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皮肌炎皮肌炎 /多肌炎诊治进展多肌炎诊治进展 概要 临床特征临床特征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诊断诊断 治疗治疗 PM/DM定义定义 • 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炎性肌病是一组包括多种亚型的自身免疫疾病。骨骼肌+皮肤同时受累 PM(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Tag内容描述:<p>1、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Polymyositis & dermatomyositis 为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肌无力 皮肌炎伴有特征性皮疹 。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酶水平增高, 特别是肌酸激酶明显增高 肌电图出现肌源性损害 组织病理提示有肌肉不同程度的 炎症和坏死 。 关节炎 胸膜炎 心肌炎 肾损害 吞咽困难 肺间质纤维化 神经系统病变 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导致 横纹肌组织抗原性质改变或机体本身 免疫功能异常,造成肌肉组织损害。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异常均在本 病中发挥作用。 基本病理改变 炎细胞浸润、肌纤维变性和 /或坏死 肌细胞再生。</p><p>2、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概 念 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性肌病 其临床特点是四肢近端、肩周、颈周 、髋周肌群进行性无力 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但为系统性自身 免疫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HLA-DR3 病毒 HLA-B8 柯萨奇病毒 HLA-DR52 副粘液病毒 免疫异常 病因与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 a) 体液免疫 自身抗体的存在 : 分子模拟 :抗 tRNA合成 酶抗体很可能来自与某 一病毒相似的细胞内酶 的表位。 尚不明确这些抗体是否 干预体内相应抗原的正 常生理活性。 血管壁免疫复合物及补 体的沉积可致内皮细胞 的损伤和小血管的阻塞 。 b) 细胞免疫 。</p><p>3、皮肌炎皮肌炎 /多肌炎诊治进展多肌炎诊治进展 概要 临床特征临床特征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诊断诊断 治疗治疗 PM/DM定义定义 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多累及四肢近端及颈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多累及四肢近端及颈 部肌群,皮肌炎还伴有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部肌群,皮肌炎还伴有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 PM/DM常累及多种脏器,可伴发肿瘤和其它结缔常累及多种脏器,可伴发肿瘤和其它结缔 组织病。组织病。 1863年年 Wagner首次报道一例首次报道一例 PM, 1887年年 Unverricht描述了第一例皮肌炎的皮肤症状,描述了第一例皮肌炎的皮肤症状, 。</p><p>4、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炎性肌病是一组包括多种亚型的自身免疫疾病,不同亚型临床 表现不同。发病率约为 0.5-8.4/百万人。临床中多将其分为多发性 肌炎、皮肌炎、儿童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肌炎伴发结缔组织病、 肌炎合并恶性肿瘤及包涵体肌炎。本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高峰发 病年龄儿童在 10-15 岁、成人为 45-60 岁,但合并恶性肿瘤的肌炎 及包涵体肌炎多见于 50 岁以上。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 2 倍,而包涵 体肌炎以男性多见。 成人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特点代表了所有炎性肌病的临床表现。 典型者隐袭起病,在 3-6 个月内缓慢。</p><p>5、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n n n 概述 n是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 症过程导致的肌肉弥漫损害的一组疾病 。 nDM(皮肌炎):骨骼肌+皮肤同时受累 PM(多发性肌炎):仅骨骼肌受累。 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它风湿病并发。 病因 n在病因学上并不比关节炎更特异 n有三种可能: n1、病毒感染 2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异常识别 3、血管病变 发病机理 n 骨骼肌纤维慢病毒感染 n n 肌纤维抗原性改变(“非自身”抗原) n n 免疫系统识别“非自身”抗原 n n 血管炎 n n 骨骼肌、皮肤病变、 发病机理 n产生骨骼肌纤维损害的最终反应: n PM:主。</p><p>6、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 General situati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linical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General situ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he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Polymyositis,PM Dermatomyositis,DM Juvenile dermatomyositis DM、PM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cy Another autoimmine rheumatic disease Inclusion body Epidemiology Incidence:0.5/10万8/10万 Onset age:5 14 and 45 64 Sex:female:male=2:1 Race:Black:White=4:1 Pathogene。</p><p>7、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护理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护理 一一. .概述概述 n n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 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 ,病变局限于肌肉。此病病因不,病变局限于肌肉。此病病因不 明,被认为是一种细胞免疫失调明,被认为是一种细胞免疫失调 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细胞免疫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可能与病毒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可能与病毒 感染骨骼肌有关。病理改变主要感染骨骼肌有关。病理改变主要 为骨骼肌的炎性改变,肌纤维斑为骨骼肌。</p><p>8、皮肌炎/多肌炎诊治进展 孙凌云 概要 临床特征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诊断诊断治疗治疗 PM/DM定义 l 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多累及四肢近端及 颈部肌群,皮肌炎还伴有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 ,PM/DM常累及多种脏器,可伴发肿瘤和其它 结缔组织病。 l 1863年Wagner首次报道一例PM,1887年 Unverricht描述了第一例皮肌炎的皮肤症状, 1891年命名本病为皮肌炎 l 直到近50年,随着诊断、治疗及实验技术的提 高,对本病的认识才比较全面。 PM临床特征 l隐袭起病,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 l年龄18岁 l近段肢体肌无力和颈屈肌无力,眼肌及面 肌很。