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1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2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3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4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目录摘要 II1引言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意义 21.2.1理论意义 22相关概念界定及大学生特点 22.1相关概念界定 22.2大学生的特点 32.2.1文化背景多元 32.2.2具有语言优势 42.2.3乡土观念较强 43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存在问题 43.1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方面 63.1.1“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基本形成 63.1.2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 73.2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83.2.1就业期望值过高 83.2.2就业观念滞后 93.2.3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103.3媒体宣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113.4高校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123.5家庭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12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对策建议 124.1大学生自身方面 134.1.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4.1.2合理定位自己 134.2社会方面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对策建议 144.3高校教育方面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对策建 144.3.1改革专业和课程设置 154.3.2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154.4家庭教育方面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对策建 15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引言1.1选题背景就业是民生之本。第二届新疆工作座谈会表明,要想提升就业水平,就需要将就业当做重要工作,激励各个民族面创业,就近工作,稳定就业。党的会议也数次指出就业问题。党的会议也非常关注就业情况。第十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的基础。中国目前非常重视就业问题。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观是实施党和国家文献的一项工作。在高等教育普及的社会中,高校毕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负担持续加重。供需纠纷相对明显。依照2015年的相关调查我们就可以知道,2015年到2017年国内大学毕业生主要是749万人、765万人、795万人,预估2018年国内学校毕业生超过820万1。目前新增加的劳动力人数较多,被征地农民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员,结构性失业三个高峰重叠起来,就业局势更加严峻,需要我们尽早处理。新疆就业局势相对严峻,2017年本地区学校毕业生将近九万人,上述人群中大概有4万少数民族学生2。这就是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的支持与利好政策的现实效果。但是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自身不正确的就业观有很大关系。因此,只有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找准自己的工作岗位,才可以全面激发自身才华,彰显人生价值。根据上述情况,本人参考各国有关书籍、期刊杂志的研究和论述,有目的性的对本地区学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实地调查,对问卷结果开展研究计算,研究本地区此类学生就业观情况,此外寻求高效完善的方式,协助他们养成科学的就业观。1.2选题意义1.2.1理论意义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展深入分析,探究和本地区此类大学生群体就业理念有关的条件,为处理本地区此类学生就业艰难问题寻找合理的对策和意见。此外,本文在分析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问题时所使用的具体方式对其他地区相关就业观分析具有良好的启迪以及参考价值。以期可以继续加深对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分析的深度与广度,充实与此部分就业观研究相关的理论内容,为新疆民族大学生就业观提供新的理论参考。1.2.2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前景,主要目标是让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借助党与政府的扶持政策,全面掌握当前的局势,养成科学的就业观念,调节好工作心态。可以理性对待个人工作,全面掌握目前就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在当前就业环境中寻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工作。其次,自主指导引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养成科学的就业理念,协助他们高效就业,也协助本地区民族大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目标,避免不稳定因素的产生;最终,学校与教育组织需要全面参考地区此类学生群体的就业观,科学调节专业设定与人才培育规划,加快学生就业,提升就业率。2相关概念界定及大学生特点2.1相关概念界定就业表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备劳动水平的民众依法开展某种具有效益或者劳动收入的项目。大学生就业观表示大学生对就业目目标、价值、工作职位评价要求、就业形式与空间选择等部分的主要观点与心态。也是由就业动机、选择范围、方式等众多要素所组成的完整体。大学生就业观,表示在新疆地区学校的本科与专科“民考汉”、“民考民”和“双语班”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校时期通过学习和实践而产生的对就业想法、动机和目标持有的态度。2.2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表现出普通大学生的特征,此外也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是民族成分众多、文化背景多样、具备语言优点、乡土理念明显、文化水平较高等。所以,要掌握其就业观情况,也需要关注他们所具备的独特之处。2.2.1文化背景多元新疆是众多民族集中的少数民族区域,具备显著的文化背景多样化的特点,不同民族在彼此沟通的时候,更加成熟和完善,本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现在,本地区多个民族民众长久的生活在相同的土地上,民族文化彼此整合、结合,表现出众多共同特点,不同民族在饮食,服饰领域彼此联系,在语言上也开始互相学习。本地区文化表现出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是我国文化中的主要部分。就是由于本地区不同民族人民都认可中华文化、容纳百川,才可以在众多文化融合的环境中得到更大的发展。