内容,课堂总结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背诵并默写《暮江吟》第三章(单元)第课(节)课时课题古诗三首备课日期年月日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板书设计示意图《题西林壁》苏轼横岭变幻莫测侧峰远近从不同角度观察千姿百态高低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的意思)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8)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9)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生配乐朗读)2谈感受。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第三章(单元)第课(节)课时课题古诗三首备课日期年月日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板书设计示意图《雪梅》卢钺雪白人各有所长梅香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第三课时一、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课件出示12)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课件出示13)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缘、降、骚、逊、输”(课件出示14)“降”和“逊”是翘舌音。2学习生字“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3理解题意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一)解诗题,知作者(二)抓字眼,明诗意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四)总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学习古诗《雪梅》(一)看图片、赏雪梅(课件出示20)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教师板书:《雪梅》)“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课件出示21)(二)读古诗、诵雪梅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22)2认读标拼音的字。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5去掉拼音指名读。6当小老师领读。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三)品诗句,悟道理。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4一起说诗意。5悟道理。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四)谈雪梅、拓诗词。1简介诗人。(课件出示23)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2谈雪梅的关系。3总结。作业布置教学反思1.背诵古诗。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第三章(单元)第课(节)课时课题爬山虎的脚备课日期年月日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学生第一次接触爬山虎,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异常活跃,肯动脑筋,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板书设计示意图爬山虎的脚位置颜色样子叶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脚爬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课件出示3“曲”是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b书写指导。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隙”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课件出示5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拂过叶柄紧贴蛟龙枯萎牢固蜗牛(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2填空。课件出示6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3.指导朗读。作业布置教学反思1抄写生字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第三章(单元)第课(节)课时课题爬山虎的脚备课日期年月日本课教学内容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深入、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首先,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的命名会倍感兴趣,有助于诱发观察的欲望;其次,在表达方式上,本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再者,课文在描写上细致入微,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观察。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板书设计示意图爬山虎的脚位置颜色样子叶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脚爬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二、研读第2自然段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教师板书:位置颜色样子)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课件出示8)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d叶子的样子:。(教师板书: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2汇报交流。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1)结合插图(课件出示9),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a出示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10)“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板书: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课件出示11)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生齐读。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课件出示12)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第三章(单元)第课(节)课时课题蟋蟀的住宅备课日期年月日四年级的学生对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应该不陌生,在《科学》课本里对法布尔和《昆虫记》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看到作者和了解到课文选自《昆虫记》时,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1认识“蟋、蟀、宅”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4个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板书设计示意图蟋蟀的住宅选址慎重、自己挖掘外部:隐蔽、平坦(不肯随遇而安)住宅特点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动工时间:十月如何建筑挖掘过程(勤奋)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昆虫界中,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2(播放蟋蟀的叫声)(课件出示2)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什么(蟋蟀的住宅)教师板书:蟋蟀的住宅(课件出示3)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4那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参观“蟋蟀的住宅”。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朗读(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3.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置、骤、抛”课件出示4翘舌音:蟀、宅、慎、址、置;平舌音:搜4书写指导。出示生字“宅、临、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寸、卫、钳、较、锯”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穴”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卧、专”的最后一笔都是点;“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5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课件出示6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随遇而安: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慎重:谨慎认真。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作者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2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7四、熟读课文,了解住宅特点。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小组讨论: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2将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为什么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五、小结课文,课堂练习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抄写生字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第三章(单元)第课(节)课时课题蟋蟀的住宅备课日期年月日本科的教学面向的是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在学习语言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有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从而激发孩子阅读和观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1认识“蟋、蟀、宅”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4个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板书设计示意图蟋蟀的住宅选址慎重、自己挖掘外部:隐蔽、平坦(不肯随遇而安)住宅特点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动工时间:十月如何建筑挖掘过程(勤奋)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1听写生词,同桌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课件出示10)住宅临时选择住址优良卧室大厅洞穴专家卫生钳子较大2作者观察了蟋蟀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3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住宅的时候,会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现在作者法布尔就向我们介绍他发现的蟋蟀的住宅。自由朗读2—6自然段。