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地图知识及各类地理图像的判读与应用【基础要点归纳】地图:把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符号、颜色表示出来的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1.比例尺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公式:比例尺;昌毙鎏(图上距离的单位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一般是千米,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即在地图上画一直线,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大小是值的大小。在地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愈小,要表示内容愈详细,选用比例尺应愈大;反之,选用比例尺愈小。2.方向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指向北方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适用于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适用于有经纬网的地图三种定向法中,按经纬线定向最精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纬线怎样弯曲,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都是位于正东或正西(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一般以弧度较短的一段劣弧为准)。3.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4.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1)地面高度计算方法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地面高度必须用垂直距离,相对高度随比较对象而变化,因此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地面坡向的识别: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坡方向(指向低处)如图所示:等高线上高度注记的字首朝地势升高的一方,河流常发源于山谷处并向低处流。(3)等深线:标注的高度表示海底的深浅,疏密的状况表示海底坡度的大小。(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图的基础上,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示海拔的高低,在分层设色图上附有高度表可以查看。(5)地形剖面图剖面线的绘制是地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下面用图介绍绘制的一般过程。请按图上标注的序号阅读。一般等高线地形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要点深化与能力提升】1.三种常见等值线图的判读要领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数值范围和极值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海拔最大、最小值①所在南北半球: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②区域气温差的大小①判断高低气压中心②区域气压差大小延伸方向地形走向①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②与海岸线平行(海陆位置)③与等高线平行(地形地势)疏密程度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②坡面凸凹:凹坡是高密低疏;凸坡是高疏低密①温差大小:密大疏小②冬季密,夏季疏③温带密,热带疏④陆地密,海洋疏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弯曲方向①山脊:凸向低数值处②山谷:凸向高数值处③鞍部:两山或两谷之间①向高纬凸:夏季的陆地、冬季的海洋、暖流经过和地势低的地方②向低纬凸:冬季的陆地,夏季的海洋,寒流经过和地势高的地方①高压脊:凸向低压处②低压槽:凸向高压处局部小范围闭合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①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②山地高原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区;③表示温度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①高气压中心:中间高,四周低;②低气压中心:四周高,中间低;③表示气压不在正常范围。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如下表:2.其他等值线性质特征疏密程度及含义弯曲状况及含义闭合状况及含义影响该等值线的因素疏密含义弯曲方向含义中周含义等降水量线疏地区差异小高一低值弯曲降水较同纬多中低周高少雨区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山腰较山麓、山顶多密地区差异大低—高值弯曲降水较同纬少中高周低多雨区等震线疏烈度相差小高一低值弯曲破坏较两侧大中低周高破坏较小区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密烈度相差大低一高值弯曲破坏较两侧小中高周低破坏较严重区等盐线疏盐度差值小高一低值弯曲盐度高中低周高低盐度区A.气候—蒸发与降水B径流——稀释C.洋流一寒低暖高密盐度差值大低一高值弯曲盐度低中高周低高盐度区等太阳辐射线疏太阳辐射差值小高一低值弯曲太阳辐射强中低周高弱太阳辐射区A.纬度一太阳高度角B.日照时间长短(云量、海拔高度、阴坡阳坡)密太阳辐射差值大低一高值弯曲太阳辐射弱中高周低强太阳辐射区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根据两地的海拔高度可计算出相对高度。如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x-1)d≤△H<(x+1)d,式中x为陡崖处汇集的等压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2)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相同。②全图的等高距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3)熟练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见下表)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降低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降低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山麓凸出的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之间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峭壁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线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边缘是悬崖,或称陡崖(4)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①与气候结合: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对流层下部的垂直递减率为0.60C/100m。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②与河流水文结合: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水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区域。③与运输线路结合: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引水线路的选择应遵循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的原则。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④与“点”的区位结合: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的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⑤与农业生产结合: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4.等温线图的判读等温线图是用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一个地区气温分布的专用地图。这种图能帮助人们形象地确定气温分布的空间概念,了解气温递变方向和规律,并进而分析各地区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要注意分析下列各项。(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5.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1)概念把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太阳高度线,用等太15日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图称为等太阳高度线图。