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上海市罗泾中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编号:22581294]
上海市罗泾中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会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问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上海市罗泾中学六年级数学上册Tag内容描述:<p>1、2.2 分数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最简分数的概念。2:理解约分,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3:学习用迁移的方法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约分化简分数及把分数化为最简分数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最大公因数求法:短除法,枚举法,分解质因数法2:找出28和42的公因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学生:28和4。</p><p>2、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概念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对具体问题的思考、观察中概括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概念和自然数的意义,知道整除的要素,掌握整除的两种表述方法 3、在对整除概念的梳理中渗透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 4、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物的能力并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理。</p><p>3、1.3 能被2、5整除的数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定义。2、会判断一个自然数能够被2和5整除。 3、渗透由特征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结论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对奇数、偶数的理解。教学难点:对能被2、5整除的整数特征的揭示。教学过程:一:复习1: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p><p>4、1.2 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2、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3知道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个,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个,以此培养思维的有序化和条例化。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交流、对话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p><p>5、2.4 分数的加减法(第3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带分数加减法为什么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可以分别相加减的道理。2、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3、探索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异分母带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时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口算:+。</p><p>6、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分数运算法则的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以分数运算法则结合简单方程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分数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运算法则的应用。 难点:运用分数运算的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对于这节课的安排上,首先我准备发动班级学生进行一次调查活动,了解学生生日的情况,对于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列表。根据。</p><p>7、分数乘除法练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准确解答应用题 2加深学生对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会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问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2。</p><p>8、2.6 分数的除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分数除法的法则。 2 能利用法则进行计算。 3 能进行简单的分数除法的应用探讨。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思维能力。 5、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 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算理的理解为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复。</p><p>9、2.5 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法的法则,并利用规定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 能力目标 会解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孕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p><p>10、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已有的知识,解决其他问题,学会学习的方法。 2、对分数,小数的加减法进行归类,了解本质 3、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这节课所要探究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例:小明家附近有家水果店,一天中买掉了10千克橘子,17/2千克的苹果。橘子的进货价是每千克7.5元,以每千克9元卖出。苹果的进货价是每。</p><p>11、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素数、合数的意义,并掌握正整数可以分成1、素数、合数三类。2、能判断一个正整数是否为素数,并熟记20以内的素数。3、理解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数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4、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多种分类方法的异同,体现分类思想。教学重点:分解素因数。</p><p>12、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2 理解循环节的意义和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 3 学会把分数化成循环小数。 4 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5 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 会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并且能读出来。 2 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p><p>13、1.5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 1对于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或互素的情况,会直接求他们的最大公因数。2掌握用分解素因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理解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算理,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2、知道互素和素数的区别规律:两个整数中,如果某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数。</p><p>14、3.2 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通过与分数基本性质的类比,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各类比。 2、 通过实例理解连比的概念,并会运用连比的性质。 3、 发展学生的类比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讨论的学习方式,感悟合作学习的乐趣;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增强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相互转化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p><p>15、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素数、合数的意义,并掌握正整数可以分成1、素数、合数三类。2、能判断一个正整数是否为素数,并熟记20以内的素数。3、理解素因数、分解素因数的概念,掌握分解素因数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4、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多种分类方法的异同,体现分类思想。教学重点:分解素因数。</p><p>16、2.2 分数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除法的基本性质,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2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及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设计一、通过活动,引入新课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大家一起动手做一做.请所有同学们将你们手中的白纸象老师这样同。</p><p>17、2.1 分数与除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力目标: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2:引导学生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教学过程一:复习1: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和区别?二:新课1。</p><p>18、2.2 分数的基本性质(第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类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方法。2、通过读柱状图和表格来获取所需要的数据3、通过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体会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应用题的列式和把结果化成最简分数。难点:读懂柱状图和数据表格。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分数的基本性质2:指出下列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把不。</p><p>19、分数乘除法练习(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准确解答应用题。 2加深学生对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会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花手绢的块。</p><p>20、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认知 目标 1 巩固掌握有限小数化为分数的方法。 2 会把分数化为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能力 目标 1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每节课前学生预习)。 2 在“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从 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情感 目标 1 通过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情感的迁移功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p>
【上海市罗泾中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相关DOC文档
【上海市罗泾中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相关其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