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新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新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新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新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导入新课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及雕塑。2.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3.重点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一.农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北朝】①总结农业生产经验②强调遵循自然规律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1)内容(2)意义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贾思勰,益都(今属山东)人。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贾思勰,山东益都人贾思勰在种植农作物讲授新课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讲授新课农谚展台立春无后霜,插柳正相当。惊蜇点瓜,遍地开花。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谷雨前十天,种棉最当先。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

九月无霜地也寒。第21-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祖冲之与圆周率【南朝】二.数学3.14159263.1415927<<π1.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的“__________”,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_____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数学著作

割圆术

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缀术>>祖冲之和圆周率π3.14159263.1415927<<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就杀尔,杀不死,乐尔乐。试一试坚毅顽强、刻苦钻研、严谨求真、探索创新、博学多才……讲授新课

祖冲之(420-500年)字文远,今河北人,古代杰出的大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有着巨大贡献。讲授新课它是圆的周长同直径的比率,是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用希腊字母π表示。其应用广泛,在天文、历法、机械等领域,只要涉及到圆问题,都要用到。圆周率的概念:讲授新课我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西汉刘歆3.1547东汉张衡3.16曹魏刘徽3.14南朝祖冲之3.1415926(7)“割圆术”讲授新课刘徽的“割圆术”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正多边形的周长就无限接近圆的周长。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实践体验讲授新课祖冲之使用的运算工具——“算筹”人物朝代称谓主要著作及成就

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南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和

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家。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学家。著有《缀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

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著有《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著有《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整体感知魏晋南北朝科学成就简表数学天文学圆周率北朝农学齐民要术北魏地理水经注三讲授新课观察和思考书法、绘画与雕塑想一想: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小篆(一)、

书法

东汉末年,书画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开始发生变化。中国书法发展脉络篆书隶书

楷书行书草书

东晋王羲之成就最高,被称为“书圣”,其代表作为《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吾将上下而求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兰亭序》摹本天下第一行书东晋书法家—根据图片说说他的字有什么特点?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兰亭序》里面有20个“之”字,没有一个相同《兰亭序》获得了什么样的美誉?

天下第一行书后人称王羲之为什么?

书圣他的字为什么能练这么好?

立志专精、勤学苦练讲授新课北朝书法艺术魏碑体

《龙门二十品》讲授新课南北朝——张黑女墓志铭

讲授新课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二)绘画讲授新课《女史箴图》(摹本•局部)讲授新课这是相传我国东晋的优秀画家顾恺之所绘的由唐人描摹的《女史箴图》。它长25厘米,宽349.5厘米。图中所示的是该摹本的局部。《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图中的妇女形象端庄秀美,神情温顺柔和,体现了顾恺之绘画用线精细绵密,如“春蚕吐丝”,人物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女史箴图》唐摹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画卷之一,原为清内府收藏,1900年被侵华英军掠走,现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更丰富?有哪位同学知道《女史箴图》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什么?以及跟这幅画有关的逸事?唐本的《女史箴图》于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颐和园之际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后存大英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与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择一,做为谢礼。中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女史”是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西晋惠帝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

《洛神赋图》局部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时而徜徉于水面,“凌波微步”;时而飘忽遨游于云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含情脉脉,仪态万千。洛神赋讲授新课东晋顾恺之依据三国时期魏国大文学家曹植的作品《洛神赋》进行构思创作,绘制出了《洛神赋图》卷。运笔细劲古朴,色彩艳丽厚重,人物刻画生动传神。他充分发挥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通过巧妙的构图,描绘出曹植在洛水之畔与洛水之神宓妃相会的浪漫故事。画中所描绘的洛神端庄美丽,含情脉脉,仪态万千。这位美丽非凡的仙女,据说正是使曹植寝食不安、朝思暮想的恋人甄氏的化身。《洛神赋图》(三)、辉煌的石窟艺术

佛教的盛行推动了石窟艺术的巨大发展。代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现存53窟,佛像5万余尊。

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佛像造型雄伟,面部丰满而柔和,两肩宽厚,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云冈石窟讲授新课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绝。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