(2)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足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①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②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③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此图是昼半球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即晨昏线。④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6.等压线图的判读等压线是指某个水平面上的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等压线图的判读,首先要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及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分析等压线图基本思路如下。(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7.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⑴潜水等水位线图及其绘制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一般埋藏较浅,分布较广,便于开采。但由于在含水层以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存在,所以容易受到污染。潜水的自由水面即潜水面,通常是一个起伏的曲面,一般向邻近的低洼地区,即潜水的排泄区,如河谷、冲沟等倾斜。在地形图上往往用潜水等水位线来表示潜水面的形状。所谓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的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高度(海拔)绘制的,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类似,但要注意的是:①在绘制潜水等水位线图时,必须利用同一时期的水位资料,因为潜水面是随时间而变化的。②在绘制潜水等水位线图时,等水位线只能与地形起伏保持一致,在一般情况下决不能与地形等高线垂直。③在沼泽地区,若地下水出露地表,则等水位线应与地形等高线重合。④等水位线不应直接穿过河床,只能连到两岸为止。⑵潜水等水位线圈的应用下图为一潜水等水位线(单位:米)图,通过分析,可以解决下列问题:①潜水的流向。潜水是沿着潜水面坡度最大的方向流动的。因此,垂直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如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②潜水面的坡度。确定潜水的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的实地距离,即得潜水面的坡度。③潜水的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张地图上时,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之点,二者高程之差,即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④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潜水等水位线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流水位低于潜水水位,则潜水补给河流水;相反,河流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流水补给潜水。如下图中,a为潜水补给河流水,b为河流水补给潜水,c为右岸潜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潜水。⑤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合理布置水井和排水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般应沿等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如下图,显然,1、3布置水井是合理的,1、2取水有“冲突”,是不合理的;同理,排水沟5是合理的,4不合理。【典例剖析】【典例1】(20XX年全国文综)1.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解析: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天尤其是正午前后太阳位于天空南侧,不论山水还是人文建筑,均以朝阳(也就是能被太阳长时间照射)的为阳,背阳为阴,也用图可以说明。我国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答案:D【典例2】(20XX年广东卷)下列等高线示意图(图2)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图2等高线示意图A.①B.②C.③D.④解析:沙丘的地貌最常见的新月型,而通过读等高线图,呈新月型的只有A。答案:A专题二地理计算【基础要点归纳】一、各种地理计算之间的关系二、各种计算的基本方法1.地图的计算计算类别相关原理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计算①1º经线长为111km,1º纬线长为111cosαkm〔其中α为纬度〕;②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⑴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两地之间距离的计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已知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只要量出所求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再用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计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单位一定要一致。二是通过经度或纬度差来进行计算,纬度差1度的经线长约为111千米,经度差1度的纬线长约等于111千米×cosφ(φ⑵相对(断崖)高度的计算断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为若干条等高线的重叠处,其顶部的海拔高度应为几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或之上,而底部的海拔高度应为几条重叠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或之下,同时通过归纳得出,断崖的顶部和底部的相对高度H为:d(n-1)≤H<d(n+1)(其中d为等高距,n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2.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计算类别相关原理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计算Vα=1670cosαkm/h。恒星日及太阳日的相关计算1太阳日比1恒星日长3分56秒。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①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º,对商四舍五入取整数;②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③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的区时。中心对称点的分布地球上某点A(X,Y)关于球心的对称点坐标(X′,Y′),X′=1800-X(与X相反的经度),Y′与Y的数值相等,处于相反的半球。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及范围的计算零时经线以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以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如果将地球分成“今天”和“昨天”,那么,“今天”所占地球的比重为(180°经线的地方时/24)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90º)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º,夜半球<0º,晨昏线上为0º;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则H=90º-▲φ。昼夜长短的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º。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回归周期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特征:①正午太阳高度为90º的纬线;②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①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Ⅰ地方时:不同经度的时间。掌握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原则,每相差15度,时间上相差1小时,4分钟相差1度。根据已知时间求经度时,注意用时间的早晚来确定经度的东西方位。

