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4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关于美食博主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讨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觉得,李子柒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是展示中国的“落后”,迎合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是负面文化输出。长久以来,关于乡村的记忆沉淀在一代代国人的血液里。在纸质出版的时代,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梁鸿的《出梁庄记》书写和传播了中国的乡村。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进入互联网社会以后,关于乡土中国的叙事似乎变少了。这也造就了信息的断层,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中国的农村只有破败、古老、落后的标签。在短视频时代,以李子柒为代表的短视频创作者,将镜头再次对焦到了这片更广袤的土地上。春华、夏耘、秋实、冬乐,怡然自得。这种古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的田园生活,唤醒了大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让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大众获得喘息。当然仅仅一个李子柒,肯定无法代表全部的中国乡土文化。可喜的是,她的视频语言也是一种传播方式,我们不必急于否定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所以,与其纠结于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一下,怎么样才算是文化输出。或者说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李子柒在YouTube平台的粉丝量已经高达735万,这个庞大数字背后是无数个被中国乡村风貌与习俗吸引的受众。毕竟,如何重新认识真正的当代中国农村,在新时代需要新的答案。乡村的原生态之美,动人心魄,雨后山林、农耕日常、酿酒品茗,是视频,也是现实。我们可以重新发现乡土中国的美好,也可以自信地对外展示中国农村的形象。(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别急着否定李子柒,也别匆忙定义农耕生活》)材料二: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一个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诸多为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性别平等,这也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摘编自《光明日报·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材料三:本来,从2016年拍摄短视频至今,坐拥数千万粉丝的李子柒早已是“现象级网红”;不过这两天人们又突然发现,她俨然成了中国文化外贸的大宗商品、中国文化外宣的“旗舰店”。文化隔阂似乎轻易被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化解了,这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李子柒能在海外收获这么多的粉丝和称赞?首先,文化传播不是辩论赛,说得咄咄逼人,能服人之口却难以服人之心;实际上,它需要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李子柒视频的一个特点是,慢。镜头里的她,十分从容,干什么都是慢条斯理的,都是一板一眼的,容易让人联想起木心的《从前慢》。再者,文化展示不是秀肌肉,谁的肌肉结实,代表谁的力量更强大,谁就更有话语权。李子柒视频的一个特点是,小。她干的就是农村里的家务活,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没有豪言壮语,话都没几句,就是认认真真做自己的事,反而让人看着挺舒服。第三,文化沟通不是写论文,非得面面俱到,特别严谨。有时候,抓住一点就够了。比如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都会功夫,都能做一手好吃的饭菜,所以成龙干脆拍了一部会功夫的厨师的故事——《一个好人》。成龙很明白,要想让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必须把本民族的一两个特色发扬光大,所以“JackieChan”的作品才能远播。李子柒的视频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专,主打就是传统美食与生活。我们虽然不喜欢给人、给事贴标签,但是传播规律证明,“标签化传播”确实有效。说到底,是每个个体构建起了我们的文明形象,正如我们的祖先用诗词、小说、壁画、瓷器、饮食为我们构建起的文明那样;我们以何种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可以有无数种个人实践。在这个意义上,更加自信、更加忠于个体内心的一代,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华文明共同体的多样和丰富,这种丰富和迷人,也一定会由更多当下和未来的中国人予以发扬光大。所以,在尊重、包容的前提下,我们乐见更多人展示出属于自己的世界。(摘编自《人民日报·何必争论李子柒》)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些网友认为李子柒的视频是负面文化输出,觉得她的视频以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为内容,展现的是中国落后的一面。B.现代化进程能够促使国人关于乡村的记忆出现断层现象,中国乡村成为了破败、古老、落后代名词,这其实是一种刻板印象。C.李子柒的视频唤醒了大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心灵得到慰藉,这是她在YouTube平台拥有大量粉丝的根本原因。D.李子柒的视频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农村,重新发现乡土中国的美好,这也应该是我们向世界展示的文化自信。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子柒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诗意部分,展现了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她能在海外走红的重要原因之一。B.李子柒的视频吸引了无数被中国乡村风貌与习俗吸引的受众,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值得我们总结其中的传播规律。C.我们只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就能让不同文明之间形成交融和对话的现象,从而避免陷入文化孤芳自赏的状态。D.材料二中引用楼宇烈先生的话,说明了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子柒在视频中所展现的诸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性别平等的价值理念被世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也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B.在YouTube平台拥有高达735万粉丝的李子柒俨然成了中国文化外贸的大宗商品、中国文化外宣的“旗舰店”,文化隔阂轻易地就被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化解了。C.李子柒视频“慢”、“小”、“专”的特点更有利于文化传播、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由此也可证明“标签化传播”确实是有效的。D.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华文明共同体的多样和丰富,更加自信、更加忠于个体内心的一代必将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乐见更多人展示出自己的世界。4.材料三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5.请结合材料概括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田大叔”卖屋江梅子田大叔呵退那条大狗,把瘦高个让进了屋,瘦高个西装笔挺,缓缓在厅中靠墙的一把椅子上坐下,将一只精巧的黑提包放在茶几上,笑着问:“听说您这屋要卖?”