(教师板书:住宅特点)(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的前三句话)(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板书:选址慎重、自己挖掘不肯随遇而安)(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思考:作者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介绍的2学生汇报:外部:(教师板书:外部)(拟人手法)课件出示133齐读第5自然段,教师追问:这些都是从哪一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外部)4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学习第6自然段)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课件出示14(教师板书: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1自由朗读7—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呢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17(板书:挖掘过程:不断整修勤奋)3再次朗读7—9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1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一是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三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洞穴。2作者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清楚的通过“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四、课堂总结,回顾课文作业布置教学反思(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2)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第三章(单元)第课(节)课时课题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备课日期年月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孩子们所接触的高科技东西也越来越多,用眼大大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怎样让学生拥有一双明亮、美丽的眼睛,我们教师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不但要教孩子们关于爱护眼睛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一种自我保养的责任感,让他们知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预防眼病和近视。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预防近视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1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2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板书设计示意图口语交际爱护眼睛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一、谜语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两颗黑葡萄,长在人脸上,白天开窗望,晚上关紧窗。生:眼睛。师:对了,同学们都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同桌互看一下眼睛,看看眼睛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二、认识眼睛的结构。让学生同桌互看一下眼睛,在学生发现了中间有个小圆孔的基础上出示眼睛的外部结构图,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部分结构,再让学生指指认认,加深印象。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小圆孔就是瞳孔,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最后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紧接着通过两张不一样瞳孔猫的图片,(出示课件4)揭露生活中的小常识,培养学生日常的观察能力。三、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概念以及近视的影响。1小游戏:找茬!(测测大家的眼力)师生互动,找出不同的地方。2出示一张模糊的视力表,学生比较后引出近视的概念。3小组讨论。(影响视力的原因。)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它小组。4汇报总结。要求:不重复别人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四、预防近视,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师: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呢1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得出:归纳起来,都是增加了眼睛的负担,造成了眼睛调节过度紧张和疲劳。(板书:近视原因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2针对近视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近视措施。让学生对照这几种情况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加以改正。师:保护眼睛,重在预防,接下来我们看个短片,休息一下,同时注意片中的保护眼睛方法,同学们可以一起跟着做。(板书:预防近视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五、加强意识,明辨是非,回答问题。师:刚刚我们讲过很多的内容,接下来我就要考考同学们。通过问答环节及判断图片是非做法,提高同学们对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认识。六、课堂总结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请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眼睛,通过爱眼拍手歌回顾本节课我们讲的内容。最后老师衷心祝愿大家,不要因为今天的近视影响明天的远征,愿大家都有一双明亮而健康的眼睛。作业布置教学反思写三条保护环境小建议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第三章(单元)第课(节)课时课题习作:写观察日记备课日期年月日四年级学生往往能说出一些现象,但在表达时还存在困难。加之学生本身的积累不是很丰富,对记叙事情的条理不明白,要把自己的观察清楚的表述出来,还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循序渐进,激发习作兴趣,逐渐培养习作能力。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教学难点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4练习修改习作。板书设计示意图写观察日记给日记取个标题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有感受,记下来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二次备课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板书:写观察日记)二、回忆日记格式。(一)回忆日记格式。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2师导言:既然要写观察日记,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谁能说说日记的格式是什么3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4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写日记有所了解。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日记时的日期、天气、星期几!(板书:给日记取个标题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5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我们来看看观察日记的格式。老师认为,学生写日记,6师: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4页,再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7师: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二)确定观察对象。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二)确定观察对象。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一)指导观察方法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你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2)让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1)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2)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等,要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地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板书: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3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板书: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二)引导学生习作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请大家再读第44页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2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3同样,写观察日也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板书:有感受,记下来)5学生开始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四、整理观察日记,组内分享日记。1学生再读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2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换日记,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3评一评:谁写的日记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形象。五、教师进行总结,激发习作热情。作业布置教学反思习作一篇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第三章(单元)第课(节)课时课题语文园地三备课日期年月日四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和难点进入了对文本的理解。这是一个艰难的瓶颈期,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抓中心句、中心词、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将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这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对文章进行精读、品读重点句段,引领孩子逐步体会理解文章的方法。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积累节气谚语。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教学难点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1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积累节气谚语。板书设计示意图完成填空语文园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