Ⅱ区时:各地没有特殊说明情况下使用的时间。先掌握时区的计算,区时的计算方法与地方时的原则相同,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个小时。注意地方时与区时的相互转换。Ⅲ标准时:各国统一使用的时间。绝大部分国家只有一个标准时,多采用这个国家东部时区的区时,也有采用半区时的国家,如印度等;少数大国有两个标准时,如中国、美国、俄罗斯等。注意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所使用的时间都为标准时,除非有特别说明是所在时区的区时或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时例外。Ⅳ北京时间:我国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注意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地方时,在有关日出日落时间的题目中多采用的是地方时。

⑵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及范围的计算①日期的变换有两种变换,即自然变换和人为变换。自然变换是某地区时间为24点时,其日期事实上已是新的一天。

人为变换是指日界线,过日界线日期变换的原则是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东、西十二区这两个半时区,在区时上是相同的,但日期上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早的地方,而西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晚的地方,即全球最东和最西的地方。②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这两条经线可以重合,当二者重合的一瞬间,全球只有一个日期。注意真实的情况下,日界线和180度经线并非完全重合,在俄罗斯、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等地有明显弯曲。

今天范围的计算,采用的多为地方时。180度时间如果为T,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T/124,旧的一天范围为(24-T)/24。也可以把T转化为北京时间Q,即Q=T-4。

如果使用的区时,那么新的一天范围可用时区数表示,时区数为180度经线的区时T+0.5个时区。注意一般情况下没有24点,它可表示第二天的0点。

⑶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①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H=[90°-β(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其中β的求采用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的原则,永远取正值。

②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otH=影长/物体长度。

③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面的夹角=β(β同①)④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L=楼高×cot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⑤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是23°26’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52′。

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⑷昼夜长短的计算①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在日照图上某条纬度与晨昏线有两上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昼的时间。②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求算。方法是:白昼长=2×(12-日出时间)或白昼长=2×(日落时间-12)。

③同一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相反,如北纬40度的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度的地区夜长为15时。

