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化学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 假设与猜想的依据 1、物质可能发。萃取与蒸馏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萃取原理。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1.初步学会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苏教版高一化学Tag内容描述:<p>1、1 专题质量评估专题质量评估( (二二) ) (满分 100 分,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 要求。) 1下列图示与内容不相吻合的是( ) 解析: 为了防止吸入过多有毒气体对身体造成伤害,实验室通常采用图 A 所示方式 闻药品的气味,A 正确;图 C 是腐蚀品的标志,C 正确;滴入 NaOH 溶液后,Cl2与 NaOH 反 应,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球就会鼓起来,D 正确。 答案: B 2下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配料精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 3515 mg/kg 。</p><p>2、1 专题专题 1 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一、选择题 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所示方法来形象表示。 其中 表示质子或电子, 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互为同位素 B为同素异形体 C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解析: 可以看出三种粒子核内质子数均为一个,都是中性原子,不同的是核内中子 数,它们分别是 1H、2H、3H,三者互为同位素。 答案: A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013)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2013)中子数为 146、质子数为 92 的铀(U)原子:92U 146 C(2014)质子数为。</p><p>3、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物质(选修)阶段教学分析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本专题的地位】本专题是化学1专题1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和化学2专题1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的延伸和扩展。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化学家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等。本专题是现代原子结构理论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因此教师不必挖掘教材过深,就考试本身而言,教材的知识点就可以了。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阶段教学分析一、 本单元的重点1:电子云的涵义2:原子轨道与能量的关系3:电子填入原子轨道的。</p><p>4、物质成分的实验探究 灶台小石块成分探究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野炊时石灰石灶台产生 了好奇,想知道石灰石灼烧之后的成分? 提出问题:石灰石灼烧之后固体物质成分是什么? 科学猜想: 猜想一:CaO 猜想二:CaO、CaCO3 猜想三:CaCO3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设计方案: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 假设与猜想的依据 1、物质可能发生那些反应 ?生成物又是什么? 2、反应进行程度?是否 反应物有剩余?哪种反应 物剩余? 混合物中成分探究 老师发该同学实验桌上白色固体有CaCO3, CuSO4。</p><p>5、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历历 史史 足足 迹迹 1803年 道尔顿英:“实心球”模型 历历 史史 足足 迹迹 1904年 汤姆生 英 :“葡萄干面包”模型 1911年 卢瑟福 英: “核式”模 型 1913年 玻尔 丹麦:“核外电子分层”模型 观察与讨论 历 程原子模型 l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中,主要有哪些科 学家提出了哪些原子模型呢? l在认识过程中,科学家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l你们认为科学研究过程一般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1803年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1904年 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 型 1911年 卢瑟福“核式”模型 1913年 玻 尔“核外电子分。</p><p>6、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一、选择题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所示方法来形象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互为同位素B为同素异形体C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具有相同的质量数解析:可以看出三种粒子核内质子数均为一个,都是中性原子,不同的是核内中子数,它们分别是1H、2H、3H,三者互为同位素。答案:A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2。</p><p>7、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物质的分散系一、选择题1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质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解析:C项有一定的迷惑性,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和溶液的鉴别方法,非本质区别。答案:B2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石灰水B豆浆C泥水 D蔗糖水解析:Ca(OH)2和蔗糖分散到水中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水溶液;泥水中。</p><p>8、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精品教案全册专题一 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第一单元 空气质量的改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知道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种类。2了解温室效应原理和主要的温室气体,知道地球表面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知道遏制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措施。3掌握燃烧脱硫的化学原理,了解汽车尾气的净化方法和静电除尘原理,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室内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居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空气质量的了解,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化石燃料的使用。2、。</p><p>9、模块学业水平自测题# 3*=的氯化钠溶液# “ “: =$ 用不到的仪器是#!% 7(容量瓶8(分液漏斗5(玻璃棒9(烧杯 *(下列物品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7(用焰色反应鉴别C / 5 3(B 5 3和C /)E % 8(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F ? 5 3)溶液和7 3 5 3溶液 5(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K ,#%$%胶体和K , 5 3溶液 9(用品红溶液鉴别E %)和5 %)两种气体 6(向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E %或F ? 