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第3课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三课时)【前知回顾】1、雷雨天时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如何检验一白色固体为铵盐(含NH4+)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氮元素除了以氮气的形式存在空气中外,还以哪些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一、氮
氮的循环第3课时Tag内容描述:<p>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第 3 章,第 2 节 氮的循环 (第三课时),【前知回顾】,1、雷雨天时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如何检验一白色固体为铵盐(含NH4+)?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工业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写出加热氯化铵固体时所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原理。,新闻报道。</p><p>2、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氮元素除了以氮气的形式存在空气中外,还以哪些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1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的性质,结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用途,2、氮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俗语说“雷雨利庄稼”,这句话隐含着什么原理?雷雨发庄稼.swf,(无色,难溶于。</p><p>3、氮的循环第二课时氮的循环第二课时 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 方式 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 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 认识氨气的溶解性 氮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 了解铵态氮 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4 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知道酸雨 光化。</p><p>4、第二节氮的循环 铵盐与硝酸 实验中学高一化学组 1 NH3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极易溶于水 1 700 易液化 一 氨气的性质 实验1 喷泉实验 氨气极易溶于水 形成的溶液呈碱性 形成红色喷泉 电离。</p><p>5、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N2 NO NO2 HNO3的性质 能构建氮的家族知识体系 2 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 实验探究 学会通过实验分析总结硝酸的性质 3 激情投入 认识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 树立环保意。</p><p>6、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气与铵盐) 【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检验方法。3. 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p><p>7、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 NH3 和铵盐性质 能够从物质类别和氧化还原角度总结物质的性质 2 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 实验探究氨气实验室制法 通过对比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取 收集和验满 3 激情投入 认识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 树立环保意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明确学习目标 仔细阅读教材 76 80 页 化学氮肥主要包括哪几种 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 铵态 氮肥包括哪些物。</p><p>8、第3课时 硝酸 1 掌握硝酸的性质 重点 2 了解硝酸的用途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硝 酸 基础初探 1 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特性 无色 液态 刺激性 HNO3 H2O 易挥发 2 化学性质 1 酸的通性 电离方程式为HNO3 H NO 2 不稳定性 不稳定性 浓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 O2 2H2O 保存方法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p><p>9、氮的循环第二课时氮的循环第二课时 导学案导学案 一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一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1 氮气 与氧气反应 通常状况下氮气和氧气 但在放电条件下 却可以直接化合生成 色 溶于水的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氢气反应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金属镁反应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 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 毒 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化合 生成二氧。</p><p>10、第2节 氮的循环 教学目标 1 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 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 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 认识氨气的溶解性 氮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 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4 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知道酸雨 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了解。</p><p>11、第2节 氮的循环 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课标要求 1 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知道酸雨 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3 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 硝酸的四性 强酸性 强氧化性 不稳定性 易挥发性 2 硝酸性质两标志 1 硝酸起酸性作用的标志 生成硝酸盐 2 硝酸氧化性标志 氮元素化合价降低 钝化 现象 3 硝。</p><p>12、第2节 氮的循环 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 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NO2有关的是 A 臭氧空洞 B 水体富营养化 C 光化学烟雾 D 温室效应 解析 选C 引起污染的主要物质 臭氧空洞 氟氯烃 水体富营养化 含N P K物质 光化学烟雾 NO NO2 温室效应 CO2 2 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 向浓硝酸中投入Fe片 不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没有反应发生 B 与金。</p><p>13、第2节 氮的循环 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 硝酸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1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浓硝酸敞口放置时 瓶口上方有 出现 有 气味 浓硝酸是 色 易 有 气味的液体 实验2 浓硝酸与铜反应 放出 气体 生成 溶液 浓硝酸被还原为 方程式为 实验3 稀硝酸与铜反应 放出 气体 生成 溶液 稀硝酸被还原为 方程式为 实验4 加稀盐酸时。</p><p>14、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思考活动 认识 HNO3的性质 2 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 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 通过介绍酸雨 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物质性质的能。</p><p>15、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 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知道造成酸雨 光化学烟雾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 3 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 掌握硝酸的性质及与硝酸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 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 硝酸 1 物理性质 纯净的硝酸是 色 易 有 气味的液。</p><p>16、氮的循环第二课时氮的循环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1 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 H2O B 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 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两种离子 D 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 溶液密度越小 2 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B 氨水呈弱碱性 C 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 D 在反应NH3 H NH中 氨失去电子被氧化 4 3 可用来干燥氨。</p><p>17、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会分析硝酸的强氧化性 会写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知道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及酸雨 光化学烟雾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 新知导学 一 硝酸的性质 1 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 分别加入少量4molL 1的稀硝酸和15molL 1的浓硝酸 立即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 观察试管。</p><p>18、第2节 氮的循环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氨气 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设计 操作 观察实验 体会 绿色化学 的思想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创新精神与实验拓展能力 从化合价角度 结合图片模拟工业生产硝酸流程认识氨的还原性 培养从氧化还原角度认识化学物质的科学素养 3 通过氮肥对人类的贡献 氨气的功与过的讨论 培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