共有近11万尊大小佛像,虽经一千多年的风化和上世纪30年代外国掠夺者的盗窃破坏,仍然保持了相当可观的面貌。

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北朝龙门石窟飞天讲授新课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流失于美国的龙门文物讲授新课

诸城北朝晚期菩萨像佩饰的精细复杂和四川成都万佛寺出土的北周天和二年(567年)菩萨雕像饰有复杂的佩饰相近,风格都明显受到原有的南朝造像的影响。万佛寺天和二年菩萨像所以与西北地区周造像风格不同,应是北周占有四川地区受到原来当地南朝造像影响的产物。青州地区在北魏占领前也曾为南朝属地,东晋安帝六年灭南燕,青州入东晋版图,后属刘宋,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也自然会影响到艺术风格的演化。青州造像组合方式以及佩饰精细敏褥的造型特征,都可能是来自南朝遗留的风范。课堂小结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人物朝代称谓著作

贾思勰北朝(北魏和东魏)著名农学家《齐民要术》总结…介绍…强调…提倡…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主要内容历史地位课堂小结祖冲之和圆周率人物朝代称谓

祖冲之南朝数学家

天文学家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此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测算一年时间制造千里船、水碓磨著有《缀术》成就及地位数学天文机械课堂小结人物朝代称谓领域代表作特点王羲之

东晋书圣书法“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顾恺之东晋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①绘画题材广泛②笔下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随堂训练1.“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湿耕泽锄,不如归去。”阅读后,请回答:(1)上述这段话出自《齐民要术》,它是何人所写?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2)结合上述材料回答,这部书反映了哪方面的技术水平?(3)它有何历史地位?随堂训练1.(1)是贾思勰所写。他生活在北朝时期。(2)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3)《齐民要求》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随堂训练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随堂训练(1)上图为与敦煌莫高窟并列为“中国三大石窟”的另外两个石窟。请写出他们各自的名称和所在地点。(2)这些石窟都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开凿的原因是什么?(3)现在这些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面临着威胁,如果你是一位文物保护者,你该怎么做?随堂训练2.(1)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2)北朝时期,佛教盛行。(3)组织志愿者,宣传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亲自到现场协助工作人员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等等。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圆周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是刘徽

②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是祖冲之

③我国数学家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人早约1000年

④我国数学家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人早约1600年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③B课堂练习2、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A.郦道元B.贾思勰C.王叔和D.葛洪3、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的是:()A.《论衡》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脉经》BB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本课内容概述西汉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全面发

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

凋敝,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改善人民

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将新建的王朝稳定下来。汉文帝和汉景帝

统治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进

入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更加安定,史称“文景之治”。汉初70年的历史,

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

础。本课知识结构知识点一

西汉的建立1.西汉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02年。(2)建立者:刘邦(汉高祖)。(3)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知识点二

休养生息政策2.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及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1)含义:在战争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大动荡之后,所采取的安定社会秩

序、恢复生产、增加人口的措施。(2)原因①客观原因:西汉初年,由于战争的破坏,社会残破不堪,国家贫穷,人民大

量流亡,统治者只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生产,使经济状况好转。②主观原因:汉初统治阶层大多出身于社会下层,又都参加了秦末农民

战争,深知民间疾苦,同时又能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例

(2019福建泉州泉港一中月考)“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

业,而大饥馑”为改变这种状况,汉初推行

()A.奖励耕战B.要求士兵复员C.郡国并行制D.大一统解析

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汉朝建立后,人民流离失所,不得温饱的景

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

养生息政策,要求士兵复员还乡务农,B符合题意。答案

B知识点三

“文景之治”3.“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1)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2)汉文帝、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

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3)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

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生活简朴。温馨提示“文景之治”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出现这样的局面,与西汉前期的几位皇帝,特别是汉文帝、汉景帝的开明统治是分不开的。注意秦朝和汉初不同的统治措施,导致两个朝代出现了不同的局面:一个残暴,最终短命而亡;一个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我们要认

识到国家政策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的重要作用。拓展一

汉初的经济形势史料展示

汉兴,接秦之坏,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

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史料解读汉朝建立后,承继的是秦朝的破败局面,壮年男子参加军队,

