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的途径
下腔下腔静脉 肺肺动脉 上腔上腔静脉 肺肺静脉 主主动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1 3 4 2 5 6 7 8 9 体循环 1、体循环的途径。血液从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 血管网 上、下 腔静脉 右心房 体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Tag内容描述:<p>1、下腔下腔静脉 肺肺动脉 上腔上腔静脉 肺肺静脉 主主动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体循环 1、体循环的途径: 2、(1) 血液成份发生变化的部位? (2) 血液成份是如何变化的? (3) 结果是: 体循环: 血液从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 血管网 上、下 腔静脉 右心房 体循环 : 血液成份的变化 : 血液从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 血管网 上、下 腔静脉 右心房 (氧气 ) (二氧化碳等废物) 组织细胞 血液成分的变化: 体循环: 动脉血静脉血 静脉血 含氧少, 颜色暗红 动脉血 含氧多, 颜色鲜红 肺循环 1、肺循环的路线是 2、血液成份发生。</p><p>2、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人体血液循环,人体需要氧气和养料及时运来,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为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知识目标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理解在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地变化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p><p>3、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人体血液循环,人体需要氧气和养料及时运来,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为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知识目标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理解在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地变化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p><p>4、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人体血液循环,人体需要氧气和养料及时运来,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为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知识目标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理解在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地变化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p><p>5、人体血 液 循 环,李文艳,心脏的四个腔在哪里? 血液在这四个腔中是如何流动的? 在四个腔上分别连有哪些血管?,下腔静脉,肺动脉,上腔静脉,肺静脉,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体循环的途径:,肺循环的途径:,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 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血液循环途径:,思考: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的成分是否改变?为什么?,氧气、营养,二氧化碳、废物,氧气,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前后血液成分的变化:,体循环: 肺循环:,动脉血,静脉血,静脉血,动脉血,血。</p><p>6、第2课时血液循环的途径课时目标1. 说出血液循环的途径。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3知道心率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导入小明同学患有急性肠炎,医生将青霉素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那么,输入的药物是如何到达小肠的呢?知识点一体循环1途径血液由__________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的____________、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______________,流回到________。2血流方向:由心脏流向________毛细血管。3交换部位: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4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________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________血。5血管内。</p><p>7、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抚州市临川七中 唐晓华一、教学指导思想:本节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探索导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达到“学”是为了更好地“学”这一目的,实现主导与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知识的前。</p><p>8、教学设计方案: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指导思想】:本节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探索导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p><p>9、血液循环途径 进阶练习 一 基础题 1 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起点分别是 A 左心房 右心房 B 左心室 右心室 C 左心室 右心房 D 右心室 左心房 答案 B 解析 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上 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都是从心室出发 回到心房 体循环从左心室出发 回到右心房 肺循环从右心室出发 回到左心房 2 下列血管中。</p><p>10、平都中学卓越课堂导学案 课题 血液循环的途径 课型 新课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七年级 时间 4 16 教师 余小兰 审核 学习 目标 1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 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3 阐明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4 通过完善概念图 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5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形成爱护心脑血管的意识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 血液。</p><p>11、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及分析 血液循环的途径 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科书 生物学 下册第四章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 中的第二课时内容 主要讲述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血液 心脏和血管的相关知识 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结构的前提下学习 血液循环的途径 使学生懂得血液如何在人体内循环流动 内容在教材上起着承上启下的。</p><p>12、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设计 一 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的途径 授课学校 红星海学校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2017 4 20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 作者信息 作者姓名 武翼 作者单位 红星海学校 二 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本节课的性质 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 为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中的第三节第二课时新授课内容 在学习了血。</p><p>13、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反思 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两条 体循环和肺循环 这部分内容学生较难理解 因此 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 我采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方式 用多媒体依次演示出心脏的四腔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同时指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起止都是心脏 肺循环起点是右心室 终点是左心房 体循环起点是左心室 终点是右心房 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最后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肺部的气体交换和身体各部分的。</p><p>14、第 1 页 共 2 页 七年级下册生物七年级下册生物 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教学 设计设计 海南省农垦中学王晓枫 一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章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 的第二课时 是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的重点 和难点 在整本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对前 两章 人体的营养 和 人体的呼吸 作了进一步的 说明 又为后边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和 激素调节 的学习奠定了。</p>