④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3.其他计算计算类别相关原理气温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气压梯度的计算单位距离的气压差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面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化水平等于城市人口数除以该地区总人口数【要点深化与能力提升】1.各类“地理计算”的关键知识与思路:关键知识计算思路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中,实际距离要将千米或米换算成厘米。求实际距离则要把得出的厘米换算成千米或米)。1.先求出该图要表示的实际距离2.算出图上要表示的距离3.根据比例尺公式进行计算地面高度、深度和温度的计算①地面高度表示的两种方法:A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B相对高度:指地面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②不同高度温度的差异:对流层中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③地热增温率:在常温层以下,平均每加深100米,地温上升3℃(15千米地方时与经度的计算掌握时间与经度的关系。即要掌握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1小时转过15°经度,4分钟转过1°经度。1.计算经度差2.将经度差化为地方时差3.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所求地方时的地点,若在已知地的东面,则加时差;反之则减时差)。时区和区时的计算除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0°外,其余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15的倍数;相邻一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西12区的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自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上一天。此外,跨年月的计算要注意月大月小,平年和闰年二月份的天数;还要注意有无动程时间等要求。1.先确定时区,求时区差2.再按公式运算或图示法计算区时①时区的计算: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所得商数,再按数学求近似值的方法保留整数,小数点后4舍5入,就是该地的时区数。除中时区外,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②区时的计算:某地的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两地时区差两地时区差:若两地在中时区同侧,则时区数相减,两地在中时区的两侧,则时区数相加。若所求区时的地点在已知地的东边,则加时区差;若在已知地的西边则减时区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理解纬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关系,即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就相差多少度,即H=90°-纬度差1.计算纬度差2.利用图示法或计算公式运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计算1.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计算公式:某地昼长=(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2.在光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读懂日照图,看出太阳此时直射哪一条经线,则此经线上各点为12点。1.找出图上受太阳光直射的经线(确定为12点)2.算出某点所在纬线圈上的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3.根据经度和时间的关系,推算所求点的昼夜长短。太阳日和恒星日的换算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在自转周期上的差异太阳日……360°59′……24小时恒星日……360°……23时56分4秒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了59′,的经度,时间上一个太阳日比恒星日多3分56秒。地球运动线速度的计算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处最快,1670千米/小时,在南北纬60°处约为赤道的一半;公转线速度经过远日点时(7月初)速度较慢,在近日点时(1月初)速度较快,故从春分--秋分,约为186天,从秋分--春分约为179经纬度距离的计算掌握纬度每间隔1°之间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约为111千米。经度间隔1°之间的纬线长度长短不等,由赤道上的1112.地理计算综合题的复习备考策略近年高考试题中的地理综合计算题,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提供信息材料运用教材中相关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加以计算;二是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教材中未涉及的计算方法)来计算。针对这一高考命题思想,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⑴归纳整理教材中的相关地理计算原理。运用地理规律、原理,通过一定的运算,求出各种地理数据,是学习地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相关地理计算的规律、原理还是较多的,同学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应归纳整理相关的地理计算原理,搞清各种计算方法。例如:①比例尺的计算,包括比例尺的三大要素的相互换算、经纬网图中实际距离的计算等;②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包括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水库大坝高度计算等;③温度计算,包括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某一高度的气温、利用地温递增率计算某一深度的地温等;④时间的相关计算,包括地方时、时区、区时计算和逆向的根据时间推算经度,两天不同日期范围计算等;⑤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包括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的相互换算、光照图中的昼长计算、极昼极夜的纬度推算等;⑥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计算,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建筑物合理间距的计算、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推算纬度等;⑦人口密度计算;⑧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计算;⑨森林覆盖率计算;⑩各类构成比例的计算,包括农业产值构成计算、工业产值构成计算、能源消费构成计算等等。⑵强化材料信息的处理能力。从各类资料中认定和提取地理信息,并对其做出判断和思考,是目前高考地理的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近年的高考地理计算综合题充分反映了这一能力要求趋向,或以文字材料、或以图像材料、或以表格材料展现地理信息,要求考生从中提取有效的解题信息,再根据相关的地理计算规律、原理或公式加以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备考阶段,对考生而言,则应以近年高考试题为样本,加强相关试题的适应性训练,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性的材料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解题方法,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典例剖析】【典例1】(20XX年广东卷)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1-4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A.30°E,20°NB.150°E,20°SC.30°E,20°SD.150°E,20°N2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C.乙地昼长20小时D.甲地夜长12小时3.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A.四分之一B.二分之一C.三分之一D.大于二分之一4.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解析:从图中可以读出这样一个信息,70°S纬线上0时日出,由此可以判定此时70°S纬线上发生了极昼,太阳直射点在20°S纬线上。第1题: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就可以计算出12时所在的经线度数是150°E。第2题:从图中可以读出甲乙丙丁的日出时间分别是0时、2时、4时、6时,由此可以计算出它们的昼长分别是24时、20时、16时、12时。第3题:只要计算出此时的0时在西二区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有14个时区已经进入新一天。第4题:虽然已经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150°E,20°S),但并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也就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A、B两个选项也就不能选。C选项就更错,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答案1B2C3D4D【典例2】(20XX年重庆卷)一列时速为189km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杉矶(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6cm。不考虑途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A.11日16:00B.12日8:00C.12日16:00D.13日8:00解析: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长约12.6cm,计算出两地的实际铁路长度,从而计算出两地的行驶时间,再根据时区差就可以得出结论。答案:B专题三物体运动【基础要点归纳】一、地球运动1.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况的比较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赤道(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2)太阳日,自转360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2)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3)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春分6.22夏至春分6.22夏至向北向南向南秋分向北春分9.233.213.2112.22冬至23026′N23026′S00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⑴产生昼夜交替昼夜的形成: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并非地球自转形成)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晨昏线由东向西运动)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①地方时⑵①地方时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计算:所求地的地方时二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为“+”,西侧为“—”(东加西减)经度差的求法:所求地和已知地的经度在0°经线的两侧为“+”同侧为“—”(两侧加,同侧减)②区时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0,如西五区的中央经线=5(W)×150,即为750W。