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这说明当时东吴()A.地主田庄自给自足 B.不注重保护环境C.士族制度十分腐朽 D.农业商品化加强解析:选A。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田庄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材料论述东吴大姓的经济状况,可以“闭门成市”,结合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状况,故A项正确。2.《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通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隋都城设计坊市分开,朝廷宫寺、民居市区各有分区,这样方便政府的管理与控制,故C项正确;由材料“坊有墉(墙),墉有门”可知隋都城设计没有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供道路交通情况,因而无法得知隋都城设计是否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故B项错误;材料中坊市分开,因而不利于城市的商业活动,故D项错误。3.《唐代涉商诗研究》指出,唐诗中出现的各种集市名称有:水市、山市、村市、草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鬼市等。这表明唐代()A.政府对市场有严格管理B.专业化的市场已经出现C.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取消D.大量诗人身兼商人身份解析:选B。据材料中“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可知,唐朝已经有了专门经营某种商品的专业化市场,故B项正确。4.(2020·乌鲁木齐三模)《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 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解析:选D。根据材料“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可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这体现了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故选D项。5.(2020·江淮十校联考)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这表明当时()eq\a\vs4\al(图一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eq\a\vs4\al(图二砖画: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A.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B.统治者积极推行封建化政策C.民族间生产和生活相互融合D.少数民族普遍推行农耕生产解析:选C。题干中图一反映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采桑技术,图二反映的是汉族妇女学会了北方民族“烙饼”的制作技术,据此可知,两幅图反映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现象,故选C项。6.(2020·张家口调研)唐代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全国有20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这些现象表明唐朝()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C.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D.对外贸易成为经济支柱解析:选A。据材料“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著名窑址”“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可知,唐朝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故A项正确;据材料“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可知,手工业产品并非主要用于出口,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唐朝产业的区域分工,而非手工业技术先进,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唐朝产业的区域分工,而非对外贸易成为经济支柱,故D项错误。7.(202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说明当时()A.草市的发展 B.夜市的繁荣C.官市的管理 D.街市的突破解析:选C。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材料“日午击鼓”和“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说明该市场是每日举行,故A项错误;材料“日午击鼓”和“日入前七刻”表明是白日,不是夜市,故B项错误;材料“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记载”体现的是官方对市场交易的管理,故C项正确;坊市界限被打破是在宋朝而不是在唐代,故D项错误。8.(2020·南平二模)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119.8998.680.2唐朝39243.2514.956.8北宋1122.562.9662.437.1上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解析:选D。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均逐渐增加,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故选D项;“文景之治”是在西汉,表格中无“文景之治”之前全国人口数据,不能说明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这一结论,排除A项;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与表格中北宋人口成倍增加的信息不符,排除B项;导致古代中国人口变动的因素是多样的,从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的增多无法得出是朝代更替的结果,且表格主要反映的是南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的变动,此变动和王朝更替关系不大,排除C项。9.(2020·福州二模)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在唐朝中后期,雇佣制现象比较普遍,但是仍然规定官营手工业者不能用交纳钱财的方式来免除徭役,以保证官营手工业内的技术人手,即首先要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地位,故C项正确。10.(2020·重庆永川中学月考)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C.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D.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解析:选C。材料中“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的信息反映了当时佛道兴盛,儒学受到剧烈冲击的状况,表明当时儒学发展陷入困境,故C项正确;A项表述本身正确,但并非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当时儒学受到佛道冲击的情况,并未涉及三教合一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当时儒学受到佛道冲击的情况,并未体现统治者推行三教并行政策,故D项错误。11.(2020·中原名校质评)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解析:选B。根据材料“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文运动的实质是儒家士人借助文学运动来实现儒学复兴,鼓B项正确。12.(2020·温州测试)唐代画家张彦远曾说,“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这表明他注重()A.描绘人物形象 B.逼真摹写客观事物C.绘画布局构图 D.传达主观情致神韵解析:选D。材料强调绘画要表现出气韵,以形写神,传达主观情致神韵,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描绘人物形象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表现出气韵,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而逼真摹写客观事物,并不能表现出气韵,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绘画要表现出气韵,而非注重布局构图,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0·济南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驿三十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材料二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总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据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强调:“交通是建设中一种先行部门”。经过努力,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建设取得新进展,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1952年到1957年,新建铁路33条,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翻了一番。——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年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交通领域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交通建设的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可知,交通干路密和长;由材料一“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可知,以长安为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其政治和军事功能;由材料一“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可知,运河使用的作用,加强了南北交通;由材料一“唐朝的域外交通……路线最远”可知,域外交通发达。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和第一小问的特点来分析,从宏观角度上分析,政治上,统一、稳定;经济上,经济繁荣,贸易发达;根据运河使用的特点,促进南北交通,可以推出经济重心南移;根据域外交通发达的特点,可以推出唐的对外政策开放。(2)第一小问新变化,材料二“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说明新式交通工具代替了旧式的交通工具;材料二“地方荒僻、交通不便”的情况得以改善,说明道路建设也有突破。第二小问影响,材料二中论述的是交通的变化和原因,题目问的是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变化总结影响,通过原因推出影响,由材料二得知物资可以方便地运进运出,可以推出对于运输效率、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由材料二中新式交通工具出现,可以推出交通方面的近代化影响;由材料二“但……”以后的论述,可以看出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既有对传统经济结构的冲击,使中国走入世界的影响,也有列强对华侵略加剧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时间点:1952~1957年,可以大体判断是“一五”计划时期,结合材料中周恩来强调“交通是建设中一种先行部门”的论述,可以得知新中国交通建设对“一五”计划的推动意义;结合材料三“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这一细节,联系历史地图可以得知,这些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由此可以推出新中国交通建设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答案:(1)特点:交通干路分布密,里程长;以长安为中心,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运河使用促进南北交通;域外交通发达。(任答三点即可)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开放的对外政策;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任答三点即可)(2)变化:新式交通工具出现;新式道路的建设。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交通事业的近代化;推动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便利了列强的对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3)推动了“一五”计划顺利开展,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与国防建设,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唐代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有如下评价:“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ThePerspectivesOntheTang》A.Wright&D.Twichett“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与晚清的中外文化交流》“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