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课时1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课时1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课时1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课时1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课时1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故都的秋》课时1(二)(1分钟)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2.感悟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意境。3.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及严谨呼应的结构。(4分钟)(播放背景视频——纪录片《老北京的叙说》的相关片段)师: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从古到今,历代名家描写秋的诗文不胜枚举。同学们能不能举出几例?师生共同举例(PPT展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师:这些名篇和佳句,有的描写秋天的肃杀和凄凉,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而郁达夫却以自己鲜明的思想,选择了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写出了《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精品。那么,郁达夫笔下的秋究竟是怎样一种景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板书文题)(4分钟)1.作者信息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组织成立“创造社”。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惊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郁达夫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而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并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华侨和当地居民。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背景介绍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着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同时花了许多时间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主要收获。他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3.了解常识北京城名字历史变迁:相传上古帝尧时代建立幽都,即古代北京;从西周到春秋时代,北京一直叫蓟城;从晋朝开始,北京改名叫幽州;契丹人建立政权后,在幽州建立了陪都,因为陪都建立在大辽疆域的南部,所以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时燕京更名为“中都”;元世祖忽必烈将统治中心南移到燕京,并在原金中都城址的东北侧兴建了元大都;朱元璋灭元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为“北平”;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从南京迁都北平府,并将北平府升格为北京顺天府,这是北京地区首次使用“北京”这个名称,并沿用到清代;民国时政府南迁,北京改名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都北平,并恢复北京之名。(29分钟)探究一、解题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解题明确:故——有历史的悠久,年代遥远之感,也有思念故乡怀念故乡之情,同时也是一种繁华褪尽,荒凉落寞的情绪。3.为何不以“北平的秋”为题呢?明确:“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就包含一种深切的眷念以及悲凉之意,也别有一种文化底蕴暗含其中;“秋”字点明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探究二、整体感知1.“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在第1段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南国的秋具有“慢、润、淡”的特点。(学生齐读第1、2段)2.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呢?作者是怎么样表现这种特色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北国秋色的。明确:文中3~11段描写了故都的秋。作者通过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意象来表现秋色的。3.为什么郁达夫笔下的秋景会呈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可以从作者个人的遭际和社会的大背景的角度进行分析。明确:这主要是由郁达夫的个人遭际和社会风云决定的。个人遭际:自小体弱多病,幼年丧父,中年丧子,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社会风云:政治腐败、政局动荡、民生凋敝,读书人无所依托,居无定所。深入分析:我国古代传统的观物方式,一是“以我观物”,二是“以物观物”。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郁达夫观故都的秋,秋皆着上郁达夫悲伤的主观色彩,当郁达夫的个人生命和宇宙生命融为一体时,以秋来观郁达夫,郁达夫的情中也带上了秋的寂寞色彩,这样便达到了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4.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南国之秋”?有何作用?明确:(作用)①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以“南”衬“北”,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向往之情。②首尾呼应,使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向往与眷恋之情表达的更为浓烈。5.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为什么要写“都市闲人”?为什么要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明确:作者以审美的心态与眼光来观察故都秋景,写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中美好的一面。作者没有写北平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而写老百姓的家院和普通街道上所见之景。作者写的不是上流社会人士或文化人士,而是平民,即“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他们的形象更有地方特点,而且作者觉得与他们更亲近,除了表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以外,读者似乎也能读出作者很希望自己能像“都市闲人”那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愿望。作者从赏景中体验和感悟到了文化气息,他以热情洋溢的文字表达了对古今中外赏秋诗文的珍爱,这些议论集中体现了这种珍爱之情。作者似乎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1分钟)(4分钟)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缈茫宛然陪衬风致寂寞B.斑驳稀疏细腻弥望嬉游C.羞涩清闲媛女掂念丛生D.丰姿树稍灌木颓废颤动【答案】B【解析】A项,缈—渺;C项,掂—惦;D项,稍—梢。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国的秋天与北国的秋天迥然不同,无论是秋的色、秋的味,还是秋的意境与姿态。B.炎热盛夏,荷花竞相绽放,一簇簇地点缀湖面,静静地伫立,含情脉脉,既典雅别致又富有韵味。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应做到履职尽责,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容不得半点敷衍。然而,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中混混沌沌。D.月下的荷塘是宁静的、祥和的,荷花的粉红的面庞,在隐隐约约的月光里舒展着迷人的微笑。【答案】D【解析】A项,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合乎语境。B项,含情脉脉: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使用正确。C项,混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