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2023-2024学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2023-2024学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2023-2024学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2023-2024学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2023-2024学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2023-2024学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古人讲“人要实,火要空”,下列对“火要空”的理解正确的是A.隔绝空气B.移除可燃物使火熄灭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利于空气流动,为可燃物提供充足的氧气2.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原子的只有a、cB.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不属于稳定结构3.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1.94g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FeZn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BNaClKNO3溶解、降温结晶、过滤CCOO2通过灼热的铜网D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铁粉,过滤A.A B.B C.C D.D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6.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化妆”出来的土鸡蛋,是指生产奸商通过在笼养鸡饲料中添加神秘的红色粉末,让鸡蛋的蛋黄变得红而深,诱骗消费者花大价钱购买加了料的普通鸡蛋。其中有一种添加剂叫斑螯黄,化学式为C40H52O2,是一种深紫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对氧及光不稳定,着色后色调不受pH值影响,对日光亦相当稳定,不易褪色。关于斑螯黄的说法正确的是()A.斑螯黄是由94个原子构成的有机物B.斑螯黄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4g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3:8D.斑螯黄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7.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8.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泥沙 B.花生油 C.碳酸钠 D.碳酸钙9.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完全正确的是()物质选用试剂(过量)操作方法A铜粉(CuO)稀盐酸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BCaO(CaCO3)水加水溶解、过滤C铁粉(锌粉)FeSO4加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DFeSO4溶液(CuSO4)锌粉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10.科学家在制备C60和碳纳米管时得到一种副产物。其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由碳的微小颗粒组成,称为碳纳米泡沫,它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碳素材料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化合物 B.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是碳的不同种单质C.碳纳米泡沫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D.碳纳米泡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换氧化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下面两幅图是运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原理生成氯化钠的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有密切的关系。(2)图2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胃药“碳酸氢钠片”进行了探究,具体做法如下:Ⅰ.取1片胃药研碎,加水完全溶解得到100g溶液;Ⅱ.配制100g0.365%的稀盐酸作为模拟胃酸;Ⅲ.取上述一种溶液20g于锥形瓶中,再将另一种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内,反应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碳酸氢钠属于______(填“酸”“碱”或“盐”);步骤Ⅲ中,当滴入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为10g时,锥形瓶内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胃药中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按要求填空。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在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用铜作导线,利用了它的延展性和________性;要比较Mn和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Mn片、Cu片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观察到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表面________,依据上述实验事实可知Mn的活动性比Cu强;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请分析所得滤渣的成分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明在收拾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没有盖瓶盖的氢氧化钙固体,报告老师后,老师告诉同学们这瓶固体可能已经变质了。于是小明和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探究这瓶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钙固体的成分。(提出问题):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钙固体的成分?(猜想):猜想1:氢氧化钙猜想2:碳酸钙猜想3:_______(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的水振荡,静置(2)取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______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3)往上面试管中的剩余固体中倒入足量的稀盐酸______样品中含有碳酸钙(得出结论):猜想3正确(实验反思):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拓展提升):进一步探究这瓶氢氧化钙固体的变质程度,计算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设计):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省略)(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碱石灰为NaOH和CaO的混合物;装置F用于吸收空气的气体(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10.0g固体样品装入装置B②将装置B分别与A、C、D连接,打开开关K1,从A处鼓入空气,几分钟后,将开关K1关闭,再将已称量过的干燥管E、F与D连接③打开B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向B中缓缓的注入足量的稀盐酸④待完全反应后,再次打开开关K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最后称量干燥管E,增重1.1g(实验分析)(1)已知装置A中试剂为某种碱性溶液,其作用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某气体,写出吸收该气体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实验前第一次鼓入空气是为了驱赶装置中的该气体,若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2)D装置的作用是_____。(3)根据干燥管E增加的质量,可推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认为反应后的酸性废液不能直接进行排放,应该进行处理以后再排放,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加入过量的______A熟石灰B碳酸钙C生石灰D氢氧化钠16.某化学小组用石灰石(含杂质SiO2、CaO,还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与足量的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结束后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①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地显现出红色。③FeCl3只能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存在,若pH>3.8时,FeCl3会完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Fe(OH)3沉淀。④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CaCl2,任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结合以上资料,该小组同学做出以下三种合理的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CaCl2。猜想2:_____。猜想3:溶质有CaCl2,HCl和FeCl3。请写出猜想3中有HCl和FeCl3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管中,滴加①_____溶液溶液没有变红废液的溶质中不含FeCl3步骤2:另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先有气泡冒出,然后②_____猜想2成立(反思评价)根据实验结论,实验结束后若要回收C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是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过滤。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从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激烈,所以“火要空”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烧的更旺。故选D。2、A【解析】

