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A.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时。利用计算器解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会利用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第2章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回顾与思考(第1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本章所学习的是有理数及其运算。
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Tag内容描述:<p>1、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数学模拟试卷(试卷共4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2122232425262728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方框中)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等于( )A2 B C2 D 2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则至少需要钉子的枚数是 ( )A1枚 B2枚 C3枚 D任意枚3下列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新 课 标 第 一 网Ay3= 0 Bx2y3 Cx2=2x D4下列各组。</p><p>2、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1)4x159 (2)3x102x 移项法则 .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应当怎样改正? (1)5x10移项得x105 (2)3x2x8移项得3x2x8 (3)2x543x移项得2x3x45 例1解方程: (1)4x1323 (2) 2x5x21 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注意检验 例2解方程: (1) x34 x (2) 强调: (1)移项时,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把 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移项要改变符号 例3x为何值时,代数式4x3与5x6的值 (1)相等? (2)互为相反数? (3)和为3? 例4如果关于x的方程3x45x4与3(x1)4k11 的解。</p><p>3、期末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B,C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得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在A,B,C内的三个数依次是()A.1,0,-2 B.0,1,-2 C.0,-2,1 D.-2,0,1A B C D E 第2题图 2.如图,AC=13AB,BD=14AB,AE=CD,则CE与AB之比为()A.16 B.18 C.112 D.1163.2的相反数和绝对值分别是()A.2,2 B.-2,2 C.-2,-2 D.2,-24.下列式子中,不成立的是()A-2=2 B.-2=-2 C23=6 D。</p><p>4、1.4有理数的加减项目内容课题1.4有理数的加减(减法) (共 4 课时,第 3 课时)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难点:法则本身的推导和理解。教学准备应用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计算:(2)+(6) (8)+(+6)3问题:在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达127C, 太阳落下后的“月夜”气温竟下降到183C,请。</p><p>5、安徽省东至县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是加工零件的尺寸要求,现有下列直径尺寸的产品(单位:mm),其中不合格的是()A45.02B44.9C44.98D45.012在-3,4,-5,-6,7中,任取两个数相乘,积最大的是()A15B18C28D303若|x|=7,|y|=5,且x+y0,那么x-y的值是()A2或12B2或-12C-2或12D-2或-124从-3,-1,1,5,6五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若所得积中的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则的值为()A-B-2C-D-105根据如图中箭头的指向规律,从2013到2014再到2015,箭头的方向是以下图示中的()6。</p><p>6、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1解方程:(1)9x;(2)3.解:(1)去括号,得6xx,去分母,得12x93x,移项,得12x3x9,合并同类项,得9x9,系数化为1,得x1.(2)去分母,得3y1852(1y),去括号,得3y18522y,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y15,系数化为1,得y3.2.解方程:1.解:原方程可化为1,去分母,得30x7(1720x)21,去括号、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170x140,系数化为1,得x.3解方程1,去分母正确的是(D)A3(x1)2x36B3(x1)2x31C3(x1)(2x3)12D3(x1)(2x3)64推理填空:依据下列解方程的过程,请在前面的括号内填写变形。</p><p>7、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9有理数的乘方1计算:(1)(3)2; (2)(2)3;(3); (4).解:(1)(3)29;(2)(2)3(8)8;(3);(4).2.面积为3.2 m2的长方形纸片,第一次截去一半,第二次截去剩下部分的一半,如此下去,截第六次后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第一次截去后剩余面积是3.2 m2,第二次截去后剩余面积是3.2 m2,第三次截去后剩余面积是3.2 m2,第六次截去后剩余面积是3.2 m2,即 m2.3(3)4表示(D)A4个3的和 B3个4的积C3与4的积 D4个3的积4计算(3)2的结果是(D)A6 B6 C9 D95填空:(1)在73中,底数是__7__,指数是__3__读作:__7的3次方__;(2)在中,。</p><p>8、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0科学记数法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横线上的数:(1)我国陆地面积大约为9__600__000km2; (2)全球每小时约有5__100__000t污水排入江河湖海;(3)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有6__100__000__000人;(4)澳大利亚的领土面积大约为7__692__000km2; (5)1光年大约等于9.46万亿千米解:(1)9 600 0009.6106 ;(2)5 100 0005.1106 ;(3)6 100 000 0006.1109;(4)7 692 0007.692106 ;(5)9.46万亿9.461012.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1)我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597106平方千米;(2)光的速度约为3108m/s.解:(1)9 597 000;(2。</p><p>9、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2代数式第2课时代数式求值1. 当a,b2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ab)2;(2)b2a2.解:(1)原式;(2)原式(2)2.2.