田大叔为客人倒了杯茶,点点头说:“门口的告示你看过啦?”

“看了,连这旧屋带院子一共要买4万元,是不是价钱太高了点?”瘦高个端起茶杯,很斯文地呷了一口。“是贵。我那广告贴出几年了,至今没几个人来问。”“不能少吗?”“不能少。懂行的人把它买下绝不上当。”“我不懂您的意思。”“要是有人肯出钱买下这屋子,我就把它的秘密告诉给他。”“我把它买下来。”瘦高个站起身,拉开提包,把钱递给田大叔。

田大叔接过钱,略略数了个大概,把钱放在一边:“还是你爽快。请问贵姓?”“免贵姓马,马千里。”“马老板,我刚才说了,交易一成,我就把这屋子的秘密向买主交个底。”“我倒想听听。”瘦高个重新坐下。“六年前的一天夜里,我刚躺下,狗叫了,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是我儿子。他手里提着一只黑色皮箱,人又瘦又黑,我很心疼,张罗着要给他做饭。他说吃过了,要我到邻居家去坐两个小时。我只好照办。等我回屋,儿子已经睡了。约摸三更时分,我听到儿子房里有争吵声,忙披衣起床,朝儿子房门口走去。我只听到他们在争着分什么文物。忽然,我儿子大叫一声,不响了。我家的那条狗汪汪叫了两声,好像正向那人扑去。紧接着,那人和狗同时狂叫。我推开门一看,那人已从窗口跳了出去,地上倒着两具尸体,一具是我儿子,一具是那狗。狗身上留着一把尖刀。”“后来,公安局破案了吗?”瘦高个听得入神,关切地问。“我没报告公安局,因为我知道我儿子不是正路人。只对邻居说,我儿子暴病而亡。过了几天,我才听说,我们邻县一个宋朝宰相墓被盗。至今一直没有破案。”“这案子和您的儿子有什么关系呢?”“有。我联想起我儿子和那人争吵的事来,那宰相墓八成是我儿子和那人一同去盗挖的。我儿子原想独吞那批文物,回家后大概把那些文物埋在院子里的某个地方。”“那些文物您没挖?也没别人来挖?”“我年纪大,不想挖,挖了也卖不出。别人想来挖,不过没法下手。”“这几年您守着这老屋靠什么生活?”“靠借债。我对债主说,不出几年,自有人为我还债。”“谁?”“买这屋子的人,具体地说,就是你。”“我?如果我不来买您的屋子呢?”“我相信你一定会来买。”“您那么自信?”“因为那个杀死我儿子的跳窗人知道那批文物就埋在这院子里。”“这么说,您怀疑我就是当年那个凶手?”“对!我们追捕你已经六年了。”“田大叔,您认错人了!”瘦高个惊慌失措,两手扶着椅子把手,身子前倾,准备站起身来。“没错,我们在那条被杀死的狗嘴里发现一节被咬下的无名手指头。请你伸出左手来看看。”“不,这是巧合……”瘦高个下意识地把左手藏到身后,嘴唇开始发抖,“你,你到底是什么人?”“我是六年前就退了休的原公安局局长。”“那田大叔呢?”“他在儿子死后第二年就去世了。为了破这个案子,我主动要求冒名顶替田大叔!”