A、b中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ac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原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图中共有四种质子数,图中共表示四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b粒子的质子数是12,电子数10,表示的是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不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3、B【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钒为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由图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1.94。4、D【解析】

除杂要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和原物质反应。【详解】A、Zn和Fe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正确;B、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正确;C、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在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能发生爆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D、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故选D。5、A【解析】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6、C【解析】

A、斑螯黄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A不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B不正确;C、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选项C正确;D、斑螯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6×2)=120:13: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D不正确。故选:C。7、D【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的方程式是:2Mg+CO2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和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2(24+16)]=3:20,故正确。故选D。8、C【解析】

A、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D、碳酸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即溶质)和另一种物质(即溶剂)两部分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应该说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因为其中的溶剂虽然是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的。9、C【解析】

A、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加入稀盐酸,铜不反应,氧化铜发生反应:,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为蓝色,故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还需干燥,故A错误;B、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CO3都不溶于水,故B错误;C、锌粉可以和FeSO4发生化学反应:,铁粉不与FeSO4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加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除杂,故C正确;D、加入锌粉:、,两者都反应,故D错误;故选C。10、A【解析】

A、碳纳米泡沫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由碳的微小颗粒组成,只由碳元素组成,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故A错误;B、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是碳的两种不同单质,故B正确;C、碳纳米泡沫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D、碳纳米泡沫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换氧化铜:,故D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最外层电子数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解析】

(1)依据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变化过程中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2)依据氢氧化钠能够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盐酸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将两种溶液混合后,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故答案为: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盐0.42g【解析】

试题分析:(1)碳酸氢钠是由酸根和金属组成的,属于盐;(2)设20g碳酸氢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解得:x=0.084g;则每片胃药中碳酸氢钠的质量是0.084g×=0.42g。考点:考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50%C160降温结晶【解析】本题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结晶的方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定,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等。(1)根据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知,A点时,该溶液的质量为100g,溶液中的M质量为(100g-50g)=50g,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50%;(2)A点对应的溶液随温度的升高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A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M,A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当温度上升到40℃,溶液的质量为130g,说明80gM物质恰好完全溶解,B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当温度上升到60℃时,溶液的质量不增加,C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C;(3)根据曲线关系图可知,在40℃时,80gM物质与50g水形成饱和溶液,则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160g;根据曲线关系图可知,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14、导电没有明显现象一定没有锌、一定有银,可能有铜。【解析】

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先后进行分析。【详解】(1)用铜作导线,利用了它的延展性和导电性;(2)将Mn片、Cu片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观察到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表面没有明显现象,依据上述实验事实可知Mn的活动性比Cu强;(3)硝酸银和锌粉反应生成银,滤液显蓝色说明有硝酸铜存在,锌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所得滤渣的成分是一定没有锌、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溶液变红色产生大量的气泡偏大吸收水(干燥CO2)75%B【解析】

1、[猜想]:有三种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猜想1:氢氧化钙猜想2:碳酸钙猜想3:氢氧化钙和碳酸钙2、[实验验证]:(1)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的水振荡,静置;(2)酚酞遇碱变成红色,取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酚酞变成红色,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往上面试管中的剩余固体中倒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样品中含有碳酸钙。3、[实验反思]: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分析](1)已知装置A中试剂为某种碱性溶液,其作用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某气体,以免干扰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A中试剂为某种碱性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前第一次鼓入空气是为了驱赶装置中的该气体,若反应后不鼓入空气,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气体,根据二氧化碳计算的碳酸钙质量偏小,氢氧化钙质量分数偏大;(2)D装置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3)最后称量干燥管E,增重1.1g,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