把a2,b5分别输入两台数值转换机:(1)分别写出两台数值转换机的输出结果:输出1__9__,输出2__9__;(2)观察结果,用含a,b的代数式写出你的猜想【解析】(1)(2)2522(2)59;(25)29;解:(2)a2b22ab(ab)2.3.如图,已知长方形的长为ab,宽为a.(1)写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当a3,b2时,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解:(1)阴影部分的面积(ab)aa2b2a2aba2b2.(2)当a3,b2时,阴影部分的面积9615.4.若m1,n2,则m22n1的值是(C。</p><p>10、5.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方程变形中的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会利用移项、去括号法则将方程简化。2、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3、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掌握移项的法则求方程的解。难点:理解由等式的性质导出移项法则的过程,采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对天平两边承载物体的质量相等列出的一元一次方程4x= 3x +50进行求。</p><p>11、1.12 计算器的使用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先按键进行乘方运算,再按键进行乘除运算,最后按键进行加减运算B输入5.3的按键顺序是C输入1.58的按键顺序是D按键能计算出(3)22+(2)3的值2用计算器求25的值时,按键的顺序是()A BC D3用完计算器后,应该按()ABCD4用操作计算器的方法计算(3.1105)(7.6108),按的第5个键是()ABCD5用计算器计算124,按键的顺序为()A12xy41ab/c1ab/c5= B124xy1ab/c1ab/c5=C12x241ab/c1ab/c5= D124x21ab/c1ab/c5=6下列说法。</p><p>12、1.12计算器的使用【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并能进行复杂的运算.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重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解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求规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计算问题,如到市场去买菜,到超市去买生活用品,到银行去存款,到商店去买学习用品等都会遇到计算问题,大家发现人们是怎样计算的?同学们的回答肯定是各种各样的:口算、用计算器、用算盘、电脑。</p><p>13、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 下列不是方程的是________(填序号)123; 2x1; 2m153; x260; 3x2y9; 3a915.2. 下列方程:x2;3x11;5x1;y24y3;x2y1.其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________(填序号)3. 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 x2y1 B. 2y10 C. 30 D. 2y284. 若关于x的方程2xn19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n________.5. 已知方程(1a)x22x32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___.6. 下列方程中解为x2的是()A. 3x22x B. 4x13 C. 2x1x1 D. x407. 在方程:3y41;5y12;3(x1)2(2x1)中,解为1的方程是()A. B. C. D.。</p><p>14、2.4绝对值【课程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并能够利用绝对值的非负性进行相关计算.通过应用绝对值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最终帮助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绝对值是有理数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学习绝对值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负数、数轴和相反数,学生在小学学习了非负有理数,了解了非负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为学习绝对值奠定了基础.绝对值与初等数学的许多知识和方法相联系,有着广。</p><p>15、2.5 有理数的减法一、学生起点分析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在小学阶段多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学习的新内。</p><p>16、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程分析】本节研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学生掌握有理数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在运算过程中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通过对计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了正数的混合运算,现在只是把它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只不过在小学阶段,只研究加、减、乘、除四种运算,通常称作“四则混合运算”.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新增加的乘方。</p><p>17、4.6角【课程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角的不同表示方法,会度量角,会用角表示方位,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计算两个角的和差,会计算有关余角、补角的简单问题.在理解角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要用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数形结合,独立分析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论证说理能力.【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是在学生原有角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认识和角有关的各种基本概念与关系.教材按照“角的表示和度量,角的比较和计算以及特殊角关系的角”的顺序呈现相关内容,在带领学生探索概念和性。</p><p>18、教学课件,数学 七年级上册 沪科版,第5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1条形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 直条 然后将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 排列 。 2.这项统计图__________________. 3.扇形统计图___________________.,问: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画 法和特点各是怎样的?,知识回顾,通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进一步熟悉了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上有各自的优势:,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知识回顾,为了表示相对独立的数据多少,一般采用条形统计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