瘦高个脸上出现绝望神色。忽然,他眼露凶光,从腰间利索地拔出一把雪亮的匕首,“呀”地一声狂叫,飞快冲向对方,猛力刺去。

“田大叔”冷冷的一双目光盯着朝他扑来的瘦高个,胸有成竹地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只见他身边那条大狼狗箭一般地蹿了上去,一口咬住了瘦高个握刀的手腕。

“啊——”

“当啷”一声,匕首落地。——选自《微型小说选刊》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是通过描写退休的原公安局局长为了追捕逃犯,伪装成“田大叔”,一人带着一只狗苦守六年,巧设圈套,诱敌自投罗网的故事来展开故事情节的。B.“田大叔,您认错人了!”瘦高个惊慌失措,两手扶着椅子把手,身子前倾,准备站起身来。这里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刻画出瘦高个慌乱的心态。C.D.7.田大叔是这篇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田大叔”的形象。(6分)▲8.在情节构思上,这篇小说最大的特色是“悬念迭出”。请指出本文设置的悬念之处,并思考这样设置的妙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族庖月更刀(众) 如土委地(散落、卸落)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 唯君图之(只有)B.失其所与(结交、同盟) 毋内诸侯(同“纳”)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道芷阳间行(取道)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法) 鼓瑟希,铿尔(同“稀”,稀疏)莫春者,春服既成(同“暮”) 吾与点也(赞成)D.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 王若隐其无罪(痛惜、哀怜)权,然后知轻重(称量)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诫、告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本题共5小题,19分)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①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景元四年秋,诏诸军征蜀。维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②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选自《三国志·邓艾传》,有删减)【注】①太祖:魏武帝曹操。②方轨:大路。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B.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C.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D.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景元,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元帝“曹奂”的第一个年号,年号制度最早发端于中国。D.玺绶,是古代印玺上所系彩色丝带,借指印玺。玺是封建社会帝王所用玉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邓艾出身贫寒,从小失去父亲,还有口吃的毛病,但是他志存高远,读陈寔碑文而自定名字。B.击退姜维后,在郭淮向西进攻的时候,邓艾认为应该分兵防备不测,随后他又识破了姜维的声东击西之计。C.姜维在剑阁阻止了钟会前进的步伐。这时邓艾献上奇袭蜀国腹地的大胆计划,让姜维大军腹背受敌。D.邓艾率军击败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迫使后主刘禅遣使请降。进驻成都后,严控部下,受到称赞。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3分)▲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4分)▲14.概括景元四年冬,邓艾率军攻蜀获胜的主要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小题。张谷田舍储光羲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注】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②碓(duì):用来春米谷的器具。③稔(rěn):庄稼成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一个春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首句“县官清且俭”,指出了这个县的长官清廉正直、节俭爱民。B.中间四句是景物描写。这四句顺着诗人的游踪,描写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写得绘声绘色,曲折有致,引人入胜。C.颈联诗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农人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形象生动,反映出一幅忙碌而喜悦的劳动画面。D.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丰足的生活。16.诗歌颔联哪两个字运用精当?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当孔子问及弟子的理想时,子路坦率而自信地说,只需要三年的时间,自己就可以把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治理到“▲,▲”这样的效果。(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这两句,总写金陵的山川形势。(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有了“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儒家以人文主义价值为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断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观点。▲,儒道两种相反的价值取向,互补互促,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道”此处为本源、道理、法则等诸义。“法”则可以理解为效法、遵循。