5 3)溶液时$ 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7( 8 / 5 3)8( 8 /#%$%)5( C /)5 %9( B%$ !(制备硅单质时$ 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E L %)A) 5( ( ( 高温 E L A) 5 %)!#)%E L A) 5 3)( (。</p><p>10、新新学案$高中化学必修! 配套江苏版教材“! ! #! 新新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 配套江苏版教材“ 课后作业本参考答案 专题 !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 “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 “ -!6!#% - : “ - H “ .*(). )- “ # 0!解析! 要使烧瓶中形成喷泉“ 必须使其中的气体 /易溶于滴管中的液体T$要使液体几乎充满烧瓶“ 则气体/必须全部溶于液体T“ 且没有难溶于水的气 体生成$选项)中可形成喷泉“ 但液体不会充满烧 瓶“ 其中有难溶于水的. 生成# 选项-中不能形成 喷泉$ H “ #!解析! 氨气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p><p>11、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班级:高一(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专题二: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学海导航】1.碳酸钠的性质2.Na2CO3与NaHCO3的性质与比较3.侯制碱法【主干知识】一.碳酸钠的性质碳酸钠俗名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状;碳酸钠晶体含结晶水,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里碳酸钠晶体很容易_____________,并逐渐碎裂成粉末.【实验探究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现。</p><p>12、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班级:高一(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专题二: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学海导航】1.碳酸钠的性质2.Na2CO3与NaHCO3的性质与比较3.侯制碱法【主干知识】一.碳酸钠的性质碳酸钠俗名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状;碳酸钠晶体含结晶水,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里碳酸钠晶体很容易_____________,并逐渐碎裂成粉末.【实验探究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现。</p><p>13、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化学2,一、专题2 教 材 分 析,二、专题2 教学要求解读,三、专题2 教学方法建议,一、专题2教材分析 -教材知识结构,特点 :通过生产、生活现象与实验事实的概括、抽象形成结论,一、专题2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内容,特点 :从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引出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获得知识,再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一、专题2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内容,特点 :从生活经验引出课题,通过实验分析了解基本原理和原理的实际应用。,一、专题2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教材内容,特点 :从社会热点问题-能源紧缺与。</p><p>14、氯气的性质学习目标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实验室闻有毒气体的方法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学习路径:以练习题推进课堂结构二、自学检测 氯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色:黄绿色 , 态:气 ,味:刺激性气味 , 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有毒,能(能或不能)溶于水,不能溶于饱和食盐水。实验室里闻Cl2的方法:打开氯气的集气瓶的盖玻片,用手掌在瓶口上方轻轻扇动,是少量氯气飘进鼻孔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波(填“活泼”、“不活泼”),是一种活波的非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是氧化剂。氯气能发生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归纳。</p><p>15、高一化学高一化学萃取与蒸馏萃取与蒸馏苏教版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萃取与蒸馏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的美。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萃取与蒸馏的原理; 2. 萃取与蒸馏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四.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 五. 教学过程 萃取萃取 引入我。</p><p>16、物质的量浓度(1)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 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法课堂结构1 导入亮标2 自学检测1质量(m)、气体体积(V)及微粒数(N)与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n=m/Mn n =N/NAVm=v/n2 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为 C(B) ,单位是 mol/L ,计算公式: C(B) = n(B)/V(溶液) 。3溶液体积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500ml32g CuSO4500ml8g CuSO41L342g C12H22O112L171g C12H22O11500ml98g H2SO4100ml49g H2。</p><p>17、分液与蒸馏教学学目标1初步学会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教学路径:以实验探究推进课堂结构一 导入亮标 二、 自学检测(一)、萃取与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萃取原理: 例如:从碘水提纯碘,从溴水提纯溴萃取剂的选择: 2分液原理:。</p><p>18、氯气的性质一、 学习目标1.掌握氯水的成分及性质2.了解次氯酸的性质3.知道氯气重要的用途课堂结构二、自学检测 1 氯水的性质: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氯水因溶有氯气而显浅黄绿色 色。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氯气能跟水发生反应。生成HCl 和HClO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2 次氯酸的性质: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属于弱电解质。在新制氯水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次氯酸 不稳定(稳定或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在光照 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反应方程式为2HClOO2+ 2HCl次氯酸能 (能或不能)杀菌。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lO2代替)。。</p><p>19、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总结课堂结构课前检测1.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2. 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Fe2O3 + 3CO 2 Fe + 3CO2 B、NH4NO3N2O + 2H2OC、2NaHCO3 Na2CO3+ CO2 +H2O D、Cu2(OH)2CO3 2CuO + CO2 + H2O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