老弱运送粮饷,事务繁剧而又财政匮乏,贵为天子,竟然不能配齐四匹同

样颜色的马拉车子,而高级将领与文官只能乘坐牛车,老百姓家没有多

余的储藏。知识链接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

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物质财富缺乏,人民得不到温饱。拓展二

“文景之治”史料展示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

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史料解读汉朝建立七十余年间,国泰民安没有战事,若不是遇到洪涝

和干旱的灾祸,人民就可以自给自足,地方的粮仓都堆满了粮食,地方政

府的库房里面也有充足的货物和钱财。朝廷积累的铜钱数量巨大,穿钱

的绳子都腐烂了而数不清有多少铜钱,太仓的谷子一堆挨一堆,装的太

满而散落到了仓外,以至因为腐烂而不能食用。知识链接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

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

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1.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提示:秦朝时期实行的是法家的思想,强调以法治国,实行严刑峻法;西汉

初期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有关。2.文景时期,统治者重视“以法治国”,使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经济

随之发展起来。(✕)提示:文景时期,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不是“以法治国”。3.“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武帝巩固大一

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示:“文景之治”的出现是西汉统治者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

果,其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知识点一

西汉的建立1.(2019海南陵水黎安中学月考改编)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的皇帝是

()A.刘邦B.汉文帝C.汉景帝D.刘秀答案

A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

高祖。2.(2018山东泰安泰山期中)面对“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一境况,西汉初年的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

)A.提倡节俭B.发展农业生产C.以德化民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答案

B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故选B。知识点二

休养生息政策3.(2019江苏苏州相城期中)《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

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统治者采取的

措施是

()A.对外征战B.增加徭役C.焚书坑儒D.休养生息答案

D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

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D。4.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下列哪一

措施与之无关

()A.减免徭役及兵役B.下令“兵皆罢归家”C.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D.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答案

D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他下令“兵皆罢归家”,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减免徭役及兵役。D项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措施,故选D。知识点三

“文景之治”5.(2019湖南岳阳汨罗博雅学校期中)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

不准确的是

()A.发生在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重视“以德化民”D.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答案

A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

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

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这一时期的统

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故选A。6.下图书中主要讲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

()

A.西汉初期B.西汉中期C.西汉末年D.东汉初期答案

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西汉初期,为恢复和发展

经济,汉文帝与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得西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7.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父子作《汉书》时强调文帝“宽忍”,景帝“遵

业”,又提出“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的说法加以歌颂。“文景之治”

是指

()A.西汉初年的政治清明局面B.文景时期的统治局面C.文景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景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答案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

之治”。1.(2018山东济南历城期末)《西汉开国》是一部历史文化题材的宏图

巨制。西汉开国者是

()A.秦始皇嬴政B.汉高祖刘邦C.汉武帝刘彻D.汉光武帝刘秀答案

B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

高祖。2.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

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答案

C

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百姓极其贫困,汉高祖为恢复社会经济,

提出要“与民休息”,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

展。3.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道出了

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

()A.汉高祖B.秦始皇C.汉文帝D.汉武帝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汉文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

则,他在位二十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

序是

()A.秦朝——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东晋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秦”“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2.(2017湖南邵阳十中期末)汉初的统治者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

本目的是

()A.发展经济B.巩固统治C.鼓励生产D.与民休息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其根本目的是巩固自身的统治,故选B。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将一些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

根据所学可知,①③是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措

施,符合题意;②④是文帝和景帝时期的措施,且与增加劳动力无关。故

选C。4.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

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局面出

现的原因有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③注重农业的发展④推行儒家学说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方面的措施,也有当时在位皇帝的励精图治,文帝

和景帝时期并未推行儒家学说,故选C。5.“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D.适时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答案

D

西汉建立后,改变了秦朝刑酷赋重的政策,实行休养生息政

策,文帝和景帝时进一步推行这一政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生产力得到

发展。故选D项。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

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农,天下之大本也。——汉文帝材料三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

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景帝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他们在位

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3)举例说明汉代实践这种思想的措施。并分析这种思想对社会经济的

发展有何影响。(4)通过分析以上材料,我们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答案

(1)西汉初年。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2)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或农本思想)。“文景之治”。(3)措施: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免徭役和兵