某种意义上讲,“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由“道法自然”触发的这一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的理性态度,意味着人类要懂得▲自然,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18.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等相应的法则。B.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求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方面的认知。C.儒家则以人文主义价值为取向,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究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的规律。D.儒家则以人文主义为价值取向,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等相应的内容。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出于“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的结果,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B.它揭示了人应该效法“道”的原因,即“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了宇宙秩序的和谐。C.“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了宇宙秩序的和谐,正是缘于这一点,所以人应该效法“道”。D.“道”被人效法的原因由此揭示,即“道”能体现出宇宙秩序的和谐,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20.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进而从此敬畏事倍功半B.因而从此畏惧事倍功半C.因而如此敬畏事半功倍D.进而如此敬畏事半功倍(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时,很多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黛玉与宝钗:黛玉是在作诗,宝钗是在做人;①▲,宝钗要的是婚姻;黛玉的生命是为了开花,宝钗的生命是为了结果;黛玉是文艺青年,②▲;宝钗可以占据我们的眼,黛玉却能占据我们的心。两个人的区别还在于,③▲,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22.有人说,每个人都是有色彩的。请你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人,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他(她),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他(她)的感情。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结合相关情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4分)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不速之客,在全国各地“潜蹑”着,用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它搅扰了我们的生活,打乱了我们的节奏,甚至夺走了许多鲜活的生命……但可贵的是我们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与有力措施,有善良的人在寒冷中释放出无数温暖,有勇敢的人与人群逆行投入抗疫第一线,有默默无闻的人在岗位上依然无私奉献……我们都在现场,都是见证人,阅读、思考、行动是应有的姿态,记录、发现、评价、提议也是应尽的责任。请以亲历者的身份,给50年后的中学生写一封关于本次疫情的信,告诉他们你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1.(3分)答案:C(“根本原因”是无中生有。)2.(3分)答案:C(“就能让不同文明之间形成交融和对话的现象”说法过于绝对。)3.(3分)答案:A(B项原文是“文化隔阂似乎轻易被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化解了”。C项强加因果。D项,“必将”过于绝对,另外原文中有“在尊重、包容的前提下”。)4.(4分)答案:①举例论证:用成龙的例子说明文化沟通可以抓住本民族一两个特色发扬光大。②比喻论证:用“秀肌肉”来比喻文化展示中依靠力量大,强硬输出的现象。③对比论证:把李子柒的视频与“辩论赛”“秀肌肉”“写论文”对比,表现她“慢”“小”“专”的文化输出方式。(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5.(6分)答案:①加强并展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②表现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③展现个人日常生活中丰富迷人的文明形象。④抓住本民族一两个特色发扬光大,不求面面俱到。⑤文化输出的方式要讲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3分)答案:B(“这里主要运用肖像描写”错。这里主要运用动作描写。)7.(6分)答案:田大叔是一个智勇双全,沉着冷静,忠诚敬业的退休老警察形象。伪装成“田大叔”,一人带着一只狗苦守六年,巧设圈套,诱敌自投罗网:表现他智勇双全;面对罪犯手持刀仍镇定自若:表现他沉着冷静;退休后仍然坚守六年只为将罪犯绳之以法:表现他忠诚敬业。(每点2分,如果学生答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8.(6分)答案:悬念:悬念一:田大叔的旧屋竟要卖四万元,卖了几年也卖不出去,而且一分钱也不能少,为什么呢?悬念二:马千里登场,干脆利落地买下,为什么?悬念三:田大叔给“瘦高个”交底,面对这种解释,读者一定会产生疑问,是真的吗?随着情节的推进,谜团一个一个逐步被揭开面纱。妙处:使小说的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表现了人物智勇双全、沉着冷静、忠诚敬业等形象,突出了文章主旨。(每点1分,其中“悬念”3分,“妙处”3分)9.(3分)答案:D(A.“唯”:表希望、祈请。B.“谢”:道歉。C.“方”: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10.(3分)答案:A(译文: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夺城,但是邓艾已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战败。)