本地区高校文化也体现出多元化特点,参考国内教育理念与政策,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学生在相同学校内学习和生活,对不同民族间的互动和交流带来积极影响,进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2.2.2具有语言优势语言是重要的沟通方式,大多数民族都有独有的语言,假设所有民族都只使用以及掌握本民族语言,到最后各个民族之间就无法顺利沟通,其中信息传播、沟通也需要语言当做桥梁。不同民族在长久交流中,会彼此借词,例如巴扎(集市)、皮牙子(洋葱)、囊等等。不同民族语言存在共同点,此外也会留存自身的特征。不同民族之间会彼此学习对方的语言,特别是汉语与维吾尔语被多个民族所学习。大学生不只要学习母语和普通话之外,也需要学习英语,进入高校之后,也需要学习其他国家的外语,例如俄语、日语。如此很多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优势比较大。2.2.3乡土观念较强不同民族的特征比较稳定,所具备的性格、语言,文化和民族风情是在长久社会交往中持续积累的。大多数大学生在民族内生活和居住,在小的时候收到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的熏陶,所以对民族会产生独有的感情。因此在他们研究问题时,一般也会从个人接受的文化角度着手。此时,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身归属地具有比较明显的认可感,因此在遇到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最先需要思考从小生活的地方,不想去其他地方寻找工作。因此对内地环境的了解并不深刻,害怕自己无法适应其他地区。要深入分析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全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才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坚持科学的就业观。3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非常重要的,就业观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择业行为,大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以及实现首次就业依赖于正确的就业观。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本人于2018年4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疆大学学生进行了不记名调研。问卷面向新疆大学经管、旅游以及政管学院的少数民族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两个部分,共32题。表1基本信息-性别份数(份)百分比(%)男9151女9049表2基本信息-家庭现居地份数(份)百分比(%)省会城市2012地级城市3420县级城市3922农村7946图1,图2-父母职业图1图23.1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方面2017年本地区学校应届毕业生大概九万人,此处大概四万少数民族学生。大学生就业情况和自身理念紧密相关,利用调查结论可知,大多数本地区学生都可以深入掌握自身现实情况,心态积极向上。3.1.1“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基本形成随着国家就业政策及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就业竞争形势逐渐变得严峻,大学生就业观上形成了“先就业、后择业”,大部分大学生毕业以后在找不到自己满意工作的前提下,也愿意先找个工作先干着。根据问卷调查(如图3、图4所示),当问到“大学毕业后,你的第一志向是什么?”时,81%的人表示愿意先“找工作”。当问到“如果一年内不能应聘第一志向,你会?”这样的问题时,虽然仍然有38%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等待,继续冲刺”,但是“选择其他工作”的学生占总数的62%。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就业时趋向于理性。图3图43.1.2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进入高校之后,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得到相对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经受多年学习之后,在本专业也得到了充足的知识,且觉得所学习专业与未来工作方向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伴随我国就业政策的改转变,大学生就业观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改变,在寻找工作的时候他们更关注个人发展,更关注工作是否符合自身兴趣,工资报酬和此后是否具有编制等。不会因专业不对口而忽视此机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参考问卷调查(参考图5内容),在回答“选择职业时,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62人觉得要“工资待遇”,34人看重工作“工作环境”,有21人注重“发展前景”,有30人看重“工作地点”,有29人注重“个人兴趣”,也有14人注重“是否稳定”,而只有2人在就业时要求“专业对口”。因此,找一个跟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已经不再是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了。图53.2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存在的问题新疆是一个汇聚多民族地区之一。根据2015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新疆普通本专科高校:44所(不含成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319900万人,少数民族大学生139443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3.6%;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在校生由2010年的94703人发展到2015年的139443人,同比增长率为47.2%。近年来,毕业人数连创新高。这说明受高等学校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3.2.1就业期望值过高在高校接受四年学习之后,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少数学生也许会眼高手低,产生实力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对应的问题。一些大学生源自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此类学生在小的时候就生活在恶劣环境中,他们觉得,寻找到安稳的工作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在寻找工作的是偶,更关注工资报酬,觉得只有挣钱才可以回报父母的养育恩情,然而并未关注到自身真实能力能否符合所要从事的职位。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假如不符合现实情况记会造成就业问题。依照问卷调查(参考图6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回复“你月收入预预估是多少?”时,大概39%的学生回答2000到3500元,其中大概44%的学生回复3600到5000元,大概8%的学生回复超过5000元,但是只有9%的学生回复低于2000元。2018年之后,自治区调节最低标准工资,其中最高档是每月1820元。