③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见下图)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3)四季更替=1\*GB3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2\*GB3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3\*GB3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二、大气运动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小范围:热力环流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小范围: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ABCDABCD高低高受热受热冷却低高低等压面(线)受热受热冷却低高低等压面(线)比较A、B、C、D四地的气压高低:D>C>A>B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海陆风: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晚上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山谷风:白天风从谷底吹向山顶,晚上风从山顶吹向谷底。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风向平行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于等压线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摩擦力:(近地面、与风向相反)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1\*GB3①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2\*GB3②比例尺大小;=3\*GB3③等压线的疏密;=4\*GB3④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风压定理: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气压场: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的天气情况。高压低压北半球高气压中心:晴朗高压低压北半球高压脊:晴朗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低压槽:阴雨鞍部:阴沉,不稳定高压脊线附近的气流运行低压槽线附近的气流运行3.全球性大气环流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1)三圈环流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0º30°60°90ºKm18126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0º30°60°90ºKm18126(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实际情况7月陆高海低陆低海高副热带高压带仅在海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带极地低压带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3)季风环流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东亚—西北季风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三、水的运动1.陆地水(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一条河流可能有多种补给方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雨水补给一般以在夏秋两季为主时间较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内降雨量及其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即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我国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融雪水补给春季有季节性;水量较稳定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积雪量及流域气温变化有关东北地区冰川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有季节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水量较稳定河流水量多少,与流域境内冰川或永久积雪贮量大小及气温高低密切相关,而河流的水情变化与气温变化,尤其是气温日变化有密切联系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与沼泽水补给全年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河流的水量大小及其变化,与湖泊、沼泽补给流域的来水量及其变化有关,水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变幅较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的大小;地下水与河流水位相互位置关系普遍(2)水循环①主要环节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Ⅰ水循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联系各个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Ⅱ水循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但要明确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⑶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等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2.海水运动⑴形式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小潮大潮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⑵洋流①成因:风海流――盛行风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东西方向的洋流。(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南亚季风)补偿流――流向海水减少区的补偿运动-垂直方向(上升流、下降流)、水平方向(一般为南北方向,赤道逆流例外)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差别引起(直布罗陀、曼德海峡等处的密度流)②分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东岸暖流、西岸寒流中高纬度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北太平洋、北大西洋,逆时针-东岸寒流、西岸暖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以赤道为中心)-冬季东北风,向西流,逆时针;夏季西南风,流向相反南极绕极环流-西风漂流(南纬30-60度海域)、纬度更高的极地东风漂流我国大陆沿岸的沿岸流: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沿海海水向南流动形成沿岸流(寒流)。重要海域的洋流分析:=1\*GB3①直布罗陀海峡:表层大西洋地中海,底层地中海大西洋。原因: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河流淡水注入少,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而大西洋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海平面低些。=2\*GB3②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北海=3\*GB3③曼德海峡:表层印度洋红海;底层红海印度洋=4\*GB3④马六甲海峡:夏季印度洋南海,冬季南海印度洋。原因:夏季北印度洋海水向东流,马六甲海峡北部海平面高于南海海平面,海水由北向南流;冬季反之。③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增加盐度;寒流――减温减湿降低盐度(同一纬度海洋比较)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营养盐类上泛――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大渔场的分布)污染物扩散与航行路线:注意洋流流向与风向。海-气相互作用: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四、地壳物质循环与生物循环直射点A直射点A晨昏线与最小纬线圈切点BNS1.昼夜更替的理解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1\*GB3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直射点A晨昏线与最小纬线圈切点BNS=2\*GB3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直射点A晨昏线与最小纬线圈切点BNS=3\*GB3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º;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º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º34´N或66º34´S。当太阳直射在20º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º´N或70ºS。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ºE的地方时。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图解)3.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4.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12月22日3月(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ABCD直射点的季节移动ADCABADCA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5.外力作用与地貌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它们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雕塑地表形态。作用因素作用过程对地貌的影响流水作用侵蚀冲刷地面,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破碎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沉积流水在搬运风化、侵蚀后的产物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起来山区河流在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在干旱地区,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戈壁和裸岩荒漠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堆积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6.三个物质循环的比较循环类型循环过程作用与意义水循环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是自然环境中主要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之一。按发生的领域可分为: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海陆循环可分为: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汇入大海等环节。1.水循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联系各个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水循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但要明确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等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地质循环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的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的岩石在地表外力的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形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物质的地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一种经历若干地质历史时期且遍及全地球的自然过程,地壳物质在其自身不断循环和转化的同时,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2.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的发育,都与此密切相关。生物循环植物吸收空气、水、土壤中的无机养分合成植物的有机质,植物的有机质被动物吸收后合成动物的有机质,动物