役,提倡以农为本,等。影响: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过分强调农业,不利于商业经济的发

展。(4)统治者要想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一定要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

担,重视发展生产,提倡节俭。(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第(1)问注意材料一的出处,结合材料一的意思不难判断其反映

了西汉初年社会残破的景象,原因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材

料二、三,很容易看出两段材料都涉及农业问题,汉文帝、汉景帝在位

时期的繁荣景象称为“文景之治”。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汉代统治者

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来回答;第二小问,影响应认识到社会经济包括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方面,只注重农业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状

态。第(4)问应结合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分析,言之有理即可。1.“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史记·平准书》中的这段

记载,为我们描述的是哪位皇帝统治初期的社会景象

()A.秦始皇B.秦二世C.汉高祖D.汉文帝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题干材料的大概意思是皇

帝出行都不能乘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拉的马车,而高级将领与文官只能

坐牛车出行。这描绘了汉高祖统治初期经济凋敝的景象,故选C。2.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B.重商C.农商并重D.发展手工业答案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

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

十税一,题干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故选A。3.统治者励精图治,使西汉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史

称“文景之治”。这里的“统治者”主要是指

()①汉景帝②秦始皇③汉文帝④汉武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景之治”。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文景之治”,故选C。拓展一

汉初的经济形势(独家原创试题)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汉兴,接秦之坏,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

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史料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景象?造成史料中“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

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萧条,到处是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秦的暴政和秦末的战乱。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史

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是秦的暴政和秦末的战乱,据此回答问题即可。拓展二

“文景之治”(独家原创试题)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

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史料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据史料概括这种治世局面的表现。结合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谈一谈你的感想。答案

文景之治。人民生活安定;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统治者

要关注民生,要以人为本。(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史料并联系所学可知,在文景时期出现了治世的局

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第二小问据史料概括“文景之治”的表

现即可。第三小问,导致出现史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采取了

休养生息的政策,由此可得出统治者要关注民生,要以人为本,答案不唯

一,言之有理即可。1.(2019吉林白城大安期末,11,★☆☆)历史上称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

统治为

()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

B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

定,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史称“文景之治”。2.(2019湖南衡阳期末,17,★★☆)“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

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A.大禹治水B.秦灭六国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答案

C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劝农薄赋徭”“节俭尚廉”“生

民养息”“汉朝”并联系所学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

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

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

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C项符合题

意。3.(2018北京丰台期末,15,★★☆)下图出自一本书的章节目录。依据内

容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第一章斩蛇起义,推翻秦朝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答案

A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败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4.(2018北京西城期末,14,★★★)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

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

汉文帝

()A.注重以农为本B.废除严刑峻法C.提倡节俭治国D.减免徭役赋税答案

C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

益”的意思是,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都没有增加,由此可见,

汉文帝提倡节俭治国,故选C。1.(2018山西太原期末,1,★☆☆)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

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此人物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答案

A

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

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2.(2018广东潮州潮安期末,13,★★☆)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

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

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A.严刑峻法B.重视农业发展C.休养生息D.优先发展商业答案

C

西汉建立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

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3.(2017江苏南京师大第二附中月考,12,★☆☆)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

徭薄赋的措施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减轻人们的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统治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西汉建立初期政权不稳固,

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的措施发展生产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1.(2018山东青岛中考,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

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刘邦B.刘秀C.刘备D.刘裕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空白

处的政权应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2.(2015江苏徐州中考,14,★☆☆)两汉文化看徐州。公元前202年,刘邦

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答案

D

按照历史常识,人们以耶稣出生年作为公元元年,这之前为公

元前年份,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汉朝建立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即公元前3

世纪末,故D项正确。(2016湖南邵阳中考,2,★★☆)史载,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现了西沙群

岛并且在南海航行,该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

()A.商朝B.西汉C.南北朝D.隋朝答案

B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2世纪”。此时处于西汉统治时

期,西汉是公元前202年建立,灭亡于公元9年。公元前2世纪是指公元前

199年—前100年,故选B。西汉建立初期,民生凋敝,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经济逐步从凋敝走向

恢复和发展,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了解这段历史。【背景篇】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

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

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

况?【措施篇】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班固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