因此从统计内容中我们就能知道大概九成多的学生对工资期待高于上述水平,表示大部分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相对较高,明显高于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因此刚进入社会的此类学生需要降低个人期望值,将理想与实际情况融合在一起,科学评价个人能力。图63.2.2就业观念滞后大学生关注工作的平稳性,此类学生大部分喜欢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等相对稳定的工作,并不想去公司或者独立创业。他们一般认为上述组织待遇好、收入稳定、工作负担不高。然而要加快地区稳定发展,就要让上述学生进入到地区众多产业内实现个人价值,需要将理想和实践融合起来,才可以寻找到符合需求的职位。近期,大部分学生考公务员,也有学生甚至不想在国家政府部门工作,然而仅仅是为了稳定工作与收入,而一直参加考试。其中大部分私营公司希望聘请有实力的学生,然而想要去公司上班的学生所占比值不高。如此就会导致人才浪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长久稳定发展。根据问卷调查(如图7所示),在回答“你就业选择第一志向是什么?”问题时,有29%、16%、10.4%的同学都选择“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事业单位”,而有13.6%的同学选择“私营企业”,同时有8%的同学选择“金融保险”,还有15%和8%的同学选择“创业”和“其他”。其表示,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对老旧,要寻求稳定工作,不想去公司工作,觉得在公司工作承受的负担过重,失业风险过高。新疆在持续发展时期,所有产业都需要具备实力的大学生。图73.2.3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作为一名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有利于帮助确定未来职业方向,了解就业形势,科学的自我定位。大部分本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很早以前就为个人就业而担心,然而他们无法精准制定出符合个人需求的职业计划。在遇到就业问题时,一般会觉得迷茫,不了解自己想要的工作,因此就会导致盲从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如图8所示),我们不难看出大一、大二的时候做详细就业计划的同学占6.8%,11.9%。而25.4%和37.3%的同学是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做计划的,甚至还有18.6%的同学是到现在还没有做过详细计划。在校大学生对毕业以后的详细计划多数学生是从大三,大四才开始的,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就算做过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为时已晚,还没有充分准备好迎接毕业以后迎来的各种社会的挑战。图83.3媒体宣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现代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有关系。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考虑自己的前途,自然会关注媒体发布的关于就业的信息。从应届毕业生大学最后一学期开始,关于毕业生的新闻话题很火热,而且大多数是在反映就业困难问题。例如,毕业生今年同比增长了几个百分点,人才市场怎么供给大于需求,招聘会现场如何人多等等,而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告诉大学生怎么定位等有分量的报道特别少。媒体对就业难问题的过分宣传,让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偏见,觉得到处都是人才,于是就开始增加招聘条件。从而加深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3.4高校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人的受教育情况与求职容易度、薪酬成正比。但是本地区少数学校并未根据目前市场需求来修订教育目标以及具体内容,专业课程设定无法紧跟劳动力市场的变动走势,导致专业课与现实需求不对应。毕业生就业方针的改变开始表现出高等教育制度的问题和不足。很多学校并未开展实际调查就进行改革,随意扩招、寻求绿牌专业是此类学校的重要改革特点。此外也有学校的教学系统相对老旧,关注理论培育而轻视实践发展的问题更加严重。大学生在毕业即将工作的时候,需要有人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心态,去处理工作问题。但是,少数高校只关注管理活动并未全面了解到就业指导服务的关键价值。所以,少数学校就业指导课程仅仅是表面形式,但是对学生的就业培训并不具备实际帮助,因此大学生在遇到就业问题的时候,无法寻找到正确定位。3.5家庭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父母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价值观的产生具有关键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的就业观也会受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父母就业观理念和教育形式的影响。父母一般会将个人高期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想要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觉得事业单位与国家政府组织收入平稳。很多家长觉得职业有高低之分,不想要孩子去基层工作,认为条件不好,太过艰苦。他们觉得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就需要在大城市寻找工作,在偏远地区工作,不存在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上述家庭环境中,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不想去基层工作,想要生活在大城市,甚至觉得基层工作是艰苦的事情,没有发展前景,没有前途。上述理念会造成少数大学生即便在家中“啃老”,也不想寻找工作。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对策建议在长久的学习之后大学生都想寻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是所有学生的普遍想法,但是从当下的经济发展个环境看,在就业环境,酬薪待遇方面之所以有较大差异,是因为新疆本身存在着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方面的特殊性,所以没办法满足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愿望。新疆在就业方面为毕业生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使每一个毕业生在就业主动权上得到保障。但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异常繁琐,是一种需要考虑全方位因素的复杂工程,需要从初期协调和内容分析来着手研究。正是会有众多因素影响就业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所以要引导毕业生坚持科学的就业观,单纯依靠某部分的力量明显不够,需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部分的努力彼此协调,且从毕业生自身着手坚持积极的心态,从而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4.1大学生自身方面4.1.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想坚持积极的就业观,就需要了解什么是科学的价值观。假设学生没有科学的价值观,那么在寻找工作的时候只关注利益、地位,对挑选的工作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工作的时候会遇到众多问题,此时需要全面坚持科学的价值观,才可以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把个人与社会利益融合起来,从多个角度研究问题,不只关注薪资水平、工作环境,此外也需要关注到其他部分。