、植物死后的残体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回到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连续过程。物质的生物循环包括生物的合成作用和分解作用。1.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和转化。2.影响并改造大气成分和陆地水成分。3.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典例剖析】【典例1】(20XX年北京卷)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2,回答1~3题。1.如果该图为在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解析:第1题:S线代表地球表面,若表示大气环流,则H处气温高,气压低;G处气温较低,气压高;海拔高的地方气压低于海拔低的地区;大气热力环流只存在于对流层,对流层厚度最大处在赤道,厚度只有18-19KM。第2题:如果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H表示海洋,G表示陆地;①表示降水,②地表径流,③蒸发,④表示水汽输送。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第3题: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①是暖流,②西风漂流,③是寒流,④是南赤道暖流。答案:1B2A3B【典例2】(2008江苏卷)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第5题。5.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解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主要是冰川堆积产生的,而雁荡山陡崖峡谷则是由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专题四气候与自然带【基础要点归纳】一、气候1.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不同、热量不同)纬度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不同、热量不同)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海陆因素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夏季温度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海陆海陆因素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夏季温度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海陆暖流: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暖流: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地形因素洋流因素2.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25º5º10º0º0º40º30º20º70º60º70º50º35º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低纬信风带(湿热)(湿热)(干热)(温湿)(温湿)(干热)(干冷)夏季风冬季风图7图7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成因特点热带雨林气候0°-10°之间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拉美、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末热带季风气候低纬度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东北季风、西南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雨季集中,最热月出现在雨季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纳米比亚、墨西哥、秘鲁、智利境内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沿岸受寒流影响,干旱多雾全年炎热,干旱少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非、美国加州、智利、澳大利亚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仅亚州东北部)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内陆、北美大陆内陆及东岸、巴塔哥尼亚高原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冬寒夏热,全年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欧、美洲西岸、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极地气候极地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纬度高,终年受极地高压带或东风带控制全年严寒,降水稀少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天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地势高,地形起伏大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明显4.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判断(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

