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版九年级化学上册Tag内容描述:<p>1、2018年秋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第四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相对分子质量:H1C12N14O16S32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自来水厂从水库取水生产自来水,有如下净化步骤:取水;消毒;沉降;过滤;吸附。以下水的净化步骤排列正确的是( B )A B C D2(2016 广东)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B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3进行过滤操作时,使用正确的一组。</p><p>2、精编2018秋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共8套期中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选出来填在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48分)1(遂宁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A试管破裂 B酒精挥发 C红磷燃烧 D溶液稀释2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C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装入粉末状固体) ,D.装入块状固体)3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A食用油 B白醋 C白糖 D食盐4(枣庄中考)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C )A分子质量增大 B。</p><p>3、化 学 式 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 徐敏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式能反应物质的组成 2、了解分子式与化学式的区别。 3、认识化学式的意义 氢 氮 磷 氧 碳 钾 钠 氯 铝 锰 铜 锌 默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镁 钙 铁 银 汞 金 自主学习一 :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互改,点评 我会做:请大家回忆并写出以下物质 的化学符号: 氧气 水 氯化钠 . 碳酸 氧化镁 二氧化碳 . 自主学习二 : 化学式的概念 化学式 定义: 任何 都有 的组成,不同 的物质组成不同。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互查,点评 小组讨论一 :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 学生看书81页图3。</p><p>4、化学用语化学用语 复习复习 化学用语知识要点: 三 号 元素符号 离子符号 化合价符号 两 式 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 n 氮 钙 镁 Mg ca 气管炎 端着金碗讨饭 美金 猜元素-谜语(猜猜我是谁) CACa N 以下有些符号生病了,生病的符 号都变形了,你能将它们医好吗? cL mn mG H2o ZnCl MgOH2 Mg2O2 2O AlSO4 2O2 5CO32- O-2 CO3 3O2- HCO3 Cl Mn Mg H2O ZnCl2 Mg(OH)2 MgO 2O Al2(SO4)3 2O2 5CO32- 2- O O2- CO32- 3O2- H2CO3 -2 O 元素符号化学式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 1、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小写字 母相同的一组是( ) A钠、镁、铝 B氮、。</p><p>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 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 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 问题, 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 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 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 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p><p>6、专题1 化学造福人类第一部分 课标对专题1的学习要求单元教材内容学习目标单元1造福人类的化学1.化学的意义等。2.从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的事实并做演示实验(3个):出示发霉的饭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滴上洗洁精、将生锈的铁钉浸泡在稀硫酸溶液中。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判断。单元2迷人的化学1.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定义,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2.演示实验(3个):木条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爆炸与颜色变化;学生分组实验。</p><p>7、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再设计本课题第一次教学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放在首位,很多实验都是教师演示,学生只被动接受。教学思想没跨出老传统的框子,把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放在了首位,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手段单一,没有使用多媒体。结果学生只学了死知识,遇到变形问题就解决了。本课题教学再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题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创设多个学习情境,分组实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p><p>8、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提出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基础上,对物质构成奥秘进 行更深入的学习。故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性质, 使他们理解物质的可分性,即物质由分子、原子、离 子等构成,而分子可再分为原子,原子可再分为质子 、中子、电子。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 子质量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打下一个扎实的 基础。 二、化学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 n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p><p>9、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实验原理: 4P + 5O2 2P2O5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检验装置气密性2.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记号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4.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变化情况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2.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3.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进到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氧气实验说明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p><p>10、目 录绪言 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 课题1 空气(2) 课题2 氧气(1) 课题2 氧气(2) 课题3 制取氧气 (1)。</p><p>11、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教师:吴明星 2013 .10. 14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 不可少的学习工具。.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含义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3).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4).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p><p>12、第五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45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09重庆中考)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按物质类别分类放置。下面是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情况。小林取用了硫酸以后,应该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解析】选B。实验室中的药品应按其类别摆放,硫酸 属于酸应摆在B处,而A处为指示剂,C处为碱,D处为盐。,2.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有氧化物生成 B.中和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p><p>1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三节 原子的结构,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他被称为化学之父),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森发现原子中还有电子(1897年),汤姆森认为: 电子是一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提出了新的问题: 原子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呢?,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 镶嵌在原子中。,原子,粒子束,带正电的粒子,原子,粒子束,粒子是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微粒,粒子未发生偏转,粒子发生偏转,粒子束,粒子被反弹,卢瑟福。</p><p>14、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自然界的水 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就业”,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有冰的水也是纯净物B.水电解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C.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D.用明矾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p><p>15、第五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45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09重庆中考)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按物质类别分类放置。下面是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情况。小林取用了硫酸以后,应该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解析】选B。实验室中的药品应按其类别摆放,硫酸 属于酸应摆在B处,而A处为指示剂,C处为碱,D处为盐。,2.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有氧化物生成 B.中和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