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原理、方法类型及临床应用。间接凝集反应原理、方法类型及临床应用。
凝集反应Tag内容描述:<p>1、免疫学检验,1,第十三章 凝集反应,2,凝集反应概念、特点及类型。直接凝集反应原理、方法类型及临床应用。间接凝集反应原理、方法类型及临床应用。抗球蛋白试验原理、方法类型及临床应用。冷凝集试验的原理和临床应用。,本章要点,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返回总目录,目录,4,早在1896年,Widal就利用伤寒病人的血清与伤寒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现象,有效地诊断伤寒病。至1903年,Landsteiner在特异性血凝现象的基础上发现了人类ABO血型,并于1930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概述,5,一、概念,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适当电。</p><p>2、第五章 凝集反应,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凝集反应定义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反应阶段: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反应特点: IgM的作用比IgG大数百倍 IgG与抗原结合后,常不出现凝集反应,称不完全抗体,定性。</p><p>3、凝集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1沉淀反应2凝集反应3补体参与的反应4. 中和反应5. 免疫标记,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等)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在免疫学技术中,凝集反应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凝集反应的类型一、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是指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参与反应的。</p><p>4、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凝集试验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是指 颗粒性抗原 ,例如细菌、红细胞、螺旋体、细胞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 致敏颗粒 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凝聚成 肉眼可见 的凝集现象。凝集反应的特点 颗粒性抗原 致敏颗粒(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 电解质的存在 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凝集反应的发生分两阶段: 抗原抗体的特异结合 出现可见的颗粒凝集凝集反应的类型直接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 ABO血型试管凝集试验:外斐试验,肥达试验间接凝集。</p><p>5、第十章 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第一部分 凝集反应 第二部分 沉淀反应,第一部分 凝集反应,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第二节 直接凝集反应 第三节 间接凝集反应 第四节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第五节 抗球蛋白试验,一、凝集反应定义 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p><p>6、凝集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1沉淀反应2凝集反应3补体参与的反应4.中和反应5.免疫标记,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等)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p><p>7、免疫学检验,1,第十三章 凝集反应,2,凝集反应概念、特点及类型。直接凝集反应原理、方法类型及临床应用。间接凝集反应原理、方法类型及临床应用。抗球蛋白试验原理、方法类型及临床应用。冷凝集试验的原理和临床应用。,本章要点,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返回总目录,目录,4,早在1896年,Widal就利用伤寒病人的血清与伤寒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现象,有效地诊断伤寒病。至1903年,Landsteiner在特异性血凝现象的基础上发现了人类ABO血型,并于1930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概述,5,一、概念,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适当电。</p><p>8、第五章凝集反应,第一节凝集反应的特点第二节直接凝集反应,第三节间接凝集反应一、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二、间接血凝试验三、胶乳凝集试验四、明胶凝集试验五、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第四节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第五节抗球蛋白试验,思考题小结,第一节凝集反应的特点,凝集反应定义细菌、螺旋体、红细胞或细胞性抗原等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p><p>9、主讲教师:张秋玉 实验二 凝集反应基础医学院免疫学院Zhang Qiuyu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补体结合实验中和实验免疫酶标技术 (eg. ELISA)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发光免疫技术经典反应现代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类型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Zhang Qiuyu反 应类 型 抗原 类 型及例子凝集反 应 颗 粒性 Ag, 如 细 菌、 RBC、 表面 结 合可溶性 Ag的乳胶 颗 粒等沉淀反 应 可溶性 Ag, 如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补 体、FP、 HbsAg等补 体 结 合实验有 补 体参与, SRBC和其溶血素 组 成指示系 统中和 实验 特殊作用的 Ag, 。</p><p>10、间接凝集反应,基本概念,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与相应抗体在一定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的现象。 分类:一种是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出现的凝集现象,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另一种是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载体颗粒表面,再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出现的凝集反应,称为间接凝集反应。根据致敏载体用的是抗原或抗体以及凝集反应的方式,间接凝集反应又可以分为正向间接凝。</p><p>11、细胞凝集反应 1 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2 掌握凝集素促进细胞凝集的方法 3 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2 实验原理 凝集素是一类可逆结合特异糖基的蛋白质 能与细胞外被的寡糖链相连接 使细胞发生凝集 细。</p><p>12、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reaction) 毛旭虎 医学检验系临床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 二OO二年三月,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可溶性抗原+相应抗体 肉眼可见的沉淀,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1897年 Kraus 就发现细菌培养液(毒素)与相应 抗血清混合出现沉淀 1905年 Bechhold 把抗体放在明胶中,将抗原加于 其中,发现沉淀反应可在凝胶中进行 1946年 Oudin 报告了试管免疫扩散技术 1965年 Mancini 提出单向免疫扩散技术,使定性 免疫试验向定量化发展 免疫浊度法的出现,使沉淀反应达到快速、 微量、自动化的新阶段。,免疫学及免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