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亚寒带型寒带型气温指标最冷月气温>16最冷月气温00-16最冷月气温>160C最热月气温100最热月气温<5气温变化终年高温冬暖夏热冬冷夏热冬寒夏凉终年严寒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注: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00从降水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年雨型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温带海洋性气候>700(冬雨稍多)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干旱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热带季风气候>1500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温带季风气候500-600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地中海气候300-1000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2505.几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与形成原因⑴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后两处虽远离赤道,但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⑵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雨林气候,或草原气候应当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⑶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6.几种相似气候类型的比较⑴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相同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不同点:①年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大于15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在500毫米一1000毫米之间;②最高月气温,热带季风气候为5月,热带草原气候在3⑵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同点:最冷月均温都大于0℃不同点:①年降水量,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在700毫米一1000毫米之间,而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大于l000毫米;②最高月均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小于20℃,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大于25℃;③最高月气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8月,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7⑶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相同点:都有明显的干湿季;最高月均温都在20℃一30不同点是:地中海气候为冬雨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两月,年降水在500——700毫米之间,但日本等地降水偏多;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大于0℃,而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小于7.气候资源的评价及综合利用。气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气候资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扩展。目前人类广泛利用气候资源的领域有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商业、旅游和医疗等。应特别关注几种重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雨热异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温带海洋气候——降水有余、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8.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主要危害主要防御对策关联事件全球变暖二氧化碳工业生产、家庭炉灶和交通运输工具等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①两极冰雪融化,海面升高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改变。①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②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开发新能源③保护森林等植被①“图瓦卢”移民②“京都议定书”臭氧层破坏氯氟烃冰箱、空调等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国际合作,逐步禁止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研制新的制冷系统。二极地区出现“臭氧空洞”、青藏高原臭氧层破坏酸雨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工业生产、家庭炉灶和交通运输工具等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②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①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②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西欧、美国东北部和我国西南地区等出现重酸雨现象光化学烟雾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汽车尾气①降低大气能见度。②刺激人的眼睛、喉、鼻,使人头痛呕吐。③损害植物体。①合理布交通网,控制汽车流量。②研制开发清洁燃料等。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二、自然带1.自然环境五要素五种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2.世界自然带的类型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砖红壤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荒漠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黑钙土温带荒漠带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荒漠土亚寒带针叶林带冷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苔原带苔原气候(极地气候)苔原冰沼土冰原带冰原气候(极地气候)冰雪裸地未发育3.世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位置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要点深化与能力提升】1.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在等压线图中判断天气系统是地理学习能力再生点之一。其基本判读方法如下。(1)根据等压线数值分布特征,判读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气压场名称。996100099610001004暖冷图1北半球低压槽天气状况(3)根据气压梯度判断风力,同一等压线图中看等压线疏密(密大疏小),不同等压线图中看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既要看气压差的大小,更要注意比例尺的大小)。(4)不同地点天气状况分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因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低压槽附近因冷暖气流交汇常伴有阴雨天气(如图1),高压脊控制则为晴朗天气。2.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和旱涝的影响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如图所示。干冷冬季风湿热夏季风干冷冬季风湿热夏季风年降水量递减4、5月华南地区6、7月江淮地区7、8月北方地区雨带位置(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夏秋季节(5—10月),南方地区雨带到达早,退出迟,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带到达迟,退出早,雨季短。(4)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夏季风主要源于“副高”(专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因此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降水的多少及分布,正常情况,受“副高”的推动,每年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6~7月,雨带到达江淮地区;7~8月,雨带移至东北、华北;9月开始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当夏季副高发展强大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易造成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如98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而北方易发生旱灾;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则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旱灾。为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等防灾抗灾措施。3.气候类型及判断先根据纬度或气温定气候带---再根据降水或海陆位置定气候类型---同时注意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典例剖析】【典例1】(20XX年山东卷)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C.山地荒漠带D.山地冰雪带2.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A.降水B.下渗C.蒸发D.地表径流解析:第1题:图中四座山分别是华山、吕梁山、贺兰山、阴山,都属于中高山,又都主要我国的温带季风区,其中贺兰山位于温带季风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上,华山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区分界线上,四座山的基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山北坡、贺兰山东坡),再向上应该都存在山地针叶林带,但不一定都有山地荒漠带、山地冰雪带,垂直自然带跟水平自然带相似,但不相同。第2题:从“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看出黄土塬坡度小、面积大,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农耕区,地面径流的汇集与地形坡度有着很密集的联系,地面平坦的地区,降水后,下渗强烈,但地面径流的汇集速度比较慢,但黄土高原上黄土峁、黄土梁和沟谷地区地面径流强大,容易形成强烈的水土流失。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黄土高原到处都是地表侵蚀强烈,黄土塬地区地形平坦,如果再有良好的植被覆盖,那么下渗、蒸发都会比较强烈。答案:1B2D【典例2】(20XX年重庆卷)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读图1,回答问题。3.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A.针叶林B.阔叶林C.半荒漠D.苔原解析:从北京到洛杉矶按照图中的路线,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落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其中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A专题五区位分析【基础要点归纳】一、区位概说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指某地理事物的位置或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区位分析应注重三个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要因素的原则(一般3~5点)。人类活动都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影响。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二、农业的区位选择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