</p><p>9、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治疗及预后 概 述 特发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 无肌病性皮肌炎 幼年型皮肌炎 恶性肿瘤相关DM、PM 其它结缔组织病继发DM、PM 包涵体肌炎 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率:0.5/10万8/10万 发病年龄:5 14岁和45 64岁 性别:女:男 =2:1 种族差异:黑人:白人=4:1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依据: MSAs(myositis-specific autoantibodies): 抗合成酶抗体:Jo-1抗体 胞浆抗体: 核抗体: 免疫介导依据 常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p><p>10、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治疗及预后 概 述 特发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 无肌病性皮肌炎 幼年型皮肌炎 恶性肿瘤相关DM、PM 其它结缔组织病继发DM、PM 包涵体肌炎 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率:0.5/10万8/10万 发病年龄:5 14岁和45 64岁 性别:女:男 =2:1 种族差异:黑人:白人=4:1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依据: MSAs(myositis-specific autoantibodies): 抗合成酶抗体:Jo-1抗体 胞浆抗体: 核抗体: 免疫介导依据 常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p><p>11、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治疗及预后,概 述,特发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 无肌病性皮肌炎 幼年型皮肌炎 恶性肿瘤相关DM、PM 其它结缔组织病继发DM、PM 包涵体肌炎,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0.5/10万8/10万 发病年龄:5 14岁和45 64岁 性别:女:男 =2:1 种族差异:黑人:白人=4:1,发病机制,自身免疫依据: MSAs(myositis-specific autoantibodies): 抗合成酶抗体:Jo-1抗体 胞浆抗体: 核抗体:,免疫介导依据 常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p><p>12、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护理,延安医院内分泌科 付姝丽,一.概述,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肌肉。此病病因不明,被认为是一种细胞免疫失调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可能与病毒感染骨骼肌有关。病理改变主要为骨骼肌的炎性改变,肌纤维斑片状变形、坏死、再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二.护理评估,(一)健康评估 询问患者病史及起病原因,多数患者病前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询问患者发病前有无感染、发热?发病前是否肢体无力?,(二)临床症状评估与观察 1.评估患者肌无力特点 多在数。</p><p>13、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治疗及预后,概 述,特发性肌病: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 无肌病性皮肌炎 幼年型皮肌炎 恶性肿瘤相关DM、PM 其它结缔组织病继发DM、PM 包涵体肌炎,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0.5/10万8/10万 发病年龄:5 14岁和45 64岁 性别:女:男 =2:1 种族差异:黑人:白人=4:1,发病机制,自身免疫依据: MSAs(myositis-specific autoantibodies): 抗合成酶抗体:Jo-1抗体 胞浆抗体: 核抗体:,免疫介导依据 常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p><p>14、皮肌炎/多肌炎诊治进展,孙凌云,PM/DM定义,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多累及四肢近端及颈部肌群,皮肌炎还伴有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PM/DM常累及多种脏器,可伴发肿瘤和其它结缔组织病。 1863年Wagner首次报道一例PM,1887年Unverricht描述了第一例皮肌炎的皮肤症状,1891年命名本病为皮肌炎 直到近50年,随着诊断、治疗及实验技术的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才比较全面。,PM临床特征,隐袭起病,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 年龄18岁 近段肢体肌无力和颈屈肌无力,眼肌及面肌很少累及 食管功能障碍和环咽部阻塞 吞咽困难、误吸(少见) PM并不常见 ,易将。</p><p>15、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兰州军区总医院 魏爱玲,概述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是一组以特发性炎症性疾病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前者仅有肌肉病变而无皮肤损害,后者常具有特征性皮肤损害,又称为皮肤异色性皮肌炎。,病因 尚不清楚,可能与下有关。 1.免疫学异常: MSAs.大多数是直接针对胞浆抗体,而其中最常见的是jo-1抗体。 2.病毒感染: 特别是小核糖核酸病毒 3.遗传因素: 4.其他: 恶性肿瘤、肌肉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及药物可称为诱因。,病理 1.肌肉改变 主要发生在横纹肌,有时也可见于平滑肌和心肌。 2.皮肤改变,临床表现 1.皮肤损。</p><p>16、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概述,特发性炎性肌病:是一组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突出表现的异质性疾病。其中以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最为常见。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都是特发性炎性肌病。 注:女性多于男性,DM比PM更多见。,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 PM主要见于成人,儿童罕见。DM可见于成人和儿童。PMDM常呈亚急性起病。在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对称性的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仅少数患者(特别是DM)可急性起病。PMDM常伴有全身性的表现,如乏力、厌食、体质量下降和发热等。,症状和体。</p><p>17、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护理,延安医院内分泌科付姝丽,一.概述,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肌肉。此病病因不明,被认为是一种细胞免疫失调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可能与病毒感染骨骼肌有关。病理改变主要为骨骼肌的炎性改变,肌纤维斑片状变形、坏死、再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二.护理评估,(一)健康评估询问患者病史及起病原因,多数患者病前有呼吸道感染症状。</p>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相关PPT文档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pt课件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ppt课件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治进展ppt课件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课件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课件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护理课件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治进展课件
精品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课件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精选课件
和dm(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课件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护理37图文课件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精品课件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诊治进展.ppt
PM和DM(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pt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风湿学分会指南ppt课件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护理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相关DOC文档
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康复病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