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九年级化学上册2_1空气(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号:25845585]
九年级化学上册2_1空气(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说出空气中氮气、氧气、二...课题一空气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测...课题2氧气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归纳得出化合...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解反应概念、特点。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
九年级化学上册2_1空气(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Tag内容描述:<p>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2.1空气一、目标导学: 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说出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及其主要用途。并领悟性质决定用途的逻辑思想。3阐述空气的自净能力、空气的污染状况、空气污染的防治措等。重点:1、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空气的污染与防治。难点:1、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教法:“361”模式 二、自学质疑(认真阅读。</p><p>2、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2.1空气(课时1)一、目标导学: 1说出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2阐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3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重点: 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教法:“361”模式 二、自学质疑(认真阅读教材P26-p27,完成下列各题。) 证明空气的存在1.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当密闭。</p><p>3、课题一 空气第2课时【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2过程与方法:理解绿色化学的涵义,能够体会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重点】 氧气、氮气的部分性质及用途。【难点】 空气的污染成分【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学习。</p><p>4、课题一 空气第1课时【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的体积比;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判断生活中简单的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探究,了解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观察,得出结论,学习分析、推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体会探究的乐趣,慢慢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p><p>5、课题2 氧 气第2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应特点分析,归纳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定义,理解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发表观点才能与大家进行思想和意见的交流,这只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联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带着责任感。</p><p>6、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解反应概念、特点,初步学会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选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特点分析,归纳得出分解反应定义,理解概念;通过实验装置的探究,获得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的选择考虑的因素及记住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对现象的综合分析,从中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重点】:分解。</p><p>7、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2.3制取氧气(第2课时)一、目标导学: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3.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2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教法:“361”模式 1.空气中有多少体积的氧气?2.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p><p>8、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2.3制取氧气(第1课时)一、目标导学: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 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3. 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重点: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教法:“361”模式 二、自学质疑(认真阅读教材P37-P39,完成下列各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p><p>9、2.1 空气(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理解绿色化学的涵义,能够体会其在社会生。</p><p>10、课题2 氧 气第1课时【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经验和阅读以及教师的讲解,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在实验过程中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2 过程与方法:掌握由理论知识推测实验现象,由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知识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意见的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发表观点才能与大家进行思想和意见的交流,这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联系化学与环境,化学。</p><p>1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3.2元素(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重点,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课前知识积累】熟悉读写常见的元素及元素名称【情境导入】你知道英语中的26个字母吗?化学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有国际统一符号吗?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二:元素符号【阅读】阅读课本61-62页,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p><p>12、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分子是可再分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能从分子的观点认识混合物与纯净物。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识图获取信息,学会合作讨论,分析归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p><p>13、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离子和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过程与方法)观察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归纳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探究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像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重。</p><p>14、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知道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了解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2.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重难点)3.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重点)【课前知识积累】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如铁、水、食盐。2.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情境导入】朗读漫游原子世界。</p><p>15、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3.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联系及区别难点:原子概念的理解【课前知识积累】1.分子有那些性质?2.试分析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情境导入】分子和原子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二、自主学习:知识点3:分子和原子的概念。</p><p>16、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课题2 氧气(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1、 学习目标1. 能够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 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 会写炭、硫、铁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 课前导学部分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____ ;_________溶于水中;三态变化:常温无色气体降温加压变为 _____色的液体,继续降温,会变为______状__。</p><p>17、3 3 元素 一 学习目标 1 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重点 难点 元素符号的意义 课前知识积累 熟悉读写常见的元素及元素名称 情境导入 你知道英语中的26个字母吗。</p><p>18、3.3 元素(第2课时) 二、课前预习 1、元素符号 (1)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__________;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字母________,第二个字母____________。 (2)意义:表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2。</p><p>19、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原理;使学生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学生能认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组对比实验,使学生不断从对比中获得新知识,感受对比实验在化学 学习中的重要价值;通过讨论交流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p>
【九年级化学上册2_1空气(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