11.(3分)答案:B.(“唐以后,‘尚书郎’、‘侍郎’为六部之最高正副长官”说法错误,最高长官为“尚书”。)故选B。12.(3分)答案:D(“邓艾率军击败马邈和诸葛瞻后”分析错误,马邈不是被击败的,是主动投降的。当邓艾大军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江由县,蜀国守将马邈就投降了。)故选D。13.(3分)(1)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奇,认为……与众不同;辟,征召;迁,升迁。)(每点1分)(2)(4分)邓艾到达成都,检查并约束自己的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他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恢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检御”:督察驾驭/巡视管理;“无所虏略”: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绥纳”:安抚接纳;“称”:称赞。)(每点1分)14.(3分)①不畏艰险;②身先士卒;③治军严格。(每点1分)15.(3分)答案:D(“作者说”错误,“自说”应是农人说;“丰足的生活”错误,“赊酒”说明生活也并非十分富足。)故选D。16.(6分)颔联中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1分)入,进入,一条蜿蜒的小路进入青翠的竹林,写出了春天里此处茂林修竹,生机勃勃,空气清新的景象;穿,穿过,一座小桥穿过茂盛的野花,写出了春天此处野花遍地、花香扑鼻的美好景象。这两个动词的使用精炼传神地描绘了这幅生机勃勃、清幽美丽的春景图。17.(6分)(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3)示例一: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示例二: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示例三: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示例四: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如果考生答出其他合理的诗文句,亦可得分)18.(3分)答案:D(“儒家以人文主义价值为取向,则……”语序不当,“价值”修饰“取向”,改为“以……为价值取向”,“则”应放在“儒家”后;“推断出……观点”搭配不当,应为“推导出……观点”;语序不当,按照“儒家以人文主义价值为取向”可知,应先说“人”,后说“自然”,改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故选D。19.(3分)答案:B(A项中“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出于‘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的结果”句式杂糅,排除A。前文总结规律——“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不是强调“道”,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应排除CD;故选B。)20.(3分)答案:D(第一空处,因而:表示因果关系,下文是上文的结果。进而:继续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文段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应用“进而”。第二空处,从此:从这一时间起,(从现在起)(过去式,从某一时间起)。如此:意思是这样,这么,那样;像(前文)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这样的。文段是说儒家的做法达到的结果,应用“如此”。第三空处,畏惧:害怕。敬畏:既敬重又害怕。此处写人类要敬重害怕自然,应用“敬畏”。第四空处,事半功倍:花费一半的精力可以得到双倍的效果。比喻付出较少的功夫,却而得到较多的收获。事倍功半:花费双倍的精力只能得到一半的效果,比喻付出较多的功夫,却而得到较少的收获。根据语境“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应用“事半功倍”。故选D。)21.(6分)(1)黛玉要的是恋爱(或黛玉要的是爱情)(2)宝钗是社会精英(3)黛玉是浪漫的诗意的(大意对即可得分)(每点2分)(4分)答案要点:①写出人物及颜色(1分);②结合相关情节写出理由(1分);③表达某种情感(1分);⑤修辞(1分);⑥字数不够的,正常赋分后扣1分。(60分)写作审题立意及注意事项:本次作文紧贴时事热点,要求记录正在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并表达自己的思考,按理说在审题立意上基本不会有偏题之嫌,但一定有高下之别。在材料中,有一组排比句,为大家概括了一部分可以叙述的方向与内容。这次疫情可以给我们很多思考,从宏观层面上讲,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挖掘。具体到微观写作角度,诸如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对最美逆行者的赞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对特殊时期亲情的思考、对媒体作用的思考、对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的力量的赞美、独立思考之重要、自律的意味……这些点皆可以入文。可以写成记叙性文章,但不要一味搬网络上的新闻、故事,可以写身边的人、事,来表现主题,这样更自然亲切、鲜活。也可以写成议论性文章,切入一个角度,谈疫情或疫情中的某一点带给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自然、人性、生命等,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浮于表面,要深挖。疫情虽然不能说是文章的由头,但疫情的发展情况不应成为文章的主体。疫情应是文章的背景,思考的出发点。如果我们对审题提出更高要求的话,则须注意认真思考几个问题:什么叫亲历者?什么叫50年后的中学生?什么叫你的经历、体验和思考?1.你是疫情的亲历者,你亲历了什么?(能写入自己)如:可能会有学生通篇述写新闻报道中听闻的钟南山院士、李文亮医生、一线最美逆行者、韩红等志愿者,或武汉当地官方迟钝的反应、令人气愤的红十字会等状况,这是你的亲历?你似乎只是新闻的搬运工。这样写不是说你写得不对,只是不好。2.本文的受众是50年后的中学生。(立足点是现在)宏大叙事下的历史细节往往会被撕得支离破碎,50年并不短暂,时光可以淡忘甚至抹杀一切。19年前的那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