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坚持科学的价值观,通过精准定位,谨慎、详细的研究目前的发展趋局势,处理就业中遇到的阻碍,激发自身对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个人价值。4.1.2合理定位自己大学生在处理就业问题时,不只要清楚掌握个人的就业方向,此外也要有一定的自信,全面了解个人具备的优点与不足,需要在个人擅长的行业内寻找到和自身实力、条件相符合的工作。很多学生觉得在进入学校之后自己就不再突出,对就业缺少自信。主要是因为他们并未了解到自身具有的优势,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此时最重要的是扬长避短,寻找个人擅长的部分,了解个人喜欢的工作。此外需要尽早适应国家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机遇和挑战。在科学了解个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个人潜力,且寻找符合的工作。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需要依靠党与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以及个人能力去寻找适合的工作,所以和学生在就业竞争力相关的主要条件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以及个人素质能力。必须得到较高的整体素养,才可以在目前的竞争中得到最终的胜利,因此本地区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个人整体水平。4.2社会方面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对策建议新闻媒体与外界舆论对于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养成科学就业观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大众思想会受到新闻媒体以及推广内容的影响。本地区大学生需要借助新闻媒介的推广与宣传掌握与就业有关的内容,全面掌握我国最近制定的就业扶持政策,媒体需要全面宣传与推广本地区大学生就业时所得到的良好成果,科学引导毕业生的就业观向正确方向转变。为了让外界舆论引领大学生坚持科学的就业观,媒体需要提倡积极向上的良好就业政策。相关媒体需要持续推广与报道我国对大学生就业活动所使用的多种扶持政策,此外也需要激励他们参加基层工作。新闻和网络媒体需要确定科学的舆论方向。此外也需要让舆论进一步引导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坚持科学的就业观。4.3高校教育方面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对策建议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高等教育在所有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国家发展和经济腾飞的关键点。高校需要充分关注毕业生就业之前的培育,进一步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全面了解到学校生存与发展和就业指导能力紧密关联。4.3.1改革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学生要想得到良好的工作,学校就需要正确规划专业课程,根据现实需求,自主预估产业发展趋势,为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专业水平。学校在调节专业结构的时候,也需要充分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进一步改善专业设定和维持学校特色以及优势专业。关注对新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素养与专业水平的培育与提升,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把其培育成专业性强、整体素养高的专业人才。为提升学生自主性需要筹划众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课堂见习”、“青年志愿服务”等项目。进一步充实社会实践内容,自主筹备课外独特性的学术研究项目,进而提升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科研水平与专业能力。4.3.2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充分关注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要让此类学生群体在进入学校之后就制定未来的职业生涯计划,根据本地区大学生的优势、个人情况,将就业指导课程添加在就业培育计划中,融合在所有教育环节中。基于各个学习时期修订对应的计划,进而协助此类大学生开展高效科学的职业计划。依照培育规划与专业设定,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例如对预科生来说,主要工作是提升学生汉语能力,帮助他们和汉族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对于大一同学来说,重点是全面掌握以及学习基础理论;对于大二学生来说,重点是参加众多实践活动,确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对于大三学生来说,需要提升个人素质,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四学生来说,需要坚持科学的就业观,充分了解我国对此类大学生群体制定的扶持政策,寻找合适的工作。4.4家庭教育方面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对策建议家庭对毕业生的就业观至关重要,尤其是毕业生父母的就业期望和对社会的认识等对毕业生的择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次求职时怎样选择工作岗位,目标应定位在多高的水平上,从总体上讲是一个难题,从个体上讲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父母和孩子在就业问题上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毕竟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大众化时代,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已经超过了城镇新增加就业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所以社会以及家长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就要不断更新,要与时代同步前进。有些父母不了解当前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还相信只要孩子大学顺利毕业就能找到稳定及高收入的工作,让家长理解“先就业后择业”很困难。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一定要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这一环节。比如,告诉家长当今的就业趋势和国家就业优惠政策及学生就业的具体情况,帮助家长合理评价自己的孩子,做出准确的就业定位。结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众多学生以及家庭有关,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和地区稳定发展紧密相关,对本地区此后的稳定发展具有关键的影响,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坚持科学的就业观,促进学生就业。只有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部分彼此结合才可以协助此类大学生群体坚持科学的就业观。分析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